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对联的这种规则,就叫马蹄韵(此时尚无马蹄韵之名)。
马蹄韵也称马蹄格。简单地说,即“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这种规则之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便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中南大学文法学院楹联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楹联协会会长余德泉教授著《对联格律·对联谱》,从理论上对对联的格律特点,特别是平仄的运用“马蹄韵”做了详尽的论述。从此,“马蹄韵”作为一种对联理论和规则得到广泛学习和应用,如今国内大型的征联比赛一般都要求应对和作联要符合马蹄韵。
一、马蹄韵的具体规则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句脚规则,指对联的一边如果有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要符合的规则。从后往前截:
每边一句:仄
每边二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各句平仄则相反。
句脚平仄有正格和变格之分。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对联语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复格(变格)。当然,正格为优,变格为劣,因为变格没有正格音律铿锵。
(2)句中规则,即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制约规则。联句平仄受骈文及律诗影响极大。对于五七言来讲,一般仍遵诗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仍然适用。
仍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二、联例
试读下列名联,看看其怎样在联语中体现上述两种规则的。
每边二句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南京明故宫联
每边三句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保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曾国藩挽乳母联
每边四句
东西双塔,金碧两坊,云灿星辉,光于中夏;
烟火万象,湖山千里,忧先乐后,式是南郊。(象处出律)
--昆明近日楼联
每边五句
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处;
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与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
--陕西留坝张良庙联
三、对联格律的三种理论
在联句格律上,目前联界存在着三种理论,就是说并存着三种规则。专家们认为,大家可以灵活掌握,允许在应对和撰联时只顾其一。最好是三者皆通,用时才能“对症下药”。
1、“诗词格律”
五七言对联遵从诗词长短句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目前学界对此规则争议较多,因为有时诗词格律与马蹄韵一样,解决不了长言联及有多个领字联、衬字联和含多音节专名联的联律问题。
梅点春光兰遣夏
平仄平平平仄仄(梅不论)
菊呈秋色竹凌冬
仄平平仄仄平平(菊、秋不论)
2、"马蹄韵"规则
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两平两仄交替即可)。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仄仄平平仄仄平
("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3、“意节说”
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规则。例:
书山 / 有路 / 勤 / 为径 ("山、路、勤、径"交替)
学海 / 无涯 / 苦 / 作舟 ("海、涯、苦、舟"交替)
那么怎样对待这三种理论,灵活运用这三种规则?我本人觉得,由于对联这种文学艺术形式本就是从诗词中独立出来的,是一种副产品,自应首先遵从诗律;又由于它形式的发展和艺术的成型,自然也要有新的理论和规则来补充。马蹄韵和意节说起到的正是这种补充作用。
具体而言,诗律可以安排好由一个和两个分句组成的联句的格律问题;马蹄韵解决了多个分句的联句的韵脚安排问题;意节说则解决了含领字、衬字或多音节专名的句内平仄安排问题。有时三种规则未必全部相符,只合其一即可。
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联,合于诗律、马蹄韵和意节说三种规则。
而出自陆诗的名联“楼台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每句后三字系专名,若视为一个意节,“楼雪渡”“马风关”却未能做到平仄相间,应算出律。此联显然不能从意节说,而仅符诗律和马蹄韵。
第六届网络对联擂台赛机关联出句为“一声声布谷不停,牛开虎步”的前一分句七言,是无法从诗律和马蹄韵的,而将“一声声”视为一个意节,全句意节点“声、谷、停”做到了平仄相间,就合乎联律了。
四、对联在韵律上的几个大忌
达之先生等专家曾著文谈及对联在用律方面的禁忌,附录于后,请大家领会学习。
一是忌同声落脚。针对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同声落脚的联例: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
二是忌同声收尾,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要求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且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
三是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就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
四是忌孤平或孤仄。所谓忌孤平或孤仄,指的是在五个字以上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严格而言,还要除句脚外)。
谢阿姨,我找来了对联的写作方法,还请了一位老师在QQ里语音解释了一下。我再消化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