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4|回复: 14

[转]推动诗歌形式发展是当代诗人的历史使命(2)----丁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0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上帖]

三、诗歌改革的解构思维
  诗歌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理顺与传统的关系。不得不再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五四”的功劳,一是使中国文学包括诗歌,走出传统的权威阴影,一是向世界开放,引进了外国文学和诗歌。在当时确实是一种突破性的发展,但也酿成了历史性的危机:一是从此很多人便认为打倒传统是改革的前提;一是西方中心论,一切向西方看,几乎是自觉地沦为西方文化的殖民地。结果是切断了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线,一代一代人的“革新”都放在毁灭自己的传统上,而且以为懂了外国语言、读了外国书、学了外国的东西,就可以和西方先进国家一样建立我国的现代文明。今天三十岁以下的知识分子除古典文学专业工作者之外,已经不甚能读懂古籍了。更值得重视的是“五四”的错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即八十年代前半期,又一度重演,并且一直影响着以后的十多年,层面虽没有“五四”那么广,文学诗歌却仍然是重灾区,从理论到创作,一律热火朝天地摹仿西方,表面上非常现代化了,俯身一看,自己已变成脚下没有任何文化土地的一个无文化籍的中国人。“现代化”这词儿的含义应该端正。我们知道,自然科学可以没有国籍,而人文科学,包括文学、诗歌,则完全相反,与母体联结的脐带是它的存在源泉。当前人们挂在口头的所谓“现代意识”,说穿了,有多少成份是建立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之上的呢?这是我们当代并将一直延伸到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危机,而且如不回头猛省,危机将愈演愈烈。
  有继承就不可能有革新,这其实并非纯东方的观念。不妨读一读当代西方解构主义学说的文章,德里达被认为是非常激进的解构主义者,他最核心的理论是两个:一是非中心论,一是否认二元对抗,总的思想是肯定多元,否认一元消灭其他元而成为中心思想。多元世界内部彼此之间会有许多方面通过许多渠道相互影响,没有一种永恒的矛盾,也没有永恒的绝对真理,多元也在变化发展,不断进行新的创造,从一个结构到另一个结构,又到另一个结构。因此要打破西方中心论,也要打破东方中心论。拿传统与创新来说,解构主义一方面反传统,另一方面恰恰是认为任何创新都必须不断地回到传统里去,重新吸取传统中遗留的财产,并把新的力量带给传统,使古老的传统获得新的生机。这就跳出了二元对抗的思维,绝对不把传统与创新放在彼此对立的位置上。再抄一段德里达的原话,可以更为鲜明:创新是走出传统的阴影,但是在你走出以后,你立即就感觉到,在不同的阶段,你必须再回到传统里去,把死亡的传统激活,去找到原来传统的源头。如果源头已经干涸的话,那么你的责任就是带新的东西进去,使源头复活。——见《书写与歧义》  解构主义诞生于六十年代。而我国从封建时代起,一直实行着二元对抗和一个中心的思维,历史证明给人们带来不少灾难,也使社会发展大大落后。我们狂热地移植西方时,为什么独独没有引进这种学说呢?这问题牵涉太广,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我们可以运用解构主义的观点,重新检视一下当前的诗词改革。
  1、是否抱着“二元对抗”的观点,主张彻底抛弃传统、切断传统、独尊创新呢?
  我认为无论浅层次(如用韵、粘对等的具体的技术性的改革)或较深层次(如创建新体)的诗词改革者们,都是建立在择优汰劣、丰富发展传统的观念基础上的,谁都没把创新与传统放在对立地位,有我无你、有你无我。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对可继承性的认识上、方法上、范围上、程度上各有不同而已。最终目标,也不是消灭传统,而是与传统并存。写自由曲、新古诗的同时,古风、律绝、词曲照样有人写,甚至自己也可以写。继承传统,并不以保留为惟一积极目的,而是继承其优秀的、可利用的精髓部分。这是就诗词内部而言。
   2、是否抱着“一个中心”观点,主张排斥新诗、消灭其他,建立旧体诗词中心地位呢?
  这是传统诗词与新诗(及其他)的关系问题。由于其一,新诗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积累了相应的艺术经验;其二,新诗由于过分仿效西方,切断民族传统,不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必须改革;其三,由于历史的“一个中心”思想的作用,新诗在中国诗坛一直处于中心地位,独尊地位,无视甚至排斥其他诗体的存在。因此,中国诗坛一直呈现畸形。其实诗坛的客观状态是多元并存,新诗而外,有旧体诗词、散文诗、民歌等等,诗词尤为大宗,其量现在已大大超过新诗。“一个中心”不仅是盲目的,且促发着诗歌的危机。因此新诗本身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诗词改革就不能不顾及新诗的存在与影响,理顺与新诗的关系。我认为:
  ①不能以“一个中心”来对待它的“一个中心”,以一方吃掉另一方。要结束“五四”以来势不两立、在朝在野的争衡局面;
  ②新旧诗各自的缺点,正是对方的优长,相互排斥,两败俱伤,相互补益,相得益彰。都是中国诗歌总体中的一元,谁的优化发展,都是中国诗歌总体的前进;
  ③继承新诗优秀传统,应该是继承民族传统的一部分,是中华诗词改革题中之议。
  ④如何把中华诗词和当代新诗的美学传统结合起来,运用起来,应该是诗词改革最完备最理想的目标。诗词改革的视野,不应局限于诗词本身;
  ⑤试图促进新旧诗互融互补的双向运动,达到新旧诗“接轨”,构成新体诗歌,是目前促进中国诗歌整体前进的最佳方式,其意义已超出诗词改革狭义的范畴。“诗词改革”本身,并不是一个终极目标。我认为自由曲以及类似的作品的出现和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甚至运用,正是说明了这种新体诗歌,在处理新旧诗关系中的非一个中心观念的合理性。当然,即使某种新体诗歌一旦得以普遍被接受而流行,成为主流诗体,中华诗词和新诗,都将作为中国诗歌大家族的一元,继续存在和被运用下去。可惜的是目前出现的各种试验性的诗歌体式,与新诗结合的程度是大有差异的,较多的比较无视新诗的传统经验,这由于毕竟是在诗词基座上进行的改革,同时改革者熟悉诗词却不大懂得新诗。所以我曾建议新旧体诗人都要设法多多熟悉对方,才能对改革作出更大贡献.
  3、在我们实行改革的时候,是否抱着同时激活传统的意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coffe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0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问好。
交流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0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承传统,并不以保留为惟一积极目的,而是继承其优秀的、可利用的精髓部分。这是就诗词内部而言。


“诗词改革”本身,并不是一个终极目标。

中华诗词和新诗,都将作为中国诗歌大家族的一元,继续存在和被运用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v: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0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兄弟辛苦了  问候:coff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草子 的帖子

不辛苦,到是版主辛苦了,问好:coff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紫石金麟 的帖子

辛苦版主了:coff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成志军 的帖子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0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关山月 的帖子

呵呵 别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2-24 10:48 , Processed in 0.08842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