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回复: 2

语村解读苏轼《春宵》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0 20: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亲:大家好!
     昨天晚上语村转发了一位电台节目主持人关于苏轼《春宵》诗的一个解读视频(见“翡冷翠诵读”微信公众号2023年3月20日),语村说这个主持人的解读不究竟,在语村看来是有问题的——她的问题出在哪里,语村没有明说,所以就有亲昨天晚上问我、今天早上还在问我啊语村,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她哪个地方说的不对啊始终要刨根问底啊!语村就不妨在这个地方用语音来解说一下,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摆出来,如果亲们感兴趣,可以一起参与讨论啊。
     首先语村要指出的是:这首诗(苏轼《春宵》)的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一个倒装,原诗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懂古典诗词的人一眼就会看出来,这是一个倒装句。它应该是“花有清香月有阴”,然后才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它不是观点先行,而是渐悟深情,然后得理。因为作者先是看到了花,而且花在散发清香啊,月亮时阴时晴,这个春天的时光确实很珍贵啊。
     为什么古人在写诗的时候,他会倒装呢?语村以前讲过,如果不倒装,诗就会失粘,失粘的这种诗体叫做“折腰格”,它是正格之外的一变格”;要把变格变成正格,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倒装——把第一句诗和第二句诗换下位置,这个诗就正了啊,所以之前语村谈到的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开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它也是一个倒装句,和这首诗是一样的。
       苏轼《春宵》诗也是触景生情:看到春天的夜晚有花,并且闻到花的清香,沁人心脾;月亮升起来,慢慢的在空中移动,就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样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个月亮升起来,渐渐地月上中天,然后慢慢西斜,这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一个线索。苏轼在这个地方也是把月亮作为时间概念在运用的哈,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因为花不可能无限期的开,花香也不可能随时都能够享受;而月亮也不可能停靠在天空中,永不落幕,所以这个时光的宝贵就在里面出现了!“月有阴”,表明这个春天的夜晚,空中有云,阴见多云”的天气;月亮时隐时现,能看到“月照花影”的景象很不容易。这又是一个暗示。
月亮在阴阳五行中,本来就是阴。苏东坡在中秋词里说“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阴”,主要是指月亮被云遮挡的一种状态。如果扩展开来,“阴”还可以指代月光照耀下出现的一些阴影,譬如花影、树影、房影、秋千影……等等,都可以叫阴”。
时光的流逝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宝不宝贵,它如何的金贵,是人的一种价值判断。所以说“春宵一刻值千金”,它是人的一个价值选择和判断——人们正是从花的清香、月亮的圆缺、天空的阴晴中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明白了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不会永恒,值得珍爱和珍惜!即便是你活在当下,也要珍惜时光的美好——因为它比千金还要宝贵,“寸金难买寸光阴”啊,这也可以算是用典。
之所以说苏轼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倒装,因为它有一个内在逻辑——古典诗词讲究一个“起承转合”,从这个时间概念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因为作者看到了花(预示着春天),月亮又晚上才有,所以才得出了春宵”的结论,这就把时间点出来了;而且“一刻”与“千金”形成了一个对待,或者说是“对仗”,一对比,就把这个时光的宝贵凸显出来了。春天一般是比较短暂的,尤其是在北方,差不多要到阳历每年的五月份也即五一节”前后,树才开始着花,才正式进入春季——因此,对于北方人而言,“春宵”之可贵,自不待言!
因此,按照古典诗词起承转合”的思路来分析,苏轼《春宵》一诗的起句是“花有清香月有阴”,承句叫做“春宵一刻值千金”,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应该按这个顺序来!就像我们前面举的那个例子: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在解读的时候应该先说“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想要去游园,但园子却被园墙围着、被柴门锁住,于是他就前去敲门儿;可是敲了半天,也没人来给他开!他自然而然地就感到纳闷“怎么没人开门儿呢?”诗人心里犯起了嘀咕,于是便四处张望、寻思——甚至开始凑近柴扉、透过柴扉的缝隙往里探看……当他看到园路上长满苍苔的时候,恍然大悟:哦,应该是园主人怕我穿的木屐把苍苔给他踩坏了……“应怜屐齿印苍苔”,应该这么来解说。
按照古典诗词的要求,第三句就要转——怎么转?由写景抒情转到写人,就把目光从自然界拉回到了人世间。人世间他写的什么呢?“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写的歌馆楼台、秋千院落,一个是“声细细”,一个是“夜沉沉”,就“转”了,也合”了,呵呵。

语村为什么说那个主持人解错了,她就是没有搞清楚“歌管楼台”和“秋千院落”是怎么回事儿!如果搞清楚了歌管楼台,也搞清楚了秋千院落,她就不会犯这个错误。那什么是“歌管楼台”啊?在宋代,人们的娱乐生活是很丰富的——那个开封、即汴京城里面是有夜市的,还有勾栏、瓦肆,就是娱乐场所(唐代叫青楼),一个歌舞升平的地方,唱歌跳舞可以通宵达旦,总之是夜生活非常丰富……这个“歌管楼台”就是指的这个。
能够到歌管楼台去玩的人是些什么人呢?我们大家比较清楚的就是文人经常去。正如那个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十年一觉扬州梦,留得青楼薄幸名”——这家伙就比较喜欢到歌管楼台去,当时被视为文人的一种风流、雅好,否则杜牧不可能还大张旗鼓地写诗宣扬!刘亦菲演的那个《东京梦华录》电视连续剧,如果大家看过,就能明白那个歌管楼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了哈。
看了刘亦菲主演的《东京梦华录》,大家就知道到歌管楼台里面去消费的人,都是些大户人家、有钱人家;那个文人雅士,如果没钱可能也进不去……因为门票价格不菲啊,也就是说门槛费”很贵的!所以歌管楼台,属于是高档娱乐场所,类似于赖昌星的红楼、恒大的歌舞团,一般人是进不去的,门禁森严,消费非常高的啊;而勾栏、瓦肆,则类似于剧院和街头杂耍场所,是老百姓的大众娱乐,属于“下里巴人”。
通常情况下呢,这个歌管楼台它是比较清静、比较雅致的。它不会太喧哗,不会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它是小众的,讲情调的。所以这个“歌管楼台声细细”,一则是表明歌管楼台比较高雅、清静;另外一层意思,声细细”——暗示听这个歌管楼台声音的人隔得很远;还有第三层意思,“声细细”是说夜很深了,那个声音慢慢地就变小了啊——市井的声音也减弱了,然后才能听出来!
所以这个“歌管楼台声细细”,它也是在写时间——时间在流逝啊!这个声音象流水一样,时光也像流水一样,在慢慢的流逝,在歌管楼台这么高档的地方流逝。
歌管楼台,表明它是比较高朗的,可以从远方望见,灯火通明;但它同时也比较私密和隐蔽——你不能看到里面有哪些人,他们究竟在干啥,说话的声音也是不容易听清楚的……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它的声音慢慢慢慢地就会显出来,然后又隐隐约约的,因为它是“居高声自远”啊,也有这个道理在里面——其他地方的声音你听不到,但是歌管楼台的声音可能会慢慢地传过来。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高处的声音会传到很远的地方去……所以说这个“声细细”,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表明:夜,已经很深了啊,夜很深了。
那么,这个声音是谁在听?是谁听出来的?夜已经很深了,他或者她还从远处望着歌管楼台,还在关注那个地方、牵挂那个地方,还能够听到它隐隐约约传来的声音……这个人是谁啊?有的人说是作者,读了下一句,你就知道这个人不是作者——也即不是作者本人在听曲儿,这个作者没有在其中!听曲儿的人在什么地方?在接下来的秋千院落”,也就是说听曲儿的人站在秋千院落里面,望着歌管楼台,然后听到了这个“声细细”。
一提到“秋千院落”啊,大家就可能想到:这一定是一个大户人家!因为在寸土寸金的城里,平民老百姓有院落都是很奢侈的;而这户人家不仅有院落,并且在院落里还可以架秋千,说明这个院子是很大的啊!熟悉李清照的人,读过李清照诗词的人,就会明白,那个闺中的少女,她的娱乐活动当中,荡秋千是一个标志性的动作。一般的老百姓人家,平日里忙都忙不过来——为了一日三餐啊,从早到晚的忙,谁还有闲情逸致去荡秋千?说明这个秋千院落,是一个大户人家。
苏东坡有一首著名的词,就与这个秋千院落有关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归时,绿水人家绕。墙里秋千墙外道,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反被无情恼。”这个“墙里秋千”,就是秋千院落。这说明当时的富庶人家、大户人家的那些女眷,她们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在院子里面荡秋千。
苏东坡的这首词,还有一个名句,就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后来苏东坡贬谪到了惠州,正在为秋天感伤的时候,就叫朝云来弹唱一曲这首《蝶恋花》词。朝云就没法弹,一弹就落泪啊,悲秋与伤春——苏东坡在悲秋啊,而王朝云想到苏东坡一生的遭际,就开始伤春了,“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啊啊啊。
我们回头来看这个秋千院落。秋千院落白天可能是比较忙碌、热闹的,大伙儿玩得比较开心、尽兴。但是现在看来,很显然:这个秋千院落已经没啥人了——既没人玩儿荡秋千了,也听不到啥声音了,因为这时候夜已经很深了,人们都休息了啊……秋千院落的夜,也象是要沉沉睡去,呈现出一种落寞的状态。但有人却是无眠的,他看到了夜色中的秋千院落,以及院落里面的花影、月色和人。
这么一看呢,这个花的清香也是从秋千院落里面散发出来的;这个月亮既照在院落里的秋千上,也照在花上——月移花影上瑶台,或者月移花影上窗台,有个孤苦伶仃的女子,在落寞的秋千院落里面徘徊……她一会儿赏花,闻花的清香;一会儿望月,看月影慢慢的,在墙角移动——明亮的月光投射下来,照在自己身上,照在停歇着秋千的院落里。我们不禁要问: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在秋千院落里面观花赏月、独自徘徊的女子,她不是闺中少女,她是一个出嫁的少妇。她为什么夜不归寝呢?夜已经很深沉了,她还在秋千院落里面转来转去的,什么原因?因为“歌管楼台声细细”呀——她的老公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跑到歌管楼台去鬼混去了,好不好!把她一个人丢在了家里啊,她很孤独,很落寞啊,既孤独又落寞——这么美好的春光,却无人与之共赏,啊啊啊。
她多么希望:那个歌管楼台早点儿熄灯,早点儿结束歌舞宴饮和娱乐,她的老公能够快一些、早一点回来和她团聚啊,共度春宵这么美好的时光……但是呢,等了又等,盼了又盼啊,那家伙,歌管楼台里的声音就是不断,“声细细”啊,不绝如缕啊,迟迟都不肯结束!!!夜已经很深了,沉而又沉了,歌管楼台的歌舞依然还在进行,没完没了地在进行……所以这个少妇的孤独、愁苦和内心的煎熬啊,可想而知!!!
所以苏轼《春宵》这首诗,仍然是在写男女之情——它写的是闺中少妇思念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没有去求取功名,没有去戍守边关,也没有在外面经商打拼,她的老公干什么去了啊?跑到歌管楼台里面听曲儿享受、去高消费去了啊,去鬼混去了啊!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春宵》当成一首闺怨诗来进行理解。
闺怨诗是古典诗词中一个很有特色的门类。如前所述,有因丈夫外出求取功名而产生的闺怨,比如王昌龄写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至于因丈夫戍守边关产生的闺怨,大家可能印象比较深的是唐代诗人陈陶写的《陇西行——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个也是闺怨诗!只是这个闺怨诗的主角是戍守边关的将士——他人可能都已经牺牲了,变成了无定河边的白骨;而他的爱人却还什么都不知道,还在春闺的梦里面梦见他、想着他啊……而因丈夫外出经商产生的闺怨,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算在此列。即所谓“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最后竟然感动了因遭遇贬谪而流落江湖的朝廷命官白居易——不仅同病相怜,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而且悲怆难抑,禁不住潸然泪下:“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所以我们结合《春宵》这首诗的前后上下、起承转合,来会通一下这首诗的主旨:仍然还是写男女之爱,男女之情!所以“春宵一刻值千金”,说的是时光的宝贵、生命的宝贵、青春的宝贵,尤其是刚刚嫁娶的新婚男女的春宵,这个更宝贵……这个是正解!所以说一提到“春宵一刻值千金”,人们就往新婚男女身上去想,是想对了——因为苏轼《春宵》这首诗的主旨,就是这个意思;老百姓没理解错,是专家搞错了。

以上就是语村对苏轼《春宵》这首诗的解读。当然也是语村的一家之言。因为语村是写诗的,又是研究苏东坡的,所以对这首诗的理解可能跟一般人是不一样的。这首诗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有声,有色,有对比,也有连绵词——“声细细”“夜沉沉”,它的音韵节奏、思想意思都是非常好的……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愫,这是很殊胜的。
这首诗最奇特的一个地方,就是这个作者、诗人苏东坡的视角!大家想一想:他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人世间、观照大自然啊?他是一个俯视的角度、宇宙的视角——这个视角一般人是很少有的!我们现在有无人机拍摄,才会有这样一种效果:有空间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有静止,也有运动、变化和流逝……这里面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没有一个宏观的视野,没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俯瞰姿态,是写不出来的——把它说成是“上帝视角”也不过分,所以非常可贵。
作者以一种平静的眼光,观照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热闹与清静,观照着万事万物的发展与变化,所以这首诗是很见道的——诗里面有作者的情感和意识,但是他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通过主人公即这个女子的心理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用“春宵一刻值千金”,来凸显青春时光和生命的可贵;用“秋千院落夜沉沉”来对照“歌管楼台声细细”,通过环境描摹和意境营造,在平淡的叙述当中表现出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
通过古典诗词的修学和创作来解读古诗词,有一个天然的好处……中华古典诗词,最擅长把大自然或人世间的物象描摹成形象,由形象转成意象,再由意象构成意境,用以表情达意;不仅有景物、景语,而且有情语,有意境——这是古典诗词最为精妙的地方。在语村看来,现代汉语诗歌要写好,必须要懂古典诗词,懂汉语、汉字的音韵和平仄……否则很难在现代诗歌的创作方面有大的突破和成就,除非他是天才诗人……这次就聊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文字根据语村2023.11.04 09:13~10:39在文朋诗友群里的语音聊天记录整理。
2024.01.30 20:28语村于西蜀子云亭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5: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良田老师赐美稿!!
敬酒!干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6: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音这么整理出长文要花些功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3 00:31 , Processed in 0.1052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