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5|回复: 23

家乡的清明(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9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0 编辑

姜  华
         春暖花开的季节,清明节就要到了。
         粉红色桃花开罢、雪白的樱花又开,待到红红白白杏花灿烂的日子,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悄悄地来到秦岭以南,我的家乡我的陕南。
         这个时节,漫山遍野的花都开了,那些红色的、粉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花开得十分妖艳而张狂,仿佛要把积了一冬的能量都释放出来,难道这些花儿也懂得思念么?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汉江两岸,秦巴山地就姹紫嫣红了,万千景色投到江面,染出了一条彩色的汉江,家乡象一幅巨幅油画贴在陕南的蓝天下。
         清明,一个令人怀念的日子。
         随着清明节的临近,人们的心都是热乎乎、暖洋洋的,就象这潮湿、温暖的天气。怀春的人们,心里也盛满了对祖先的怀念。
         小城的商贩们稔熟如何抢占商机,提前十多天,就把那些祭祀、扫墓用的冥币、火纸、香裱、爆竹摆上了货柜最显眼的位置,五彩缤纷的清明吊飘荡在街道两侧,形成一道道夺目的风景,往日单调的街面立马锦绣起来。风车、风筝、铁环、跳绳甚至运动鞋都走俏起来,我知道,人们这是要去踏青祭祀呀。看到这一切,想起唐朝杜牧的诗句,我的心情有些沉重,我想起了养育我的祖先、我的父亲母亲。现在,传统的礼仪民俗正在被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渐渐遗忘,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但这个课题太大,我研究不了,我还是说说我的家乡、亲人和我家乡的清明吧。
         我的家乡位于汉水中游的旬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县,今人的祖先大多是明清时从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等省移民过来的,旧志云:“错居多诸方之人,声音五方皆备”、“洵河大半楚人家”。听父亲讲,我们的老家在湖北房县,明末为逃战乱,祖先们逆汉江而上,后定居旬阳,到我这一辈,已是第六代。随着岁月的流失,老家的路已无法辨认,祖先的面容更是一片模糊。我们把思念装在心里/指着汉水下游给孩子讲述故乡/面对奔流不息的江水/怀念那块被称作故土的大平原/沉默无语。这是我去年清明节写的一首诗,名字叫《从湖北到陕南》。这些简单的文字,只是一种情感的释放,而对故乡先辈怀念的那个结,又岂是几句诗就能解的开的。
         家乡人踏青祭祖,历来是有很多讲究的。当地人不说祭祖,叫上坟。一般清明这一天不上坟,必须提前或推后,难道是怕惊了先人的春梦,个中原委,不得而知。小城人上坟祭祀是不兴三鞠躬的,那些是洋人的泊来品。上坟是一件很严肃、很认真的事,到了坟前,先由年长者烧纸焚香,上菜敬酒,八拜九叩,其它人依次进行。在坟前,还要给先人汇报一家人一年来的情况,如孩子参加了工作,儿女上学、婚嫁、添子等等,繁琐而详尽。在整个祭奠过程中,一起一跪,抱拳合掌都十分讲究且男女有异,时下的年轻人大多不懂,只有跟在大人后面瞎折腾。我知道,眼下流行的词把这些叫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珍贵的东西却正在面临失传。
         清明这一天,小城人还有个习惯,就是不能生火,只吃生冷的食物,而且吃素食,不动荤的。这个习惯是祖先传下来的,其中缘由可能是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由晋文公把寒食节流传了下来。不过我以为,清明上坟祭祖,缅怀先辈,吃素食、冷食以示虔诚是应该的,也有传承的必要。可是现在的孩子们哪管那些,肯德基、三明治不说,还要带上太子奶、果醋。而我们年龄稍长的人,上罢坟,便去挖野菜了。
         挖野菜是也是当今的时尚。时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由富贵引发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也开始流行,提升幸福指数、提高生活质量已为大众所追求,健身、素食、生态、绿色成为热词,在这一点上,小城人一点也不比都市人落后。
         清明将至,四季分明,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淮南子?天文训》云:“气温回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在我家乡秦岭以南向阳的山坡上,一些野生的植物都冒出了鹅黄的芽,翠绿的叶,地地菜、妈妈菜、灰条、苦苣子、米米蒿、小蒜、天葱等野菜都从土下探出了头,把这些野菜采回家,加工成各种小吃和食品,可是十分的珍贵哟。这些野菜除了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还是当地一些名贵的中草药,不说包治百病,起码可以强身健体的,用这些山野菜招待贵客,一点也不掉价。为此,小城的一些星级酒店都争相把这些山野菜摆上了餐桌。
         中华名族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义之邦,儒道释文化经年浸淫着这块神奇的土地。忠义文化、孝道文化、诚信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和永不退色的精神家园,清明祭祖,扫墓既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也是传承亲情、 系结血脉的终极桥梁。
         清明,一个意义深远的节令。
         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只是想借此机会表白一下我的心迹,怀念逝者,祝福生者。并抄录今年我在母亲坟前写下的一首诗,以表达我对先辈们永生永世的怀念。昨晚月光如水 / 母亲的咳嗽声/又一次走进我的梦里/母亲希望我到庙梁上那堆黄土前/她的新居  去看她/坐在她身旁/听她慢慢地唠叨/在2009年这个清明的午后/我坐在母亲坟前  惆怅  孤独  忧伤/阳光在头顶比划着/希望光阴与我的年轮一齐/往回退 退 一直退到从前/退到狼外婆的故事/退到桃树开花的季节/退到母亲热哄哄的怀里。
          清明,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旬阳县文化旅游局     姜  华
                    电话:13991513660
                    邮编:7257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姜华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0 编辑

很精彩的散文啊!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0 编辑

清明,一个意义深远的节令。
        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只是想借此机会表白一下我的心迹,怀念逝者,祝福生者。
文思细腻,娓娓道来,清明节的确值得人们怀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0 编辑
原帖由 王宗 于 2009-3-19 23:28:00 发表
很精彩的散文啊!加精~

    谢谢王宗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0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0 编辑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节日!:ros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0 编辑
原帖由 司马鸣冀 于 2009-3-19 23:55:00 发表
清明,一个意义深远的节令。
        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只是想借此机会表白一下我的心迹,怀念逝者,祝福生者。
文思细腻,娓娓道来,清明节的确值得人们怀想!

                        谢谢:sha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0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姜华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0 编辑

后人情真动天地,祖先节日当笑语。
:strong: :shar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0 编辑
原帖由 情长 于 2009-3-20 14:57:00 发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节日!:rose  

  谢谢:sha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0 编辑
原帖由 姜华 于 2009-3-20 9:3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王宗 于 2009-3-19 23:28:00 发表
很精彩的散文啊!加精~

    谢谢王宗老师 [/quote]
:L 或许我比你还小呢,以后不能称呼我为“王宗老师”了哈!呵呵:P ,希望多交流,很精彩的文章,值得关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0 编辑

赏读问好。提给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2 06:10 , Processed in 0.08060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