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回复: 6

诗歌如玉 千姿百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3 10: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如玉    千姿百色

        玉就是美好的石头,品质都是天生的。诗歌如玉,千姿百色。诗人才是真正的雕刻大师。

        如果这厮本来就是个孬种,那么无论你怎么切割、打磨、泡油、上色、宣传,挖掉黑点都掩饰不住内在的拙劣。玉玉相比,立现高下。这懒种的石头,你盘玩100年也改变不了它的品性。最后,只好砸成石子去铺路。这贱货没人瞧得起!但是,如果崩到眼睛里,让你记一辈子。我从来就不和屎尿诗的作者辩论,对苍蝇避之唯恐不及。正如街头巷尾的棋摊,大概只有水平差不多的人才会围聚在一起下棋,争论不休。我这宝马车才不会和那拖拉机碰撞,并驾齐驱。
       自古以来,写诗的人如过江之鲫,每个朝代的大师也就那么几位。相对而言,留下的名句并不多。因为,所有著名的诗篇都不仅仅是勤奋的结果。写诗不但需要天赋,更需要强烈的感情、灵感、技巧、智慧和传承,而每一首诗歌都是一种发明创造。爱迪生说,成功就是99%的努力加1%的天分。王德峰说,天才就是注定了的勤奋。其实,如果没有这1%的天分,99%的努力都是浪费时间。就诗歌而言,你写的都是废话。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其实,许多人一出生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诗的格式,最早是四言诗,既加工过的毛诗,又称《诗经》。后来,才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的古风。到唐,形成格律诗。然后,从宋词发展到元曲。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形成现代诗和散文诗,都是留学生翻译的变种形成的文体。其实,我国古代的骈文就是散文诗,明清时期的小说就是白话文。清朝以前,官方的行文都是文言文,市井文学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即使是曹雪芹和兰陵笑笑生都没有地位。现在,都成了令人仰慕的作家。诗人则不同。诗歌是世界上最精炼的语言。简洁深情,生动形象。言志和抒情,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核爆的力量。历来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让统治者又恨又怕。诗歌和诗评,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情怀、学识、境界和智慧。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是慈禧写的《祝母寿诗》。颇为通感。但是,没有听说过她是诗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令作者血溅日月。
        “学而优则仕。”中国人做官,一直都是贵族世袭,家承私塾。到魏晋才形成九品中正制,就是推举制度。从隋朝开始才实行科举,一直到清朝八股取士结束,考的大都是四书五经。通一经就可以中进士。四书,既《大学》、《孟子》、《论语》、《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年轻时,我都读过。心领神会,颇以为然。现在来看,除《诗经》和《易经》外,如此照做,非学成傻蛋不可。在唐朝,做诗也可以考取功名。《唐诗纪事》,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就是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终南望馀雪》。但是,祖咏写了四句就搁笔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主考官看后,让他重写。回答,“意尽。”结果未被录取,却成为了一段佳话。在士大夫之间,吟诗作对是一件很风雅的事情。可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25史中,有许多人物的对话就是诗经的原句。很有意思。《世说新语》,西晋,孙秀憾潘岳昔遇之无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出自诗经·雅·小雅·鱼藻之什。《三国志》秦宓传,温笑曰:“公既出大言,请即以天为问:天有头乎?”宓曰:“有头.”温曰:“头在何方?”宓曰:“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温又问:“天有耳乎?”宓答曰:“有。《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温又问:“天有足乎?”宓曰:“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温又问:“天有姓乎?”宓曰:“岂得无姓!”温曰:“何姓?”宓答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宓曰:“天子姓刘,以故知之。”所言皆出《诗经》。当然,“姓刘。”是他即兴发挥罢了。与《三国演义》略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元朝以前,中国的古诗词星汉灿烂。虽然蒙古鞑子血腥,但是终究没什么文化。喜欢热闹罢了。所以,元曲能够方兴未艾。元曲用词精当,意境深远,语言生动活泼可爱。但是,思想已经丧失了大汉民族的自信和勇敢。明清之后,古诗词一落千丈。民国时期,惟毛润之雄才大略,诗歌一度达到古诗词的顶峰。新文化运动与文革期间,已经看不到传世的诗歌作品了。直到1976年,北岛发表了《回答》,才给新诗树立了一块里程碑。这首诗歌充满了勇气、理性和激情,诗歌的语言艺术和技巧也远远的领先于那个时代。简练的诗句,深刻的思想,宏阔的意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时代的画面,精神的迷茫和人民的渴望。成为时代的绝唱,至今回响。这才是诗人的榜样,诗歌的力量。你看看那些流传下来的诗篇,无论是什么格式,其中的每一个字我们都认识。但是,你就是想不出来,也写不成 。
        诗歌如玉,人生似璞。品性终身不变。一个小坏蛋,长大变好了,我不相信。《汉书》,西汉初年,有个周处。杀鲛伏虎,为害乡里。后来,成为一代名将。你以为他是石子啊!那是璞,你不认识。
                       2024.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0 10: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前面写的都很好,后面又不自主的为北岛唱赞歌,我这篇文欢迎反驳:

春不风度,我点评北岛回答那篇文有什么问题么?
https://bbs.yzs.com/thread-1139019-1-1.html
(出处: 中诗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0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混蛋 于 2025-1-10 14:08 编辑

你前面说的孬种很形象,没有一股气,是写不出好诗的。

但是这个气,不是戾气,不是只敢对妇孺弱发的脾气,女人没地位的象伊朗、印度这类的国家,不管男人表现的多么威风,都是孬种国家,不过印度作为孬种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伊朗被美以再怎么虐,都要跪舔美帝,实在是让人看着也是疲软无力。中国现在虽强大了,但国内还是有很多人也是类似伊朗人那样的跪舔洋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0 11: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岛在我们文革很晦暗的时期发这样的声音有积极作用,但是现在还在外面舔着洋夷并跟着民运类掺和政治,他真不值得被很多人当成图腾崇拜。丑怪这篇文解读这类人解读的还算是很到位,但是他说话说的太客气了,如果是我写的话,对这类人就不会是好言语的骂出声了:

丑陋的中国人和最丑陋的发明?
https://bbs.yzs.com/thread-1179270-1-1.html
(出处: 中诗论坛)

这文里最后一段:

中华文明做为世界上唯一的从远古至今连续延续下来的文明,其文化所孕育的这样不会屈服的民族应该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但其中也会有很多的败类,而人类的很多劣根性,就是在这类看不到自身民族闪光点而对其他民族盲目崇拜的人身上集中反应,不仅是本民族对其不齿,也为那些其所跪拜的洋痍不齿这类的行为。

说的实在是太客气了。若你前面写中华文化写的都很好,怎么就鬼迷心窍的看不清这类盲目跪舔洋夷的北岛之流?他那个院士头衔的大帽子很说明问题了吧,不是跪舔的足够,人家也不会赏这么大的帽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0 12: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混蛋 发表于 2025-1-10 10:57
哎,前面写的都很好,后面又不自主的为北岛唱赞歌,我这篇文欢迎反驳:

春不风度,我点评北岛回答那篇文有 ...

我论诗,不论人。一般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0 12: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若 于 2025-1-30 15:48 编辑
混蛋 发表于 2025-1-10 11:05
你前面说的孬种很形象,没有一股气,是写不出好诗的。

但是这个气,不是戾气,不是只敢对妇孺弱发的脾气, ...

2025探春暨诗序

        回首平等尊重,真诚慈悲的实践,忽然,有点同情扬朱。如果没有智慧,你不过是庙中的木偶和台阶。你成不了佛!自身难保。
       易经,往蹇乃返。老子,顺势而为。苏轼,着力即差。反求诸己,只有自强不息。选择胜于努力。
       2015年,远离垃圾,不再进取挖天种荷,耕云耙雨抱璞坐怀花开

       因成诗,是为序。


赤橙黄绿猜东风,
霜日雪月望零零。
身临绝境始重生,
心到至善最无情。
2025.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1 19: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混蛋 于 2025-1-31 19:30 编辑
王若 发表于 2025-1-30 12:41
2025探春暨诗序

        回首平等尊重,真诚慈悲的实践,忽然,我有点同情扬朱。如果没有智慧,你不过是 ...

身处娑婆难超然
即使佛道也戍边
妖孽横行夷祸乱
不容污秽沾清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6:45 , Processed in 0.08626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