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回复: 2

[长诗] 太极与周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 01: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兹石楼 于 2023-2-18 11:47 编辑

文/严观
                     



周易源太极,
太极生宇宙的过程,
周易提炼后归为太极。
八卦亦源起太极,
八卦循环,
成周易。
 
一个圆,
中间一条“S”线,
圆一分为二,
首尾交接的两条阴阳鱼,
相抱循环。
鱼的头部一个圆点,
鱼的阴阳眼。
阳鱼的眼睛是阴眼,
阴鱼的眼睛是阳眼。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太极图是纸上的二维平面,
真正的太极是高维时空的。
据有最高的时空维度,
下面所有的维度
都有它不同的结构显现。
 
称为虫洞的时空隧道,
其“翘曲空间”,
可释太极的形成原理。
如白纸上有相距50厘米两个点,
A点和B点。从A点出发,
跨越50厘米空间到达B点。
纸折起来,
A点与B点重合,
A到B的距离变成0,
它们之间的时空就消失了。
高维度中将低维时空进行扭曲,
使其任意两点之间直接跳转,
就有了时空隧道。

时空扭曲跨越时空,
两点连接的通道就是虫洞。
不同的时空与维度衔接一体,
形成混圆的大周天循环。
 
太极的阴阳眼就是虫洞。
阴眼位于阳鱼的头部中心,
连接着阴鱼;
阳眼位于阴鱼的头部中心,
连接着阳鱼。
表现连接阴阳的虫洞,
使阴鱼与阳鱼之间直接连接。
地球高纬度的水脉,
泉眼和海眼就是虫洞。
海眼位于陆地,
直接与大海相通,
一旦打开,
海水瞬间就会淹没陆地。
 
太:最大、极致;
极:终端、极限、尽头。
太极根本上控制其维度之下
一切大周天循环,
是阴阳大周天循环的起点与终极。
 
阴阳位于物质的底层,
生成万事万物。
到了太极这个终端,
便和合为一体,
形成混圆的大循环,
一切物质都回归于这里,
交汇回圈,成为一个大结界。
 
阴阳循环。
二维有阴面与阳面。
纸是二维的,正面和背面,
相当于阴面与阳面,
相当于阴阳。
纸的正反两个面完全不相交,
两个面之间如何产生循环呢?
需要跨越时空维度的连接,
正反两个面方能连接在一起。
 
著名的莫比乌斯带数学模型,
是将一条首尾相连的纸带
扭转180度,形成一个纸圈。
纸圈的两个面,
朝内一面与朝外一面,
非常奇异地成为一个面。
用笔在莫比乌斯带上任意一点
沿着它的一个面开始划线,
画一圈回到起点后,
这条线同时跨越了
它的正面与背面这两个面。
相当于二维时空的阴阳大周天循环,
走一圈便将阴阳两个面同时走了一遍。
随着时空维度的提升,
阴阳的大周天循环就变得更其复杂。
 
提升一个维度,
将二维提升为三维,
莫比乌斯带就变成了克莱因瓶。
也是一个著名的数学模型,
是莫比乌斯带的升级。
一个内部与外部相连通的瓶子,
它只有一个面,没有内外之分。
一个没有底的红酒瓶,
瓶颈不断拉长、扭曲,
瓶颈不穿过瓶身
而直接进入瓶子的内部,
穿进瓶子内部的瓶口与瓶底对接。
这个瓶子的内部就直接连着外部,
成了只有一个面的无限循环体。
 
阴阳大周天循环跨越维度,
二维的阴阳大周天循环
必须在三维度中进行,
三维度的阴阳大周天循环
必须在四维度中进行。
人类生存的三维世界,
二维度阴阳循环的莫比乌斯带,
可以在我们这个世界中存在,
但三维度阴阳循环的克莱因瓶
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中呈现,
它已超越了这个维度,
存在于四维度中。
 
世界大周天循环如同克莱因瓶,
存在于四维度中。
高维度思维模式才能理解。
周易是世界阴阳大周天循环,
是高维度的。
太极是更高维度的存在。
 
将克莱因瓶子改变形状,
变成一个圆球,
可称之为“克莱因球“。
这个球的内部与外部直接相连,
成为只有一个面的球。
克莱因球没有内外之分,
是内外相连为一面的无限循环体。
克莱因球有两个时空洞,
两个时空洞之间
形成了时空扭曲与连接,
球的内部与外部在这里相连。
沿着外面从一个时空洞中进入后,
经过时空扭曲而连接到达内面,
沿着内面循环一圈后,
又经过时空扭曲,
从另一个时空洞中出来,
连接到达外面。
这样无限循环一圈下来,
内外(阴阳)两面都同时走一遍,
内外连成一个面,无始无终。
这就是三维度阴阳大周天循环。
扶桑神树的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大循环,属于这种循环。
 
克莱因球进行降维处理,
进入到三维时空中来,
呈现出它的一个截面,
就是一个扭成“∞”形的莫比乌斯带。
 “∞”形中段凹进去的上下两处凹陷,
相当于克莱因球时空洞的截面,
但不完全,只是其中一半。
再继续将这个克莱因球
进行降维和简化处理,
降到最低的维度,
简化成最简单的平面结构,
画在纸上,
就成了一个太极图。
 
银河系圆形,圆盘状,
中心有一个巨大的黑洞,
银河系围绕着这个黑洞旋转。
在另外维度之中,
也有一个与黑洞直接相连的洞,
广义相对论一个与黑洞相反的概念,
叫白洞。白洞与黑洞相反,
它不断向外喷射物质。
 巨大宇宙生命体也有消化系统。
 
吸收这个维度中的物质,
经过转化后,
输送到另外维度中。
从另外维度中吸收物质能量,
经过吸收转化后,
又通过白洞输送到这个维度中来,
在我们这个维度中喷射出来。
黑洞白洞其实是连接在一起,
就像一扇门,
从这边进去,从那边出来;
从那边进去,从这边出来。
它们连接着阴阳两面,
使阴阳两面、时空维度之间
形成对接,做无限无漏的
大周天循环。这就是太极。
 


                       周易


周易,天地大周天循环的规律,
涵盖人类世界万事万物,
周易用文字预测、占卜,
与中医结合治病,
与历法相融表达气候变化,
与道家丹法尝试修炼成仙……
 
周易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不等同于周易。
《周礼·春官》曰:
“太卜掌三易之法,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
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
其别皆六十有四。”
 
周易外还有其它的易,
连山易、归藏易,
都是六十四卦,
区别在运行的次序不同。
同样六十四卦,按不同的次序、
脉络运行而形成的大周天循环,
就是不同的易。
可以是连山易、归藏易,
也可以是周易,
或其它的易。
 
两万年前,伏羲画八卦,
将八卦俩俩相交,
推演出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历史上不同时期,
按照不同的次序运行,
构成不同的易。
到了周朝归序为现在次序,
成为周易。
周文王将六十四卦重新归序,
添加了卦辞、爻辞等成周易。
 
能量跨越时空,
从天到地,从地到天,
阴阳两面全部都走一遍的最大循环
就是大周天循环。
循环可以走不同的脉络路线,
按照不同的次序来运行。
随着世界大周天循环的脉络变化,
六十四卦被不断的重新归序,
形成不同的易,
应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时空和维度
有不同的大周天循环,
循环“齿轮”彼此咬合,
层层对应运行,
形成更大范围的宇宙循环,
构成自然世界背后的一种机制。
如同钟表背后那些大小不同、
彼此咬合、错综复杂的齿轮一样,
钟表的指针依据背后的机制
在表盘上走着,标示相应刻度。
 
六十四卦相当于钟表背后的齿轮,
是自然的机制,是太阳系对应
银河系的大循环机制,不会变易。
它运行的次序会在不同时期
产生不同变化,形成不同的易。
 
易,乃地球、太阳系对应到银河系
的周天大循环之天象变化对应,
是天象变化所对应人间的变化。
看天象,然后对应易理去推演,
察知人间的过去和未来。
 
天象的运转规律并非恒定不变,
几千年前的天象就完全不一样,
用现在的天象去推演几千上万年,
是推不准的。它有个时间范围,
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变,
那个盘会被改变。
 
地球中轴一直发生着偏移,
一直在螺旋式的转圈,
两万六千年转一圈,
天文学上称为岁差。
星象一直在发生变化,
星象运转以北极星为尊,
星空围绕着北极星转。
地球地轴所指那颗最亮的星
——北极星是勾陈一,因为岁差,
一万四千年前的北极星
就不是勾陈一,而是织女星,
那时地球上观测的星空
都是围绕织女星在转,
和现在的星象完全不一样。
还有其它原因造成地球地轴偏转,
站在地球上对星象的观测,
不是固定不变的,
不同时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地球的龙脉运行也不是固定不变,
不同的时期对应不同的龙脉,
龙脉运行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变迁,
地球的能量中心不断迁移。
 四千多年前,中心在昆仑山
新疆北面是肥沃的土地,
气候宜人,中华文明的中心
就聚集在这块地方。
随着历史朝代的发展,
龙脉能量逐渐往黄河流域转移,
新疆很多地方的气候慢慢恶劣,
土地荒芜沙化,最后变成沙漠。
中华文明的中心随着龙脉能量
的转移而慢慢往黄河流域迁徙。
历史中龙脉能量往东往南转移,
北方的气候也慢慢恶化,
越来越寒冷,大量土地黄土化,
逐渐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广人稀。
东南的人口开始密集。
 
人类文明轮回更替,
旧文明终结,新文明开启。
天地人三盘不断变化,
六十四卦也重新设定着次序。
 
突发性大事件造成
天盘、地盘、人盘的错位,
周天循环的次序打乱,
重新调整、归序。
 
人类表面的风水、星象、易等,
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
不断地重新调整和归序,
不变的是背后的机制。
 
六十四卦是不变的,
从伏羲到现在还是那六十四卦。
但天地人三盘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变动,
使六十四卦的运行不断变幻着次序,
形成不同的易。
商末周初的那场天地大变革,
改朝换代与封神,改变了三盘,
使六十四卦重新归序,
成为了现在的周易。
现在,周易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变化,
高维度生命早已安排,
按照写好的剧本一步步上演。
高维的生命根据背后的机制,
设定不同的盘,
控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就像钟表提前设定了闹钟,
到了设定时刻,闹钟自然会响。
真机,背后的机制,
易理,天象,
风水等,
世事沧桑变化,
推过去,知未来。


注释:本篇采用外籍华人李先生的有关论述和推理做了分行梳理和改写。特此鸣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 09: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 20: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沙河 发表于 2023-2-1 09:55
欣赏佳作,支持问好!

谢谢品读 致意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6 11:08 , Processed in 0.10041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