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0|回复: 1

湖北竹枝词学会筹委会工作会议 纪 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4 14: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0 编辑

时间:2012年9月10日下午3:00-6:30
地点:金桥竹枝词文化有限公司
主持:沙月
记录:刘宝生
主持人:
经竹友们不间断的努力,传播与传承竹枝词的工作成果和影响不断刷新记录。成立湖北竹枝词学会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章程等文件已准备就绪。筹委会将汇集竹枝词作者、爱好者在学会的旗帜下,形成一支竹枝词的创作与研究队伍。
自2011年5月成立筹委会,推出“竹枝词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项目”以来,经过专家论证并得到肯定的该项目已取得可喜成果,竹枝词的系列作品《清叶氏汉口竹枝词解读》、《沙月竹枝词》、《月儿盈盈》等出版,在北京市场和武汉市场发行,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很好。特别是汉口汉滩12块里程碑上,有4块刻的就是沙月老师的竹枝词,有8块是清代叶调元的竹枝词;更让人兴奋的是沙月竹枝词在国务院参事室网刊发,在《中华当代竹枝词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又开拓了全国性影响,在一个相对高端的领域影响有影响的人。
日前,《武汉诗词》杂志经与筹委会徐明庭与沙月商量,决定每期辟2至4页,开设“竹枝词苑”专栏,展示中华竹枝词当代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成果。
原金桥文教科教公司,经董事会研究,决定将公司更名为“金桥竹枝词文化有限公司”,并提供一定资金创办竹枝词相关专业性刊物。  
筹委会工作的远景规划是在适当时候,将各地竹枝词打包,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工作会议,主要议程是商量如何组织《武汉诗词》“竹枝词苑”的稿件,如何办好相关专业杂志。
张少林(湖北省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洪山区史志办主任、洪山区作协主席、诗人):
8月10日在武汉文联举行的沙月竹枝词系列作品研讨会,有底蕴,有影响,起到了旗帜引领作用。沙月老师的相关成果有力地带动竹枝词项目可持续性发展,在湖北文化史、文学创作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我们进一步推进竹枝词文化工程,迎来了政策机遇,有动力,有责任。当前,文化大繁荣的时机给传承竹枝词带来动力、活力。要利用抓手,搭建传承、创作竹枝词的平台,擦亮品牌,造成幅射全国的影响力,使这最具有民族性、大众性的创作形式成为当今文学创作领域的一支奇葩。武汉金桥集团老总有眼光,自觉投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潮流,用实际行动擦亮武汉竹枝词文化品牌。对于我们而言,传承创新竹枝词,更是责无旁贷,把竹枝词这块蛋糕力争做得更大一些。
武汉文化历史中,武汉竹枝词,特别是叶调元、罗汉等人创作的竹枝词,在全国奠定了武汉的历史地位。民俗专家徐明庭老人花费大半生的精力研究和传承竹枝词,为大家传承竹枝词打下坚实的基础。沙月老师不懈努力,成功打开了湖北武汉竹枝词文化局面,并产生了全国效应。
我也是写竹枝词的,我认为写竹枝词要把民族的和大众东西高度融合。不如,我有一组“新唱竹枝词”第七首,向大家汇报:
“台上前天唾沫飞,可怜昨日被双规。不知今夜排查后,纪检明朝传唤谁?”
筹委会要有归宿,关于挂靠,我们正在努力,而且不会放弃努力。关于“竹枝词苑”专栏,要持续办下去,稿源要大。我来牵个头。建议竹枝词刊物考虑多种运作方式。
黄春元(《武汉诗词》编辑、诗人)
沙月老师的努力是让人感动的。以前《湖北诗词》开过栏目,只做了两期,但是“点评”方式值得借鉴。要将竹枝词园地办得有影响力,必须有高质量的稿源。稿件使用有门槛,主要是思想性和艺术性。一定要讲究竹枝词平仄、韵律。兼顾文学性、思想性。今年12月推出的“竹枝词苑”的开栏号,要像初生婴儿一样哭得响。我作为编辑,保证绝不使用不合格稿件,绝不随便开口子。
办刊物是件好事情,但是织网很难。我们要有写手群,还要有自由群,要培养新人,建设一支全国性的队伍。
万文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武汉诗词楹联学会顾问)
沙月老师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竹枝词项目的重大成果,我十分高兴,十分感动。好的竹枝词可以反映一个时期的民风民俗,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新创作的竹枝词,最重要的是反映生活,反映时代的特点,同时要讲究情趣,具有可读性。我认为趣味大于平仄。竹枝词写实,反映时代,可充当时代的耳目手足。
报纸曾经设“竹枝词专栏”,来稿基本上都动过手,有些申明“非发不可”的稿件,没有办法“润色”,只好重写。
另外,长江文艺出版社在编辑《竹枝词赏析》一书,这是一个信息,表明了沙月竹枝词研究的影响。
李铁桥(漫画诗人)
听了沙月老师在武汉图书馆的讲座后,耳目一新。当场购买了一本《沙月竹枝词》,沙月写得明白晓畅,读后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今天会议收到邀请,非常荣幸,自居末位。听专家发言,深受启发。自己有创作顺口溜的爱好,见到感人的事张口就来,如何提高质量,合辙押韵,在这群贤会集之处找到自己最好的老师,我要争取突破。
我要特别要指出,金桥集团的老总们有眼光,让最时髦的“搭台唱戏”反正过来:让经济搭台,让文化唱戏。金桥集团真正摆正了文化应有的位置。竹枝词文化有经济作后盾,抱团发展,传承城市文化,走的才是一条正道。
据说,做古典诗歌的人全国有300多万,每天有100多万首在各种媒体发表。我认为,稿源应该不是很大问题。我一定参与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熊有才(某校书记、诗歌爱好者)
今年暑期,学校给老师们布置的作业,便是每人写几首竹枝词。为此,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民初罗氏汉口竹枝词校注》,让大家依葫芦画瓢。现在的学校领导为什么不像以前那样受人尊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功底不深厚,底盘不牢实。教师也是如此。通过学习写竹枝词,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修养,使文化底蕴更厚实,赢得家长的认同。
姚传敏(湖北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武汉诗词学会会员,蔡甸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
我与全国各地诗人有广泛联系,其中有不少创作研究竹枝词的作者和爱好者。开栏《竹枝词苑》,我负责组稿,与黄春元一起为稿件质量把关。
熊校长的学校在武汉以武汉竹枝词为突破口,开武汉中小学“诗教入校园”的先河,很有特色,值得赞扬。《武汉诗词》应该将这个有价值的新闻刊发出来。,发表在《武汉诗词》上。
侯红志(武汉电视台主任记者,连环画作者)
我发现,竹枝词写的都是社会形态里最时尚的东西,不是无病呻吟,是在记录社会时代的发展。
建议稿源中增加约稿。不要怕写错了,对作者一定要鼓励,编辑把关就行。要鼓励创新,出新,培养社会记录手。竹枝词就是微博化的记录,有很大生存空间。至于题材可以更广泛一些,比如食品安全问题。
感谢沙月老师鼓励我。我的父亲是侯里笑,我想我不仅要子承父业,写好竹枝词,还要重拾铁笔为竹枝词配画,希望增加刊物的可读可观性。
刘宝生(诗歌爱好者)
在2012年教师节这一天,能参与团队,在团队里拜师学艺,很幸运。我希望能够为传承竹枝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黄小遐书面发言(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武汉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新洲诗词学会副会长)
感动沙月老师为传扬竹枝词文化所做的贡献,“自从有个美沙月,惹得人人唱竹枝”,此言不虚也。竹枝词是在传承传统诗词的基础上,走出书斋,面向社会,普及大众,体现记录和宣传功能的重要文学样式。我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但非常关注各位诗词名家和竹友的活动和所作的一些切实有效的工作,万文老及少林、泉名、春元诸诗兄都是行家。作为忝列诗界之一员,除了自己积极撰写竹枝词,还当尽力组织竹枝词诗友创作,争取每月有作品,为办好栏目和刊物,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涂运桥书面发言(将军学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鲁南辞赋协会副主席、湖北诗词学会理事、全国公安诗协理事)
    “竹枝词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项目”取得成果,可喜可贺。我也为沙月老师为竹枝词的推广多年付出的辛苦以及金桥集团将提供资金创办相关刊物而做出的努力深受感动。竹枝词是由古代巴蜀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白描、比、兴、突出典型形象是它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描写当地风物为主,介于雅俗之间,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此次在《武汉诗词》开设《竹枝词苑》栏目,以及创办一份相关专业刊物思路,我非常支持,将积极创作。希望能遵照竹枝词的传播原理,借助网络和专业团队凝聚更多的竹枝词作者、爱好者,将竹枝词的创作、传承、研究形成一股力量,逐步壮大起来。
      竹枝词乃专咏民间生活琐事之采风诗,亦即竹枝词是具有庶民性格的,竹枝词大都是描写风土人情、山川形胜、社会百业、时尚风俗、历史纪变的,反映内容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形式上竹枝词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并一向有注文的传统,用简明的文字注释诗的内容,使群众看得懂,易理解。筹委会作为新竹枝词创作的引领人,要多从传播学的视角给竹枝词写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使其不失本真,不失其语言流畅,通俗易懂,重自然、少雕饰、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且诗风明快,诙谐风趣的艺术特点。我相信,竹枝词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再度辉煌,再次成为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让传播、传承、研究中华竹枝词事业在武汉取得更为丰盈的硕果。
湖北竹枝词筹委会
联系电话(办):027-83565169
Q  Q 邮 箱 号:①434504221 沙月
               ②343985501 泉名
               ③736719600 铜人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7 16: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0 编辑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2-25 18:58 , Processed in 0.08308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