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0|回复: 3

我梳理的《道德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8 20: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王蒙先生讲解:大道是不好讲述的,讲解出来的都不是那个最根本、最本质、最至上、最主导、最永恒、最深刻却也是最抽象的道,而是现象的、一时的、表面的与廉价的一般见识)。——第一章(论常道)
2)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第四章(论道体本虚无)
注:道中是本章的点题,本章后面的语言,都是围绕道中二字转的,都是为了说明道理之中的道理。一个统治者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紧紧把握在道理之中,都必须把握住古公亶父给我们规定的保证、保障民得。统治者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恪守在该事的道理之中,去指导自身的行为而实践。2空虚,谦虚:大盈若~,其用不穷。~挹()。谦~。林语堂先生认为“道冲”应该解为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in入声,雌,马恒君先生注牝为生殖之器)。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第六章(论道的生殖和自我发展作用,道的本源说)
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章(道抱一,道为本源而有玄德)
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规律)。——第十四章(林语堂先生注此章为道的规律,与如何认识道的规律亦可称太初之道)
受到老子学说深刻影响的黑格尔认为“道”是“无”,是含有肯定性的“无”。根据老子学说,“道”具有“夷”、“希”、“微”三个典型的特点。黑格尔认为:“‘夷’、‘希’、‘微’三个字,或I—H一W,还被用以表示一种绝对的空虚和‘无’。什么是至高至上的和一切事物的起源,就是虚,无,恍惚不定。这也就名为‘道’或理。”(1)
因此,黑格尔认为:“在道家以及中国的佛教徒看来,绝对的原则,一切事物的起源、最后者、最高者乃是‘无’。并可以说,他们否认世界的存在。而这本来不过是说,统一在这里是完全无规定的,是自在之有,因此表现在‘无’的方式里。这种‘无’并不是人们通常说的无或无物,而乃是被认作远离一切观念、一切对象,——也就是单纯的、自身同一的、无规定的、抽象的统一。因此这‘无’同时也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所叫做的本质。”
6)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第十六章(道于人,道体的作用,林语堂先生注为“知常道”)
7)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常“道”的堕落,即道作为规律在社会中的灭绝)
8)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第二十一章(道的显现)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同一的道)为天下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为人处世的“道”最关键是“不争”)
10)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道是本源,承认君权天授,自然主义无神论,林语堂先生给本章取名“四大法”)
11)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第三十二章(道似海,是万物之所归,道永远处于朴素状态,不可知论,同时天下有没有人敢支配它)
12)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道是一种绝对精神,可以被当做规律来认识,但是道渺小,泛滥开来,大道无为就成就其伟大,这里谈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这也是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道”可以对自身进行感知,并且不以自身为大,道是“无”但是“道”有“神性色彩”,道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
13)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第三十八章(道的衰落)
14)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第三十九章(道的积累,全道是由小道组成,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第二章意义分别论述了相对论与整体部分论)
1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道的正反循环,道的运用全以柔弱谦下为主,宇宙也万物也都在这个道中生息无已)
1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第四十一章(道家的特性,“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参考《庄子杂篇第二十七章》阳子居之沛与老子的寓言,“知其白,守其辱” 王蒙先生又云: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的老子,宣扬的主张中既有对于善的本性的回归,也包含了对于恶的正视。其实白与黑你都应该明白了解与妥善掌握。一切的愚蠢和邪恶之后,守住了、坚持住了对于黑暗的全部体察与承担的人,丝毫不欺骗自己不安慰自己的人,守住了、坚持住了对于光明的不懈的追求的人,坚持住了自身的明朗的人格心态的人,他的对于光明的努力才是最有用也最可敬的。
  这样说又有点知黑守白的意思了。
1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八章(林语堂先生认为为道损的是“情欲”。金庸认为是忘却已有的积累,只有永远不满,不断“自我否定”,才会“虚而不盈”。)
18)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第七十七章(天道与人道,人要的道,必须“奉有余于天下”)
2、老子的愤激之言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去义,民复孝慈,绝巧去利,盗贼无有。” “失道而后德,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鲍鹏山认为,这是他捍卫人性的纯洁。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说:“老子之言亦不纯—,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不为者,以欲无不为也。”真正是洞若观火,把几千年前扑朔迷离的老子看得透彻敞亮:老子的很多话,不过是发泄不满的愤激之辞罢了。 任继愈先生也执相同观点。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老子真的主张愚民政策、小国寡民。老子很可能使用了反讽。其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无不为。第五十七章的几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无为而无不为”(原话出自第四十八章和第三十七章)的意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老子的认识论
第四十七章讲到: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里看得出,老子在认识论上反对实践,主张无可致知,“无知为知”的不可知论)。
4、关于老子“爱”的思想
第六十七章云: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老子阐述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爱”,林语堂先生考证这是独一无二的,庄子亦无此思想,具有相当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因而难能可贵);俭故能广;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5、老子的主要政治权谋学概括
A不争而甘为人后,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争。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B向水学习,江海为“百谷王”,天下至柔莫于水,而攻坚强者莫只能先。柔而善下。
C韬光养晦,欲取之必先予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D强者要向弱者低头,大国要向小国低头。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E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F大盈若虚,要永远保持空虚不自满的态度。
G无用之用,其用不穷。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必不可少。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第二十七章(无用就是有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也让人想起庄子的寓言“大而无当的树可以长存百年,不结果子的树就不会受人摧摇”。
H既要看到质的目标,又要要重视量的积累;要重视把握整体的同时关注局部;要处理好对立统一的事物关系,避免孤立看问题。
I顺应自然,不可以违背规律。
J知黑守白,知雄守雌
K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功成身退,天之道。
L人贵自知,还要知人。
M知足常乐。“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N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有长远目光。
6、老子的民本思想和“偃兵爱人”思想(对统治者的要求)
1、“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警告统治者不可轻易兴兵。
2、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施“爱”以待人
3、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警告统治者不可只知奢侈吃穿礼仪,要顺道施政。
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无不为。
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警告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威吓于大治无益,于百姓无用。
7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君主要受国家之苦与垢,为民谋,先天下而后己私方可为君。
参考资料:王蒙《老子的帮助》
          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马恒君《老子正宗》部分内容
          任继愈《老子全译》部分内容
          田义勇《黑格尔与老子比较》部分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
          胡适《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23: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先锋对经典的梳理!!{:soso_e181:}

点评

谢谢先生来读,问好。  发表于 2013-5-12 1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8 22: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而又不动声色中蕴含了本质和永恒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0 23: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爱生命,果断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0 17:03 , Processed in 0.10308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