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直抒胸臆情更切——学习田卫社《八一随想》 学习人:山城子 田卫社散文诗《八一随想》
文/田卫社
时光奔向了欢腾的八月
蓦然回首,谁能忘,八一枪声露锋芒
义举南昌,是先烈们浴血奋战后的节日,也是我们继承发扬的节日
这个令人魂牵梦绕的节日,对于中国来说,是举世瞩目的节日
这个节日点燃了中国人百年的梦想和激情,无数的血和文字组成雄伟的丰碑
八一旗帜,在中华大地飘扬着一种无尚的力量
在崇高和敬仰中,它至高无上的辉煌闪烁着恒古不变的创造和平的光芒
感受血染的旗帜,从萌芽开始、从黑暗中的光亮开始,从枪刺开的光芒开始
八一旗帜和血染的风采,让记忆不朽,让英雄们的伟大壮举有目共睹,永远不朽
八一旗帜,飘扬在我们心中昭示着骨头和思想,营养着我们生命的血和肉
唱响八一之歌,融入正义和激情, 歌声是英雄们的胸膛喷涌而出
八一,人民永远的丰碑,我们以军人的姿势,向八一建军节致敬
几度沉浮、几度凋敝,时光的车轮总在颠簸中行进
人虽然不在军旅中,军人情结,永远印在脑海里;军人气魄,魄力无限
伴随着八一之歌,军队的力量在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下再度天下无敌
写于2017年7月31日 【执手天涯网编者按】每到八一,现役的、退伍的、转业的,凡是穿过军装的人都会心潮激荡、感慨万千,那一种挥之不去军人情结恐怕是融入了血液中,作者的随想,就是一名军人激情满怀的八一颂歌,读之心潮澎湃,更为我们英雄的威武之师而感到无上自豪。诗作豪情壮志、大气磅礴。(编辑:红了樱桃)
【学习】 直抒胸臆,也是诗歌的传统手法之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口语般的直接抒发进京应招入仕的快慰心情,谁读了都会立刻受到感染。 直抒胸臆的好处,就在这“立刻”上,能立刻引起共鸣。所以,这种笔法是很适于朗诵的。田卫社的这篇《八一随想》,如果拿到军营去朗诵,是最好不过的了。“时光奔向了欢腾的八月/ 蓦然回首,谁能忘,八一枪声露锋芒”。这样直白的诗句,会立刻引领战士们想到“八、一”南昌起义,从而进入共鸣。朗诵到“我们以军人的姿势,向八一建军节致敬”的时候,那些最可爱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刷”的一声齐刷刷立正,向飘扬的军旗敬礼的。 直抒胸臆,其情更切。“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春怨》)因为情切,起句就突如其来地要打飞树上啼叫的黄莺儿,其想念戍边的丈夫,抱怨征战的情绪,是多么急切又真切地表达出来了呢!“八一旗帜和血染的风采,让记忆不朽,让英雄们的伟大壮举有目共睹,永远不朽”,虽然有些口号了,但绝非口号,而是真情切切地奔腾而出,而倾泻。 直抒胸臆,不等于一味地直白,不等于诗性不足。“仰天大笑”何其生动,“蓬蒿”比喻也确恰,“莫教枝上啼”、“不得到辽西”两度设疑暗示,这一切都是很艺术的了!田卫社的这篇:“时光奔向了欢腾的八月”,拟人开头,生动而艺术;第一节中“节日”的不断反复,不仅使行文流畅激荡,同时有效地增强了诗人的深切情感。第二节“八一旗帜”的反复,以及“感受血染的旗帜”之后的排比,很好地实现了语言的艺术化。第三节的“融入正义和激情”不留痕迹的词类活用,以及“几度沉浮、几度凋敝”、“军人情结,永远印在脑海里;军人气魄,魄力无限”这样的复沓排偶句式的穿插,都是语言艺术化的很自然的处理。 直抒胸臆情更切,高歌我国建军节。足见诗人赤子心,千般表达沸热血。 2017/8/6 于文化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