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回复: 8

龙洋赏读白和平老师诗十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3 19:4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洋赏读白和平老师诗十首



●母亲的手机快捷键

作者:白和平


母亲的手机只有五个号码
想老二了,按住2不放
想老三了,按住3不放
想老四了,按住4不放
想老五了,按住5不放
想老大了,按住6不放

母亲笑着说
手机就是我的遥控器
想老几就按几



龙洋赏读:


        从诗意层面来说。这首诗运用简洁,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展现母亲对孩子们的深厚情感。诗人白和平描述母亲手机上的五个快捷键,巧妙传达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和关注。这种表达方式既直接又含蓄,既朴实又深情。

        从呈现方式层面来看。首先,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意象性。诗人将母亲的手机比作遥控器,将孩子们比作电视上的频道,通过“想老几就按几”这一生动的描述,将母亲对孩子们的思念和关注具象化、可视化。这种意象化的表达方式大大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这首诗还通过数字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诗人用数字“2”、“3”、“4”、“5”、“6”分别代表五个孩子,这些数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诗意呈现的这些地方,都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以上为对这首诗诗意及其呈现两个层面的宏观面上的理解。让我们再从微观角度聚焦理解诗中的两个关键点。

1.诗中关键意象快捷键的设置及呈现作用

        诗中的关键意象“快捷键”具有多重妙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手机功能,更是诗人精心选择的情感载体。

      “快捷键”作为手机上的一个实用功能,被诗人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内涵。在这个意象中,母亲不再只是通过拨打号码来联系她的孩子们,而是用“按住不放”这一动作来表达对孩子们的思念和关爱。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形象,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母亲那份深沉的情感。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

     “快捷键”还象征了母亲与孩子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即时沟通。在现代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快捷键”则是手机中最快捷、最直接的联系方式之一。通过“快捷键”,母亲可以随时随地与孩子们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这种即时沟通的方式增强了母亲与孩子们之间的情感纽带。

      “快捷键”这个意象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意味。它不仅仅代表了母亲对孩子们的思念和关爱,还暗示了母亲在孩子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在母亲的手机中,孩子们是唯一的“快捷键”,这种独特的地位让母亲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2.诗结尾母亲“笑”的细节呈现作用

       诗中尾节母亲笑着说“手机就是我的遥控器,想老几就按几”。其中的“笑”有多重呈现作用,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内涵。

    “笑”展现了母亲的乐观和豁达。尽管母亲可能对子女们有着深深的思念和牵挂,但她仍然能以笑容来面对这种情感。这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不仅体现了母亲的坚强和自信,也给了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让人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笑”强化了诗歌的幽默感和亲切感。在描述母亲对子女的思念时,诗人并没有选择沉重或悲伤的语调,而是通过“笑”来呈现这种情感。这种幽默感和亲切感不仅让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动。读者可以想象到母亲在笑着说出这句话时的场景,感受到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母爱。

     “笑”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诗中,“笑”既是对前面“母亲的手机只有五个号码”这一描述的回应和补充,也是对后面“手机就是我的遥控器”这一比喻的引领和铺垫。它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连贯和完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4.5.21



●我写不出鲜亮的诗句

作者:白和平


我写不出鲜亮的诗句
我不会用词语的利器
杀戮白天和黑夜
也不会让词语熠熠生辉
我用口语说出草的绿 ,小虫的呢喃
婴儿般轻哼说出家乡韵致的河流
我像白居易一样
耐心地给老太婆念出心中的诗句
唯恐她们不懂
像村姑一样用清水洗脸
用野花作服饰
我不会给语言穿上精致的内衣 ,漂亮的外衣
再涂上鲜亮的色彩
绘上花丽的图案
就像村外质朴的河流
无论拐多少弯
总是紧靠河岸坚实的肩膀
流淌着村民土一样浑黄的泪水
站在村口的皂角树下
叽哩呱啦,皂角豆
用乡音正在述说着
北风的故事



龙洋读诗:

       这首诗诗意及其呈现有其独特之处。试作以下分析:

1.朴素真实的表达

       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述了生活中的细节。如“我用口语说出草的绿,小虫的呢喃,婴儿般轻哼说出家乡韵致的河流”。这种表达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真实、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感受,使读者能感同身受。

2.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描绘

       诗中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和赞美,如“我用口语说出草的绿”、“用野花作服饰”、“村外质朴的河流”、“村口的皂角树下”等,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作者通过这些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也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和美好。

3.语言的返璞归真

       在诗中,作者明确表示“我写不出鲜亮的诗句”、“我不会用词语的利器杀戮白天和黑夜”、“我不会给语言穿上精致的内衣,漂亮的外衣”,这种对语言的自我限制,实际上是对语言的一种返璞归真。作者追求的是用最简单、最质朴的语言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这种追求使得诗歌更加贴近人心,也更具感染力。

4.对乡音的珍视

       在诗歌的最后,作者用“站在村口的皂角树下,叽哩呱啦,皂角豆,用乡音正在述说着北风的故事”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乡音的珍视和怀念。乡音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乡村的历史、传统和情感。作者通过对乡音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怀念,也唤起了读者对乡村文化的记忆和共鸣。

       最后,再聚焦探讨诗中一个关键意象“乡音”的运用及呈现作用。

       诗中,“乡音”这个意象具有深刻的呈现作用。

   “乡音”是诗歌情感的纽带。诗人用“乡音”将读者带入了他的家乡,那个充满质朴和真实的地方。在这里,“乡音”不仅指方言或地方口音,更代表了家乡的情感和文化。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是如此的深厚和真挚。也借助联想,勾起读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从而引起心理共鸣。

     “乡音”是诗主题的象征。诗中,“乡音”是质朴和真实的象征。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像村姑一样用清水洗脸、用野花作服饰,以及像白居易一样给老太婆念出心中的诗句,都表达了对质朴和真实的追求。而“乡音”正是这种质朴和真实的最好体现,它不受任何修饰和伪装,直接、真挚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乡音”是诗歌结构的点睛之笔。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站在村口的皂角树下/叽哩呱啦,皂角豆/用乡音正在述说着/北风的故事”这样的句子,将“乡音”与北风、皂角树等自然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诗意和美感,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024.5.21


●治印

作者:白和平


仔细拆解你名字的
一笔一画
摆来摆去
我要摆岀最好的姿态

一红一白
红的,是你的唇
白的,是你的身体
你的心
镶在石头里
永恒

最后
我小心翼翼地
把你钤盖在
最美的文字下面

         

龙洋读诗:


      《治印》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富有意象和情感深度的画面。它不仅是一首描写篆刻艺术的诗歌,更是诗人对于爱与情感的深刻体验与细腻描绘。

       诗的开篇便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仔细拆解你名字的/一笔一画”,这种将名字拆解成笔画的过程,既是篆刻前的准备工作,也寓意着诗人对某个人深厚的情感。接下来,“摆来摆去/我要摆出最好的姿态”,不仅描述了篆刻过程中的细心与专注,也象征了诗人在情感上的慎重与真挚。

        接下来,“一红一白/红的,是你的唇/白的,是你的身体/你的心/镶在石头里/永恒”,这段诗充满了浓厚的象征色彩。红色与白色,不仅是篆刻印章的两种主要颜色,也在此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红色象征着热烈与激情,白色则代表着纯洁与无暇。而“你的心/镶在石头里/永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坚定与执着,将爱情比作镶嵌在石头中的心,意味着它将会永恒不变。

         这首诗的末节,“最后/我小心翼翼地/把你钤盖在/最美的文字下面”,这里的“你”既指篆刻的印章,也暗指诗人所深爱的那个人。诗人将印章钤盖在最美的文字下面,既是对篆刻艺术的赞美,更是对爱情的珍视与呵护。这种将爱情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逐节面上分析完成后,对《治印》这首诗,再进行两个点上探讨。

1.末节的诗意呈现作用

        这首诗的末节,“最后,我小心翼翼地/把你钤盖在/最美的文字下面”。诗人运用“最后”这一转折词,将前面的情感铺垫瞬间推向了高潮,整首诗在情感上也同时达到高潮。这一结尾,既是对前面情感的总结,也是对某人的深情告白,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完整和深刻。

2.诗歌的“言外之意”及意象的准确恰切

       诗的表层文字,似乎意在描绘篆刻,而且这个过程写得也很完整细腻。但在诗的整体语境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其呈现重心是表达对某人的深刻细腻的情感,治印只是一个隐喻象征性媒介或者说是载体。这就是诗的“言外之意”运用的奇妙之处。诗意呈现,因此既含蓄而又不晦涩,不禁让人赞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呈现效果?诗人“治印”这个隐喻象征性意象的选择,准确恰贴,无疑功不可没。它几乎达到了一种表达的唯一性高度,很难找到替换体。

      
            2024.5. 22



●母亲坐在门外的桃树下

作者:白和平


从院子里到门外
只有十几米远
母亲走的很艰难
母亲老了
坐在门外桃树下石头上
气喘吁吁
桃树的叶子茂密
枝头挂满密密麻麻
尚未成熟的桃子
沉甸甸的
坠得树枝快要接近地面了
一阵风吹过
它动了动
母亲的身子
也 动了动


   
龙洋读诗:


        白和平诗《母亲坐在门外的桃树下》,描绘细腻而深刻,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深厚情感的画面。诗意地呈现出诗人对母爱的理解发现及敬仰赞美。以下我仅就诗意及其呈现两个层面试作浅析。

1.情感真挚与深沉

       诗以“母亲”为主角,描述她坐在桃树下的情境,传达出对母亲深切的关爱和敬仰。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语言十分简练朴素。诗的开端,真挚地描绘母亲的衰老和疲惫,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对诗人情感感同身受。

2.画面具体、生动

       对母亲坐在桃树下的描绘非常生动具体。从“母亲老了”到“气喘吁吁”,再到“桃树的叶子茂密”,每一个细节都被描绘得如在眼前,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得到。具体而细致的描绘,使得诗歌的画面感非常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象征与隐喻

       诗人笔下的桃树和桃子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它们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桃树象征着母亲的形象,而尚未成熟的桃子则象征着母亲对儿女的期望和等待。象征与隐喻,使诗的意境更加开阔深远。

3.情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将母亲的情感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母亲坐在桃树下,与桃树和桃子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优美,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4.动静对比与交融

       诗中通过“桃树的叶子茂密,枝头挂满密密麻麻尚未成熟的桃子”与“母亲的身子也动了动”的对比,实现了动与静的交融。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也突显了母亲在静谧中的生动和活力。

      最后,我想再谈谈诗歌结尾的几句细节描绘及其诗意呈现作用。“一阵风吹过/它动了动/母亲的身子/也 动了动”。诗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这些细节描绘巧妙地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信息。这些,在我的阅读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首先,诗句以“一阵风吹过”为起点,简单而直接地引入了自然元素——风。风是无形的,但在这里,作者通过“吹过”这一动词,赋予了风以动态和生命,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描写设置了背景。

       接着描述了桃树对风的反应。这里的“它”指的是桃树,而“动了动”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枝在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为接下来的对比做了铺垫。

      最后的“母亲的身子/也 动了动”是这几个诗句,甚至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将母亲与风、桃树联系起来,通过“也 动了动”这一细节,展现了母亲对风的敏感和脆弱。这种敏感和脆弱不仅是因为母亲的年老体弱,其根源更在于:桃树暗喻象征意义指向母亲 ,而桃子果实暗喻象征意义指向着她的孩子。

              2024.5.22



●清明

作者:白和平


生前的故事,各不相同
死后的悲伤和泪水
都是一样的
在今天,汹涌成河
人世间所有事物
都有潮湿的灵魂
田野里,有一万只麦苗
就有一万条手臂
从地底下伸出



龙洋读诗:


       《清明》这首诗,描绘清明这一特定时节的景象,表达作者对生与死、悲与喜的深刻思考。以下,我主要就诗意和诗意呈现两个层面浅谈自己的读诗感受。

1.生与死的对比

       诗开端“生前的故事,各不相同”,这暗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一无二,充满了各自的经历和故事。接下来,“死后的悲伤和泪水,都是一样的”,运用对比凸显了生命虽各有千秋,但面对死亡时,人们的悲伤和泪水却是普遍相同的。这种对比不仅强烈,而且引人深思,让人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深的思考和体会。

2.情感的共鸣

      “在今天,汹涌成河”,这里用“汹涌成河”来形容清明时人们的悲伤和思念,既形象又生动。清明是一个纪念逝去亲人的节日,这种情感在这一天尤为强烈,如同河水一般汹涌澎湃,无法抑制。情感的共鸣,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敬畏。

3.象征与隐喻

      “人世间所有事物,都有潮湿的灵魂”,这里用“潮湿的灵魂”来象征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这些情感和记忆如同潮湿的土壤,滋养着人们的生命,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强不屈。同时,“田野里,有一万只麦苗,就有一万条手臂,从地底下伸出”,这里用“麦苗”和“手臂”作为象征,表达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麦苗是生命的象征,它们在春天里破土而出,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手臂”则象征着人类生命的力量和坚韧。

4.呈现方式

       这首诗在呈现上采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但却能够深入人心。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象征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这些,让这首诗在众多的清明诗歌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最后,再聚焦诗歌结尾“田野里,有一万只麦苗,就有一万条手臂,从地底下伸出”这个诗句,谈谈我的感受。
         
        这句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传达了深刻的意象和情感。首先,诗句中的“一万只麦苗”代表了大自然中生命的丰富和多样性。麦苗是生长在田野中的植物,它们代表着生命的力量和生长的过程。通过“一万只”的数量词,诗人强调了田野中生命的密集和丰富,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接着,“一万条手臂”则是对麦苗的进一步象征和比喻。手臂是人体的重要部分,它们能够劳动、拥抱和表达情感。在这里,诗人将麦苗的生长过程比作手臂从地底下伸出,形象地描绘了麦苗在生长过程中展现出的生命力和活力。这种比喻不仅赋予了麦苗以人的形象和动作,还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从更深层次理解,这句诗句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赞美。麦苗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它们在大地上生长、繁衍,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美丽。而诗人通过“一万条手臂”的比喻,将这种生命力进一步放大和强化,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此外,这句诗句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生命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人类社会中还是在大自然中,都有无数的生命在默默地生长和繁衍。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和这些生命,同时,我们也应该像麦苗一样,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展现出顽强的生命活力,追求自己的心中的梦想。


             2824.5.22


     
●登高

作者:白和平


那些力气大小不一的石头
爬着爬着,有些就爬不动了
停在半山腰
其中有一块勇猛
和我一样,爬上了山顶
站在它的角度,远望云雾缭绕
奔马,羊群,楼台亭阁
这人间仙境
竟让一块石头铁了心,留恋万年
它一定是某个人的化身
那散落的星群一定是某个夜晚
明月高悬,清风徐来
他醉了
打碎了酒瓶



龙洋读诗:

        白和平这首《登高》,借助描述一块石头的攀登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生命的独特体验与良多感慨。以下,我主要就诗意及其呈现两个层面尝试浅评。

        诗的开头“那些力气大小不一的石头/爬着爬着,有些就爬不动了/停在半山腰”。由此可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不同状态,有的人能够坚持到最后,有的人则在中途放弃。

       接下来,“其中有一块勇猛/和我一样,爬上了山顶”。这里诗人将自己与这块石头相提并论,暗示自己也是经历了种种困难才最终达到了成功的顶峰。这种借助石头隐喻自己的方式,既增添了诗歌的意象美,也让人容易产生共鸣。

        再接下来,诗人描述山顶景象:“站在它的角度,远望云雾缭绕/奔马,羊群,楼台亭阁/这人间仙境/竟让一块石头铁了心,留恋万年”。以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个美丽宁静的世界。这种描绘方式不仅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更让人对这块石头所经历的岁月和它所承载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后,“它一定是某个人的化身/那散落的星群/一定是某个夜晚/明月高悬,清风徐来/他醉了/打碎了酒瓶”。这部分的诗意最为独特。作者将石头想象成某个人的化身,将散落的星群想象成打碎的酒瓶,这种跨越现实的想象既富有创新意义又富有哲理。它暗示人生中的种种经历都像是打碎的酒瓶一样,虽然破碎但仍有其独特的美感和价值。同时,这种想象也让人对石头所承载的故事和它所代表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和思考的力量。

       结束之时, 我还想再对这首诗的两个关键节点,深入思考,作一下点上分析。

1. 核心意象“石头”多重象征意义及呈现作用

       石头象征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诗人描述那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头在攀登过程中的表现,将石头与人的奋斗精神相比较。特别是那块“勇猛”的石头,它代表了那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人,体现了诗人对坚韧精神的赞美。

       石头也象征着人生的历程和经历。在攀登的过程中,有的石头因为力量不足而停留在半山腰,有的则能够成功登上山顶。这正如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只有那些不断努力、不断攀登的人,才能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

        石头还可能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在山顶上的石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诗人通过描绘这些石头,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最为关键的是,诗中石头还象征着诗人的孤独感和追求。在诗中,诗人与那块“勇猛”的石头相互映照,表达了自己在追求人生目标和理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和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追求。石头的多重象征意义,使得这首诗更加深邃、富有哲理。


2. 诗歌结尾一句的内涵及呈现意义

      “他醉了/打碎了酒瓶”这一结尾句,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深刻的诗意,在整体诗作中起到了独特的呈现作用。

        诗意方面,这句诗通过“醉”与“打碎酒瓶”两个动作,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场景。“他醉了”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或精神状态的不稳定,为下来的动作做了铺垫。接着就是,“打碎了酒瓶”,既是对醉酒状态的具体表现,也隐喻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混乱甚或崩溃。这让人迅速走进诗人内心,自觉自然地引发强烈的心里共鸣。

        在诗意呈现作用上,它具有很多正效益结果。

       营造氛围。描绘醉酒和打碎酒瓶的场景,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紧张、混乱的氛围,使读者迅速进入诗歌的情境之中。

        突显主题。这句诗中的“醉”和“打碎酒瓶”都与诗歌的主题密切相关,它们不仅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暗示了诗歌所要探讨的主题——人生的无常、情感的波动以及人性的脆弱等。

        推动情节发展。在叙事性的诗歌中,这句诗可以作为一个转折点,推动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的醉酒和打碎酒瓶可能是他内心情感爆发的一个导火索,接下来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情节和冲突。

        深化人物形象。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他的醉酒可能表明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而打碎酒瓶则可能显示他性格中的冲动和脆弱。


              2024.5.23



●望星空
——为纪念革命先烈而作

作者:白和平


这么多年
他们一直向我走来
悄无声息,衣袂飘飘
他们把刀锋给了山川
把悲愤给了河流
把硝烟给了白云
把幸福给了未来
他们把眼睛
深深地嵌进了天空
月明之夜
俯视属于他们的山川,河流,草木
以及仰视他们的人



龙洋读诗:


     《望星空》的诗意及其呈现具有几个独特的之处:

1.主题情感的深刻

       诗以纪念革命先烈为主题,表达了对先烈们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的崇高敬意。通过描绘先烈们把刀锋、悲愤、硝烟留给了山川、河流和白云,把幸福留给了未来,展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眷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情感的深刻性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意象丰富生动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刀锋”、“山川”、“悲愤”、“河流”、“硝烟”、“白云”等,这些意象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先烈们的英勇和牺牲,也赋予了诗歌深远的象征意义。这些意象的生动描绘也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强烈,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先烈们的伟大。

3.视角的转换与情感的升华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角的转换,从先烈们的视角切换到诗人的视角,再切换到仰视先烈们的人的视角。这种视角的转换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使得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描绘先烈们在月明之夜俯视他们的山川、河流、草木以及仰视他们的人,展现了先烈们对于后人的关怀和期待,也表达了诗人对先烈们的怀念和敬仰。

4.语言的简练与优美

诗的语言简练而优美。精炼的词语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如“悄无声息,衣袂飘飘”这样的描绘,既形象地展现了先烈们的风采,也传达了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同时,诗歌的节奏感也十分强烈,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

        最后,我想着重谈谈诗中的比喻极其呈现作用。

       诗人在《望星空》中,并没有直接使用传统的比喻句(如“A像B”的形式),但诗中运用了富有象征性和意象化的表达,这些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比喻的变体或隐喻。

       它们将抽象的情感、概念与具体的自然景物或事物相联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呈现方式。例如:刀锋、悲愤、硝烟与山川、河流、白云的对比。这里,作者将先烈们的英勇、牺牲和战斗精神(刀锋、悲愤、硝烟)与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山川、河流、白云)相提并论。这种对比不是直接的比喻,但形成了一种隐喻,即先烈们的精神与大自然的壮美相辉映,表达了先烈们的伟大与不朽。

        诗中写到“他们把眼睛/深深地嵌进了天空”,这里的“嵌进”一词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比喻,但它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意象,象征着先烈们的目光和意志永远注视着这片土地和人民,他们的精神将永远与国家和民族同在。

       诗中的“月明之夜/俯视属于他们的山川,河流,草木/以及仰视他们的人”,这里的“俯视”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象征和隐喻。它表达了先烈们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希望后人能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的期望。


         2024.5.23



●黑老鸹

作者:白和平


天空
蔚蓝的镜子
光秃秃的树枝伸上去
黑老鸹在树杈上
构建它们的天堂

远在人类之上
黑老鸹用黑树枝
搭建它们黑色的天堂

初冬 清冷 宁静
一对黑老鸹
在它们的天堂
喂养它们的子女


龙洋赏读:

       《黑老鸹》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描绘了初冬时节黑老鸹在树枝上筑巢并喂养子女的画面。展现了黑老鸹坚韧、朴素、亲情和责任等美好品质,同时也带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下面我将主要从诗意和呈现方式两个层面来浅作分析。

一、有关于诗意

1.对比与象征

       诗中黑老鸹与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空被描绘为“蔚蓝的镜子”,象征着广阔、纯净与美好;而黑老鸹则以其黑色的羽毛和栖息的树枝形成了与天空的强烈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黑老鸹的特点,也暗示了它们生活的坚韧和朴素。同时,黑老鸹在树杈上“构建它们的天堂”,这里的“天堂”既是对黑老鸹栖息之地的具体描绘,也带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象征着黑老鸹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它们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土和幸福。

2.季节与氛围营造

        诗中明确提到了“初冬”。季节的选择为诗歌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在这样的季节里,黑老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巢穴中,喂养着子女,这种坚韧和执着的精神让人感动。

3.亲情与责任

        诗中的黑老鸹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更是承载着亲情和责任的象征。它们在寒冷的季节里依然坚持喂养子女,这种无私的母爱和责任感让人敬佩。

二、呈现方式

1.语言简洁,富有意象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洁,但几乎每个词都充满了意象。例如,“蔚蓝的镜子”和“黑树枝”等生动地描绘了诗中的场景和氛围。这种简洁充满意象的语言,使诗歌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2.以点带面的叙述

       诗中并没有详细描绘黑老鸹筑巢和喂养子女的具体过程,而是通过对几个关键场景的描绘来展现整个故事。这种以点带面的叙述方式不仅使得诗歌更加紧凑和精炼,也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3.意境深远

       整首诗的意境非常深远。读者欣赏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具体场景和氛围,还能够从中领悟到诗人一些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考。

       最后着重谈谈诗的核心意象“黑老鸹”的象征暗喻意义。诗中,“黑老鸹”这个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暗喻意义,在诗意呈现中作用很大。

     “黑老鸹”这个意象的象征暗喻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坚韧与顽强

       黑老鸹在初冬清冷宁静的环境中,依然坚守在树杈上构建它们的巢穴,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存意志,成为了诗歌中一个重要的象征。

2.朴素与真实

       黑老鸹用黑色的树枝搭建它们的巢穴,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朴素和自然的状态,体现了黑老鸹的真实与纯粹。它们不追求虚华的外表,而是专注于生活的本质。

3.亲情与责任

       在诗歌中,黑老鸹被描绘为在巢穴中喂养子女的形象,这体现了它们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子女的责任感。黑老鸹作为父母的形象,传递了一种深沉而无私的爱的力量。

        这些象征暗喻特征在诗歌中的呈现作用主要是:

1.深化主题

    “黑老鸹”这个意象的象征暗喻特征,深化了诗歌对坚韧、朴素、亲情和责任等主题的探讨。这些主题不仅是对黑老鸹这一生物特性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精神的思考和启示。

2.营造氛围

       诗对“黑老鸹”在初冬环境中筑巢喂养子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这种氛围与黑老鸹的坚韧和顽强精神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3.增强感染力

       黑老鸹这个意象的象征暗喻特征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黑老鸹的坚韧和顽强精神,还能够体会到它们对亲情和责任的重视。这种感染力使得诗歌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和思考。


             2024.5.23



●写诗

作者:白和平


桃子,藏在叶子底下
拔开叶子
才会见惊喜



龙洋赏读:

       从诗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首诗的诗意谈得不是别的,是诗人独特的诗歌观。诗人借此言彼,明确这一点对理解诗意及其呈现方式都很重要。以下就此,我从诗歌创作和诗歌鉴赏两个层面作以浅析。

    “桃子” 与“枝叶”   是诗中的两个关键性暗喻象征性意象。这首诗的赏读我就此切入展开分析。

一、诗歌创作层面

        在诗的创作中,“桃子”可以看作是诗人心中那个独特而珍贵的灵感点,它可能是一个美丽的画面、一段深邃的思考或者一种强烈的情感。或者简单直接说来就是诗人欲呈现的诗意本身。而“叶子”则代表了诗歌创作的各种元素和技巧,如语言、意象、节奏等。说白了就是诗意的呈现方式。“桃子”应该置于“叶子”之下,说的是诗意呈现要艺术含蓄,要学会“隐”。而且“叶子”围绕着“桃子”,说得是写诗诗意呈现应该“围点打援”,不可随意旁逸斜出。
诗人创作时,需要精心挑选和组合这些“叶子”,让它们与“桃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首完美的诗歌。这个过程需要诗人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技艺,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二、诗歌欣赏层面

          在诗歌欣赏中,“桃子”成为了读者所追求的那个核心诗意(它可能是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哲理或者美感)。而“叶子”则是读者在解读诗歌时需要面对的语言和形式上的挑战。

        读诗人,评诗人需要仔细品味诗歌中的每一个“叶子”,理解它们所承载的意义和技巧,从而逐渐接近那个隐藏在深处的“桃子”。这个过程需要读者具备敏锐的感知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能够透过诗歌的表面,领悟到其深层的内涵。

     “桃子”和“叶子”在诗歌创作和欣赏中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们分别代表了诗歌的灵感点和表达形式,共同构成了诗歌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创作和欣赏诗歌时,我们需要关注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领略到诗歌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2024.5.23




●冰上煮羊肉

作者:白和平


你从出租车上下来
婷婷玉立
冰上煮羊肉
我们侃侃而谈
从诗经谈到李白杜甫
谈到顾城舒婷
谈到张二棍余秀花
语言仿佛羊肉啤酒
合胃口又清爽
让我动心的是你小口压酒,声音细若蚊蝇
忍不住,身体里长出第三只手
又缩回到身体里
我怕让日后美好的回忆染上杂质



龙洋赏读:

        白和平诗《冰上煮羊肉》以其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一位朋友间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以及在此过程中心灵的微妙变化。

        从诗意上看,这首诗选择了一个非常特别且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冰上煮羊肉。这个场景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趣味性,冰与火、冷与热的对比,以及羊肉与啤酒的搭配,都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温馨。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诗歌、文学等话题的讨论,使得整首诗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文化底蕴。

        在呈现方式上,这首诗具有以下几个独特之处:

1.意象的巧妙运用

        诗中的“冰上煮羊肉”不仅是一个具体场景,更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意象。它象征着生活中的温馨与美好,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和谐。这种意象的巧妙运用,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细腻的情感描绘

       诗中对友人的描绘非常细腻,通过“婷婷玉立”、“小口压酒”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友人的美好形象。同时,“让我动心的是”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喜爱和欣赏之情。这种细腻的情感描绘,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强的情感共鸣力。

3.独特的内心体验

        诗中的“身体里长出第三只手又缩回到身体里”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微妙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因为对友人的喜爱而产生的冲动,又是因为担心这种冲动会破坏美好的回忆而产生的犹豫和克制。这种独特的内心体验,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强的思想性和深度。

       最后,我着重谈谈《冰上煮羊肉》这首诗中,“第三只手”这个独特创新而且充满深情蜜意的意象。

        结合诗的语境,“第三只手”可以理解为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种冲动或欲望,它源自于对友人美好形象的欣赏和喜爱。当作者看到友人“婷婷玉立”、“小口压酒”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波动,仿佛有一只“第三只手”想要伸出来,去触碰、去拥抱这份美好。

        然而,这只“第三只手”并没有真的伸出来,而是“又缩回到身体里”。这一细节的处理,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作者既想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喜爱和欣赏,又担心这种冲动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美好的回忆。因此,作者选择了将这只“第三只手”缩回到身体里,让它成为内心深处的一个秘密。

        诗人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第三只手”这个意象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动,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的矛盾和挣扎。在这个意象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将内心的情感变化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值得赞叹的是,“第三只手”这个意象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出乎意料的诗意呈现方式。因而,在意象运用上具有相当的创新意义。

             2024.5.23




诗人简介:

白和平,中学教师,现在区文联工作。曾在《绿风》《当代作家》等刊物发表数十首诗作。有诗入选《中国当代青年爱情是精品》《长安风诗人诗选》。



评者简介:

龙洋,60后,陕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高级教师,亦诗亦评。有诗词、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发表《绿风》《中国流派诗刊》《中国诗人》《长江诗歌》等报刊。著有诗文合集《陕西诗人龙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9 08:4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龙洋老师儿美評,很是受益!
谢谢给您敬茶!问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6 11: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学习,诗、评俱佳,问候诗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7 0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笑着说
手机就是我的遥控器
想老几就按几

学习,好诗好评,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9 17: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好诗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拟推荐该组作品入6月份精华帖。问候白和平老师,感谢龙洋老师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7 06:50 , Processed in 0.08683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