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8|回复: 13

[站务] 中诗论坛【现代诗歌】2024年8月精华作品专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 13: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论坛的运行发展和向会员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果,现将现代诗歌栏目精华操作流程变更如下:

1.编辑推荐:每天值班编辑和其他现代诗歌栏目编辑在欣赏到优秀诗歌后直接操作“优秀”或“推荐”(值班编辑每日不少于2篇),简要点评优秀的原因,字数不限,并复制该作品链接,粘贴在当天的值班签到栏。
2.精华操作:
① 副主任编辑及主任编辑可以直接操作精华。
② 有两位(及以上)编辑推荐的作品:第一位编辑提出推荐理由(点评),第二位明确表态支持推荐,精华组任何成员都可以操作精华。
③ 只有一位编辑推荐或没有编辑推荐的,由当日精华组值班编辑发到精华组工作群,2小时内参与投票支持的人数过半的,可操作精华。2小时内无投票的,视为无异议,可操作精华。
④ 原则上同一位作者每月最多入选两首精华。
3.重要提示:推荐作品不限于当日值班编辑,所有现代版编辑任何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都可以推荐,只要复制作品链接在值班表跟帖即可。
4.其他:
①操作精华作品时,若是组诗,选取其中1首;若是长诗,选取其中1段。
②对符合【中诗简牍】要求的诗歌,推荐到【中诗简牍】编辑组留用(转帖至简牍征稿主帖),以备选每月【中诗简牍】。
③每月精华作品由组长汇总后,提交《中诗网》网站首页发布一次。
④所有发布过的精华作品将作为论坛向外推荐发表的备用稿。

“现代诗歌月度精华卷”编辑组:
指  导:陈敬良
组  长:徐一川
编  辑:夫唯、冯歌、乐山船公、且行且品且悟(休假)、吴殿平、顾念、茂华、知了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6 21:4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冯歌 于 2024-9-21 02:00 编辑

铁器
文/长安肆少

身体是人间的炎凉
以炽热为题,交出的每一份答卷
都含着冰与火擂响的暮鼓

落于水面,时光也会痛
但在成器之前,需要挤出骨髓里一个个脓疱
烙一下,没有时间舔饬
这个过程,仅够摘出麦田里一片杂草

无数铁马冰河的梦想,开始发芽
开始长出一根肋骨,叩伏在半截苍茫的影子里
不断涌起的浪花又顷刻湮灭
直到锤纹一般生出铠甲
暗哑无声,像一句寂静的谚语

也只有这个时候
一头老牛等在早春的田野
为一架肃穆的铁,举行一场隆重的成人礼

   【徐一川推荐】:意象丰富,且都具有各自的象征意义,虚实的交互推动,构建了一个厚重的、具时空感的诗意氛围。

【冯歌点评点评】:一首托物咏怀的诗。从“铁器”的身世背景开始切入, “身体是人间的炎凉/以炙热为题,交出的每一份答卷/都包含着冰与火擂响的暮鼓”。诗歌一开始就肯定了“铁器”并非贵族形象,诗歌的第二、三节给我们展示的是淬火成钢奋然前行中强大的人格力量。最终“暗哑无声,像一句寂静的谚语”,坚韧,低调,诗人明确地揭示出“铁器”的隐喻意义:铁器,默默无闻,但生来就是创造历史的。铁器,不是被人随意丢弃的东西,他们有血有肉有灵魂。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7: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9-12 17:13 编辑

风信(外一首)
文/弄月之喵

突然之间闪过的词
最易丢
突兀间喜欢上的人却不同,会萦绕
像心心念念着攒过的梦
需要轻轻攥紧
生怕哪一波风言风语就吹乱了
醒在某个焦渴龟裂的午后
你就如同恍惚间
闪过的
绝妙好辞,忽倏就不见


泊台

还是水,细细密密的倾斜
总像喜好仰望的样子
朝向天空
厚实的浅灰色在傍晚显得异常肥厚
雨线稠密,自云层透下
像极了她形容的垂钓
无数仙人
将拴有铅坠的鱼线抛入人间
而云层另一端
他们或泊、或飘、或浮、或顿、或捏诀、或拈花
以各自超脱的着相
停在
可以俯看红尘的那端

     【徐一川点评】:弄月之喵的诗作擅以轻盈细腻的笔触捕捉内心情感的微妙瞬间。《风信》开篇提及“闪过的词”象征了稍纵即逝的灵感与情感,而“突兀间喜欢上的人”则与此对比,展现出瞬间入心、难以割舍的感情羁绊。诗歌巧妙运用了比喻,如“攒过的梦”和“风言风语”,暗示情感的珍贵与脆弱,仿佛稍不留神就会被外界打乱。诗人将令人心颤的情愫与瞬息而逝的缺憾完美融合,带来诗意的凄美,最后一句“绝妙好辞,忽倏就不见”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暗示了人与人命运际遇的短暂无常。《泊台》以极具氛围感的意象、跳脱的视角,展现诗人心中红尘之外的梦幻场景,暗示人与天地之间的命数关联。诗歌开头用“水”作为引子,描绘了雨中泊台的场景,与天空的对比,营造出宁静且厚重的氛围。雨线被比作仙人抛下的鱼线,这一形象让人联想到神秘的超凡存在,它与尘世的观照与互动,极具想象力与意境。“泊、飘、浮、顿”等动作描绘了仙人们的各种姿态,不仅生动展示了自然景象,还暗喻了生命个体的不同境遇。最后,诗人将视角提升到“俯看红尘”的高度,带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象,呈现环境与心境微妙关系的思考。
  
     站在一场叙事中渎职的稻草人_中诗论坛 - (yzs.com)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3: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9-13 20:38 编辑

在西安站看到一个苦修的僧侣
文/罗某人

阳光在此扔下影子
——像鹰又像阴文,它们合力
镌刻出灰色区和一百单八颗珠子
背靠八月方格土砖
失温的西天

这是羽衣和僧服里半透明的长安
一种力比脊背更赤裸
一种闭目是黄卷千年的香气
谁看见烛烟带雨,梵音握住双膝
谁就能为历史止痛

列车开走
这肉身持续在信仰中冒险
这杰作像文物
享虐于永不出土的黑暗

     【中沙河推荐】:语言具像化,颇有禅意!
     【冯歌推荐】:来自现场的诗,支持。
     【水里鱼多推荐】:支持。
     【徐一川点评】:作者以诗性、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在尘世中苦修的僧侣形象。诗歌开篇“阳光扔下影子”,“扔下”一词,暗示八月高温的西安,大片酷暑的天空,并不关注这位僧侣的身影和他所处的位置,那么阳光下的地铁站,人们行色匆匆,也不会在意这位僧侣此时的修行。但,在诗人眼中,这影子“像鹰又像阴文”,鹰的敏锐突兀、阴文的内在意味(触不可及)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反差对立与交相融合,僧侣的形象在阳光下霎时呈现一个独特、触目的存在——这片“灰色区”的暗影。一百单八珠子、六朝古都的方格土砖进一步强化了历史与信仰的厚重感,而“失温的西天”,也从诗人的视角捕捉和体验僧侣不同凡人的另一重境界。“半透明的长安”和“黄卷千年的香气”,“谁看见烛烟带雨,梵音握住双膝/谁就能为历史止痛”,以实带虚地呈现绵延古今、纵横时空的宗教意义和颖悟,象征了僧侣在现代都市中继续追寻千年传统与信仰,独自进行着漫长且孤苦的修行,并且甘之如饴。“列车开走”暗示俗世人群的流动不息,和僧侣此刻的静止与沉浸,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尾将僧侣的肉身比作“杰作”,这是诗人脑中深深烙下的一幅镌刻,也是诗人对僧侣及其信仰的所感所思,震撼和敬仰,其“享虐于永不出土的黑暗”,意为阳光再毒辣亦不能摧毁其志,环境再纷乱亦不能动摇其心,此等意念是绝大多数人不能抵达的,是僧侣的信仰升华为一种不容尘俗、坚不可摧的精神存在和灵魂归宿。作品意象突出、鲜活,虚实相生勾勒的人物形象有穿透历史烟云的雕塑感,产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

      在西安站看到一个苦修的僧侣(图文)_中诗论坛 - (yzs.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0: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9-14 16:36 编辑

纸上修辞
文/刘忠伟

以字为伴,活在一张纸上
过一点清净的生活
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非说不可时,我先在纸上造个比喻句
赞美你的善良
你的悲悯,你气吞山河的气度

和字游戏,用一个拟人
把一截木头写活
和它谈谈一个人的孤独
及一场失败的婚姻
谈一谈幸福
谈一谈遥远的生死

哭大于笑,在一张纸上妄言
我写下更多的陈述句
朴素又平凡
赞颂可以多一些,在这个好大喜功的人间
我如此卑微
从来不敢冒昧地反问一句

      【中沙河推荐】:一组佳作。
      【水里鱼多推荐】:洋洋洒洒在一张纸上的抒情,这张纸充满希望,活力和生命的色彩。
      【徐一川点评】:冷静、内省的语调,紧紧抓住“一张纸”这一意象,探讨了作者作为一名执笔者,在纸上抒写自我、抒写人生、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的体验。诗歌开篇便通过“以字为伴,活在一张纸上”展现了诗人对平凡、单纯、清净生活的追求,普通的纸张成为感情的寄托和思想的栖息地。接着,“非说不可时,我先在纸上造个比喻句”暗示诗人对于言辞的谨慎对生活谨言慎行的态度,至于赞美的“你”,读者可自行理解,或有多重的指向到第3节,诗人不仅赋予一截木头的物象以生命这截木头,也是作者自身的观照并与之探讨孤独、失败幸福生死等人生中的重大课题。最后一节,诗人通过“哭大于笑”和“朴素又平凡的陈述句”,呈现了在复杂的世界中守着清贫、保持乐观朴素信念。诗人以谦卑的姿态面对世界,也透露了深藏于心底那份忐忑和惴惴不安这也是占大多数的普通人一生需要面对现实的真实心态(卑微、不敢冒昧)。整首诗语言简洁,通俗,略带自嘲与讥诮,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历练,别有韵味

       纸上的日子(组诗)_中诗论坛 - (yzs.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2 19: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字  严谨缜密

点评

谢谢“与云有约”友友的支持和鼓励!  发表于 2024-8-25 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5 14: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云有约 发表于 2024-8-22 19:36
四个字  严谨缜密

老师辛苦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3: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9-16 17:40 编辑

蚂蚁令(外一首)
文/静水

扛着大卸八块的阳光骨头
浩浩荡荡,行进于秋天

这些蚂蚁,这些犟性的文字
在坎坷间,书写一首大诗

岁月以敬意,为它们镀络
风先吹歪它们,再扶正它们

阳光的躯体,同伴的躯体
它们,卑微而伟大的半生

走下去,走下去,步履匆匆
秋意正浓,秋色年轻
        

蚂蚱令

第三十三声咳嗽,是黑石头
把院坝砸出一个大坑

一只蚂蚱,把自己蹬进冷秋
瘦腿己然乏力

第三十三次填埋,眼里
依然空洞,依然无助

你和蚂蚱,于大坑之内
与冷秋打了一架

输或赢,第三十四声咳嗽
无法给出答案

     【中沙河推荐】:别具一格。
     【徐一川点评】:《蚂蚁令》和《蚂蚱令》两首诗通过对小生物的细致描写,传递出深刻的人生隐喻。在《蚂蚁令》中,蚂蚁象征了生命的卑微与坚韧。“扛着大卸八块的阳光骨头”这一强烈的视觉意象展现了生命的艰辛,而“行进于秋天”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轮回。蚂蚁在坎坷中书写“伟大的半生”,岁月对它们给予敬意,体现了诗人对这些微小生物坚韧和倔强精神的赞叹。整首诗充满了对蚂蚁生命状态的敬畏与感慨,小身躯蕴含能量。《蚂蚱令》则通过蚂蚱的形象,表达了生命中的无奈与脆弱。“把自己蹬进冷秋”暗示蚂蚱的无力感,重复的“第三十三声咳嗽”像是一种压抑的命运循环,隐喻了无法摆脱的困境与宿命。最后的“输或赢,第三十四声咳嗽”进一步强化了未知的不确定性,展现出对命运和生存的隐忧及预感。相比蚂蚁的坚韧,蚂蚱更多表现了无助和虚弱,形成了两首诗两种卑微小生灵之间的相似和对比。两首诗皆通过微小的自然物种对当下生存艰难的凡人或小人物进行观照,表达出深刻的生存思考,语言简洁却耐人寻味

       小令三首_中诗论坛 - (yzs.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3: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9-17 18:55 编辑

鹅卵石
文/月若初见

一封未投递的信。安静沉入岁月底部——
水草的舌头封笺,溪水温润包裹

流水会带走一些颗粒,泄露只言片语
更多话语,凝结在石头里

幽微细孔,是一封信经年的呼吸
捧它在掌心的人——

读懂它珍藏的青绿与浪花的指纹
读懂一个外表坚硬内在感性的矛盾综合体

——放逐感觉的水流,溶化锐角
内心柔软的苔,无边蔓延

      【徐一川点评】:笔触十分细腻,以婉转别致的隐喻和拟人化的意象,探讨了坚硬的外在和柔软内里的矛盾关系及其演化的过程——未曾说出口的情感或心事,像石头一样被磨去了锐角,被包裹、凝结,“泄露只言片语”;被岁月沉淀;又被能读懂的人捧起。溪流、水草、浪花、苔等意象使整首诗充满自然的温润与幽静的流动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悄然变化。鹅卵石的“幽微细孔”象征了这些年来积淀下来的情感记忆——那些“经年的呼吸”,读者能够跟随诗人带入的“捧它在掌心的人”,触碰石头外部的“青绿”和“浪花的指纹”,从而感受到这些情感的深沉和微妙。外在的坚硬和内在的柔软形成一个“矛盾综合体”,石头的锐角被流水冲刷,正如人的内心在光阴中变得柔和与包容。表达了人在时间长河中的情感变化,表面看似坚硬,内心却充满柔软的感性与脆弱。作品语言雅致、清新,诗意含蓄唯美,很有意境,让读者陶醉于世间也有这样的一种沉默却美好的情怀。

     鹅卵石_中诗论坛 - (yzs.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4: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24-9-18 18:16 编辑

回故乡
文/陈立强

每当我面黄肌瘦
我会回到故乡
从她那里汲取营养
房子还在
儿童的车子还在
风铃的叮当声还在
故乡的月亮完好无勋
蟋蟀的叫声是新鲜的
不再揪心

衣服是十四年前的
书还在书架上站着
布满灰尘
像一队多年前的孩子

故乡啊
我在异乡走了许多路
像一片落叶的脉络
都是死路

我回来
唱故乡的绿
穿黄河的衣
换白佛山的骨
流东平湖的血

我是一个新人了
炊烟升起
有着
白色的
淡青色
或灰黑色的思想

     【徐一川点评】: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朴素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依恋和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开篇以“面黄肌瘦”象征疲惫和困顿,而故乡则成为了恢复力量的源泉。诗中的故乡既是具体的物理空间,也代表情感归宿,那些熟悉的景物如房子、风铃、儿童的车子,以及月亮和蟋蟀的叫声,构成了时间的定格,承载着不变的安慰与温暖。中段具象描写“衣服是十四年前的,书还在书架上站着”,像是时光倒流,回到童年。诗人以故乡作为时间的锚点,与流逝的异乡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异乡的道路像“落叶的脉络,都是死路”,表达了在外漂泊的无助与迷失感。最后,诗人通过“唱故乡的绿,穿黄河的衣,换白佛山的骨,流东平湖的血”,将自己与故乡的自然与文化彻底融合,完成了从疲惫到振奋、从丧失到重生的蜕变。炊烟的升起象征着生命和思想的延续,“白色的,淡青色,或灰黑色的思想”,将抽象的事物予以色彩具象化,强调了唯有回归故里方成为一个完善的、丰盈的、有着各种思想和情感的自我。整首诗充满了乡愁和对自我身份的探寻与认知,情感真挚,语言自然质朴却富有力量,展现了作者在故乡中找到精神重建与再生的过程。

      诗四首_中诗论坛 - (yzs.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9-21 08:48 , Processed in 0.08740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