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回复: 0

淬炼古典诗词韵律之美——读林永望文集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8 02:2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唐诗宋词酥软过的心灵
——读林永望文集有感
作者:王崇人

老实说,我对现在写诗的人,没有什么好感。
现在的诗歌,多是空格键、回车键的产物,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胡乱抒情,让人不忍卒读。
现在写诗的人呢,迂腐、邋遢居多,让人生厌。有人说,无论是诗人还是哲人,都是幽灵一般的存在,诗人是白天的幽灵,哲人是夜晚的幽灵。哲人用抽象写哲理,诗人以形象喻抽象。我觉得诗人更像疯子,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诗人和疯子,都不属红尘十丈的人间。”诗人隐居在疯子的隔壁,疯子却闯进诗人的花园。诗人和疯子,只是一墙之隔。
但对于林永望先生和他的诗,却要另当别论。
林永望这个人,有才气多情趣,善联络重情谊,既有文人的儒雅,也有侠客的风骨。
曾经,我和林永望是同事。那时,他满头青丝,面如满月,风流倜傥,是单位最靓的仔。我们单位,是一家尚处襁褓的媒体,有朝气也有点“傲娇”,不时卷起新闻风云,令一些人不快,林永望一篇关于某大道建设效果的报道,便属此列。
那篇报道站位高、视觉新、写法妙,颠覆了传统新闻的操作模式,把领导视察写成民生新闻,彰显了新闻应当为民生鼓与呼的属性。报道给林永望带来声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点小麻烦,毕竟批评报道再客观也不讨喜。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篇报道至今仍在“江湖”传颂,被同事视为标杆,成为林永望有才气有担当的佐证。
而最让我对林永望充满好感的,则是另外一件事。那一年,单位有人曲解政策,将我和林永望等几名“老干部”,从原有干部编制身份打入“另册”,要求当普通合同制职工另外补签劳动合同。是林永望挺身而出,写材料申诉,请他的一位老领导“过问”,问题最后才得以“拨乱反正”。那申诉材料复印件,我至今仍保存着。从某种角度而言,林永望有恩于我。一转眼,此事过去了20多年,我也顺利退休养老了,但我要继续感谢林永望……
有友如此,何其幸哉!
基于这样的感情,我一直关注着林永望身份的变迁、诗作的繁衍,而他一写出新诗,也第一时间发给我欣赏。我在朋友圈转发这些诗作,引来诸多点赞,一些微友“马大哈”,以为是我写的,不吝夸赞,闹出乌龙!
林永望的诗作,和他的为人一样,融形式美、内容美于一体,既有生活的多样性,也有诗人的独特性,既构建了意象,也彰显了哲理,大气中透出灵巧,绮丽里蕴含朴实,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阅读需求,也给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增添了“林氏”魅力。这一诗风,在《陌上花开》文集中尤为突出。听说,他将再出两本诗文集——《行吟中国:凌寒诗文精选》和《挂在天上的琴弦:凌寒文集3》,在此提前向他祝贺!
《陌上花开》是林永望的第二本文集。书名很诗意,让人不由想起汉乐府名篇《陌上桑》,想起那位叫秦罗敷的贵妇……这种联想很正常,因为林永望的很多诗,饱含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意蕴,一些诗句甚至烙上了晏几道、柳永、李清照诗词的绮丽痕迹。借旧瓶装新酒,对古典诗词进行嫁接、点化、淬炼,抒发现代人思想情感,是林永望诗作的一大风格。
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意象之美,在开篇之作《梦小楼——自序诗》中就端倪初露:“尘梦隔世惆怅/恨穹隆错放苍狗/知否/知否/覆水难收……/吴歌起/几时休/关山难越归期溺泅/别有相思梦里逑/三杯清酒/与谁携手/桥头罗裙扶柔/消瘦/泪眼顾盼/一曲小楼……”
到了《夜泊瓜州》,对古典诗词的点化就更成熟了:“佳人本无错/一笑失江山/空余烽火不语/满眼悲怆/……起弦风雅梦一场/琵琶泣残阳/古道漫漫/独坐惆怅/伊人泪滴楼西南/寂寞纱窗/残梦断/夜阑珊/倚步小栏杆/倩影孤单……”这情绪这意境,是对嘉峪关天下第一墩明长城烽火台遗址的解读,徜徉其中,你会不会误认为是哪位唐宋诗人词人的大作呢。
《月满西楼》,浅吟低唱,满怀愁绪,宛如陆游和唐婉《钗头凤》的结合体,让你有一种穿越感:“又是一秋明月圆/醉思量/杯搁浅/风烛轻纱泪残/错阅诗酒墨香/回首望/孤寂伴/看琴瑟起舞霓裳/绝代娇靥/吟哦轻诵涓涟/惜暖意淡淡/脚印蔓延/禅心入念漫卷/弹指飞花愁满弦/盈手花露/对影相顾无言/楚宫遥/鹧鸪天/氤氲蹁跹/今夜秋思溢漫/怎眠/谁怜……”《天上人间——写给鲁朗凌云客的月光》,看似闺怨诗,抒发的却是现代人的思考,拓展了读者的阅读视角,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感受:“烟雨凭栏/听荷漪香/笑看红尘南归雁/倦了水墨青衫/描眉处/君犹在/夜来试新妆/天上人间//欺霜傲雪/关山难越/浪迹天涯孤望月/髯鬓一骑啸歇/离多久/卿安在/残梦惊寤觉/广陵散绝……”
点化、模仿古典诗词,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是很多诗人的努力方向。从这些诗作可以看出,林永望古典诗词的功底很深,夸张一点地说,他有一颗被唐诗宋词酥软过的心灵。在他的诗作中,有美妙的意象,有深邃的意境,有婉约的旋律,有清晰的节奏,有悄然的顿悟……而角色的随意切换,让他的诗作有了一种角度之美、维度之美,时而为塞外侠客,时而为江南名媛,时而为古者,时而为今人,只要便于营造意境,便于抒发块垒,可以将时间空间、古往今来、世事人情,就着古典诗词的酱料,肆意烹饪……
从记者,到党政机关,再到援藏干部,回头老了还能守个民宿写点文章,做些投资,成为诗人、儒商,林永望实现了职业的多维跨越。丰富的人生阅历,造就了他诗作题材的多样性、意象的丰富性,使得他在创作中达到了纵横捭阖、肆意着墨的境地。可以说,大而美、广而秀,是林永望《陌上花开》文集的又一大特色。
洞庭观月、鼓浪屿仰望、玉门关咏叹、张掖丹霞山哭泣、瓜州夜泊、长白山天池梦呓、峨眉山赏月、西安城墙沉思、山西佛光寺夜宿……足迹遍及天南海北,吟唱涉及古往今来。诗人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意象的地理性也得到了拓展。
随着意境的营造,意象的铺陈,读林永望的这类诗作,宛如开启一次次美妙的旅行:“天亮了/罗马村的桃花开了/烧一壶清泉/沏一杯茗香/斜倚夕阳/光阴沉下去又升起/有密林鸟鸣风扬/远处/云舒云卷/身侧/如黛苍山……”这样的《察隅,察隅!》,怎么不令人神往呢?
“三月春梢寒/雪里桃夭/一季一满帘/粉墨染尼洋/片片花舞/一步一生莲……”《峭春风·桃夭——写给林芝三月的春光》,镜头感满满,妥妥的幸福。
“是谁将上帝的调色板/打翻/跌洒人世泼染/成了酒红色的醉/让轮回的你我/在此/相遇/害羞一笑的嫣红……”在《我曾来过——张掖丹霞山的喃喃自语》中,“害羞一笑的嫣红”与其说是对色彩的描绘,不如说是对人物的塑造。在诗人的抒情中,一个笑靥如花、活泼可爱的少女跃然眼前,让读者物我两忘,满心喜悦。
诗来源于情感,但应该超越于一般情感。考究诗歌的价值,除了看技巧的运用,还要看“言志”的质量。诗言志,可以理解为表达情怀、理想和志向,倡导某种价值,弘扬某种精神。林永望的诗作,除了题材广泛、意象丰富、意境优美,“言志”的角度和深度,也珠玑频现、可赞可叹。
在《陌上花开》文集中,很多诗作朴实感人,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芒。我们可以从《父爱》感受到诗人对父爱的理解:“到后来/父爱是大海/而我/是流浪的孤帆/你用目光殷殷/托送我一路远行/而我用背影/溶进你的魂牵梦萦/醒来/沉默的风铃……”可以从《逆行执甲·致敬抗疫一线白衣卫士》感悟到诗人对大爱的诠释:“日月如何/铁马金戈/丹心为矛/不负韶华/扣剑空嗟乱如麻/一攀一折势可嘉/誓天断发/成就国家闲暇/一粒沙/可见冷暖风雨人家/一份爱/醉了万年烟花粉黛/陌上花开/福佑中华……”
注重对事理的挖掘与升华,提升诗歌的审美内涵,提高“诗言志”的段位。譬如《玉门关叹》:“捧一抷黄沙/与那一地白骨对话/在南腔北调中/倾听被深深埋葬着的/乡愁……”诗说历史,超越一般诗人的眼界与胸襟,让诗歌充满了哲理的张力。看这些诗作,我在想,林永望也算是一个边塞诗人了。
闪烁着哲理光芒的诗作,在《陌上花开》文集中还有很多:
“梦的气泡/却在精心设置的酒杯里/一一破灭……”(《啤酒》)
“阳光很不懂事/闹钟未响/便来串门/自来熟的热切/不打招呼就趴在脸上/偷偷地说/宿命并不完美/留点/遗憾的霞彩/给下一次见面的期待……”(《等待死亡睡去》)
“如果葬我/请你赠我/一滴泪/我会还你一池清波/在你回去的路上/忘川河边我吟唱离歌/你不必哀伤/也不用落寞/我本就是广寒冰魂素魄/只因这/宿世情缘坠入婆娑/最后/沉溺在你的/爱河……”(《魔鬼之眼——写于青海艾肯泉》)
“谁的委屈生生/聚怨成/这一池泪痕/在这长白山镜分鸾影/独守红尘/守候着一份/一份海誓山盟/一份前世今生的约定/连那守护的白头翁/也说不清/是命/还是情……”(《长白山天池的梦呓》)
不写爱情诗的诗人,不是好诗人。对爱情的吟诵,考究诗人的功力。在《陌上花开》文集,我们也看到了林永望爱情诗的艺术魅力——清新而调皮、哲理而朴实,也看到了不管岁月如何搓揉,林永望对爱情的理解,诗心如一、痴情不改:
“把过去的日子/晾干/然后,折叠/折叠成/方形的/圆形的……/珍藏于抽屉/没有上锁/你可以/可以在无人的时候/打开心锁/将它细细浏览……”(《把美丽的日子晾干》)
“与蓝天私语/再把心底/那颗红豆擦亮/默默地铺开/这份思念/读你的目光/你的忧郁/一直读到/你长发飘洒的西窗……”(《红豆》)
“起伏的浪涛/心跳/托起红日一轮/羞涩/憋红了海面波浪/灼热的目光/电弧似的一闪一闪/想/觅透蓝天的深处……”(《大海的早晨》)
“顽皮的星星/拉开了夜的序幕/跳跃在孩子的笑声中/风也活跃起来/月在奶奶/吴刚嫦娥的传说中/羞涩地伸直了腰/瓜棚底下/牛郎织女再度相会……”(《夏夜》)
扒拉那么多,不是爱写长文,而是《陌上花开》有太多亮点。诗歌是岁月的花朵,诗人便是那种花的人。岁月是最好的锻造者,但也要看你是不是那块钢。同一片蓝天下,有人把记者活成老者,有人把记者活成诗人、旅店老板、商人、文化名流。男怕死守行,女怕嫁错郎。人比人气死人,羡慕嫉妒外加恨,羡慕林永望的才气,嫉妒他的成功,恨他的勤奋与执着。最后,还要老老实实祝他创作丰收、事业蓬勃、生活幸福。
2023年11月19日于佛山

作者简介
王崇人,历任珠江时报记者、编辑、首席记者、记者站站长等,先后在新闻单位从业30多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06:02 , Processed in 0.0873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