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3|回复: 3

从《霜冷长河》看余秋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15 编辑

从《霜冷长河》看余秋雨<p>最近我一直固执地读着余秋雨先生的书,尽管目前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们都在议论着余秋雨,而且炒作得非常厉害,近乎有些不近人情了。不管别人怎么说,在我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为先生抱不平了,我相信有关余秋雨先生的功过是非在不久的将来自会见分晓的。我依然记得他的话:“鼓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p>很佩服先生不折不饶的探求精神,喜欢他行走千万里路,却并没有荒废了沿途的陈迹和美景。前些时日,我就写过两篇关于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也可以说是我的一些感受吧,贴到了一些文学论坛里。是关于读过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后的一些感受,就有不少朋友感到惊异,并说在这个时候写余秋雨是需要勇气的,表示佩服。我不禁愕然,我写这些的时候就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什么不妥或者需要勇气之类顾虑问题,心里只是想写或者说认为有必要写就写了,也是为了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感受写出来,至少会在自己的生命轨迹中留下一丝可以寻回的记忆吧。 <p>我向来不喜欢按照知名度或者追星的级别来决定自己的好恶,我也不喜欢加入众多追逐的蜜蜂群中,读书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我注重自己的感受,喜欢就多读多看,不喜欢就少读或者根本就不愿去花费自己已经少得可怜的时间。 <p>《霜冷长河》是我看过的继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后的第三部书,总体感觉前两部注重人文、历史,他不惜千里追求真理,可以感受到其写作的艰辛和毅力。而这本就更加人性化,写起来相信也比前两部要轻松许多,至少不用承受千里跋涉、来回奔波的辛劳。通过看这三部书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着自己的文化素养。从先生关于人文的、地理的、历史和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他的治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他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不能不让人敬佩。就为了那份爱,那份对文学特殊的爱,他博览群书、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以求一个“真”字,真可谓做到了教人为真,学做真人。 <p>从《霜冷长河》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生的为人处世,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这里展示了更加人性的一面。悠悠长河,从古至今,还将继续在地球上奔腾到最后,永不干涸。 <p>河流,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母亲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有长江、黄河。然而余秋雨先生更加垂青于北国的黑龙江,他爱黑龙江的安静,因为安静所以纯粹。那清亮、冷漠、坦荡的气质给这条江以独特的魅力。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屋和码头,显得干净、利落,但却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他说:“让一件件岸边的事情全部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状态。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很快会结冰,这是它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象模象样。”这也许就是先生《霜冷长河》的全部或者重要的内涵,也许这就是余先生与这条河流的不解之缘吧,先生所期待的“是春潮初动,冰河解冻的时分;而更倾心的,则是秋风初起,霜天冰影的景象。为什么倾心?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春天的激情早已减退,夏天实用也终结,大地霜降,冰河骤冷,冷走了喧闹的附加,冷回了安详的本体,凉凉的河水延绵千里,给收获的泥土一番长长的宁静,给燥热的人间一个久久的寒噤。”这就是余先生心中的至高美景,是他生命的依托,他需要她,需要常常看到霜冷长河的雄伟长卷。他说:“看不到这个,我的生命就被抽走了一份本源性的气质,即便走向了精致,也会琐碎和疲塌。” <p>人生就犹如这长河,于是余先生就在霜冷长河的背景下,谈谈人生,特别是谈谈因经霜而冷峻了的中年人生。 <p>在这部书中,先生一共写了四辑,其中我最喜欢、感悟颇多的就是第二辑中“关于友情”这段,和我心灵相通的是“关于年龄”这段了。在这一辑里余先生写到了关于名誉、关于谣言、关于嫉妒、关于善良以及最后的课程,这些都是人生中所要经历和遭遇的一些问题,从中受益非浅,让我们懂得了人生活的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一些偶然和必然,以及遇到这些问题时候的一些应对方法和技巧。很欣赏先生“关于年龄”里的几点总结语:“青年:歌颂的陷阱,中年:当家的滋味,老年:如诗的岁月。”我是很赞同先生的这些观点的,在关于青年问题时他说:“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时代。”需要保持着一种谦然安然的生态,可免除青春生命的无谓浪费,让青年人有可能欢天喜地活得青年。而中年,我的感触颇多,也许是正符合我们此刻的心态,人生有涯学无涯,以有涯对无涯,这本身无疑是一个不等式,是不公平的,在这里我可以找到很多的共同点,太多引起共鸣的地方,可以说的话也太多太多,也许我正开始失去方寸,或者已经失去了方寸,对照起来想想还真让我愧疚不已。“中年总是很忙,因此中年也总是过得非常快,来不及欣赏自己就到了老年,匆忙中的美由生命自身灌溉,因此即便在无意间也总是体现得最为真实和完满。”这些话完全说到了我们的骨髓里去了,我早已经是泪眼模糊。 <p>当青涩的生命变得丰满,喧闹的人生搏斗沉淀成雍容华贵,沉重的社会责任已经溶解为日常生活情态,常常游离矛盾的身心灵肉,只有此刻才能全然和谐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是一个多么成熟而又魅力无限的人生阶段,好好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吧,不要乱了方寸。如诗的老年,诗意显露,填补了“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的诗化青年时代的不足,这是一个告别黄土峡谷、拦洪堤坝、功过恩怨、险情奇景的年岁,潮润的海风早已弥漫于口鼻之间,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成功到达人生的最佳境界。 <p>对于友情,我向来是坚信那种“无所求”式的情感,这点也正好和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了,也许是年龄上的关系,只是我写不出这些让人心服口服的道理来,同样特别赞同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可真正的能够做到这点的却非常非常难求了,这完全是一种超凡和脱俗。比如,能够得到好多的文友,这是我所求,然而我难免有私心,也就对他们有所求了,我希望得到他们无私的帮助,以助我提高文字水平,我把他们往往当作老师看待,“求”成了我的目的,成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因为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攀登的捷径,是经过了他人消化提炼后的精华,实际上这是在剥削他人的劳动,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那种既纯净又脆弱的真正友情真的可视为人生旅途中难得的瑰宝,要不怎么会有“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的千古传递呢? <p>现在我想用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来作为结束语:“自己的一生是来寻找河流的,一旦找到,就等候那个季节。这种寻找和等候,将会一直延续下去,但我已不再心焦,因为我已经一次次地找到、等到,并把找到、等到的图景描绘给别人,赠送给读者。”我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 <p>2005.01.23 <p><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15 编辑

:“自己的一生是来寻找河流的,一旦找到,就等候那个季节。这种寻找和等候,将会一直延续下去,但我已不再心焦,因为我已经一次次地找到、等到,并把找到、等到的图景描绘给别人,赠送给读者。。。。。。我也很喜欢他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15 编辑

读了能有所获.思之能有所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15 编辑

能读到这样的文字很高兴<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5 19:51 , Processed in 0.07628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