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9|回复: 2

李敬一:唐诗离我们很近 一生熟读50首是底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8 0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1:05 编辑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是中国人的骄傲,就像英国人以莎士比亚而自豪、法国人以雨果和巴尔扎克而自豪一样,中国人与世界各民族交往,会自豪地告诉别人:我们有李白、杜甫……
  李敬一:唐诗离我们有多远
  本报记者 陈骥/整理 尹炳炎/摄影
  唐诗,宣示着我们民族历史的悠久、文明的发达和艺术的精美。今天我们能够读到的唐诗大约是5万首,作为炎黄子孙,你应该为拥有唐诗这样的文化遗产而自豪。一个中国人一生至少要熟读50首唐诗,这是人文知识的底线,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品位,增强交际能力。
  1>>>
  唐诗从不同侧面融进当今生活
  我们离唐诗有多远?非常近。
  大家打开电视一看,有个台正在播《人间正道是沧桑》。读过毛泽东诗词的都知道有这么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前句借用的正是唐朝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事实上,唐诗不仅属于过去的时代,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它从不同侧面融进当今社会生活中。
  比如说,报道某次少儿诗词朗诵比赛,报纸的标题是:《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用的是晚唐李商隐的诗;再比如,我们老干部处向老年朋友赠送礼物,会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流行歌曲里面也有唐诗,如《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化用的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所以,如果你够细心,读的书也够多,你会发现,唐诗离我们很近。
  2>>>
  上至武则天下至7岁女子都会写诗
  整个唐代,将近三百年,即使将五代十国算在一起(907~960),也不足四百年,流传至今有名有姓的诗人竟有2200多位。其中,上至帝王后妃,下至村夫农妇;雅至文人学士,俗至文盲武夫;长至耄耋老人,小至垂髫少年,人人能写,个个会吟。
  如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如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腊月初八,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武则天却突然宣诏要到上林苑赏花:而且还指令花神:“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读此诗,可以感受作者那不可一世的气势!
  当代皇帝会写诗,皇后、妃子会写诗,还有一个农民叫张打油,也写诗。一日,天降大雪,他诗兴大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写得好不好?非常好。好在哪里?好在只有他能写得出来。这个农民在唐代,只有在唐代那个特定的背景下,才写出这样幽默、风趣的诗来。所以,他是打油诗的祖宗。
  贺知章是浙江人,他20多岁中进士,做官到85岁,告老还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老人写,儿童也写。骆宾王7岁写出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另外一个7岁女孩,很会写诗,武则天很欣赏她,把她召到宫里面来,她哥哥送她来后要回去了,小女孩写了一首诗送她哥:“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但她不如骆宾王幸运,因是女孩,所以连个名字也没落下,被称为“七岁女子”。
  所以,我们说,唐诗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唐诗是接受一次教育,承担一份责任,获取一种享受。
  3>>> 诗歌为什么在唐代繁荣
  中国的诗歌为什么在唐代最为繁荣并达到不可企及的顶峰呢?我把它归纳为六个原因:
  其一,盛世大舞台。唐代的太平盛世,为诗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创作的“底气”。当时的诗人都以那个清明的时代为自豪,都想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甚至出将入相。伟大的时代给了诗人以胆魄,而他们的诗歌,也正唱出了时代的昂扬精神。
  其二,民族大融合。唐帝国是空前大一统的国家,国内“五胡十六国”时代各民族之间的混战局面平息下来,文化融合大大加强。南方的诗人可以到北方去看看大漠、长河、秦城、汉关;北方的诗人可以到南方去看看清溪、绿野、碧树、亭台。同时,中国同西域、中亚、印度、日本等国的文化交流也有较大的发展。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唐帝国是一个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开放的社会。
  其三,思想大解放。唐代思想开放,人际环境宽松、洒脱、大度,所以诗人写起诗来较为自由、随意。
  其四,官家大提倡。这里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帝王们自己带头写。历代唐皇,差不多都是诗人,都有诗作传世。帝王都爱诗,上行下效,就形成创作风气。二是帝王常鼓励词臣唱和,自己乐观其盛。读者可以查《全唐诗》中有不少“同题诗”(不同的作者在同一天写作同一题目的诗),其成因就是朝廷议事之后,皇上命题,大臣们同时做的“作业”。三是科举考试中有“考诗”的科目,即“以诗取士”,这是很关键的。考试就是指挥棒,诗写得好可以做官,谁不努力为诗呢?
  其五,艺术大综合。唐诗的繁荣还因为它根植于唐代肥沃的文化艺术土壤。唐代,中国文化中的各种艺术综合成长,高度发达,臻于成熟,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如唐代音乐,有《十部乐》,有《霓裳舞衣曲》,唐玄宗,还亲自在禁苑梨园中训练音乐、歌舞人员,盛极一时,后世遂尊唐玄宗为“梨园”祖师。唐代舞蹈也美不胜收。唐代又是书法、绘画的时代,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大书法家、大画家许多都产生在那个时代。书法如“唐初四大家”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盛唐以后的怀素、张旭(草圣)、颜真卿、柳公权等;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画圣)、李思训、王维等。
  其六,诗流大汇集。从中国诗歌的成长历史来看,到唐代,诗歌走向盛壮之年,理所当然是最美、最完善的时期,这是诗歌发展自身的规律所决定了的。
  4>>> 唐诗美在哪里
  唐诗美在哪里?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唐诗境界崇高,第二唐诗语言精美,第三唐诗形式多样。
  中国的韵文——诗、词、曲,诗言志,词写情,曲叙事。诗写重大题材,凡是有关国计民生,凡是有关忧国忧民,凡是有关个人胸怀抱负的,用诗来写;词写风花雪月,卿卿我我;曲是讲故事,带有叙事性的。三者是有“分工”的。
  一、诗言志,而唐诗最符合“诗言志”的命题。它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进取,昂扬乐观,内容非常健康。
  比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时守边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一首英雄的赞歌。镇守“孤城”的唐军,西拒吐蕃,北抗突厥,肩负着保卫家园的使命。尽管边塞上黄沙弥漫,战云翻滚,但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哪怕磨穿金甲,哪怕牺牲在战场,不破强敌决不还乡!读者要考察唐朝军威,要领略“盛唐气象”,于此诗可略见一斑矣。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宝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反衬了将士们流血牺牲的残酷。但是,为了祖国,英雄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又如唐诗所表达的人生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望远,昂首高歌,人生应当有此胸怀和视野!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朝气蓬勃,坚定不移,人生应当有此自信和执著!
  又如唐诗所反映的时代价值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这些诗句反映出唐人、尤其是唐代年轻人积极从戎、刚健尚武的人生追求。
  二、唐诗语言精美。
  唐代诗人十分追求诗歌的语言艺术,他们“语不惊人死不休”、“意匠惨淡经营中”(杜甫),务必使诗歌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更具美感。
  比如脍炙人口的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用美丽的语言构成四幅画:第一幅:青翠的柳枝间,两只黄莺在跳跃欢唱;第二幅:一行白鹭乘着春风在蓝色的天幕下自由飞翔;第三幅:近处是一个窗口,从窗口望去,远处西山上的千年积雪,别致地点缀着朗朗春色;第四幅:春潮涨了,门前江中停泊着即将出发的万里行船。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融贯着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
  三、唐诗形式多样。
  唐诗从字数看,有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从体裁看,有古体诗(歌行体、古风诗)、近体诗(格律诗)、乐府诗等等,芸芸齐备。可以说,中国古代诗歌的各种体制,在唐代已经全部形成、确立或得到进一步完善了。
  大家通常读到的唐诗大多是五言诗、七言诗,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首六言诗——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幅山水景物画,严格地说,更像当今的摄影照片。写出隐士高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不与世事的清高。
  此外,唐诗的平仄、押韵、对仗等格律方面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整、优美的,读来让人感觉形式之规整、节奏之鲜明、韵律之流畅,均妙不可言,使得唐诗成为后世格律诗创作的范式,也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在世界诗歌苑地中的独特体制与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1:05 编辑

都能突破底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11:05 编辑

提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2-23 01:19 , Processed in 0.08995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