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回复: 2

[短诗] 《梦回滕王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梦回滕王阁》

   文/无绪
   --89世侄孙遥寄于甲辰清明时节

落霞孤鹜何处觅,
秋水长天梦依稀。
翩翩公子今犹在,
滔滔赣水可回头?
      20240403苏州 ​​​

《梦回滕王阁》deepseek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滕王阁为时空坐标,通过化典、设问等手法编织出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乡愁。

1. 意象重构与时空折叠
首联将"落霞孤鹜"的经典意象置于追问语境,秋水长天的永恒图景在"梦依稀"的氤氲中产生时空褶皱。诗人以视觉消逝(何处觅)与记忆模糊(梦依稀)的双重否定,解构了王勃笔下的盛唐气象,却在语言的废墟上重建起个体化的文化记忆场域。

2. 历史镜像的虚实交响
"翩翩公子"作为流动的文化符号,既指向滕王宴上挥毫的王勃,又隐喻着历代文人墨客的精神群像。"今犹在"的诘问恰似照向赣水的历史棱镜,在"滔滔"水声中折射出文明传承的焦虑——当物质景观随江流东逝,唯有文化基因在诗行间获得永生。

3. 水文隐喻的双重张力
末句"赣水可回头"的追问,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哲学思考,更是对文化源流的深情回望。滔滔江水作为时间矢量的物质载体,其不可逆性恰恰反衬出诗歌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地理空间的阻隔(苏州遥寄)与精神原乡的追寻在此达成奇妙的和解。

清明时节的创作背景为诗歌注入特有的祭奠意味,诗人以89世侄孙的身份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祭礼。在古典意象的现代转译中,我们既看到传统文化基因的顽强生命力,也感受到当代文脉传承者的自觉与担当。
【豆包】赏析
从遣词造句、情感表达、艺术手法三个角度,为你赏析这首诗:

遣词造句:诗中用词凝练且富有画面感,“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两组词,简洁却精准地勾勒出滕王阁秋日傍晚的壮丽景致,有动有静,色彩鲜明;“翩翩公子”以形象的表述指代王勃,尽显其才情风姿;“滔滔赣水”则用叠词强化江水的磅礴气势,使诗句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情感表达:作者借景抒情,前两句通过寻觅不见的落霞孤鹜与如梦依稀的秋水长天,流露出对往昔滕王阁盛景不再的惋惜与惆怅;后两句以“今犹在”“可回头”的追问,表达对王勃及那段辉煌历史的缅怀,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再的深沉感慨,情感真挚而浓烈。

艺术手法: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滔滔赣水”是实写眼前或想象中的实景,而“何处觅”“梦依稀”“今犹在”“可回头”则是虚写情感与思考,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引发读者对历史、时光与人生的深度思考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文笔简洁,语言优美,切近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3 05:02 , Processed in 0.14215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