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这首《致海外诗友》及其和作撷英究竟怎么样》 文/树有皮人有脸 批评使人进步先生对某“诗书合璧”式“诗词名家”之力作《致海外诗友》及其800首和作之撷英提出强烈质疑,堪比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的神秘专家一走一过之间,给予了“根本否定式”点评。质疑帖不长,原文如下:
“这首《致海外诗友》及其和作撷英究竟怎么样?
不久以前, 某“诗书合璧”式“诗词名家”之力作《致海外诗友》一经传出,包括美加等国在内的“海内外诗人纷纷唱和,不及盈月,成诗竟800首,形成了一次民间自发、声势浩大的诗词雅集活动”。经择优后,分为若干批次高调亮相于国家级大雅之堂。
造成如此轰动效应的《致海外诗友》原唱如下:
致海外诗友 诗词万水架心桥,旅泊他乡思不遥。 吟颂声中多聚首,一湾平仄向东漂。
怎奈在下太过愚钝,纵然不论“情至之情”或曰“真性情”,也没看出就诗之“出新、得味、炼字”等“核、质、素”层面的“艺术性”而言,《致海外诗友》及其和作撷英究竟好在哪里?须知,原作及以下国内和作撷英作者可都是“诗词国家队”骨干成员啊!
烦请列位方家尽量站到诗史的角度和国家与民族的高度,指点迷津为盼!先行谢过!一一奉茶!
【 附录】
国内和作撷英若干:
其一 重洋千里路何遥,心有天鸿可作桥。 待到年来花尽放,更催好句动晴霄。
其二 好月抟风梦作桥,翠云添翼不辞遥。 天音府乐琴箫曲,插翅诗情四海漂。
其三 一机在手自为桥,何虑海山归路遥。 情到深时诗似水,满圈微信任心漂。
其四 祥云自可化为桥,明月多情何以遥? 赤子家山两相念,吟来乡韵五洋漂。
海外和作撷英若干:
彭某生(美国): 平仄为舟律作桥,千山万水不辞遥。 乡情国思连诗赋,宋韵唐风四海飘。
刘某君(美国) 长空飞驾彩虹桥,何惧相隔万里遥。 荟萃英才酬雅韵,诗花朵朵五洋漂。
李某娜(加拿大): 天涯一瞥路迢迢,万里归舟荡海潮。 嶂雾千重难隔断,经年写下故乡谣。
林某良(澳大利亚) 梨城碧海卧虹桥,天堑通途不觉遥。 多少骚人自华夏,唐风宋韵越洋漂。”
堪比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的神秘专家核心点评意见如下:
“(《致海外诗友》)这首作品最大的问题是遣词上的俗化,“旅泊他乡思不遥”、“吟颂声中多聚首”两句的浅白,其他两句也显得直白浅陋。从艺术审美上来看,没什么价值可言。
之所以会得到大家的附会唱和,大概原因在于创作者可能是某个老干体诗群的群主,且身份有些“带头大哥”的意味,所以大家就跟着唱和了一把。加上,这一群人都是这样的水平和风格,自然就出现了“众鸟争喧”的局面了。”
“ (解析贺知章《咏柳》后)可见诗句虽然可以明白易懂,但是在整体立意上一定要有所寄托,也就是说,艺术上要灵活地使用比兴手法,写出含蓄隽永、意蕴丰富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字面上可以浅白,但要使读者读后能回味无穷。
反观现在用白话创作诗词的人,有几个能把赋比兴运用的巧妙而有意味?贴标签似的口号体诗歌到处泛滥,看一两首还没有什么,若大规模地唱和,写出几十、几百甚至几千首这样的口号体、标签体诗歌,当真是古典诗词艺术的悲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