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7|回复: 11

创作的灵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7 0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3 编辑

创作的灵性
                                                           郭宗忠
     文学创作需要灵性,特别是诗歌创作。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文学创作需要艺术家的特殊感受,艺术家善于凭借自己的直观感觉捕捉自然和人生中天人合一的艺术形象。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以说表达了创作的本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说的也是创作的天然之趣。
     诗歌创作强调的是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诗歌在本质上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自然流露的实质应该就是灵性。灵性的本意是指人的心灵。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说:人之所以是“有心之器”,而不同于自然界的“无识之物”,即在于人是“性灵所钟”,有人的灵性。《<文心雕龙>?序志》中所说“岁月飘忽,性灵不居”,亦是指人的心灵。中国古代诗论以清代袁枚倡导“性灵说”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最力。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袁宏道曾说好诗应当“情真而语直”(《陶孝若枕中呓引》),“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序小修诗》)。袁枚所说的“性灵”,在绝大多数地方,乃是“性情”“灵性”的同义语。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随园诗话》)。
      美国诗人巴巴拉?赫斯说:“没有一位诗人完全知道他作品的来源,或者他怎样设法改进他的作品。”他还说,“一首伟大的诗,仿佛每一个字都是最妥贴的,不论更换哪个字都是;写成一首好诗多么艰苦,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写一首完美的诗多么幸运,不过这是外行人难以体会的。”这和中国的“性灵说”是一种暗合。中国古典诗歌中,譬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灵性的诗句枚不胜举,即使当代也有诸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意想之外的天籁之音。同样一个道理,有灵性,作品自成高格;有灵性,创作别有洞天。
     我喜欢一些情深到忘情的诗歌,空灵到澄澈的诗歌。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一个让人的灵魂找到栖息地的家园。说是灵魂的家园,也可以说是一个无所不在、萦人情怀的磁场,升华着生命超然物内物外。古希腊2600多年前诗人萨福的诗歌《暮色》,看似简单:
     晚星带回了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回到母亲身边。
     诗人连续用了四个“带回了”,把两个动态的画面糅合在一起,黎明时,羊群和牧童一批批散布到山坡草地上去,到暮色苍茫的时候,牧童和羊群从四面八方纷纷回到家中。晨光和暮色,在诗人笔下交相辉映,天衣无缝,回环交织着一种曙光暮色里的温馨与怀恋。
     读一读美国诗人W.S.默温的《又一个梦》:
     我踏上了山中落叶缤纷的小路
     我渐渐看不清了,然后我彻底消失
     群峰之上正是夏天
     主观的我走过去了,客观的我还停留在我出发的地方。以客观的我观主观的我,主观的我在大自然和季节面前是如此渺小,微不足道。而广大、无边的夏天笼罩着有我没我的世界,高天在上,俯瞰着这大自然发生的一切。给人的是一种空灵、澄澈的感觉。
     作为新一代诗人,一些年青的诗人也写出了充满灵性的诗歌,在自己的诗歌道路上作出了一些探索。这是让人充满希望的一面。在当下,称为诗人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诗人和诗歌靠什么来维系?有的诗人每天创造出一打诗歌,一种对诗歌的热望有时候和诗歌没有多大关系。靠智力和知识或者哲学的思考来一点新奇,竭力保持自己的“创造热情”,其实背离了诗歌“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的原始律动。这也许就是思想家和艺术家的不同之处,文学创作说到底和刻苦没有多大的关联。但是多读书,还是与创作出好的作品有直接关系的。
      灵性来自哪里?来自深刻的体悟和观察,来自易感的心灵,从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创作乃是人的心灵的外在表现,只有那种与自然和人生为伍,将人生与自然和社会契合的人,始终不渝地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深刻的人,才能创作出“神与物游思接千载”的作品。
                                                     2009年11月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3 编辑

灵性来自哪里?来自深刻的体悟和观察,来自易感的心灵,从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很有意义的思考,阅之让人受益。谢谢作者,辛苦了!亮起来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0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3 编辑

谢谢柳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8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3 编辑

灵性来自哪里?来自深刻的体悟和观察,来自易感的心灵,从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创作乃是人的心灵的外在表现,只有那种与自然和人生为伍,将人生与自然和社会契合的人,始终不渝地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深刻的人,才能创作出“神与物游思接千载”的作品。
好结,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郭宗忠(北京)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3 编辑

灵性来自哪里?来自深刻的体悟和观察,来自易感的心灵,从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创作乃是人的心灵的外在表现,只有那种与自然和人生为伍,将人生与自然和社会契合的人,始终不渝地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深刻的人,才能创作出“神与物游思接千载”的作品。
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3 编辑

灵性来自哪里?来自深刻的体悟和观察,来自易感的心灵,从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创作乃是人的心灵的外在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3 编辑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3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3 编辑

都说好。我也认为好!加精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4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3 编辑

写诗的确需要灵性,欣赏好文。问好,宗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5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4 编辑

欣赏好文。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1 22:46 , Processed in 0.08452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