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回复: 2

强烈呼呼正确评价叶嘉莹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4 16: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志愿者 于 2024-12-14 16:45 编辑

转自兄弟论坛:

强烈呼呼正确评价叶嘉莹先生

文/洒扫庭除


       叶嘉莹先生仙逝后,“泰斗”、“巨擘”、“宗师”、“巨星”、“大师”、“诗灯”、传灯”之类封号可谓铺天盖地,相信真正关心叶先生的朋友早就看过n遍了,此处不赘。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理性探讨、负面评价甚至强烈反对的声音,比如《警惕形形色色的家贼外鬼借助高擎“叶氏大旗”图谋不轨》、《蒋寅|过分溢美的副作用——有关叶嘉莹先生的学问评价问题》、知乎网上的《如何评价叶嘉莹?》等等,此处亦不赘。
       鉴于叶嘉莹先生在业内的第一身份乃是“诗词学者”,而“泰斗”、“巨擘”、“宗师”之类“神级名号”无异于“真理的化身”。叶先生已然仙逝,此等“盖棺论定”式高帽,显系继续高擎叶氏大旗”之意。从钱钟书先生、高阳先生、丁毅先生、吟者先生等人既往评价来看,这波“盖棺论定”风潮显系过誉无疑。
       为此,这里只拟先行给出资历、学问不在叶先生之下的钱钟书先生、高阳先生的说法,提供业内参考,并且希冀诗词学术中人都能正确评价叶嘉莹先生。当此“中华诗词学术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窃以为这个问题干系太大,必须厘清。当然,正反两方面意见尽可自由碰撞、擦出火花。否则后患太大。
       正面意见似以中诗学会新版官网上“诗坛讯息”上的《沉痛悼念叶嘉莹先生》《中华诗词学会悼念叶嘉莹 周文彰会长作诗表追思》和央视11月25日《朝闻天下》的评语最为典型,最具权威,影响力也最大。由于相关原文较长,列位看官尽可自行搜读,这里只给出《朝闻天下》对叶先生的核心评语如下:
       “在西方从事教学工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
       反面意见则以中国大陆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和中国台湾著名学者高阳先生的评语最具分量。
       前者核心评语集中体现在《高阳说诗》之《莫“碎”了“七宝楼台”!——为梦窗词敬质在美国的叶嘉莹女士》中这句高度概括:
       “我真不知她用一把欧美名牌的钥匙,怎能开得中国描金箱子上的白铜锁?
       钱钟书先生的评语尽管有“毒舌”之嫌,但更为具体,亦不无道理:
       “叶嘉莹女士惠过两次,并蒙以《迦陵论词集》相赠,又以评王静安论《红楼梦》油印本等为媵。颇读书,亦尚有literary sense;终恨“卖花担上看桃李”,只须以其集中论“常州派”一篇及“王论《红楼梦》”一篇与《也是集》中79-83页、117-122页相较,便见老朽之学穷根柢、直凑单微,数千言胜于其数万言也。其於西书,则尚未读叔本华原著,遑论其他;至所引T.S.Eliot、Empson,皆近乎扯凑。虽半辈子在美洲,而于西学亦殊浅尝也。欧美中青年学人来讲学者,亦似于本国经典未尝读过,只从其教授讲义中道听途说,误谬时出;旧宣统老师Johnston尝云,与胡适之谈,知其实未看过康德。今则此风普遍,亦如中国学者之实未看过杜甫韩愈等而高谈唐代文学也。狂言不足为外人道。
       不难看出,正反两方面意见可谓大相径庭,甚至水火不容!这就必须引起重视,也有辩头儿了。所谓真理愈辩愈明,斯言信然。强烈呼吁参与研讨的朋友乃至整个诗词学术界都能出以公心,不偏不倚,既不刻意拔高,也不刻意贬低,以便正确评价叶嘉莹先生!此乃严重关乎中华诗词学术、中华诗词乃至民族诗词文化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诚盼列位方家以“士人型学人”之担当各抒己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20: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处跟评:
“那天的《朝闻天下》我也看了,其中竟称叶先生“与清末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同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00: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处跟评:
“叶先生与纳兰性德同宗确是实情,但把纳兰性德说成“清末著名词人”,就不着边际了。稍具常识的朋友都知道,纳兰性德分明是“清初”人嘛!
“笨寻思”一下,责任应该不在《朝闻天下》主播,而应在文稿脚本,因为“末”与“初”两字字形相去甚远嘛!《朝闻天下》可是面向全国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6:09 , Processed in 0.09610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