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回复: 1

诗歌发表在人心才是重要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0 06: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外文学的浩瀚星空中,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邃,触动着每一个敏感而渴望共鸣的心灵。它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情感与思想的载体,跨越时空,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诗人与读者。关于诗歌的发表,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追求与见解,但最根本的,诗歌发表在哪里不重要,最重要的或许正如我在题目中所言——诗歌发表在人心上才是最重要的。


       在文学界,许多诗人将能在重大刊物上发表作品视为职业生涯的一大荣耀。这些刊物往往代表着权威与认可,能够迅速提升诗人的知名度,为他们的作品带来更广泛的读者群体。然而,这种追求背后,是否也隐藏着对名利的某种渴望?不可否认,适度的名利追求能够激励诗人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但若过分沉溺,则可能使诗歌创作沦为迎合市场、追求短期效应的工具,失去了诗歌本应有的纯粹与深度。

       写诗,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表达与情感宣泄的方式,是对生活、自然、人性深刻洞察后的艺术再现。它不应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存在,更不应被外界的喧嚣所左右。真正的诗人,往往是在孤独与静默中,用心去感受世界,用笔去刻画灵魂,他们的作品,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是对人类共同情感的呼唤。因此,写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挖掘与升华。
然而,作品的最终归宿,并非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长久地停留在人心上。例如,艾米丽·迪金森,这位美国女诗人,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才被世人发现其诗歌的璀璨光芒。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美好,虽未经即时发表,却穿越时空,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同样,中国的北岛等朦胧派诗人的作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公开发表,但这并未削弱它们的影响力。相反,这些作品在地下传播,激发了无数青年的思考与觉醒,成为了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

       因此,我们可以说,诗歌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发表在哪里,而在于它能否深入人心,触动灵魂。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人们更需要那些能够触动心灵、引发深思的诗歌作品。它们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给予人们以温暖与力量。所以,作为诗人,应该更加注重作品的质量与深度,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真情去书写人生,让诗歌成为连接人心、传递爱与希望的桥梁。如此,诗歌才能真正地“发表在人心”,成为不朽的经典。

作者,徐建纲,笔名,1.三峡老船长,2.一首老歌,英美文学教授,国内外出版双语诗集四部,诗作被翻译为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2024年9月获得意大利“纪念狄兰托马斯诗歌节”外籍诗歌奖。

来自圈子: 自  由  诗  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0 10: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非常在理,呵呵,只要有兴致写,发心好好写,不管上不上刊,都会有出头之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6:33 , Processed in 0.07537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