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9|回复: 4

论科学发展观与农村文化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7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科学发展观与农村文化建设
       余年峰  余亮
<景德镇日报2009.8.26.理论版>
农村文化是乡土风貌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集中表现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先导、辐射、熏陶、教育、约束等功能,在农村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建设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需要不断探索与尝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农村是一块文化的重要阵地,人口众多,地域广大,自然与人文景观汇聚。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是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体现农村文化建设的“乡土观”、“乡风观”和“乡民观”。
  一、科学看待农村文化建设的乡土观<景德镇日报2009.8.26.理论版>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文化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把农民的文化需要和农民的素质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农民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并促进农民的素质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所在。通过和谐农村文化的建设,赋予农民全新的面貌和理念,用文化来引导正确的思想,关注农民的真实需要,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鼓励农民的创造精神,这才是农民文化构建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农民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呼唤人文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谓人文素养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农民的文化成果被内化为人格、情操、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农民来说,其接受这方面的教育还很薄弱。  
2、努力营造文化氛围。以人为本的农村文化是一种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农民的潜力,尊重和重视农民的因素在新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应更多强调的是环境和情感的作用,以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机制和使人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对农民的潜在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因此在农民中倡导诚信、求实、创新、进取的精神,这种带有浓郁乡土文化氛围的活动可以激励农民智力、能力、创新力与事业的发展,能让农民更深刻地体会到个人力量与团队精神乐趣,可以促进农民内在心理的变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
3、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农村人际交往指的是农民之间、农民与教师之间、农民与学生之间、农民与干部等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往和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文化氛围是农村文化内涵的体现,表现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构建农村上下左右良好的沟通系统,增强农民乡土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激发农民自发的、长久的奉献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美好的品格和心灵,使农民能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事物,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使情绪更加理性。努力营造一个生活安逸的和谐的人居环境、劳动环境与文化环境,才是抓住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
  二、科学体现农村文化建设的乡风观<景德镇日报2009.8.26.理论版>
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构建和谐的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途径。政府的落脚点就是以文化育人,培育良好的乡风面貌。因此, 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发展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形成农村文化的新格局,促进农民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1、文化建设要全面发展。农村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相辅相成,通过灌输、引导、感化、制约、激励、凝聚的方式,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其中物质文化层次侧重于服务育人,精神文化层次侧重于教书育人。科学、和谐的农村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需要领导对农村文化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使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2、文化建设要协调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解决的是发展的动力和目的问题。知识社会中的农村是一个高度分工又高度协作的社会,农村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建构一种共生和协同发展的农村文化,只有在协同发展的农村文化氛围中,农村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协同系统。农村文化建设应为农民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满足农民的娱乐、求知、审美、创造、人格完善的追求,并使农民在劳动与活动中获得纯正的友谊、亲情、尊重和理解,培养健全的心智,整合文化差异。
3、文化建设要可持续发展。农村文化对农民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而不是暂时的,因此,在进行农村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能够持之以恒地对农民的素质发展起作用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求发展既要满足于当前需要,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地前进。一是理念先行,培育践行农村文化之魂。二是政府进行系统规划和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还应从财政投入、政策制定、评价评估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宏观引导和系统规划。建设与时俱进的农村文化。  
三、科学凝聚农村文化建设的乡民观<景德镇日报2009.8.26.理论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决定,既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我党的全新理念。和谐农村文化建设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和谐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的和谐农村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
1、强化文化管理机制。农村制度文化是指村纪村规等各种规章制度。农村制度文化隐藏在农民的日常活动、人际关系、传统习俗的心理氛围中,健全完善科学合理规范的农村制度文化,是实现农村在各方面的科学管理,塑造农民的高尚品德、约束与规范农民行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要管理机制。科学化、规范化的农村制度文化对于充分合理利用所具有的日益完备的物质文化设施,立足现实,进一步促进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文化。  
2、美化农村环境。物质文化是指物质形态的内涵及其表面附着物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是指农村的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它是形成制度层文化和精神层文化的条件。物质文化其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它蕴含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其有相当的持久性,实际上就是农村环境的策划。包括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以及根据这此外部环境设计的各种建筑、设施,大小园林、道路、装饰、景观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富有个性的村庄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村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农民,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展现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白然的和谐关系,即环境育人。
3、唱响和谐主旋律。农村精神文化是农村物质文化等以外的所有精神活动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指干部与农民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农村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农村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农村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一个村庄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主导着农村文化的方向,它的作用影响着农民的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万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同时,对外体现了农村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和谐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把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要求,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无形的强大精神动力。
<景德镇日报2009.8.26.理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 :su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雨荷和情长关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0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是余年峰 于 2009-8-29 5:59:00 发表
谢谢雨荷和情长关注,问好

不用谢,问好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3 23:43 , Processed in 0.10552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