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4|回复: 12

第十二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报道(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6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二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报道(转贴)

一、让诗情为惠州奔涌

来源:惠州日报作者: 日期:2009-08-18



以“惠民之州,东江诗韵”为主题的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今天开幕。昨晚,市委、市政府举行晚宴,盛情欢迎参加笔会的领导和嘉宾、诗人。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高占祥,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翟泰丰,青海省副省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吉狄马加,司法部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岳宣义,国际诗人笔会执行主席犁青,国际诗人笔会创会主席野曼;市领导黄业斌、李汝求、黄雁行、黄新林、谢端、许玩宏出席晚宴。
    “前两年,高部长曾在惠州短暂逗留,您当时还送了我一本诗集,我认真拜读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业斌在与高占祥等座谈时说。高占祥愉快地回忆起惠州给他留下的美好印象。黄业斌希望诗人们在惠期间能充分领略惠州的历史人文、自然山水,挥洒才情,让诗情为惠州奔涌,创作出更多的名篇佳作。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汝求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出席这次笔会的领导、嘉宾和诗人表示热情欢迎。他说,惠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苏东坡、杨万里、文天祥、康有为等都与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写下了诸多美丽诗篇。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惠州已成为一座全面开放、充满生机的文明城市,跨入了全国一类重点城市行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佳绩,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等诸多荣誉。
    “惠州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处处有美景、处处有诗意。我们的东坡园、丰渚园、挂榜阁、丰湖书院等,需要楹联、牌匾等近千副,希望诗人们在惠州用激情和智慧吟咏出更多的名篇佳作,让笔会的成果永远留在惠州!”李汝求说,惠州是国际诗人笔会的诞生地。15年来,国际诗人笔会成功举办了11届,有力地推动了诗歌的创作和发展。这次众多国际著名诗人重聚惠州,希望诗人们在交流经验、交流感情、交流作品、推动诗歌发展的同时,多领略惠州秀美的风光,多品味惠州的独特文化,多体会惠州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雁行主持晚宴。


惠州夜色吸引领导嘉宾诗人
    昨日晚上,在黄雁行、副市长谢端的陪同下,抵惠参加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的领导、嘉宾和诗人参观游览了惠州夜景,并到市区东江公园放生。
    夜幕下的惠州展现出迷人风韵,流光溢彩的合生大桥、华灯闪烁的东江两岸,吸引诗人们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拍照留念。在东江公园放生台,领导、嘉宾和诗人们兴致勃勃地将一桶桶小鱼放流东江,并欣赏东江两岸美丽的夜景,感受雨后清新的习习江风,流连忘返。
    高占祥在东江公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来惠州,第一印象是惠州市容市貌很好。城市文明不文明,首先看市容。在惠州走到哪都干干净净,山清水秀,可以看出,保护环境已成为惠州人的自觉行为。对东江放生活动,高占祥非常赞许,他说:“‘天地水,是三元,养万物,亲自然’,放生很有意义,能够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爱护生命的意识。”
    领导、嘉宾和诗人们还乘车沿着东江大桥、滨江东路、滨江西路、三环路、惠南大道、环城西路等地游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聚惠民之州谱东江诗韵
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昨日开幕
以“惠民之州,东江诗韵”为主题的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昨日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近100名著名诗人和20多位本地诗人齐聚西子湖畔,共同见证这一盛会。

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高占祥,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翟泰丰,青海省副省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吉狄马加,司法部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岳宣义,国际诗人笔会执行主席犁青,国际诗人笔会创会主席野曼﹔市领导黄雁行、黄新林、谢端、许玩宏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高洪波向本届国际诗人笔会发来贺电。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雁行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辞。 高占祥宣布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开幕,犁青致开幕词﹔翟泰丰、吉狄马加、野曼等分别作了讲话。

黄雁行简要介绍了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概况,她说,惠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和谐的山水丽城、新兴的石化电子新城,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希望之城,相信惠州美丽的山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惠州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火热激情,一定会激发各位诗人的创作灵感,创作出一批符合时代要求,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佳作。 相信依托国际诗人笔会这一平台和窗口,通过诗人们的动人诗篇,惠州能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这次笔会也是一次难得的“思想交融”和“学术碰撞”,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区文化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惠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加强与各地诗人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自身文艺创作与理论水平,推动惠州文艺繁荣和发展。

翟泰丰谈到,第12届国际诗人笔会选在著名的岭南名郡惠州举行,是国际诗歌界的盛事,群贤毕至,必将激情吟咏,高唱岭南歌。 为庆贺此届国际诗人笔会,他还赋诗一首:“漫天星斗喜闪烁,遍地野曼一船歌。群贤走笔西湖畔,花红青房漾碧波。云烟一洗水如镜,清气长此惠州荷。”

犁青在开幕词中谈到,国际诗人笔会关注中国诗界发展,热情扶助青年诗人成长,表彰奖励优秀诗人,为诗歌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

高洪波在电文中谈到:“惠州让人神往,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城市建设成就巨大,有丰富的诗歌土壤。此次笔会在惠州召开,各国诗友在饱览中华传统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开放中的美丽惠州的同时,必将诗兴大发、尽情吟哦、锦心绣口、挥洒成篇,创作出优美的诗篇,取得丰厚的成果,结下深厚的友谊。”

本届国际诗人笔会还授予张志民、雁翼、郑愁予、吴岸“中国当代诗魂金奖”﹔授予蔡丽双“中国诗人杰出贡献奖”。

开幕式由副市长谢端主持。 参加笔会的著名诗人有晓雪、张同吾、朱先树、刘章、周良沛、谢克强、郑愁予等。

惠州是国际诗人笔会的诞生地。  1993年,在惠州举行的“南国西湖之春国际诗会”上,犁青等多位著名华文诗人发起成立“国际华文诗人笔会”。  10多年来,国际诗人笔会成功举办了11届,影响广泛。

本届国际诗人笔会将于8月20日下午闭幕。  (记者李郁英实习生杨连连)

来源:惠州日报
三、“罗浮山是诗歌创作的好地方”
2009-08-20 09:59  来源: 惠州日报   浏览次数 40
    “门倚东江遥接罗浮紫气,园依荷淀近连玉塔彤云。”昨晚,在我市参加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的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高占祥为惠州西湖丰渚园题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汝求参加活动。
    高占祥说,丰渚园通过对西湖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挖掘,营造富有文化内涵、充满诗情画意的岭南古典式园林,建成后还将展示一些明清时期的犁耙等农业生产用具和农村生活用品,反映惠州浓厚的文化底蕴,能有机会给丰渚园题字,感到很高兴。高占祥还欣然为我市文艺家们题字——— “德艺双馨”,鼓励文艺家们创作出更多反映惠州发展变迁的作品。
    当日上午,高占祥和其他参加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的诗人一同游览了罗浮山冲虚古观和大亚湾石化区、“三棵树”等景区景点。
    高占祥说,罗浮山享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历代名人咏题佳作不胜枚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寻幽探胜、享受岭南名山乐趣,尤其是创作诗歌的好地方。他说,一直以来,惠州把发展石化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石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带动了惠州跨越式发展,这些喜人的发展都可以给诗人们的创作带来启迪和思考。
四、惠州山水呵护最美诗心
来源:惠州日报 日期:2009-8-21 点击次数: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在惠州开幕,来自海内外的120多名诗人齐聚西子湖畔,成为鹅城盛事。笔会期间,诗人逛西湖景区、游东江和登罗浮山,赋诗歌咏眼前美景,让整个鹅城充满浓浓诗意。
    热爱诗歌的文学爱好者想必还记得,16年前惠州就已经成为文坛的亮点。1993年4月6日,20多名著名诗人在西子湖畔举行了“国际诗人笔会”成立签字仪式,中国一个国际性的诗歌群体宣告诞生。时隔16年,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的国际诗人笔会,重回“娘家”,让人备感亲切和兴奋,也为惠州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漫天星斗喜闪烁,遍地野曼一船歌。群贤走笔西湖畔,花红青房漾碧波。云烟一沸水如镜,清气长留惠州荷。”8月18日,在第12届国际诗人笔会开幕式上,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翟泰丰现场赋诗一首,新诗出炉,立刻引来在场的百余名诗人的热烈掌声。16年的时光流转,改变的是城市容颜,城市的内涵却依旧让人津津乐道。回眸凝望,穿过1700多年的历史云烟,古城惠州的诗心依旧温热,因为山水不曾改变。
    中国的山与水,不仅赋予国人诗意情怀和浪漫气质,更赋予了国人人生之悟、天地之念、宇宙之思。惠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西湖、红花湖、罗浮山、南昆山、大亚湾等,契合诗人们的取景要求和勃发的诗兴,自然会受到欢迎。譬如,900年前苏东坡居住在西子湖畔,“不辞长作岭南人”;又譬如,“精于诗词,文词瑰丽”的清末惠州籍诗人江逢辰,集众家之长,又自出新意,笔端常流露对故乡山水的热爱……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古人不为过。然而,在某些城市中,城市化的灰尘日益弥漫人们的脸颊,天空和大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城市的杂乱和喧闹打破自然山水的平衡和安静,人们走在楼宇下的狭窄的街道上,目的明确但路标杂乱,声音不再潇洒,眼睛不再明亮,脚步开始凌乱,思绪开始烦躁。如此这般,现代人的诗意何来?
    幸运的是,惠州的山和水让无数诗人留住脚步,也让居住在其间和来往的现代人懂得诗意存在。惠州自古文风蔚然、人文厚重,骨子里有其独特的山水作底色。笔者以为,每一个居住在惠州的新老客家人都应该有一颗诗心,在惠州的美丽山水中,不断地发现世界的美好,感悟生活的诗意,在喧闹浮躁的社会中,获取心灵上的宁静和欢愉,从而更快乐地生活、更积极地工作。

五、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闭幕
[ 录入者:碧海蓝天 | 时间:2009-08-21 15:32:57 | 作者: | 来源:惠州日报 ]

    本报讯 (记者董智媛)以“惠民之州,东江诗韵”为主题的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昨日闭幕。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高占祥,司法部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岳宣义,国际诗人笔会执行主席犁青,国际诗人笔会创会主席野曼;市领导黄雁行、黄新林、谢端、许玩宏出席闭幕大会。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雁行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国际诗人笔会是一次高水平、高规格、高层次的诗歌盛会。在过去几天里,来自国内及美、英、新加坡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诗人围绕本届笔会的主题“惠民之州,东江诗韵”,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碰撞,进一步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产生了不少精品佳作。
    黄雁行指出,本届国际诗人笔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格高。本届国际诗人笔会邀请到高占祥、翟泰丰、吉狄马加、岳宣义、郑愁予、高瑛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诗人,同时也邀请到许多思想新锐的年轻诗人。二是形式灵活。通过实地考察、举行诗歌论坛和诗歌朗诵会等多种形式,诗人们相互切磋,为笔会开辟了新的视角,拓展了新的思路。三是成果丰硕,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将在会后收集整理成册。四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会的各位诗人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责任感,敏锐地把握时代变迁的主流,以饱满的创作激情,讴歌时代,反映现实,关注民生。作品或从现实的角度畅怀历史,或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五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笔会期间,诗人们创作了一批描绘惠州美丽山水和人文底蕴的优秀作品,为惠州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黄雁行表示,惠州是一个拥有宽容、奉献、进取精神的城市,惠州人以热情好客著称,殷切期盼各位诗人常来惠州,为惠州发展出谋献策。
    笔会期间,与会诗人参观游览了我市城市景观以及惠州西湖、红花湖、罗浮山、大亚湾石化区等,并参与种植纪念林、诗歌论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笔会闭幕后,将收录诗人笔会期间创作的佳作,编辑出版《诗世界?惠州版》。
六、众多诗人即兴创作赞惠州
2009-08-23 10:24  来源: 惠州日报  

    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诗歌朗诵会于8月20日下午举行,高占祥、野曼、张同吾、桂兴华、蔡丽双、江湖海等与会诗人朗诵了多首歌颂祖国、赞美惠州的佳作。与诗歌论坛上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不同,朗诵会上不时回荡着温暖细腻、慷慨激昂的心灵对话。
    惠州自然人文景观激发诗人创作灵感
    今年89岁高龄的国际诗人笔会创会主席、《华夏诗报》总编辑、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野曼以自己创作的 《这是爱的云——— 写在朝云墓前》拉开诗歌朗诵会的序幕。野曼表示,是诗的力量让海内外众多华人诗人带着诗的情谊相聚在一起,他坚信国际诗人笔会将会不断发展下去,诗人们的聚会将久久不散。
    笔会期间,诗人们先后参观游览了我市城市建设景观以及西湖、红花湖、罗浮山、大亚湾石化城等景点,我市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随时激发与会诗人的创作灵感。朗诵会上,李秀珊、桂兴华、蔡丽双、刘章、谭畅、台客等诗人深情朗诵了《与皎洁的明月一起》、《我抚摸着大亚湾的地图》、《西湖景色》、《惠州西湖》、《西湖水》等一批新创作的赞美惠州的诗作。“莫道杭州西湖天下秀,还看惠州西湖更清幽。”香港著名诗人张继征在其诗歌《惠州西湖亦风流》这样描述。
马来西亚诗人高声朗诵《沁园春?长沙》
    除此之外,诗人们还朗诵了不少佳作,如高占祥的《酸甜苦辣都是歌》、傅予的《送你一首小诗》、张诗剑的《诗人的故乡》、邹璐的《诗歌是唯一的引导》等等。来自马来西亚的华文诗人吴岸更是用浑圆、高亢的嗓音高声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博得了与会诗人们的阵阵喝彩和雷鸣般的掌声,掀起诗歌朗诵会的一阵高潮。我市诗人江湖海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新作 《献给祖国的恋歌》,激荡人心,给与会诗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著名诗人、原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晓雪在总结时高度评价了这次笔会,认为这是一次高规格、高品位的国际性学术盛宴。“国际诗歌笔会如今再次回到惠州,站在出发点上,将从大亚湾重新远航。”晓雪说。据透露,笔会闭幕后,将编辑出版《诗世界?惠州版》,收录与会诗人创作的佳作。该书将以诗人的目光审视惠州厚重的人文历史,体验惠州秀丽的自然风光,用诗歌来歌颂惠州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先后举行两场诗歌论坛
来源:惠州日报 日期:2009-8-23 点击次数:142

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先后举行两场诗歌论坛,诗人们热议当前诗坛焦点
新诗应该“去散文化”
     8月18日至20日,第12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在我市举行,高占祥、岳宣义、犁青、野曼、晓雪、张同吾、朱先树、刘章、周良沛、谢克强等来自国内及美、英、新加坡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知名诗人齐聚一堂。笔会期间举办了两场诗歌论坛,与会诗人就诗歌的创作手法、新诗散文化等问题展开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国际诗人笔会开辟沟通海内外心灵艺术通道
     惠州是国际诗人笔会的诞生地。1993年,在惠州举行的南国西湖之春国际诗会上,犁青等多位著名华文诗人发起成立“国际华人诗人笔会”(简称“国际诗人笔会”)。此前,国际诗人笔会已连续举行了11届规模较大,高规格、高品位的笔会,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国际诗人笔会执行主席、香港《诗世界》杂志社社长犁青表示,本届国际诗人笔会是一次返回惠州、又从惠州出发的盛会。16年前,港台诗人实现了破冰之旅——— 中国诗坛出现“回归”与互访、整合现象。从此以后,诗歌交流日益频繁。
     国际诗人笔会创会主席、《华夏诗报》总编辑、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野曼表示,国际诗人笔会的成立,为国际社会开辟了一条沟通心灵的艺术通道,以促进世界诗人、作家、艺术家、实业家的大团结、大合作。从第一届开始,国际诗人笔会先后在10多个城市举办,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诗人、学者出席。“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它的文化含金量却是无法统计的,笔会在海内外开辟一条沟通心灵的艺术通道,为各国诗人提供一个彼此促膝谈心、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的机会。”野曼说。
     没有诗意的口语化,没有节奏的散漫化败坏了新诗名声
     新诗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新诗该不该散文化等问题成为本次笔会诗歌论坛讨论的热点问题。来自浙江的诗人董培伦做了《新诗需“去散文化”》的重点发言。董培伦指出,在当今诗坛,有些诗歌越写越长,越来越小说化、散文化。诗的精炼、短小、紧凑的原则渐渐被淡忘。“没有诗意的口语化,没有节奏的散漫化,没有节制的冗长化,败坏了新诗的名声。”他强调,诗是语言的艺术,是以最简洁、最节省的语言表达人类最丰富的情感,自古以来很多锤炼诗句的佳话在诗坛流传。因此,追求诗意盎然,恢复音韵节奏,提倡短小精悍成为抢救新诗的当务之急。
     著名诗人项兆斌表示,应该提倡写短诗,诗歌文字的简约,是其与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的最大区别,但是不能够一刀切,长诗也应该写。他指出:“评判短诗、长诗是否写得好的一个通俗标准就是:短诗不短,长诗不长。简短的诗句里包含了无穷的内容,而长诗的好处就在于读完以后还想往下看。”
     高占祥则表示,著名诗人艾青曾说过,诗的散文化(不是散文诗)是诗的缺点。讲究格律就是讲究语言的形式美。“对于那些不合辙、不押韵的诗,我始终不太欣赏,但我向来支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所以我绝不会反对散文化的作品在诗歌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至于这种作品是否能拥有读者、拥有生命力,那应该由事实、由历史来证明。”
    广州女诗人认为 “柔软也能出诗人”
    在本届论坛上,《广州文艺家》编辑、女诗人谭畅针对“愤怒出诗人”的口号,提出了“柔软出诗人”的论点,提出“十个质疑”、“六个呼吁”,一时间成为众多诗人关注的焦点。谭畅认为,软是生命的本质之一,重新回到软,回到生命的鲜活,回到柔软的心灵本身,也就为诗坛复原了鉴别诗歌品质的一个久已淡忘的标准。正式回到生命个体的“小”和“软”,诗歌才会重新变得可感可触。“我并不准备去反驳‘愤怒出诗人’的口号,毕竟生命的状态有许多种,愤怒和痛苦仅仅是一种矛盾激化情况下的非常态,鲜活、丰富、柔软和温暖才是普通人的心灵常态,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被遮蔽的生命和诗歌状态。”谭畅说。
    呼吁让诗歌回到生活的原点
    与此同时,不少诗人发出诗歌应该接近自然、回归生活的呼吁。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主席、世界诗人大会副主席绿蒂在论坛上发表了《诗歌与自然》的演说。他说,大自然给予诗人延绵不断的灵感,丰富了创作者的境界。诗人们为大自然记载的作品,也让大自然的一切获得历久不衰的地位。就如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都因为传诵而让景物名声远播。“我想,大自然是有形的诗,而诗是无形的大自然。大自然的真、善、美是无可取代的,而诗则是它最好的怜惜与解读。”绿蒂说。
    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华夏诗报》副总编辑熊国华重点阐述了诗歌与生活的关系:“现在大多数人都习惯住在高楼大厦里,吹空调、看电视、玩电脑……人与人的交往也越来越缺乏直接的接触。”熊国华说,如今的生活方式使现代人对大自然、对社会的感受功能逐渐退化。有不少人写诗歌不是从生活中有所感受顿悟,而是依靠阅读、技巧、语言拼凑去写诗,造成了诗歌与生活、社会及人的隔绝,成为现代诗歌的弊病之一。“我喜欢那些带有泥土气息、青草气息、马奶气息的诗歌,喜欢带有生命痛感、真实情感、阅读快感的诗歌,喜欢那些具有原创性、地域性、完整性的诗歌。请让诗歌回到生活的原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特指楼上,范指这种现象

近年冠名的名头越来越大了
动辄就是世界、国际、全球什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礼赞两首》  杨选兴

《东坡到惠变乐土》  
蜀道艰难仕途险,锋芒毕露朝廷嫉。
屡遭贬斥历风雨,几任济世留佳绩。

赤壁三咏成绝唱,飞鸿踏雪觅仙迹。
东坡到惠变乐土,罗浮遇道品荔枝。

《仙女愿嫁惠州人》
鹅城西子朝云醒,六如禅悟空凡尘。
唐时荔枝妃子笑,今朝海龟天下闻。

山色朦胧桫椤壮,湖光荡漾民风淳。
大亚湾畔生态好,仙女愿嫁惠州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浮山游记两首》   杨选兴

《葛洪罗浮弘道教》

嫦娥窃药奔明月,秦皇入海觅神仙。
少翁设局遭杀戮,汉武登山缘封禅。

赤将辟谷食花草,方士问鼎炼金丹。
葛洪罗浮弘道教,鲍姑妙手回春天。

《南粤罗浮千龙舞》

飞入绝顶云雾绕,涌出碧海旭日红。
历士壁险腾巨蟒,麻姑峰奇卧葛洪。

炼丹灶冷荔枝闹,洗药池满杨梅空。
南粤罗浮千龙舞,蓬莱桃源万香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2-23 16:54 , Processed in 0.08921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