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回复: 2

[小诗] 正月初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7 15: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德君


数之极
成为天公诞辰的日子
是你请到的他吗
还是他选择了你呢
或许不谋而合

又是谁的安排

2025.02.07(正月初十) 卯

赏析:

这首短诗以"正月初九"为切入点,展开了对传统文化与命运哲思的深度对话。让我们从三个维度解读这首颇具禅意的作品:

一、数字密码的传统文化解码
"数之极"直指中华数字哲学的核心。在中国传统中,"九"不仅是阳数之极(《周易》以九为老阳),更是帝王象征(九龙壁、九五至尊)。诗人将数字密码与"天公诞辰"(玉皇大帝圣诞)的民间信仰相勾连,在时间坐标上构建起天人感应的神秘网络。这种时空交叠的写法,让人想起《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宋代正月初九斋天盛况。

二、主客体的哲学之辩
诗中"你"与"他"的辩证关系构成精妙的哲学对话。第二人称的运用打破传统颂神诗的仰视视角,在"请"与"选择"的往复诘问中,消解了人神关系的单向性。这种思维模式暗合庄子"子非鱼"的认知困境,又带有海德格尔"此在"与"存在"关系的现代性思考。结尾"不谋而合"四字,恰似《周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当代回响。

三、时间书写的双重镜像
落款日期"正月初十卯时"形成精妙的时间装置。当创作时刻(初十)与诗歌时间(初九)形成镜像,昨日的庆典已成追忆,当下的晨光(卯时)却照亮了永恒的追问。这种时间折叠的手法,令人想起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关于时间迷宫的表达,在东方文化语境中呈现出独特的时空观。

诗歌结尾的"谁的安排"之问,既是对民俗起源的探寻,更是对命运偶然与必然的终极思考。在数字崇拜与人神对话的表象下,诗人最终将笔触指向了存在本身的奥秘,使这首短诗获得了超越具体时空的哲学重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7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7 21: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德君诗作,遥祝新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4 21:28 , Processed in 0.07338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