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毒舌诗评社 于 2023-4-27 02:58 编辑
总结一下,这是一首较短的叙事诗,谈不上出彩,故事老套,甚至狗血,采用极简的白描式手法,但至少完整、扎实, 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煽情。结尾留下了点谜团。 我想说声抱歉,最后一句把读者骗了,但原因也不完全在我,这也把作者看得太弱智了,似乎我用“一种可能”,把可 能的结局限定在“如果她接受了,就有个花好月圆的结局,她错过了真爱”之类。以一种惋惜结束。有点无趣,没有给读者 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表面上看来也许就是这样。 但是当读者发现这个缺陷后,有没有继续往下想呢,我觉得发现这个缺陷只是理解的开始。真的只有这样或那样一种可 能吗?如果读者继续往下想就会发现:明显不是,结局是开放性的,所有可能性都存在。正如我顺手写的:
不要以为 跳下去 就是真爱 不要以为 接受了 就有未来 不要以为 伤害 不会再重来 重要的是 我们怎么对待爱? 我想说的 不仅是爱 而是有关 整个世界 以及 我们 经历的悲哀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人往往因为过去不快或痛苦的回忆,对世界产生偏见,甚至绝望,因此放弃了很多可能性,失去了 勇气,不再愿意尝试,生命因此而苍白。甚至因为自己的悲哀而给别人,爱自己的人或自己爱的人造成更大的悲哀,结果 留下的就是 “血迹和残骸”。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当你历尽沧桑深谙人性后是依然率性真诚 还是老于世故?你还能以理性和宽容来包容、善待这个 不完美的甚至有些丑陋的世界吗? 现代社会节奏很快,大家都习惯了快餐式的文化。我们用手机看电影、看新闻、看书,甚至写诗,不再写情书,随时可 以发微信、视频。交通便利,极少相思之苦,吸引我们眼球的东西很多,各种杂务使我们失去专注力,同时也使我们的变得 不再那么细腻深邃,敏感性也随之降低,难以理解复杂的情感。就像现在的肥皂剧,似乎需要非常夸张煽情的方式甚至再加 上旁白,才能让观众理解和感动。 诗也一样,如果一首诗一眼看上去不那么精美华丽,或者没有第一时间打动我们,我们就不会再看下去。而实际上,一 首诗有时是需要细细咀嚼领会,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和深意的(我并不指我这一首)。我们往往没有这个时间和耐心。这 不免是种遗憾。 现代主义的象征手法往往会用很多奇妙晦涩的比喻来吸引我们,而后现代主义有时又写的那么浅显又口语化。而所谓的 “呈现”,有时又显得那么空泛和虚无,不负责任,只留下华美的修辞,细致的描绘,以及雾蒙蒙的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