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回复: 0

他把琴弦挂在了天上——诗人林永望的中国传统文人情怀与坚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6 01:1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把琴弦挂在天上/被风/随意拨弄//鱼/笑看鹤蚌相争/说这是它的河/肆意游动//灯/用目光长短折叠旧梦/却让悲伤眼眸/一笑倾城/……”
——林永望《把琴弦挂在天上》
把琴弦挂在天上——好有诗意的诗句!写出这唯美浪漫诗句的诗人便是林永望。这位潮汕汕尾出生的文人,从小便接受父亲严厉的古诗词童子功训练,打下了古典诗词创作的深厚基础。
“竹帘半卷花落尽,一钓平江帆影新。荷上蜻蜓逐夏雨,鼓枻茗香调素琴。”“胸有四海水为弦,腹藏书诗万古流。纵是青云不得志,三千风月写春秋。”很难想象,这么工整又有意境的古典诗词竟然也自林永望之手,这两首自序诗《鼓枻——题寒山斋》,便是他最新出版的《挂在天上的琴弦:凌寒文集3》首诗。

行吟中国:举办新年新诗共读活动

1月12日, “挂在天上的琴弦”2025年《行吟中国》凌寒新年新诗共读活动在佛山市图书馆举行。当天上午,来自各地的文友、诗友、书友与阅读爱好者,与他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大家通过沉浸式阅读朗诵和分享的形式,度过了一段“诗与远方”的美好时光。
当天,四位语言艺术老师牧言、李建平、邹祎楠、顾月,分别朗诵了林永望的《花开半夏——生命自画像》《墨脱秘境》《时间的剪纸》《重拾儿时的味道》四首诗,中阮演奏老师招雪枝现场演奏了林永望作词作曲的歌曲《雪域蓝》。佛山市副市长陈新文、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况、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党建督导员严复淇、佛山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谢敏玉,与作者一起分享了对这四首新诗和歌曲的感悟。
凌寒是林永望的曾用名,继《何处是归程:凌寒文集》《陌上花开:凌寒文集2》之后,他再次推出两部新作——《行吟中国:凌寒诗文精选》《挂在天上的琴弦:凌寒文集3》。诗人通过诗歌行吟的方式,带着读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悟各地社会风土人情。
何许人也:林永望本尊的调侃式介绍
“他是最不像诗人的诗人,‘半夏’是一味中草药,主治肠胃不适。永望用‘半夏’形容自己,其实大可不必纠结于春秋之间。”陈新文建议林永望,他可以继续走向生活、走向美好人生,在行吟中国的旅程中,结交更多更好的朋友。
在陈新文眼中,林永望为人十分仗义豪爽,感觉这个人可交。在他的印象中,林永望有三个角色身份:第一个角色是《珠江时报》的记者;第二个角色是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第三个角色便是他没想到的诗人。林永望不仅擅长写诗,还多才多艺,新闻、诗歌、散文、小说、摄影、书法、绘画、音乐,他均广泛涉猎并积极实践,“这个有血有肉的‘宝藏男孩’,也是我们佛山培养出来的骄傲。”陈新文如是评价。

诗歌分享:嘉宾对其诗歌意境的理解

“我不懂诗,大学时我有很多同学校友写诗,主要目的就是在青春期为了更能引起女孩子们的注意和青睐。”但在看到林永望的《秘境墨脱》一诗后,广东财经大学委党建督导员严复淇却大为赞赏,“‘莲花绽放,有梵音螺号入耳低唱。’这句诗与墨脱有啥关系呢?莲花只生长于水乡,西藏墨脱离水乡这么远,为何要和莲花扯上关系?”严复淇解释,因为墨脱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盛开的莲花”,从莲花意向入手,很容易把读者带入墨脱那诗一般的唯美境界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又有多少人能放下躁动的心,去墨脱秘境寻找那内心片刻的安宁?……”
林永望还创作了一首“写给佛山非遗”的诗歌《时间的剪纸》,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况认为,这首诗读下来完全没有违和感,表达得非常通透。“作者以时间作为主轴,展现出佛山剪纸的全过程。他将观察到的佛山剪纸之美进行诗意化地表达,其中也包含了永望对剪纸非遗传承青黄不接的担忧,更有对个别从业人员取得稍许成绩就气骄自满表示忧心。”张况认为,虽然林永望一些诗歌有“男孩子跳芭蕾”的感觉,但他非常欣赏他在《行吟中国》创作中的行为美学方式,“把诗歌写在大地上,用脚印去写。这种深入百姓内心的诗歌创作方式,才能持久永恒。”

回到故乡:家乡家庭家人的家国情怀

“昨日/偷偷回家/却推不开/梦里的那道木门//耳畔鸡犬相闻景象/也变成了/一地荒草//野多稔熟透了/干巴成父亲额头的皱纹/在院子水井中倒映/成了/我的模样……”顾月老师通过场景语气变化和肢体表演,穿插了不少笑声和哭声,生动演绎了林永望这首《重拾儿时的味道》,也深深感染到了现场观众和分享嘉宾。
对《重拾儿时的味道》这首诗,佛山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谢敏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她看来,这首新诗有三个创新亮点:首先是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国古典诗词往往用空间距离感来表达思念,但如今现代社会,空间距离可以无限压缩趋近为零,但逝去的时间却永远无法挽回。其次是独特意象的表达。诗人用了一个“野多稔”这种小野果,对父母的思念进行意象表达,毫无违和感。最后是电影蒙太奇场景转换手法的运用。从野多稔到父亲的皱纹,再到我的模样,连续跳跃了三个画面,类似“思念把圆月瘦成了红豆相思”这类场景转换的诗意表达。
“这首诗我读懂了。儿时的味道就是父母爱的味道,诗人用这首诗记录儿时的家庭生活,讲儿时的生活情景,背后全是父母的爱。这道木门为什么推不开?因为父母已经不在了!……”陈新文对这首诗的分享,让外表粗犷、内心柔软的林永望三次摘镜抹泪。原来,林永望这四年来频繁出书的原因,与他做过老师和校长的父亲有很大关系。2019年,林永望的父亲因为一次意外摔倒,送去医院查出了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病情,在老人的理想中,中国传统文人的终极使命便是著书立传。“我已经做好了父亲最终‘离开’远去的心理准备。但我在思考,在这倒计时的短暂时间里,我应该做些什么?——我想要在父亲偶尔清醒的时候,看到我出的书和我写的诗,让他知道儿子并未忘记他的教诲,更知道自己的责任和理想。”林永望刚说完,现场便响了热烈持久的掌声。

诗人简介

林永望,佛山著名诗人、作家。出生于广东汕尾,在佛山工作生活了20多年,先后在国家党政部门和新闻机构任职,是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在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上发表新闻、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达1000万字。出版有《青苹果的透视》《何处是归程》《陌上花开》《把琴弦挂在天上》凌寒文集,以及《行吟中国》凌寒诗文精选等。多才多艺的他还擅长书法、摄影、音乐词曲创作,援藏期间创作了大量歌颂西藏公安民警和援藏干部的歌曲。

文/南海融媒记者 王方亚  图/南海融媒记者 穆纪武  通讯员 王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6:10 , Processed in 0.0850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