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1|回复: 8

竹枝滴露翠,杏蕊向月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2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石源集》诗词赏析
   

    认识李汝启先生是从认识他的诗开始的。第一次在网上读到的是他的一组竹枝词,有十几首。读来有如清水芙蓉,竹枝滴翠,让人顿生清新畅快之感。至今仍能记起几首:
    其一
    冲深半里自一家,两三池子环菜洼。别处秋来花事少,我山九月满桐花。
    其二
    关鸭为藕罩塘边,浅水风翻碧叶田,每到日中鱼觅草,一群游去一群连。
    其三
    猫抓老鼠也偷荤,惯打呼噜惯嗷春。近来晓得时妆妙,步态纤纤学美人。
    其四
    斜雨侵扉醒梦眠,倚栏困眼看轻烟。阶尘不染风常扫,窗砚无劳水自添。
    其一,我们可以看到一幅深幽淡然的田园画,在远离喧嚣的山中,几池碧水,红鲤轻游,数畦瓜菜,风中溢香。时至秋令,别处已是花残花淡,而这里却是桐花满山,一片盎然。诗在不经意中已清晰的让人感觉到了诗者淡然与欣然。
    其二,是对田园生活的具体写照,从关鸭为藕,到鱼儿觅草,无一丝雕琢之气。诗如白话,深得竹枝之味,让人们在一幅白描图中,在“浅水风翻碧叶田”的意境里放飞思绪。
    其三,对猫的描写,似是田园闲趣,但一转,一结却道出了山中闹市之关联,于嬉笑中抨击世态种种。
    其四,起承两句,对景,对人描写的极为入微。因斜雨,才侵扉,才惊醒了主人,慢慢踱出来,倚着栏杆慵懒的看着如烟的细雨,会使读者也随着主人的眼神和心情而神思悠然起来。转结两句,把目光收回,以阶不染尘,砚水自添,点出了诗者的清正和奋发之意。工整的对仗句式,让人读来自然清朗。
    大家交往久了,自然了解就多了。李先生家在江西萍乡上粟,乃杏林国手,事迹在当地报刊有载。扶危济困之余,笔耕不缀,颇见成果。二零零五年底从三千多首诗中,精选三百首辑成《小石源集》。因何称《小石源集》,李先生言:“上粟城外三里许,有一小山冲,原名无考,2004年,余购地筑室,举家迁居。因山径盘陀,本拟效先人叫不盘谷,怕人笑话,又不俱愿公之怀,韩公之笔,只好另择新名。此间离车路不远,但因树森葱郁,闻声不见,四面环山,泉流不择地涌出,且多石,故名以小石源,人以为效桃花源,非也!或说四十隐尚早,会令人不思进取,闻言心惕惕然!居之日久,得此间佳趣渐多:如山花烂漫、新笋撩人,如夏夜纳凉、荷风习习,如秋风送爽、果实盈枝,如霜风凛冽、柴火暖身不一而足。有朋友来则野菜待客、薯酿呼醉,遇有烦心、借书消愁,遇有喜事,登高长啸!此书于此时此地辑成,故名《小石源集》。”
    正如何建洋先生在序中所言:“其意谓诗欲根植于故土,来源于生活,如石一般坚实厚重,如水一般活腾激流。”
    书中内容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古、七古、竹枝、词曲、对联、诗论部分,每每读来,叫人拍案称妙。然精品多多,秋江只取其诗词一二,试做赏析。
    观漆水明画山水
    久识无从见,丹青今始传。胸中藏涧壑,笔下起云烟。
    此首有注,1987年1月,这当是李先生早期作品,通过观画评画,寥寥数笔,在人们领略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奋进向上的风貌。记得前不久看到一位朋友说:大抵五绝如见侠客,快剑一击,迅如闪电;七绝如对高士,从容对语,不尽蕴藉;五律如见父师,一丝不苟,一派庄严;七律如束带立朝,雍容典雅……虽然有点戏诌的成分,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这首观画收放自然利落,似见侠风。从写法上,五绝首句不入韵者,以工对形式转结,读来说让人感觉雄劲流畅。
    咏小石源芭蕉
    才见白鹭飞,复见白鹭立。白鹭飞上下,点破蕉林碧。
    这是一首五古,写的十分灵动,一个点字用得极妙,既能表现动的白鹭姿势之迅疾,又能让静态的蕉林也动感十足。全诗清新自然,超然物外,飘逸不群,让人读来精神为之一振。
    杨歧二十四之子午泉
    一带清溪洗落英,禅房雾绕暮云横。僧家何处记时日,子午潮生自有声。
    杨歧二十四景棋盘石
    仙风去后石深沉,夜露朝霞日日侵。千载谁人明妙处,残棋一局到如今。
    这两首诗,用语浅近,但不失含蓄,从闲淡绵邈中透出一般神韵。二十八个字中,集寄情、写景、吊古于一体,浑化无痕,寓意于言外。
    一带清溪洗落英,禅房雾绕暮云横,以细致的笔墨,于动静、远近之中让人休味到境之幽雅,禅之深奥;僧家何处记时日,子午潮生自有声,一问一答中一种悠远悠然的韵致便油然而起。
    仙风去后石深沉,夜露朝霞日日侵。首句点题,次句深入,先给读者如临其境之感,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的故事,引人深思。千载谁人明妙处,残棋一局到如今。第三句的一问,使人心中顿起迭宕,心意如流遁道,沿着作者的铺设而下,结句虽平缓但不尽蕴藉在其中。
    清明郊望
    江南连日雨,山北阵云低。涧涨潮浸岸,花残叶满枝。
    渔夫趁试网,野笋竞穿泥。寒碍年时燕,春深归不归?
    首联清晰的勾画出时节的物候特征,让读者也似乎感到了雨湿肩头,云来眼底;接下来颔联更进一步细致写涧涨、花残一派凄清,使读者心情入境渐深;如果说颔联细致,那么颈联就是入微了,渔夫趁水涨试网,野笋趁春雨穿泥,为清冷增加了一抹暖色,使全诗不至于太过沉郁,不至使清明题材流于多悲多哀之气;尾联在淡淡愁绪中,以问句中结束全诗,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回味无穷。
    此首五律构章法严谨,语句精炼,融情入境,韵味醇厚。全诗不着一个望字,但句句含其意,从首联的眼望到尾联的心望,在清明这个特定的时节里,在郊处这个特定的环境中,
    寄托了诗者无限的情意。
    如果说上边的这首五律,风格沉郁,情调清婉,那么下边这首七律则是格调沉雄,气势雄拔了,呈现在读者而前的又是一种磅礴气象了。
    游张家界
    云中鸡犬望中天,纵有神笔画不全。熠熠金鞭生霸气,森森铁壁障硝烟。
    万年沉寂经沧海,一霎光阴换桑田。是处青山皆斧凿,此间风景独天然。
    首联道出了景之奇,颔联写出了景之雄,颈联写出了史之重,尾联写出了人之叹。全诗构思缜密,层次井然,开阖自如,辞句铿锵,让人在眼前的景色中,联想到历史的沉重,感怀世事沧桑。
    七七近,读黄新铭先生《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诗因和
    虎寇狼侵不两存,将军曾此守乾坤。怒拚十万男儿首,铸就千重铁血门。
    原上腥膏沃草木,壁间弹洞啸风云。忆中炮火遮天日,海上闻招战犯魂。
    起笔用不多的笔墨,写出民国家的危难,将士的壮怀,折射出诗者对那段历史的悲愤之情;“怒拚十万男儿首,铸就千重铁血门”读来是何等惨矣,又何等壮哉!让六十年后的我们都会热血沸腾;一寸山河一寸腥,硝烟散尽,英雄忠骨已沃碧草,然而,那些遗迹还在诉说着从前,提示着人们,风云变幻中,不要忘了前车之鉴!虽然遮天的炮火已成旧事,但还有那么一些人在为战犯歌功颂德,蠢蠢欲动,人们且不可以懈怠!虽然是一首和诗,但笔力千钧,字字掷地有声,激昂雄浑。
    如果说律绝风格各异,读李先生词又是别有情调,或温婉、或豪放,或细腻,或旷达。这里只列一首婉约风格的清平乐给朋友们:
    清平乐
    风翻青箬,阵阵声萧索。记与伊人曾一诺:异日细培千钵。
    此时骤雨生凉,叶承珠泪行行。即化门前水,可曾漂过洋。
    陈廷焯说:语不必深,而情到至处,亦绝调也。此篇借物以言情,即景而发感,于娓娓道来中,见深切之情。
    一本《小石源集》,佳作颇多,在这里不能一一尽赏。诗中不论吟咏山水,感怀历史,还是写关情友情,香草美人,一切情动于衷,手随意出,律跟韵走。冲淡自然中又不失典雅刚劲。本篇就以湘东抱瓶老人所言做结束语:盖人之性之所至,淡泊尘俗之外,傲啸山水之间,不求苟悦于世,乐于诗成而发,自乐乐人,诚特立于世走街串巷也。今李生诗集《小石源集》问世,读其诗而想其人,应做如是观。其人即如其诗,信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2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释佳作,
不可多得,
收藏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7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7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置顶一段时间,
便于大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7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其诗而想其人,应做如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禅茶一味

盖人之性之所至,淡泊尘俗之外,傲啸山水之间,不求苟悦于世,乐于诗成而发,自乐乐人,诚特立于世走街串巷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读交流

:share: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0 11:27 , Processed in 0.10238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