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他坛。为当事人计,隐去真名实姓。
呈某某某吟兄 尊敬的某某某吟兄: 您好!思量再三,觉得还是专帖回复为宜,以示郑重。 注意到某某某兄在王坤营先生《二狗子》下的留言了: “绝句专栏版规,默认平水韵,新韵需标注。” 印象中,诸如此类要求您已提过不止一次了。我也认真回复过不止一次了。比如,12月17日,在下曾经贴过这样一首习作: 咄咄怪事 嘎嘎未已复嘎嘎,两岸经年闹旱鸭。 莫道伊侪不会水,敢笑芸芸你我他! 吟兄沙发点评:“鸭是仄声。” 在下板凳回复:“我学的是平声,到处听到的也是平声。兄台能示范一下具体读音吗?音频、音标均可,愿闻其详。” 吟兄地板赐教:“鸭,平水韵十七洽部。仄声,自己可以去查一下平水韵表。” 在下5楼回复:“这个谁都知道,在下也不例外。关键是"韵乃声韵"、"音色关情"、"押韵实乃押音色"吧?” 吟兄未予作答。 忽然想起韵乃声韵先生多年前的一则十分著名的“悬赏启事”: 愁容惨淡倩谁疼,平仄拈来咏不成。 百万资财任挥霍,但求教我宋唐声。 该《悬赏启事》曾被到处转发,正文前还曾有个【特别说明】: “【特别说明】绝非戏言。韵乃声韵一言九鼎,愿以人格担保兑现。” 有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怎奈多年来重金悬赏之下,迄今未见任何一个勇者揭榜。这究竟说明了什么呢? 征服先生也曾有个天下皆知的《难倒当今诗词界的一个小儿科问题》。那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儿科问题是: “请问诸位先生:你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吗? 直接答“能”或“不能”即可,其他答案无效。谢谢合作!” 结果不计其数颇为有头有脸的平水大咖、中咖、小咖都选择回避,更有不少“成名人物”被问得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忽又想起大约十年前,吟者先生与本坛律诗专栏前首版风之歌先生的一段友好交流。印象中,吟者先生曾经明言:“默认平水,新韵标注”之规涉嫌歧视。并郑重建议律诗专栏将“新声”、“旧韵”作品“分栏设置”,这样就各不相扰了。风之歌先生当即表示“吟者建议有理,即行采纳。” 此外,也是多年前,本坛还曾惊现《古音韵大家纵论中国古代的普通话》(上、中、下)。限于篇幅,此处不赘。在此,只想向吟兄请教一下: 1)现代读书音早已高度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已颁行二十多年了,贵版缘何至今沿袭前述规定呢?是迫于某种压力吗? 2)现代读书音极为强势,这也是维护国家一统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今资讯那么发达,放眼天下,哪个优秀的现代读书人真个不懂普通话语音呢? 3)请恕我直言,如果非要标注,也应是平水韵作品标注才是吧?另外,贵版可否参照吟者先生建议和风之歌先生拟议,将新声旧韵分栏设置呢? 绝无冒犯吟兄之意,只是请教并商榷一二而已。尚望某某某吟兄明察! 寻找诗人拜呈 2024年12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