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志愿者 于 2025-1-28 02:09 编辑
昨日发过一帖《请教一个知识点——“对救”》,并曾给出了屏间交流“大致过程”。 为给参与研讨的列位方家提供尽可能完整的背景资料,兹对原稿补充修订如下:
请教一个知识点——“对救”(修订版)
日前,某文学院副首版贴了这样一首七律:
长城遥望状如蛇,花甲循环岁月赊。塞北山川凝素景,江南篱畔绽梅花。
悠悠华夏佳节到,脉脉春风倩怀嘉。辞旧迎新情逸远,龙腾飞处惹人夸。
原玉:
白山腊尾舞银蛇,诗阵联吟安可赊。冰不待春先发韵,雪因贺岁早飞花。
全书书系应时出,文脉脉通随处嘉。继雅开新重向北,拙斋襄赞岂雄夸。
某诗友沙发请教: 请恕我眼拙,还真没看出上海某某先生这是用的哪地方言韵: 长城遥望状如蛇,花甲循环岁月赊。塞北山川凝素景,江南篱畔绽梅花。 悠悠华夏佳节到,脉脉春风倩怀嘉。辞旧迎新情逸远,龙腾飞处惹人夸。
某诗友板凳继续: 应该不是平水韵,也不是现代读书音吧?
帖主地板答曰:
“这是步韵,是张福有的韵,平水韵落后了,押韵其实就是为了谐音上口,小孩的把戏而已。意境是根本。”
某诗友5楼回复:
“我没说韵脚字,而是说"节"、"怀"等字。不知兄台用的哪地方言?
某诗友6楼继续:
单看韵脚字,暗合平水韵,节、怀却出律了;若属新声韵,怀字仍出律,韵脚处也出问题了。
帖主7楼回复:
“对救知道吗?”
某诗友8楼请求:
烦请说出具体依据和操控要领好吗?以便大家都来学学好吗?
帖主9楼回复:
对不起,百度去吧!
某诗友10楼回复:
百度来的东西并不都那么可靠哦~~
某诗友11楼继续:
若按平水韵,颈联的平仄关系应是这样的吧?
悠悠华夏佳节到,脉脉春风倩怀嘉。 平平口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谁人的哪本权威工具书中讲的这种“对救”呀?
帖主12楼居高临下:
看来你真的不懂,慢慢学吧!
某诗友13楼不卑不亢:
你倒是说出个“所以然”来,我等众位诗友好跟着学呀!此等“对救”究竟出自谁人的哪本权威著作呀?
帖主14楼斩钉截铁:
整个诗坛都这样用,唯独你不知道吧?
某诗友15楼仍不卑不亢:
兄台这恐怕不是交流之道哦~
请正面回答我I3楼问题好吗?
帖主16楼显示,疑似已然面有愠色:
没那个义务解释,你是来找茬的吧?
某诗友17楼疑似也已不悦,但仍真诚交流:
“没那个义务解释,你是来找茬的吧?”
这话太不友好了吧?“通过切磋交流,促进共同提高”,难道你不是因为这个来的?
某诗友18楼回复帖主7楼(帖主7楼原帖为:“对救知道吗?”):
根本就没有“对救”一说。倒是有“出句与对句互救”之说,但不是你那种用法!
某诗友19楼回复帖主9楼(帖主9楼原帖为:“对不起,百度去吧!”):
根本就没有“对救”一说,上哪儿百度去呀?
某诗友20楼继续回复帖主:
您说的应是这种对句句型吧:
口仄仄平平仄平。
某诗友21楼继续:
如此用法,是可以一平救三仄的。但不是你那种(救法儿)。
某诗友22楼解释性跟帖:
前两帖贴错地方了。不是上海某某那种。
帖主23楼回复帖主19楼:
仅回两句:上下句不合律,只要平仄相对就是对救,单句不合律,一三五平仄互换就是本救。就此打住了。
某诗友24楼虽仍不卑不亢,却把称呼由“你”换成了“您”:
关键是出自哪位权威的哪本著作呀?
您在14楼还曾这样说过:
“整个诗坛都这样用,唯独你不知道吧?”
何妨例说一下呢?
帖主25楼的回帖极耐玩味,居然只信百度不信别人:
我就在百度学的,别人的我也不相信。
某诗友26楼对“对救”仍然疑惑不解:
“您不是说“整个诗坛都这样用”吗?怎又成百度来的了?百度上根本没有“对救”嘛!
屏间交流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了诸多话题啊!
很显然,两位诗友研讨的焦点乃在“对救”。实不相瞒,这个知识点对我也是盲区。
由上可知,帖主上海某某先生所称的“对救”以及“本救”,显然是个全新的概念。无论用的哪地“方言”,前述颈联“悠悠华夏佳节到,脉脉春风倩怀嘉”中,出句“节”字当平而仄,对句“怀”字当仄而平,还真就应了帖主“上下句不合律,只要平仄相对就是对救”之说。至于“本救”,果真“单句不合律,一三五平仄互换就是本救”吗?
笔者一时心血来潮,还真较了个真儿——到“百度”上查询一番,查了半天呢!结果呢?结果根本就没有“对救”之说,更未查到前述帖主那样的解释。问题是此等论调究竟出自何方神圣的哪本权威著作呀?帖主上海某某先生“整个诗坛都这样用”之说是真的吗?如此“用法儿”亦即“救法儿”依据究竟安在,带节奏者又是哪位大学问家呢?
诚请指点迷津为盼!先行谢过列位方家!祝各位老师春节快乐!阖家幸福!蛇年大吉!万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