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1|回复: 5

陈名夏,文人性格的仕途悲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8 20: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名夏,文人性格的仕途悲剧
                         杨广虎

文人当官,古来与之。特别是科举制盛行以来,八股取士,文人多活跃在政治舞台。陈名夏,也不例外。他是江南才子,崇祯十六年廷试第三名(探花)),官翰林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福王时,投靠入京的李自成。顺治二年降清,以王文奎荐复原官,旋擢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累官秘书院大学士。可谓历经明、大顺、清三朝政治风云,应有一定的当官经验了,可怜最终还是文人的性格让他五十多岁,以徇私植党,滥用匪人为宁完我所劾,处以绞死。

“我欲歌,听者疑。我重泣,如绠縻。以此叹息无古道,千载相思在管鲍。”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复杂的一个时段,陈名夏恰恰处在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皇帝多疑,宦官专权,文官弄术,武官要君,满汉相争,南北不容,明不聊生,社会动荡。陈名夏也算脑子很活的人,政治上很敏感,善于投机钻营,懂得生活得复杂远远胜于生命。他在清初,既能与摄政王多尔衮的红人谭泰搞好关系,也能与顺治皇帝的重臣索尼结好友情,还大胆劝说多尔衮篡位,虽遭拒绝,却也因此受到多尔衮的青睐,出任了吏部满尚书,烜赫一时。在“张煊案”中,张煊“上疏论陈名夏十罪二不法”弹劾,因谭泰极力庇护,陈名夏不但无罪,反而应该反坐张煊诬告之罪。最后谭泰就因擅权乱政、阿附多尔衮被处死,福临曾有旨不追究与谭泰有牵连的人,只是革了陈名夏的官,品级俸禄照旧,发正黄旗汉军下与闲散官随朝。

但是陈名夏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文人性格弱点,“好为名高”、“性锐虑疏”、恃才凌人,四面树敌,口无遮拦,得罪一片。在复审“张煊案”中,洪承畴“招对俱实”,获得了皇帝的宽恕。而陈名夏却“厉声强辩、闪烁其辞,及诘问辞穷,乃哭诉投诚之功”,让福临看清了他的真面目,感慨“其为辗转矫诈之小人也!”狡辩、装哭,对于马背上的满族人来讲,最为看不起了。顺治皇帝放了他一马,但已经成为“定时炸弹”!

历史上许多人都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张良、范蠡,以及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等等,都知道远离庙堂,隐于江湖。陈名夏在朝代更替之时,处于政治的漩涡。特别是明末南北党之争,在清朝继续延续,“南北各亲其亲,各友其友”,阉党冯铨在明朝之时就与东林党人明争暗斗,还有宁完我,都在伺机寻求报复。陈名夏信口开河,自己找死,对宁完我说:“只须留头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矣!”宁完我马上弹劾他行事叵测、结党营私、纵子行贿等多条罪款。

敌人在暗处,对手在找茬,陈名夏自己还不知道,或者粗心大意,没有政治头脑,被人利用。

特别是在此之前的“任珍案”。顺治十年二月,福临复命陈名夏署理吏部尚书。皇帝福临认为尽管任珍“所犯情罪亦重大可耻”,却“曾立大功”,言外之意,似乎是示意群臣应酌情轻判。会集九卿科道会议重审此案,最后满汉会议的结果却不仅让福临失望,更让他愤怒。九卿科道各衙门的满洲官员都同意刑部原判,以出言不轨等罪判处任珍死刑。而陈名夏等二十七位汉官却认为,对于婢女控告的罪行,任珍都不承认,“若以此定案,反开展辩之端。不若坐以应得之罪。”陈名夏回答皇帝说,任珍不承认婢女的指控,如果根据此告辞定罪,他肯定不服,所以说恐开展辩之端;但是他确实负恩犯法,刑部原就拟定死罪,这就是应得之罪;可是又律无正条,似乎应该勒令他自尽。福临被这种首鼠两端、模棱两可的言辞彻底激怒了,福临趁势将众汉官狠狠训谕了一顿,指责他们不与满官和衷共济,拉帮结派、欺君妄为、文过饰非,并命令内三院、九卿满汉官员、六科十四道、翰林七品以上、六部郎中齐集午门外,马上议罪,刻不容缓。讨论的结果是陈名夏等三人应处死刑,另外二十四人分别应被流徙、革职、免职和降调。福临再一次放过了陈名夏,只削去官衔二级,罚俸一年,罢署吏部事。陈名夏等二十七位汉官坚持不同满官同议。皇帝要救人,陈名夏却不罢手,本来因为““张煊案””,已经放过他一马,现在“任珍案”又表现不好,对于一个满族的皇帝,尽管口口声声要满汉一家,在关键的时候还是要考虑满族的利益以及皇帝的威严,顺治皇帝六岁登机,好不容易等到多尔衮去世,十四岁亲政反击,但是由于剃发、圈地、投充、逃人引起的各种反抗矛盾,加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母亲对自己婚姻大事的干预等等,都有可能导致顺治皇帝的多心猜疑,对满汉大臣互相倾轧的不满。

即使这样,顽劣而又独断的顺治皇帝还是放了陈名夏一马。也是基于当时大清入关不久,政治不稳,农民起义之火继续燎原,南明政权存在。

少年天子曾经在十一年正月十一日警告陈名夏:“与其才高而不思报国,不如才庸而思报国之为愈也。倘若知而不思报效,擅敢卵形,事发绝不轻贷,彼时勿得怨朕,自贻伊戚耳。”党首陈名夏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或许一些察觉,但是还继续他文人的本性,因为明朝之时,言官宁肯被处死,但长期受儒家传统教育,也要主持自己所谓的“正义”,有些一根筋。

陈名夏与方以智、阎尔梅三人在明清易代之中虽然政治选择不同, 但并没有导致他们背弃相互之间的友情。可见,他也是一个懂得朋友之情的人。

      宁完我发难,福临亲自讯问了陈名夏,可见当时的局势,皇帝需要杀人,杀个猴子已儆百官。陈名夏极力为自己辩白。福临又遍召群臣,突临内院,让侍臣当众宣读宁完我的劾奏,陈名夏不等侍臣读完,就逐条反驳宁完我的指责,福临大怒道:“即使要辩解,为何不等宣读完毕?”于是命九卿汇集左阙门,环坐会审,陈名夏跪着与宁完我对质,只承认说了“留头发复衣冠”的话。吏部等衙门与议政王大臣等先后两次在内殿审讯陈名夏,都认为宁完我劾奏陈名夏诸款属实,应该论斩。十二日,福临令改斩为绞。可以看出,此事蓄谋已久,皇帝要杀人,还怕找不到借口?宁完我和顺治等群臣要了一处好看的戏,最后发了一点仁慈,该斩为绞。文人陈名夏成了政治漩涡的棋子和牺牲品。

汤若望写到:“他(顺治)内心忽然间起一种狂妄的计划,而以一种青年人们的固执心肠,坚决施行。如果没有一位警告的人乘时刚强地加以谏止时,一件小小的事情,也会激起他的暴怒来,竟致使他的举动如同一位发疯发狂的人一般……”看来,高高在上的皇帝顺治心理有些扭曲了,由信天主教最后走向了信佛出家了。\_x)E
]

    福临倡导忠孝忠义,希望满汉一家,相互制约,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大清的延续绵长;陈名夏死后,许多人又弹劾与其有关的事与人,亲戚和党羽,皇帝阻挡,直言“以后论人论事,只许指实直言。不许再借陈名夏亲戚、党羽进奏。”可以看出,陈名夏死的何其冤枉?毕竟,顺治皇帝他是赏识陈名夏的学问,曾经向冯铨夸赞起陈名夏,说:“陈名夏多读书,问古今事了了。即所未见书能举其名。”冯铨回答说:“陈名夏于举业似所长。余亦易见。”福临沉默了一会儿,说:“陈名夏终好。”文人只不过在皇帝的眼中,是一枚棋子而已。

钱谦益与柳如是,龚鼎孳与顾横波,在明末清初,每个文人选择了自己不同的生活道路,无可厚非。龚鼎孳“惟饮酒醉歌,俳优角逐,前在江南,用千金置妓名顾眉生,恋恋难割,多为奇宝异珍,以悦其心。淫纵之状,哄笑长安。”陈名夏喝酒大笑,清高疏虑,这是文人的特点和为官的弱点。文人就是文人,如果自视清高,和杨修一样恃才放旷,只落得被杀头;忠孝礼仪,爱国守家,修身齐天下,这是最基本的,但是盲目地陷入到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应该头脑清醒些。不值得去死,生命的意义在现实中很伟大。政客就是政客,文人就是文人,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和生存法则,文人心无城府,切不可妄自尊大,还应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2012年4月7日夜于长安

来自杨广虎个人博客:blog.sina.com.cn/yangguang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20: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乡党来了{: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20: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笔散文吧。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22: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永德 发表于 2012-4-8 20:50
随笔散文吧。问好!

同意 欣赏 欢迎朋友来发散文诗 转驿站交流了{: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7 19: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路过,没任何兴趣,仅仅是看在老用户份上回复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0 09:1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也只有在把记忆中的瞬间再现并永久的凝固下来,才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美:记忆打动我们,是因为记忆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诗意,也是因为这记忆永不再来,更是因为这记忆融进了诗人的深情并被诗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9 03:26 , Processed in 0.09061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