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9|回复: 3

问题学生教育专家——李圣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4 12: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学生教育专家——李圣珍

          

人物介绍:

李圣珍是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从1994起一直致力于“问题青少年”(经常被称为“差生”)的教育工作。李老师有独到的系统化的教育思想,有独特的工作方法,有大量的专门经验,有很多很多成功的案例。李老师的事迹被大量媒体报道,转载。

1971到1994年,李老师一直在中学教化学(主要在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当过多年班主任,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中学高级教师。在校期间多次被评为市级县级优秀教师、先进个人,是个很为学生尊敬、同事佩服、领导称赞的好老师。

1994年起,因为各种机缘,李老师开始涉及“问题青少年”、“差生”的教育工作。这些孩子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遇到一些自己无法克服,家长和老师又没有有效帮助他们逾越的困难,出现了厌学,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与家长关系紧张,乃至抑郁、狂躁等精神问题的中小学生。通过系统化的、认真细致投入的工作,李老师已经成功地帮助了近四百名不能在学校中正常学习,和家长监护人关系极度紧张的中小学生,使他们走出困境,重建自信,返回学校,顺利甚至是优异的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李圣珍老师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半边天》、《实话实说》、《当代教育》、《讲述》、《万家灯火》、《成长在线》,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法制进行时》、《国际双行线》等节目多次专题采访。还接受过河北、黑龙江、江西、安徽、浙江等省的电视台采访。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工人日报、健康报等多家报社,《读者》、《青年文摘》、《北京支部生活》等多家杂志也报道或转载过李老师的教育经历。李老师还在《北京教育》、《少年儿童研究》、《群言》、《花季雨季》等刊物上发表过数万字的教育科研文章;并数次在国家教育部、全国妇联等部门组织的报告会上作专题报告;还多次应各地教育部门及著名中小学邀请作个人报告。《工人日报》两位记者将李老师的部分事迹与经验编写成《每个父母都能成功》一书,在全国畅销。

1.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入手,如果用我们现在家长的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自然的孩子,教育注定要失败。

2.教育孩子是一名神秘的科学,目前我们对此知之不多,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好火候,采取的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就要靠我们自己的摸索。

3.家长和孩子没有人格意识上的平等,就会在精神上被对方驾驭,双方的交流就会很困难,更不会有实质上的沟通。

4.遵循自然法则,不要用“下岗”“失业”之类的词去恐吓压迫孩子,好孩子也会变成坏孩子。其实坏孩子和好孩子之有一步之遥,家长和老师是一个核心因素。

5.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情感归宿,孩子的心就会漂泊不定,他们心理上就要出问题,家长十有八九的心血都白费了。

6.一定要让孩子多读那些能够进入他们灵魂的好书,这是让他们迅速成“人”的一大法宝。

7.孩子遇到困难,切记不要指责,要采取具体的措施去帮助他们逾越这些障碍。

8.家长不要在物质上过多地满足孩子,否则孩子会往与家长愿望相反地方向发展。

9.家长不要向孩子随意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

10.要赞扬孩子的优点,但是又要指出他们的缺点,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你的孩子,同时要注意你的表达方式

11.给孩子留一点适当的空间,那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12.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不行,你那不行,这个危险,那个太难,要鼓励他们去探索。

13.要懂得赏识你的孩子,不要单一化或者僵化地看待一个孩子。

14.我从不给孩子定远大的理想,但是我要通过我对人性的把握,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去触发他们的理想,让他们愉快地完成学业取得好的成绩。

15.家长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望子成龙,动不动就让孩子做那些高不可攀的事。

16.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要具体指导他度过困难。

17.教育改革,要紧的不是教育好孩子,而是教育好父母。

18.教育必先教做人,只要人做好了,升大学、搞创造、有所建树,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吗?

  李圣珍的文章

和孩子一起大声读书

自从我儿子16岁考上清华大学后,很多家长纷纷将失去自信、不能正常完成学业的孩子送到我家。这些孩子在我家经过一年左右的帮助,都恢复了信心,重新回到学校,正常完成学业。所以经常有人问我:“李老师你到底有什么绝招?怎么什么样的孩子你都能教育得好!”我总是回答:“没有!没有绝招!”真的没有绝招!就是读书,你要相信知书达理啊!坚持每天用40分钟和孩子一起大声读好书,再抄一些好书。让孩子从出生就沐浴在美好的精神世界中,通过文字,孩子与无数的大师进行心灵交流,让灵魂受到大师的启迪,孩子还会有那些粗俗卑贱的不良行为吗?假使你认同这个道理。就相信我的秘诀:读书吧!和孩子一起大声读书,书会塑造出一个人性健全、人格完美的孩子!

儿子上一年级时,做完作业又举着一本书说:“妈,读书吧!”“你都一年级了,给妈读书听吧!”“还是您读吧!我认得字少!”“没关系!没关系!先读带拼音的。”“秋天来了,金黄色的树叶随着北风飘落在地上,你知道天冷了为什么树叶会掉下来吗?”稚嫩的童声响起,听起来有些结巴和不熟练,我仍然说:“好!好!读得真好!”孩子用小胖手翻看着书,欣赏着书页上美丽的画面忽然问:“天冷了树叶掉下来,那太阳怎么不会掉下来呀?”我顿时语塞,怎样向一个五岁的孩子解释天体运行,真是个难题,只好说:“咱们查查有关书吧!”我给他读书中太阳不掉下来的解释,他仔细地听着点点头,很满足的样子(也不知道听懂没听懂)。我摸着他的头说:“研究这些内容的学问叫物理学,你要有兴趣,将来去学物理吧!”

儿子10岁的时候,他已经可以看一些比较有深度的文章了。“妈,快看!我的最爱《少年科技画报》、《读者》到了。我把喜欢的这篇先给您读吧!”“好!”我忙着做饭,儿子在旁边给我读书。忽然他拉扯我的衣角,“妈,您听着呢吗?”“听着呢!”孩子读得投入我也听得投入。儿子一会儿又问:“妈,听着吗?”“听着呢!我是你的忠实听众!累不累?”“不累!”

“妈,您看过凡尔纳的《80天环游地球》吗?”“没有!”“我拣精彩的给您读几段怎样?”“好,读吧!”

“妈,趁洗脚的工夫给您读这篇文章好不好?”“好!这篇文章真好,应该抄在笔记本上。”“我也这么想!”

这年孩子10岁,上初一了。从此他不仅读书,还开始抄好书了,到初三时我数了数一共抄了30多本。直到现在那些笔记本还留着呢!

儿子19岁了。

“妈,还记得奥地利国作家茨威格瞻仰托尔斯泰墓写的那篇散文吗?”“记得!”“我给您再背一遍听听!”一个男子汉的声音在屋子里回旋。“那么多年你还记得这么清楚?”“震撼人心、雕刻在灵魂上的东西是很难忘的!最近清华大学戏剧节,我写了一个剧本还获得了系里一等奖呢!四个同学一块儿参加学校软件设计才得了一个三等奖!”“瞧!你在清华,文、理还都露了一‘小手’!”“从小到大读了那么多好书,又抄了好几十本,知识丰富了,思想丰富了,人也长大了!现在还记得小时候你第一次买的几本书呢!《小马过河》、《我随妈妈看军舰》、《动脑筋爷爷》。有时我心里真得很感激你!没有你,我虽然也能考上重点大学,但肯定考不上清华。长期坚持有耐心地为一个目标去努力,让我体验到什么叫克服困难。你知道,我不怕困难,我知道什么叫克服困难!”我惊愕地看着他,感叹孩子人性的美好,人格的完善!在教育孩子上我真的没有绝招,仅仅是把孩子领进了书里。

另一个通过读书改变的孩子是小陆。小陆是广西孩子,来我家是6月底,穿着短裤,T恤衫脏兮兮的,满脸不屑的样子;站在厅里斜眼看着我,腿却打着哆嗦;手还不停地在身上摸,摸着一块儿结疤的伤口就抠,鲜红的嫩肉表面渗出一层血珠沿着伤口流下来。我当时有眩晕的感觉,心在颤抖,皱着眉咧着嘴问:“疼不疼?”“不疼!好舒服啊!”人最怕揭伤疤,那一定很痛!小陆却说好舒服啊!一个心灵被扭曲的孩子。

小陆在我家住下来后,又告诉我很多越轨的事:就因为想打车出去玩,母亲不给钱就动手打母亲,竟把母亲打晕过去三次。因为上课扰乱老师没法上课,只好把他放在办公室,又怕他跑出去玩,把门锁了,他把门踢开一个大洞钻出去跑了。这真是一个无法无天、放肆蛮荒的孩子。怎样让这样的孩子走出蛮荒,一直是家长老师困惑的难题。

对小陆的帮助,我依然选择领着他大声读好书抄好书,用人类最美好最高贵的文学、艺术、科学去耕耘他那荆棘丛生的荒原,让孩子走进高贵的心灵殿堂。

我和小陆读的第一篇文章是《小螃蟹找朋友》的寓言:小螃蟹总是举着两把大钳子横冲直撞,他去找小鱼玩,夹破了小鱼的尾巴,痛得小鱼不和他玩了;又去找小虾玩,他的大钳又夹住了小虾的腿,一拉把小虾的腿给拽掉了,小虾又疼又伤心地哭了。小螃蟹又去找别的朋友,可是谁都不跟他玩,他就无聊地用大钳子去夹芦苇、水草。有一天他正使劲地夹着一根树枝,气势汹汹地想:看你再跑!一个渔夫走过来,拿起树枝把小螃蟹扔到鱼篓里。

我给他读了一遍,又让他读了两遍。我问:“小螃蟹有朋友吗?”

答:“没有!”

问:“为什么没有朋友?”

答:“他总是欺负别人,别人不愿和他做朋友。”

问:“小螃蟹被渔夫捉走了下场是什么呢?”

答:“被煮吃了呗!”问:“你有朋友吗?”

答:“没有!”

问:“为什么?”

答:“跟小螃蟹一样总是欺负别人!”

问:“那你的下场会是什么样的?”

小陆抬起眼盯着我答:“不知道!也可能和小螃蟹一样,活不长吧!”

“把这篇寓言抄下来吧!”他照我的话做了。小陆从此开始大声读书,并且抄书了。

有一天早晨小陆妈妈突然打来电话问:“李老师,小陆是不是又和别人打架了?是不是把别人打坏了?”我莫名其妙地说:“没有啊!”“李老师,我都让他吓怕了!他在您那儿,我每天仍然做噩梦,经常吓醒,心脏难受好长时间!”小陆母亲一直生活在惊恐之中。

我和小陆读的书、抄的书内容越来越丰富,档次越来越高。小陆的知识也丰富起来,思想情感也丰富了,人明显懂事了。来了快一年时,有一天他母亲打电话来问我:“您让小陆给我写信了?”“没有啊!”电话里传来了哭声:“李老师,我太谢谢您了!您把我一个魔鬼孩子教育成了人!”事情原来是这样:小陆把从《读者》上抄下来的一篇文章《母爱》给他妈妈寄回去了,后边还写道:“妈,我知道这些年我伤透您的心,可是您一直还爱着我。我知道我只有一个妈妈,我不能再伤害您了!”

小陆是小学五年级时来的,六年级毕业后回广西时把两年抄的几大本好书也带回去了。回家经过考试进了一所重点中学,寒假时他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小陆在学校表现不错,是班里的生活班长,可有时候免不了淘气。有一次在宿舍和同学打闹,气得老师说给你妈打电话,他赶紧求老师:“别给我妈妈打电话,我妈有心脏病一生气又该住院了!我保证不闹了!保证改!’老师仍给我打了电话,但口气变了:‘这么孝顺的孩子是多好的孩子啊!’”

十几年来每年都有十到二十几个全国各地的孩子在我家生活,全家的作息时间表永远都有一小时抄书、一小时大声读书。天冷了在窗明几静的屋里读,天暖了在院里的天棚下围着大桌子读。小草野花为我们飘香,昆虫低吟,小鸟欢歌为我们伴奏,朗朗的读书声满院回荡,引得游人在我家门口驻足观望!在我家生活过的很多小孩都说:“李老师,在您这儿,我才开始爱读书!”

读书好 读好书 天天读书

好读书 多读书 大声读书

全家读书

这是我家大厅的对联。和孩子们一起大声读书吧!这就是我教育孩子的秘诀!

  报道李圣珍事迹的文章

有一个人叫李圣珍

现实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我国教育生活中无疑存在巨大的历史惯性,影响着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态度。而现代教育则要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两种不同教育观之间的碰撞,必然显现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

上学期,李圣珍在征得她所在的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的同意后,没再任课。

因为从这学期开始,她的家里住着4个从各地来的所谓“问题儿童”需要悉心调理,她实在抽不出更多的精力去上课。

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另有其他差错

现年52岁的李圣珍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这也难怪,近6年中,李圣珍除去上课,先后收治过50多个从各地来的“问题儿童”。他们中,有的曾进过精神病院,有的曾一度得了失语症、孤独症……是李老师帮他们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名声出去了,慕名找上门来的人就更多。

一位学生跟随父母在国外上了几年学后转到国内一所重点学校读书。他在这所学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在国外寂寥、压抑的学习生活形成鲜明对照。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把他当作曾经留过洋的小留学生,倍加呵护。心灵脆弱的他承受不了前后冷暖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当他面对李老师时,强烈的自卑感已使他很难与周围的环境相容。

一个18岁的女孩,坐在李老师家的沙发上,不停地问:“老师,你看我傻不傻?”被家长和老师经常斥为傻的她,现在每天惟一要做的事就是看电视,并且不停地往嘴里塞东西吃。

一个原本表现较好的学生,因为家里有人生病住院,父母一时疏于管理;而这时他的班主任又恰逢家里发生矛盾,心情不佳。于是,这位学生便经常因纪律问题被罚站、被喝斥,久而久之,自尊心遭到严重伤害的他此后很少开口说话,成绩也直线下降,最终竟发展到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出现障碍,被学校强令退学。问题遇得多了,李圣珍便开始琢磨,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李圣珍拿出最近来的100多封信给记者看,其中1/5出自孩子之手。她说,从来信看,一方面是家长无休止的抱怨,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有如此多令人不能容忍的缺点,一方面是孩子无助地求援,不知道为什么再努力也不能使家长和老师满意。

李圣珍说,孩子身上出现这样那样问题,大多是碰到了自身逾越不了的困难:或是因为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影响到学习;或是因为启蒙教育不好,从一开始就不曾找到过学习的感觉;还有一些则是品德问题。李圣珍不同意出现问题就一板子打到学校的做法,她认为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她同时坦言,学校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

李圣珍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资质和特性,现代教育强调的也恰恰是这种个性的差异。而中国沿袭的则一向是传统的群体式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很难兼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这种教育方式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独生子女个性凸现的现实社会背景下,显然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塑造灵魂的人首先必须有完善的人格

李圣珍救助过不少出现严重偏差的孩子,于是,请她出去介绍经验的地方也多了起来。但李圣珍却说,教育孩子我并没有什么绝招。

一位被老师和家长视作不可救药的孩子由绝望的母亲领着找到了李圣珍。没成想和李圣珍老师谈了10多分钟的话,这位已经很少在人面前流露真情实感的初三大男孩竟哭了。他说:“李老师,为什么我一说你就能理解我,可我跟我妈说了几年她都不明白。”

一位原本资质聪颖的女孩,因为在学校自尊心屡屡受挫,长期处于自闭状态,最后发展到所有科目都不及格。李老师用心接纳了这个已经与外界难以沟通的孩子,她安排她住在自己家里,让正在读大学的儿子给她补数理知识,让她逐渐学会与人交往,学会自信,学会认识自己。几经反复,这位女生不仅上了学,而且很快由班级成绩最后一名跃升为第14名。最难得的是她重新树立了自信。她管李圣珍亲热地叫妈妈。如今,这个女孩已成功地考取了大学。

李圣珍一直认为,对待孩子,千万不能居高临下地一味训诫、喝斥,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了解每个孩子的特性,要给孩子以自信,这种自信,不是一种泛泛的空谈,而要让他看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一种目标和希望。教师应该是给他希望的人。

在李圣珍的眼里,教育本应是一种温馨,是一种生命与灵魂之间的交流,它需要用心去付出。

在北京朝阳教育分院,她给分管德育的校长讲如何不断完善自我;在保定一所差乱中学,她告诉老师,虽然群体式教育难以兼顾每个孩子的特殊性,但倘若每个老师重点对待一个这样的特殊学生,建立档案,专门研究其转化过程,学校的面貌一定会有一个大改观。

经过认真考虑,李圣珍这学期没有接任何课,也没有当班主任,她需要静下心来悉心调理送到她身边的几个问题儿童,帮他们尽快摆脱眼前的恶梦,重新回到集体。尽管李圣珍认为这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但她想,对于正常孩子,只要有一个好老师带着就行,而对于这些问题孩子,必须及时地拉他们一把,帮一个是一个。李圣珍认为,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感使她不得不这样做。

热爱孩子,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成长和心理需求;努力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储备,是李圣珍对自己也是对所有教师的期望。

李圣珍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必须有趋向完善的人格。这一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教育中至关重要。李圣珍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有些是职业道德问题,有些则反映了教师自身心理发展存在障碍。

李圣珍说,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同样,我们把孩子看错了,却总在埋怨孩子越来越不如人意。泰戈尔以一个伟大的灵魂包容了世界,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宽大的胸怀接纳孩子,用心灵与他们对话,关注他们的每一步成长。



教育“差生”其实很简单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

因为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渐渐地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从此,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这些孩子成了傻孩子、笨孩子、呆孩子、坏孩子。同学们不喜欢,老师不喜欢,有的家长也对这些孩子失去信心。他们被划入另册,早早地被判为失败者,使他们本应该欢乐的童年却开始承受失败的痛苦和由此带来的白眼与歧视。

  来自武汉的小男孩飞飞(化名),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每次考试是飞飞痛苦的日子,而考试成绩揭晓更是飞飞最痛苦的时刻。老师的排名和讥讽,同学的鄙视,日子久了,飞飞竟然得了考试“恐惧症”,平时会做的题一到考试时就“晕菜”。而老师、家长与飞飞又缺乏沟通,根本不知道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由于成绩上不来,老师也放弃不再过问,而家长的的态度更是粗暴,动辄拳脚相加,棍棒以待,最后,孩子完全失去了信心。

  面对这样的孩子,李圣珍总有自己的办法。首先不谈学习,而只是一味地用心和孩子交流,和孩子多说话。不和孩子说有关学习尤其是不说有关考试的话题,让孩子在极度放松的状态下找出曾经考过的试卷,以写作业的形式让他重做一遍,此时的孩子无比轻松,其结果是超常的。有些不会做的题在这种状态下也能做出来。把现在的成绩和过去的试卷做比较,孩子往往会大吃一惊,在这种“火候”下趁热打铁恢复孩子的自信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圣经”】如果用老师、家长现在的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天性自然的孩子,那么,教育就像拔苗助长;教育孩子是一门神秘的科学,目前我们对此知之不多,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火候,采取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逐渐与孩子心意沟通;老师、家长和孩子难以沟通,是因为二者在人格上压根儿就不平等;老师、家长动不动就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下岗”、“学习不好将来只能卖油饼”之类的话去恐吓孩子,其实孩子根本就听不懂;如果老师、家长不能成为孩子的情感归宿,孩子的心就会“移情别恋”,老师、家长的心血十有八九会白费。

培养孩子耐心,要从老师家长开始

  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二加零等于二、五加三等于八……在李圣珍家里,上初中的广西男孩亮亮(化名)坐在老师面前算这种简单的算术题。李老师的规定是:只要报出题目,学生必须脱口说出答案。李老师为什么要用这么简单的算术题来“考”初中生呢?

  李老师介绍说,亮亮是属于那种有“多动症”的男孩,一天到晚连睡觉都不老实,手脚一刻也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发现亮亮注意力很难集中,任何一个姿势连20秒钟都坚持不下来。即使吃饭,亮亮的目光也总是呈“游离不定”的状态,上课就更不用说了。

  由于注意力无法集中,老师的讲课亮亮完全听不进去,成绩在班上总是排名最后。虽然亮亮刚到李圣珍家,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但是,他还是不由自主无法控制地要有“动作”。面对这样的孩子,李圣珍的方法仍然是首先和孩子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然后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做游戏。在孩子很放松的情况下,再开始对孩子进行训练。口算算术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题很简单,初中的孩子没有不懂的,但是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脱口而出。刚开始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从3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时间,循循善诱培养孩子的持久性,在不知不觉中直到45分钟。

  李圣珍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练习写字。找一套练习硬笔书法的字帖,用白纸覆盖在上面临摹。这是个特别需要耐心的活儿,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耐心。亮亮刚到李圣珍家的时候,说什么也不愿意练习这枯燥乏味的书法。李圣珍的方法是:绝对不逼孩子做这做那,不愿意做可以不做。李圣珍的家里有20个孩子,大家都在练习口算和写字,只有亮亮一个人玩儿。很快,亮亮便觉得没意思,自觉地加入其中,但是,他仍然不能坚持,练习书法只写一行字就不愿意继续了。有了开始就有了希望,此时老师家长必须用心真诚地鼓励孩子,这是帮助孩子提高自觉性的关键。在孩子缺乏耐心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老师和家长没有耐心。因此,训练孩子的耐心不如从训练老师和家长的耐心开始。不要着急,慢慢来,这是老师和家长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孩子在练习书法时,今天可能只写一行,明天就可以让他写两行,很多时候,孩子的自觉性就是在他不知觉的情况下形成的。

  【教育“圣经”】一定要让孩子多读那些能够进入他们灵魂的书,这是让他们迅速成才的一大秘诀;孩子遇到困难,切记不要指责,要采取具体措施去帮助他们逾越这些障碍;家长不要在物质上过多地刺激孩子,否则孩子越来越活得像个动物;孩子不是老师、家长喜怒哀乐的发泄对象,也不是实现父母意愿的工具;要赞扬孩子的优点,但是又要指出他们的缺点,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你的学生(孩子),同时要注意你的表达方式,做到言出必行,赏罚分明。

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自己一样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产生性萌动,对异性的向往都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和家长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打骂和指责。有些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早恋的“嫌疑”就开始窥探孩子的隐私,包括偷听电话、私翻书包、私拆信件,有的甚至委托同学跟踪盯梢。这些做法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带来“致命”的伤害。

  15岁的薇薇(化名)和同班的帅哥好上了,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开始了他们朦胧的恋情。等到老师和家长发现了一些迹象时,他们已经如胶似漆难以分开了。老师一气之下让家长把薇薇领回家,而家长在经过屡次规劝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开始实行“武力镇压”。适得其反,老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换来的是帅哥带着薇薇的离家出走。

  当薇薇的父母把孩子送到李老师面前时,李圣珍首先不是以教师的身份和薇薇交谈,而是以朋友的方式对待薇薇的过去,在取得薇薇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李圣珍仍然绝口不提“早恋”这个让薇薇吃尽苦头的词,而是把薇薇早恋前后的学习成绩相比较,薇薇是个聪明的孩子,她很快明白了李老师的意图,主动向李老师袒露心迹。而李圣珍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告诉薇薇早恋的危害,而是绕开话题,和薇薇谈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通过这一比、一绕,孩子的心胸一下子开朗起来,明白了学习与恋爱孰轻孰重。她觉得有人真正在为她的前途担心,自己也感觉到应有的压力。薇薇回家后和帅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两个孩子相互鼓励,以竞赛的方式相互影响着对方,学习成绩提高得非常快。

  【教育“圣经”】要给孩子留出一点适当的空间,切勿24小时监控,切勿尾随盯梢;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不行,你那不行,这个危险,那个太难,要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要学会欣赏孩子,不要单一化或者僵化地看待孩子的缺点,也不要将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教育“问题”孩子的过程,有人说是把“动物”转化为人的过程,是把一个只知道吃喝住穿等生理满足的低级行走的、让动物属性占上风的人培养成一个有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大写的“人”;不要给孩子制定远大的理想,但是要通过老师、家长对人性的把握,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去触发他们的理想,让他们愉快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积小成而渐大成。

  李圣珍,54岁,原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的化学老师。儿子王远16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20岁又以超群的成绩考入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50多名曾被学校、父母认为“无可救药”的“问题孩子”,经过李老师的悉心调教,如今,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已考入国内重点大学,多位赴日本、欧美等世界一流大学深造。

  现在和李老师常年生活在一起的至少有20个孩子,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上高三的、也有上小学三年级的,有男生也有女生。这些孩子都是在家长的带领下慕名而来,通过李老师的悉心点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有些“问题”严重的孩子通过李老师独创的教育方法,其行为和意识都会发生质的变化。

李圣珍老师始终认为“教育孩子成才其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有一个叫李圣珍的人

通州二中的化学教师李圣珍是个好人。这是她的同事、学生和家长、朝夕相处的邻居、家人,对她的一致评价。

李圣珍是个普通的人。她从1994年至今一直做着一件不普通的事———全国各地有50多个孩子因为打架、出走、自杀被家长隔省隔市地送到她这儿,在她润物细无声的关心和呵护下,离开时都成了心理健康的学生,有的还考上了重点中学和大学。



爱是宽容



1994年,李圣珍的儿子王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后,就有亲戚、朋友“慕名”将自己的孩子送来请她代为管教。一次张英哭着来找她了。“李老师,您救救我吧,您要不管,我就没法活了!”17岁的张强是这位两次离异母亲的全部希望。可上着高一,张强突然辍学了,一学期四个月他旷了两个月课。妈妈催他,他不理,说急了,劈手就给他妈几巴掌,掐着她的脖子说:“我把你杀了,再去自首!”伤心欲绝的母亲泣不成声:“李老师,我把他送您这儿来,不指望他像您儿子一样学好,可是,也别让他出事啊。”李圣珍看着她的眼泪,心疼得直哆嗦。“一个孩子掉到水里了,她妈跪在旁边喊救命,你能不救吗?”她答应了,第二天张强就住到了李家。

让李圣珍揪心的不是张强的厌学,而是他对谁都不相信的多疑和乖戾。几个孩子出行,他一定要走在别人后面,说怕人暗算。一提起他人,他就会极戒备地问一句:“他又说我坏话了吧?”张强的口头禅是:“世上哪有好人呀,活着都没劲!”晚上,这个一脸阴郁的孩子捂着被子哭了。这一哭,倒让李圣珍看到了希望,“向往温情的孩子的心是善的。”

第二天吃饭,张强吃得很困难。“怎么啦,孩子?”“嘴破了。”许是一声温声细语的“孩子”冲溃了他防范的堤坝,他第一次显得温顺。饭后,李圣珍赶紧拿药给他擦伤,一看张强嘴里全是扎破的溃疡,“怎么回事?”“自己拿笔扎的。”看他张嘴都是伤,李圣珍又是嗔怪又是痛惜:“干吗这么作践自己?”“恨自己,恨我妈!”

张强母亲第一次婚姻失败后,第二次婚姻也不幸福,刚和妈妈离婚的继父不是和妻子打就是和张强打,“一年365天,打300天。”家里摔得碗都没了,盛饭得用一次性饭盒。受此影响的张强功课直线下降,从年级第22名下降到146名,老师把他从快班调到慢班。孩子觉得上大学的惟一希望也破灭了,于是迁怒于自己的母亲,破罐破摔。

李圣珍明白了张强的乖戾,一个从不知安全为何物的孩子原来是这样渴盼安全。她抱着哀哀痛哭的张强语重心长地说:“傻孩子,世上哪有母亲不疼自己孩子的?你妈之所以含辛茹苦,不就是为了你有个完整的家吗?”晚饭后的“法定”读书时间,李老师念了一篇“独臂的人”。当读到“妈妈的脚上都是深深的裂豁,那是岁月留下的伤口呵……”张强眼里泛起了晶莹的泪光。

再过两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张强不想参加。“班主任对我有成见,考也考不出好成绩来!”“为什么要把别人都想得那么阴暗呢?你的思路和学习方法都正确,缺得只是自信,你应该拿出实力证实你自己。”李老师根据他的薄弱之处,从几年的会考题中精挑细选,给他拟了一份复习提纲,每天晚上陪他一起复习到晚上11点,“他不睡我不睡”,有问题随时解答。考试的前天晚上,张强嗫嚅着对李老师说:“我明天不想考试,可能我会不舒服。”“那我们现在就考试。”摸底的结果是89分,李老师却因连日的劳累得了高血压。几天以后,张强考试的成绩下来了,从全班倒数第一升到全班第九。“李老师,我们班主任没卡我!”张强高兴得直嚷嚷。“人要学会宽容,不但要理解人家的难处,还要学会欣赏别人的智慧。其实,老师、妈妈对你都挺好。”

在李家住了四个月的张强走了。临走时,他轻轻地对李圣珍说:“李老师,您是我碰到的第一个好人。”不久,张强的母亲就打来了电话,孩子回去后好像变了个人,居然能主动帮她做家务活儿了,回来晚了还会对她说,妈,我今天忙,没法帮你了。“我又有儿子了,让我怎么谢您呀!”电话里张强的母亲泣不成声。

1995年,李圣珍能让孩子学好的事迹上了电视,虽然只在“北京您早”里报道过一次,却成了不少“问题儿童”家长的希望。



爱是召唤



汪虎来时,这个上初一的学生一身质地精良的衣裳穿得脏兮兮的,有着出走六天的“业绩”和一学期打15次架的“辉煌”。他知道遭到多人进攻时应该掩护住要害部位,一对一单练时应主动进攻。撩起右裤腿,小腿上赫然一道大疤,“这是别人砍的,没几天我就带哥儿们把丫肩膀劈了。”他轻描淡写,李圣珍触目惊心。汪虎也在李老师家住下来。

没几天轮到汪虎吃惊了。那天,李圣珍买东西找回了假币,不免懊恼了几句。“我给您花出去,咱不能吃亏!”汪虎自告奋勇。“人不能坑人利己,留着,长个见识吧。”“他害了咱们,咱们还不能害他。”汪虎不服气。“‘他’和‘他’可不是一码事,做人要有原则。”这个原则让汪虎发愣。

没过几天,汪虎又见识了李老师的原则。全科不及格的汪虎一学习就烦,一催还骂骂咧咧。在家里时,妈妈的杀手锏是给爸爸告状。爸爸的三板斧是打、打、打,老爸打汪虎和汪虎打人一样狠,汪虎提起就哆嗦。

一次汪虎正为做功课烦得把墙捶得咚咚响,爸爸来了。“汪虎怎么样?”“有进步。”李老师说得由衷。等爸爸走了,汪虎纳闷:“您怎么不告状?”“你爸爸把你交给我是相信我的能力,我为什么要告状?”李老师说得很认真。“我进步了吗?”“你来的时候光发脾气不做题,现在发完脾气再做题,你说进步了吗?”汪虎一想,笑了,居然还有几分腼腆,“李老师,您和我妈不一样。”

李老师不絮叨也不告状,可是却有自己的一定之规,发脾气可以,不学习不行。一次,汪虎大动肝火地把文具扔了一地,弹起的三角尺砸到李老师脚面上。“我就是不做,您怎么着!”李圣珍不温不火地说了一句:“心里有火是吧,那你先发着,呆会再说。”汪虎蔫了,过会儿李老师拿着书过来,“咱们再从例题讲起。”

从照着书解例题,到沿着这个路子举一反三,到养成每天预习的习惯,汪虎在李老师的辅导下敢在课堂上主动举手了。一年后,下课回来,汪虎跑着就上了楼梯,“老师表扬我了!”“好孩子!”李圣珍一把把汪虎搂在怀里,这表扬真是来之不易。上到初二时,汪虎开始觉得看书比打架好玩,他给李老师写了一封信:“老师,不,我应该叫您妈妈。在您身边两年了,我能看出来,您从来没烦过我,不管我打架我淘气,我骂人,我迟到,您从不嫌我脏,不嫌我脚有味。

“您总是告诉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明明白白让我知道我该怎么做,我爱听您叫我‘好孩子’我服您,特信(您)。”汪虎一直在李圣珍身边上到初三,今年中考考上了中专。



爱是大写的母亲

到李圣珍这儿的孩子大都受过心灵创伤,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和怪癖。可是都被她统称为“好孩子”。“天生不学好的孩子我想没有,缺点只是孩子的特点之一。”她的宽容和母性使孩子们感到:即使谁都不说你好,在李老师那里,真诚和理解也会降临到你身上,伴你左右,与你同行。

她从不吝惜对孩子的爱抚,不是信任地拍拍肩,就是抱在怀里理理头发,这些动作表示的都是一个意思:“我欣赏你,我喜欢你。”确实,这些亲昵的动作对这些孩子来说比长篇大论的说教更管用。李圣珍说:“孩子有爱抚的需要。”

在她家的墙上、床边甚至卫生间里,到处都贴着李老师的手书“做事不重复”。这是针对湖南来的孩子田田写的。田田的特点是学习时莫名的烦躁甚至突如其来的大叫,朗读语不成句,笔划乱七八糟还无目的的重复。每次她做作业时,李老师便坐在她旁边轻轻地拍她的背以缓解她的焦躁,读书时一字一句地领读,直到她渐渐找到语感和句感。在田田的作业本上写满了李老师的批语:“有进步”、“真棒,继续努力”。

一个因厌学自杀未遂的17岁的女孩从五岁起就失眠,只要睡下就做恶梦,到李家的三年,李老师每晚拉着她的手睡在一张床上,女孩一吓醒,李老师就拍着哄她重入梦乡。这三年里,李老师一直担任高三的班主任,长期睡眠不好使她血压一直不正常。

如果以为李圣珍具有的仅仅是母性的慈爱和宽容那就错了,使这些孩子们心悦诚服的还有她理性的睿智。比如,不会做题,李老师先把题讲清楚,再询问跟不上的原因;和老师、同学发生争执,先平心静气地和你商量有没有比剑拔弩张更好的沟通方式,再就事论事分析可能引起的利弊。宽容、理性、真诚组成了母爱新的内涵。

这些从外地到通州借读的孩子,白天到当地学校上课,放学后就回到李圣珍家里。她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拟订复习计划,每晚有的放矢地再给孩子们辅导。为了照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五年来她没歇过一天工休,每晚都熬到11点以后才睡。高血压、腰椎病一直困扰着她。在李圣珍不大的屋里,触目所见都是床,最多时,家里同时住着8个孩子,床上睡不下,就打地铺,一到晚上,床上地下一屋的小脑袋颇为壮观。在北京市教育研究所工作的先生为了给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腾地,也搬到了老母家借居。

为了接纳那些让父母失望、伤心、又割舍不下的孩子,李圣珍很想办一个学校。有件事她至今记忆犹新。前年四川乐山镇镇长特地赶到通州,一进门就跪下了:“大姐,您救救我的孩子吧。”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惜,逼仄的居室再也搁不下一张小床。“孩子来了住哪儿呢?”狭小的居室使这个想做点好事的普通人一筹莫展。到李老师这儿借读的孩子,每月只交数百元的生活费,除了吃、用、学习,所剩无几。个别家境实在困难的,李老师连生活费也不要,“就当我多生了一个儿子。”如今要筹款办学,谈何容易。

虽然没有房子,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惊世骇俗的情节,李圣珍,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却以自己真诚平等的理解和慈爱,在这些受过伤害的孩子心里,竖起了一个大写的母亲的旗帜。

缺点是孩子的特点

该如何将那些令人沮丧的孩子锻造成可造之材?被那些问题孩子称为“神奇母亲”的李圣珍有话要说。

一、“教育者好比殉道者,自身纯净了才能净化孩子”

李圣珍说,所有送到她这里来的孩子,心灵都受到过有意或无意的伤害,而伤害孩子的往往就是他们的老师和父母。小同就是一个被老师狠狠伤害过的孩子。他今年 12岁,戴着一副小眼镜,是个非常聪明的男孩子,他爱看各种各样的书籍,作文在小学生刊物上发表过多次,还获得过国际象棋棋士称号。就是这么一个智商在 130分以上的天才,因为上课总喜欢提一些连老师都回答困难的稀奇古怪的问题,终于惹来了“大祸”。

小同先是被老师“不经意”地划为不适合于调教的“差生”,这样,他本来就内向的性格,变得更加不会跟同学、老师交往了。接着,在老师精心安排的“同学互评 ”中,他这个喜欢“找岔”的孩子自然被“群众”视为另类,在同学测评中从未得过高分,小同被班集体“抛弃”了;老师认为这样的考验还不够,又别出心裁地在班上搞起了模拟“名利场”试验,老师说,社会就是名利场,市场经济就是角斗竞争,所以,同学们现在就得学会“残酷竞争”,要视他人的成功为自己的失败。

在“名利场”里既没有朋友支持,又自视才高的小同,在竞争中被淘汰自然就毫不奇怪了。小同变得淘气了,他原本平常的调皮行为也被老师看作是“不可理喻”,在一个星期之内,他要写三份检查。尽管小同还是挣扎着要讨老师的喜欢,可是老师已经下了结论:像他这样的差生,用不着表扬,因为鼓励只是好学生的专利。而对待差生,就应该像农夫对待害虫那样,毫不留情。

小同对自己的感觉也越来越灰暗,他的情绪变化很大,经常在家里发脾气,遇到一点挫折就号啕大哭,2000年下半年,他终于辍学了,他不愿意再看到老师和学生。小同被送到李老师家里,李老师很快就看出了孩子的症结。她说,是老师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使他再也无法找到好的感觉。李老师说,关键是要让小同多找到一些成功的感觉。

李老师让他尝试了很多他以前根本不敢触及的东西,比如跳绳、骑自行车。李老师记得他第一次跳绳简直像电视片中的慢镜头,分好几节才能完成。但是当他试着去完成了以后,李老师及时地表扬了他,小同信心大增,在一个星期里,他就能连续地跳几十圈。

李老师为了训练他的和小伙伴的协调能力,还买来集体跳绳索,十几个孩子在一起配合着跳,使小同很快就融入到了“群众”当中去了。小同还学会了骑自行车,在李老师的示范和保护下,他能将自行车蹬起来了,然后他还学会了玩滑板车,现在的他能轻松地在李老师的大客厅滑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这对于小同来说,这可是很了不起的,妈妈说他在一家运动系统协调中心训练了一年还没有学会,在李老师这里一个月就学得这么好,真是不敢相信。 而小同也奇怪,这里的师生关系原来一点都不难处!

二、“压力其实变不成动力”

有一个从山东来的叫诺诺的男孩。小学初中的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前几名,父母亲对他有一种强烈的要求,就是要永创一流。他们希望儿子拿回来的成绩单永远是第一名。

在父母过高期望值的追逼下,诺诺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久而久之,在他的潜意识里也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是第一流的,可是进了高中后,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排到中等,面对父母时时流露出的责备和失望的目光,诺诺既痛苦又焦灼不安。在这种痛苦而又焦灼不安的情绪中,他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到了高二,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在班上已经变成了中下等。

在同学面前一直是“佼佼者”的诺诺,怎么也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的前夕,他趁家人不注意吃下100多片安眠药企图自杀。送医院抢救苏醒后,诺诺哭着对医生说:“我肯定考不上大学,我是个没用的人,你们救我干什么,你们让我去死吧。”从这以后,诺诺一直没间断死的念头。

诺诺的父亲听说了李老师,便将诺诺送到了这里。诺诺到这里后,神情一直很忧郁,他不爱跟人说话,就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一边沉思,有时却又莫名地烦躁,自己跟自己生气。

李圣珍说:是父母过高的压力使他几乎崩溃。一天傍晚,李老师和诺诺出去散步。她和诺诺并肩走在幽静的公园里:夕阳正灿烂地燃烧着,将蓬蓬勃勃的树冠镀上了一圈玫瑰色的边儿。小鸟正在归巢,它们排着队“喳喳”地欢叫着从四面八方飞回来。诺诺抬头看着那些飞来掠去的小鸟说:“我要是一只小鸟该多好啊,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快快乐乐地飞来飞去。”

李老师微笑着说:“小鸟就未必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只不过我们不懂得鸟的语言罢了。痛苦和烦恼每个人都会遇到,有的人沉溺在痛苦和烦恼中不能自拔,有的人却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因为,如果换一个角度和心态去看遭遇到的烦恼和痛苦,也许会有迥然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譬如说,你现在最苦恼的是不能有一流的成绩,你为此自责和痛苦。可是,上大学难道就是人生惟一的选择?那些没有机会走进大学的人不也同样有自己精彩的人生。烦恼和痛苦总是阶段性的,总会过去的,可是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放弃了,就没有办法再找回来……”

暑假结束了,诺诺就要离开北京回山东了,他拉着李老师的手说:“我会很好地生活的。”如今的诺诺,已经是一个快乐的大学生了。

三、“师长要成为孩子的情感归宿”

现在的马玥有着灿烂、健康的笑容,谁能想象她曾经过着梦魇一般的生活,她是个智商在130分以上的孩子,却被老师当做“傻孩子”、“疯孩子”还有“怪孩子”,她被父母误送到精神病院度过了十分艰难的一段日子。

家长和老师对她都感到彻底失望了,她的心理已经被折磨得伤痕累累。马玥是李圣珍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当她被介绍给李圣珍老师的时候,马玥

说:“你救不了我,谁也救不了我。”

李老师说了一句催人泪下的话:“你是我的孩子,你要去天堂,我陪着你,你要下地狱,我也下地狱。”当时,马玥都惊呆了,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老师”?

不幸是在马玥5岁那年发生了,当时妈妈将她送到钢琴老师家里学琴,马玥的乐感很好,可是手型却常常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严厉的老师见了便呵斥她,还用铅笔打她的小手。马玥对老师的那副严肃的表情和严格的教学方式产生了畏惧感,以至于后来形成条件反射,只要见到老师就紧张,小手就发抖,越紧张越弹不好。学了没多久,老师就把她给无情地淘汰了。一直在宠爱和赞扬声中长大的马玥,向来觉得自己还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老师不想收的徒弟。

这次经历为她后来的生活埋下了一个小小的隐患。马玥上小学了,刚刚上学还不到一个月,老师发现她眼睛弱视,妈妈带她去治疗,医生将她的瞳孔放大了,而在治疗的一个多月里,马玥因为看不见黑板上的字,学习上严重受影响,结果期中考试,两门功课都挂了红灯,这就正了老师的一个“话柄子”,在老师眼里,她都成了有名的“木头脑袋”。

她的“傻子”的名声传出去后,马玥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在小学的6年时间里,她转了三所学校,转学只是一种暂时逃避现实的手段,而从根本上,她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学校也感到了极度的失望。但来自家庭的打击似乎更为严重。

马玥最怕的是跟亲戚聚会,每次和舅舅家的人在一起,因为舅舅老是夸自己儿子的聪明敏捷,她就难受,因为这话似乎是在告诉她,她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傻姑娘。同时父母亲也感到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回来后,总是唉声叹气。又逢一次家庭聚会,舅舅当着众人的面夸他的儿子怎么聪明,并提示马玥的妈妈带女儿去检查一下智力。一向要强的妈妈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冲到正在另一个房间玩耍的女儿面前,狠狠地打了她一耳光。马玥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得不知所措,她号啕大哭,她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惹得妈妈勃然大怒。

接着,爸爸妈妈把马玥送到精神病院去。后来马玥总是在证明自己不是个“问题孩子”,但因为逃避上学,装疯,似乎已成为她永远也摆脱不掉的耻辱。马玥真正地绝望了,她的心又一次陷进深深的黑暗里,她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她常常躲在厕所里用刀片一道道地划伤自己的手,有谁能理解呀,她也曾有过那么多的理想,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击被否定。她也渴望成功,可是却一次又一次地看不到希望。

就在马玥下了必死的决心时,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1995年8月的一天,马玥来到了李老师的家。她低着头坐在沙发上,苍白如纸的脸冷若冰霜,李老师看见了她露在衬衣外面的手,那手背和手腕上的伤痕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她的心被强烈地震动了。马玥说;“你不要救我,你救不了我,9月1号就要开学了,开学之前我一定要死。”

李老师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她说:“你想死,可是你心里却是矛盾的,因为还有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在吸引着你,不然,你不会来我这里。”

马玥的心猛地一震,她抬起了头,目光迎上了那束正注视着她的温柔亲切的目光。从小到大,还从没有人如此透彻地直达她的心灵深处,还从没有人了解和洞悉她那自卑和自尊交织在一起而无法摆脱的矛盾,还从没有人认为在她心里还有那种叫作“希望”的东西。马玥的心一震,因为从没有人如此了解她那自卑和自尊交织在一起而无法摆脱的矛盾。

那天,她们海阔天空地聊着,谈三毛,谈海明威,谈《老人与海》,谈生与死的意义……

马玥走后,李老师想了许多。

第二天,她给马玥的母亲打去电话,说:“你将马玥送来吧,我已想好了,她下地狱,我跟着她一起下地狱,她要上天堂,我送她上天堂。我要成为她的情感归宿。”电话那边,绝望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

从1995年以后的3年多时间里,几乎每天晚上,李老师都一边握着她的手一边在她的耳边喃喃着:“好孩子,什么都不要怕,什么也不要想,睡个好觉……”直到她入睡。

李圣珍老师还记得,有一天深夜,李老师还在灯下批改着作业。楼下传来青蛙欢快的叫声,马玥睡不着,她走到李老师身边搂着她的脖子说:“妈妈,你听,小青蛙又叫了,生活真好,我再也不想死了。”李圣珍泪流满面地紧紧抱住了马玥,她多年来的辛勤不就是要听到这句最动人的话吗?

就这样,先后有50多位所谓“傻孩子”、“笨孩子”、“呆孩子”、“坏孩子”被送到了李老师身边。他们每个人都有过恶梦般的过去,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堪回首的痛苦,甚至连他们的父母和老师都已经失去希望了,可是,来到李老师家的小屋后,他们一个个都有了难以想象的转变。李老师说:世界上原本就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师长。



  李老师相关文章推介:

    《李圣珍--让书成为孩子成长的伙伴》               《世上没有问题孩子》
    《教师—大写的母亲(李圣珍老师记)》               《教育“差生”其实很简单》
    《李老师与"疯"女孩》(上)(下)                 《让差生脱胎换骨(珂影)  
    《爱是教育的唯一秘诀(萧瀚)                           《听李圣珍老师的讲座有感》
    《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                            《最脆弱的妈妈》
    《李圣珍老师的差生解决之道》                      《和孩子一起大声读书》
    《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观念》                             《李圣珍的差生“整容”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6 21: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漫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8 13: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 09: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抢沙发的!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3 01:42 , Processed in 0.11259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