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紫石金麟

浅谈诗歌鉴赏(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1: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岸花开 发表于 2010-12-7 22:19
“指出作品的局限性”,这点最难作到了,尤其是现在,大家更愿意作老好人。 ...

谢谢来访!诗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9: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石金麟 于 2010-12-17 09:35 编辑

◆撞韵
       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不宜如此。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
       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生动活泼,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但总有些不适的感觉。这里‘洗’字撞韵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伤处。‘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被压住了。读到那里,总会觉得别了一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9: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石金麟 于 2010-12-17 09:35 编辑

是不是诗中就不允许撞韵呢?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除了格律、押韵的要求之外,诗并没有别的任何限制。

       这首例诗,撞韵的‘洗’字对诗造成了伤害,关键一点是这首诗相关的韵脚都做成了“死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9: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石金麟 于 2010-12-17 09:36 编辑


◆死韵和活韵

       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伤害。

◆示例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在哪里?关键在第二句的“近却无”。这一句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这样这句诗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完美的口感,是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充分展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9: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石金麟 于 2010-12-17 09:37 编辑


◆挤韵

        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撞韵”和“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意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观点。

       比如“晚烟残”读起来确实拗口,我们可以说是“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是“晚烟寒”劫很爽口,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表现呢?

       这是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永远无法破解的。

       这里的关键点是:‘残’是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个收口音字,这样句意在脑海中还没充分展开时,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得以同步发展,那么“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也正因为这样的关系,‘残’收韵的诗句很容易成为“死韵”,而“寒”收韵的诗句又很容易成为“活韵”。这为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

◆示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在这首诗中“江南岸”是典型的挤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挤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最后的‘岸’是个浅意开口音字,从而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同样,这里‘岸’字还撞韵了。但作者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了“活韵”,同样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三阴平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示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

       在这首诗中‘间’、‘山’、‘关’组成了三阴平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三阴平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第二句的‘万仞山’把这句诗做成了“活韵”。一活全活,流畅而完美的音韵,历千年而不衰。

       其实这首诗也是“挤韵”的经典大作,大家不妨再仔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9: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石金麟 于 2010-12-17 09:38 编辑


◆连韵

       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所以七绝中想找出如何破解“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

       我们找了一首用了同音字的七绝,来说明破解之法。

◆示例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七绝·从军行

       这首诗中尽管不是“连韵”,但‘昏’、‘浑’仍属于同音字。但作者第一句用“日色昏”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同音字入韵对诗的伤害。

       我们也可来看一首“连韵”的七律。

◆示例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都是“死韵”句,那么必然会一伤就害了。

                                                                           
                                                                         ----摘自《可以重来老师的诗词讲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9: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2、谈谈“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运用

本帖最后由 紫石金麟 于 2010-12-17 09:51 编辑

                 
(诗词创作谈之四)

     古人有时喜欢把绝句称为“两韵诗”,把律诗称为“四韵诗”。因为古人认为,绝句只要有严格的两韵脚就可,律诗只要求有严格的四韵脚就可。以律诗来说,古人把首句不入韵的五律视为“正轨”就是很好的证明。不过,为了音律的和谐和吟唱的悦耳,人们又要求部分格律诗的首句也押韵。这是因为格律诗首句押韵更容易记忆,吟唱时更悦耳动听,更赏心怡神。
     格律诗因为增加了一个韵脚,却增加了不少的麻烦。为了减轻负担,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偷工减料”的取巧办法,那就是:允许格律诗的首句和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格律诗的首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出群格”(依在下愚见,应称为“孤雁带群格”。这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带着一群黑雁振翅高飞。)而格律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入群格”(依在下愚见,应称为“孤雁混群格”。这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飞。)。
     为了行文的集中,本文只以律诗为例,谈谈“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运用。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出群格”是很常用的一种“格”(格律)。例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9: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石金麟 于 2010-12-17 09:42 编辑


雪作(曾几)
    卧闻微霰却无声,(庚韵)
    起看阶前又不能。(蒸韵)
    一夜纸窗明似月,
    多年布被冷于冰。(蒸韵)
    履穿过我柴门客,
    笠重归来竹院僧。(蒸韵)
    三白自佳晴也好,
    诸山粉黛见层层。(蒸韵)
      又如:
   访戴天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东韵)
    桃花带露浓。(冬韵)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冬韵)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冬韵)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冬韵)
    (现代人将一东二冬通押,那另当别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9: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石金麟 于 2010-12-17 09:43 编辑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入群格”不常用;但是,诗人因为激情澎湃,为了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需要,一时在本韵部里又找不到准确的字眼,不得已之下,借用邻韵部的字眼作为全诗结句的韵脚。所以说,“孤雁入群格”是一种不常用的“格”,但又是某些诗人在某些场合不得不用的一种“格”。例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9: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石金麟 于 2010-12-17 09:43 编辑



言怀(黄景仁)
    听雨看云暮复朝,(萧韵)
    谁于笼鹤采丰标。(萧韵)
    不禁多病聪明减,
     讵惯长闲意气销。(萧韵)
     静里风怀玄度月,
    愁边心血子胥潮。(萧韵)
    可知战胜浑难事,
    一任浮生付浊醪。(豪韵)
       无题(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支韵)
     挈妇将雏鬓有丝。(支韵)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支韵)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支韵)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微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7 11:52 , Processed in 0.09551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