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写西读掏话叨》计划:粗略分析名人诗论出现的著名诗人,选顶尖好诗人,显名大诗小者。 雷平阳,男,诗人,1966年秋生于云南昭通土城乡欧家营,1985年毕业于昭通师专中文系,现居昆明,供职于云南省文联。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四个一批”人才,云南有突出贡献专家、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 雷平阳是一位逼近生活细节的诗人,比贴近更逼近自己生存的空间。因此,细节放大了诗人对生存状况的感悟,同时也让我们在阅读中逼近了雷平阳的诗意世界,唤起我们对世界的诗意关注。虽然,这个世界从没有失去过诗意。 ――叶延滨 雷平阳是个有才气的诗人。他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状况,但又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简单图解,而是匠心独运,把生活现实转化为诗性的话语。他的《亲人》《背着母亲上高山》《杀狗的过程》等诗,均是世纪初诗坛的收获。 ――吴思敬 雷平阳的诗多写的是独特地域语境下的日常生活,于狭小中呈现鲜明,于平实的记叙中透出意味。缺点是有时过于琐碎了些。 ――韩作荣 个人记忆与地方经验融合,使之独具魅力。 ――耿占春 雷平阳的诗歌让我感到了某种至爱和关怀。从生活的细节和体验出发,乘艺术的构想与诗意的翅膀在另一种空间飞翔。 ――林 莽 雷平阳,1966年秋生于云南昭通市土城乡欧家营。现居昆明,供职于昆明市文联《滇池》编辑部。中国作主会员,云南省作协签约作家。诗竺主见于《诗刊》《人民文学》《十月》《诗歌月刊》《星星》《大家》等文学刊物。出版作品集多部。 片断感想 我希望能看见一种以乡愁为核心的诗歌,它具有秋风与月亮的品质。为了能自由地靠近这种指向尽可能简单的“艺术”,我很乐意成为一个茧人,缩身于乡愁。空中搬琰石头,梦中背着泥土,我建造了一座小小的修道院,它们代表着父亲结疤的骨头,母亲开花的泪,村庄疼痛而又无的断代史…… “举庙西迁/怀中经卷,被血汗泡软。”这是我写《滇东北僧侣》中的一句。我想强调的是,无论经卷,还是诗歌,它一旦触及土地的肌肤、情感的骨头,它就该软下去,立即软下去,而且必须带着整个世界软下去! 还有什么文体比诗歌的叙事更古老,更有力量?还有什么文本比诗歌提供的自由和想象,更辽阔,更的持续性?还有什么人比诗人更无法模拟、更孤独、更通灵? 让万物生活在放大镜下面,小小的,卑微的,是苦难,是幸福,还是尊严?这些,只诗歌才能回答;是洞穴的暗,是宫殿里的秘密,是时光循环不休的谶语?请诗歌回答。我要自由,哪怕是地窖中的自由,但诗歌总是为我放大! “爱她,让她的皮肤知道。”“爱她,让她的心知道。”“爱她,让她的国家知道。”诗歌是身体的炼金术,亦是生命的魔法。 亲人 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它省 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 因为其它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 因为其它乡我都不爱…… 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 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去 我会只爱我的亲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 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读雷平阳《亲人》 作者:侍仙金童 语言模拟镜头变焦 是常见的写作技法 由省及市及乡 最后聚焦到诗心 人 竟然毫无内容 显然聚焦点反而失焦了 最后敷衍一句 “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力量太弱了 让“亲”趋于平淡 虽然“耗”字分量很重 但是回看整首诗 并没有与之对应的点烘托 最后导致“耗”“亲” 都处于失重状态 借乡情写人情等于是借外力 有缘木求鱼的嫌疑 也有对亲情尚存疑虑 信心不足的迹象 这是一首诗 但还够不上优秀作品 2023-11-11 (粗读的第一印象,期待随着阅读量增加观点会转变,真实记录每一次阅读后的直觉,如有冒犯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