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不风度 于 2023-11-7 19:50 编辑
9、失约
兰润平(内蒙乌兰察布市)
等待已长满苔藓 瞭望却未能穿透晨雾 送别的痛 总用旭日 回返你热辣辣的目光 让我的失约头晕目眩 为比肩而延伸的路 在身后的日子里荒寂落寞 我用浸泡着惆怅的酒盏 常常从月色星光间 搜寻你 可让灵魂泣血的歌吟
红叶简评: “等待已长满苔藓”,“回返你热辣辣的目光”,这首《失约》,画面感十足,充分利用了意象的外延,带给读者无限的联想。诗贵曲,也就是暗示,用含蓄而象征的语言表达主题,结句“收寻你 可让灵魂泣血的歌吟”回味悠长。 人们写诗,往往求形似而不得,患在观察欠细;求神似而不得,患在体悟不深。而这首“失约”恰恰形神兼备,令笔者喜欢。(红叶:实名,陈二虎。赤峰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开原市历史研究学会顾问。诗文评论爱好者,喜欢为摄影、书籍、画作、诗歌等作品作评。)
13、失约
白广山(内蒙赤峰)
“老伴,你不能撇下我孤老头子” “咱说好的,老一起老,走一块走”
病榻上,老李捧着老伴的脸,哽咽着 泣不成声
老伴已奄奄一息:“俺不陪你了…” 医院白墙,白床晃起来 握着老李的手慢慢地,慢慢地,松开了
走廊里老李的哭声撕心裂肺一一
彭建功短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是人生美好的结局,真诚所以,生死相约,爱的誓约,老来难,老来伴,夫妻相伴几十年,说好的一切都是泡影……小诗以人物对话,场景为意境延伸,情真意切,真挚感人,真情是诗的生命,也是生命璀璨的诗篇,结尾留白,走廊里留给人无限的遗憾与想象!(彭建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文艺评论家会员,中诗论坛评论版编辑。)
青格格简评: 这是一首很通俗的口语诗,仿佛有一幅画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也让我流了泪。通俗的语言描述,令人想到父母或许自己。这个“失约”是这辈子和下辈子的约定,是阴阳相隔的永失。诗歌不一定要晦涩或跳跃,恰当的分行,舒适的语言,一样能达到诗意的表达。(青格格: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诗词学会副主席。)
21、失约
姜俊兰(呼和浩特)
当一朵云腾空了所有的思绪 雪花的台词随风而来 一遍又一遍 只是还没有找到落脚点
是秋风还没有扫尽落叶 是薄凉的巷子太深 也许,是时光的尺子太短
母亲痴情地望着窗外 这个季节,该来的还是来了 却没看到当年玩雪的少年
张景琴简评:全诗的架构稳固。“云腾空思绪”“雪花的台词”等富有想象力的语句拉动读者的阅读欲望,对偶“薄凉的巷子太深”“时光的尺子太短”的使用除尽显诗歌的哲理意味之外,也将诗歌的韵味不露声色地表达出来。尾段落脚点在“母亲”的“望”,深情而惆怅的思绪弥漫,“玩雪的少年”句则使读者很易联想到“当年”的自己或他人,一幅画面生成的同时回到主题“失约”,这样的细节和在场感,与读者产生共情。(张景琴,笔名琴心劍胆。诗星光文学社诗评编辑、废柴文学社诗评编辑。)
39、失约
北雁(内蒙赤峰)
记忆 在月光中婆娑 思念 也不再皎洁 虚掩的世界在门外喧嚣 月光挤进小屋 勾勒成你的影子
我用蘸满夜色的十指 在琴弦上 读你昨日的誓言 泪水 被月色漂白
忧伤 不是恐惧这世界的嘈杂 只因寻不到 你的声音
房小玲简评:这是一首非常好的爱情诗。首先吸引我们眼球的是这首诗营造的意境美。诗者选用朦胧的月光、虚掩的门、恋人的影子、夜色、琴弦、声音等物象,生动地再现了主人公睹月思人缠绵悱恻,望而不得的情感。其次是形象美。“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运用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借景抒情,“蘸”“读”“泪”“寻”等动词层层铺排、叠加,一个月下怀人、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呼之欲出!再是语言美。它运用通感、拟人、比喻等手法完成语言的陌生化,让人物形象饱满、立体,调动起读者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结尾点题余音绕梁。感觉不足之处就是把“嘈杂”改为“凉薄”似乎很符合此诗的语境和主题。(房晓玲,笔名,云梦、秋水。赤峰市诗词学会会员、北山诗歌诗评编辑。在多家平台为诗作评。)
43、失约
蒲阳河(河北保定)
压住时间。筷子一动不动 摆在圆桌上,小酒杯 饮尽星光,还有月色 又饮尽自己的清影
窗前的榕花树已窜过房顶 父亲,那片毛竹 傍晚,不知收留多少鸟鸣
临走前,你没有撂下一句话 今天我又拿来了桃酥饼
素心简评:这期同题是《失约》,这是个很好的题目。人生在世,谁都有遗憾,有无法完成的约定。那些曾经的约定常常让我们心生感慨,又无可奈何。大概,这就是生活吧! 这是首父亲与“我”失约的诗。开篇诗人说“压住时间”,我们知道时间是压不住的,它不会因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这只是诗人的一厢情愿。诗人为什么想把时间留住呢?诗人接下来却没有继续交代,直接写到一动不动的筷子,饮尽星光的小酒杯,还有月光和“我”独饮的清影。 这是首节,诗人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朴素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同时也给读者营造出了孤独,悲伤的情境来。二节,是诗人絮絮叨叨的和父亲唠家常,榕花树已经高过房顶了,那片竹林,晚上不知道有多少鸟儿在那里栖息鸣叫。第三节只有两句,父亲走了,一句话都没留下。而“我”又拿来了桃酥饼。 本诗全篇没写约定,又处处在写约定,和父亲一起喝酒的约定,和父亲一同赏月的约定,和父亲榕树下的约定,和父亲一起竹林听鸟鸣的约定,下次回来再给父亲买他爱吃的桃酥的约定。可是,父亲一句话没留下就走了,那么突然,约定好的事情都还没来得及实现,我想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吧! 读到结尾,大家也就理解,诗人开篇为什么要把时间压住了。岁月匆匆,因为生活,我们总要离家远行,留不住的时间,留不住的父亲,总有那么多遗憾在心中无法抚平。到此,诗人也完成了本诗的思想闭环。这是首非常不错的小诗,很容易引起共鸣,喜欢。(素心:赤峰市红山区作协副秘书长,内蒙古文艺评论骨干,在多家文学刊物上发表评论文章。)
44、失约
阿肯(新疆伊犁)
吹绿春天的风 将繁华吹成满地碎片
一场救急的雨 止步于八十里外的云朵
尚未被允许 雪就积满了颅顶
答应陪着走完一生的人 突然失联于人间
神啊,他只需要一次言而有信 来逆转越来越薄凉的内心
哑榴简评:止步,未被允许……从这几个字眼里,可以读到爱情道路上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的迷茫。直到“突然失联”,积雪满了颅顶,仍在渴求一次“言而有信”。究其原因,乃取决于人世薄凉,过去的纯真美好早已被薄凉的人世蚀空。不妨作一次反向思考,若你在霓虹深处失联,仍为我”言而有信”;若你我相距千里冰封,你仍为我牵着一脉殷红……(哑榴:国际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神州诗歌报》一室执行主编。)
47、失约
晔子(山东烟台)
把自己囚禁在古堡,无非是 借助时间,把曾经的破碎还原成空白 在一首歌,一次回眸,一声轻叹里 那些枯干记忆都会复苏,鲜活如初 原来努力去遗忘不过是自欺欺人 “爱情像萨尔斯堡的盐树枝” 过滤掉粗糙部分,剩下结晶的美 穿过半个世纪风雨,执着地回到原点 蔷薇花开正好。你渐行渐远的背影 拉满思念,像一场弓与弦的对峙
张景琴简评:出自司汤达《爱情论》的名句“爱情像萨尔斯堡的盐树枝”作为这首诗的“诗眼”,围绕着它,诗人将错过的碎片重新拾起、拼接、检视,记忆在此刻复苏、鲜活,“爱情的盐树枝”为思念也为思念的人镀上了一层结晶的光,这些光使爱情在死去时活转,在渐行渐远中打开永恒的思念之门。是的,“蔷薇花开正好”,绚烂归于平淡时存留下来的,那些“曾经努力地遗忘”,都可以在“一场弓与弦的对峙”中找到归宿。 这首诗处处为诗意的表达却又处处不着痕迹,行文随情绪游动,以“把自己囚禁在古堡”入题,开篇即创设情境带动读者情绪。而收束时,“蔷薇”“背影”等意象油然生出画面,“弓与弦的对峙”将语言的张力同时拉满,这种准确的表达使读者看到诗歌真实的质地。(张景琴,笔名琴心劍胆。诗星光文学社诗评编辑、废柴文学社诗评编辑。)
哑榴简评: “把曾经的破碎还原成空白。”一个忧伤的爱情故事,怎样从故事里滤掉忧伤,只剩下“结晶”?约,是原点,是弓与弦的约定。失,是背影,是半纪风雨拉开了二者之间的距离。原来,虽然约而失,初恋并不因失而怨,爱仍留在原地,弓与弦依旧拉满了当日的承诺。一支箭射向目标,箭仍在弦上一一心迹直露,即使鬓白,心思留驻仍是当日拉满弓的少年。读到这里,感觉到的是一种至死不渝。既约之,天可荒,地已老。(哑榴:国际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神州诗歌报》一室执行主编。)
独舞风铃简评: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它的几个亮点: 1. 隐喻的使用:诗人通过将自己困在古堡中的描述,将内心的痛苦和困境以一种生动而富有意象的方式传达出来。这种隐喻的使用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2. 独特的比喻:诗人将爱情比喻为萨尔斯堡的盐树枝,表达了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比喻带有一种新颖的感觉,让读者对爱情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 3. 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音乐、回忆和感慨,将过去的记忆重新唤起,展现了一个充满复杂情感的内心世界。诗中流露出的思念、痛苦和执着,让读者产生共鸣和共情。 4. 深度和层次感:诗中引发了对于时间、记忆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于过去的破碎和努力遗忘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对于消逝时光的感叹和无奈,以及对于爱情坚持与重新回到原点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通过独特的比喻和感受的描绘,传达出对于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独舞风铃:实名,张国华,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内蒙古扎兰屯市作协副主席、黑龙江哈尔滨萧乡文学社签约作家兼诗歌编辑。)
48、失约
刘艳云(内蒙赤峰)
小孙女去博物馆 问我霸王龙呢 怎么没等她来 我说 霸王龙也没等奶奶来
那它等星星和太阳了吗 它会不会变成绵羊骨头一样 我明明就知道它会在这
小孙女的世界是她所看到的一切 她在努力画圆 首尾相接 不像成年人总会留个缺口
王淑芬简评:作品表达“失约”的方式别具一格,没有伤春悲秋,没有愁眉不展,没有肝肠寸断,只是用流畅舒缓娓娓道来的语言,表达了个体生命体验的过程。 诗歌的首段,是奶奶委婉的告诉孙女,个体生命在自然界中生存规律。从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孙女的疼爱以及对万物悲悯的情怀。女孩口中的约定,是跨越史前的世纪之约生命之约。她天真的询问,让人的思维瞬间有了驰骋的空间感,把人的思维拉到史前,6850万年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的恐龙争霸地球的时代。她甚至不愿意接受恐龙已经灭绝,成为化石这一残酷的现实,所以她依然强调,完整的有生命力量的活着的恐龙是存在的,至少存在她的思维世界。在孩子信仰里,世界是和善的温柔的很美的。不像成年人的世界这么残酷而无情,永远都有“缺口”留下。 作者没有用过多的修辞修饰,只是用浅浅的线条叙述,成就了诗意的复合体,让历史和现实深度结合,得出人生体验后的一个结论或者一个哲学思想的信仰,“她在努力画圆 首尾相接/不像成年人总会留个缺口”这一段很有亮点。(王淑芬,内蒙古作协会员。《野火诗歌年卷》副社长,《五角枫文学》执行主编,《今日诗界》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