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5|回复: 20

漫弹《锦瑟》解何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4 16: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塬 于 2015-9-27 16:27 编辑

                                        漫弹《锦瑟》解何难

                                                                                       周 塬


                                                 “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就是这首连题目共计五十八个字的七言律诗,千余年来让无数文人“纷纭聚讼”“莫衷一是”。“一篇《锦瑟》解人难”,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他以《锦瑟》中的诗句说明李商隐的诗难懂,还没有人能对这首诗做出准确的解释;宋人刘邠在中山诗话》中云:“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知其意”;黄朝英则假托苏东坡言此诗为咏物之作,写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声。至清代朱鹤龄,冯浩,姚培谦,朱彝尊等大家,认为此诗是悼亡之作。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李义山诗集评》)。明朝著名的唐诗研究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以锦瑟为真瑟者痴;以为令狐楚青衣者......亦痴。”否定了《锦瑟》是咏物诗,怀人诗和音乐诗。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认为《锦瑟》牵扯政治,与牛李党争有关,是政治诗。清人何焯曾折衷认为:“《锦瑟》是悼亡诗,同时又是”自伤之调,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钱钟书先生提出“喻之多边”“喻之二柄”之说,在《谈艺录》中有《锦瑟》专论,指出《锦瑟》通篇自寓,“华年已逝,篇什犹留,毕生心力,平生欢戚.......开卷历历"是李商隐诗集的序诗。咸丰年间出版的《过庭录》载”《锦瑟》一篇,盖义山五十之后自序作也。”中国李商隐研究学会钟来茵先生,列出六大证据,证明《锦瑟》确是李商隐编诗集时置于集前的序诗。
 梁启超在《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中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得......但我觉得她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的愉快。”王蒙先生说:“不懂依然能欣赏。”“其意境,其情绪,其形象的优美与形式的完美,似乎都是可以用现代人平常人平常少年的平常心感觉得到的。”诗无达诂,未必诗不可诂。王蒙先生解诗自有绝活。他说:“情种在《锦瑟》中感受情爱;诗人从《锦瑟》中感受诗心;不平者在《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想垂泪。”成不解之解,要读者与作品一起完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篇《锦瑟》文章,这不失一种好的路子。
 综上所述,解《锦瑟》者可分为两种路径。一是传统的方法,按照知人论世的古训,查经据典,缘本求末,弄清李商隐些《锦瑟》的背景。即在什么处境下什么心情下,写的什么事,抒的什么情,尽力确凿地注解和诠释;另外就是用感觉解诗,用心灵的感悟解诗,不去苛求《锦瑟》的本事,主张《锦瑟》不是抒发一人一事一时一处之情,八句诗立起来八根柱子,柱子的空间要求读者自己,用联想意会感觉去丰满,用创造性的思维来完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张采田说:此为全集压卷之作。历代把《锦瑟》放到李商隐诗选的第一篇,可见李商隐和后来诗家的深意。一首诗引起千余年来历代文人的追索探微,得出多姿多彩的结论,可谓是诗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传统比兴的手法,开拓性地使用隐喻,隐比和象征,给诗意带来巨大的张力和内涵,这无疑又是诗学上的一大奇迹;《锦瑟》诗中连用四个优美动人的典故,曲丽深婉,皆不出本事,诗情含蓄幽微,缥缈朦胧,历来被人认为“隐僻”,甚至有人说“不通人语”,可千余年来却以其清朗的音韵优美的意境和幽婉蔚丽脍炙人口的特点而传诵不衰,可谓家喻户晓童叟能辨,这不得不说又是中国古诗历史的一大奇迹!
  《锦瑟》是美丽的诱惑,是奇迹般的陷阱,也是诗艺的深渊,一首难解的诗!笔者认为解读《锦瑟》以及玉豀生同类的诗,绝不能局限于诗的本事之中,要站到诗歌产生更高更广阔的背景上去,用读者或解者创造性的思维和联想,联系诗人生平历程和生存的时代环境。来对诗人的情感方式和艺术品格给以总体的把握,在诗歌艺术的历史长河里去摸索和探求《锦瑟》更为深切的真实。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统治体制被破坏得七凌八落,在“以方镇御方镇”的方针指导下,朝廷逐渐被“喜则连横叛上,怒则以力相并”的藩镇所左右。除了中央与地方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之外,朝廷内部的宦官专权和官僚集团之间的朋党之争,都严重破坏着唐朝的统治,致使晚唐政治紊乱,社会动荡不安。唐代的“党争之祸”从穆宗(821—824)起到宣宗(847—859)时止,两党此起彼伏反复较量持续斗争了四十余年,历时宪,穆,敬,文,武,宣六朝,李商隐从入仕就被卷入到两党之争里直到他含恨而终。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生于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卒于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泌阳县)。父亲曾做过县令,十岁时父卒,他奉丧侍母回荥阳,后迁居到洛阳。李商隐自称是唐王朝宗室,但家境非常贫寒,他在《祭裴代姨文》中写到:“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他少年时就立志勤学,盼望能科举登第,重振家道。他在《樊南甲集序》中说:“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驰诸公间。”可谓少年才俊。
  李商隐自有“欲回天地”(《安定城楼》)的政治抱负,在诗中表达了“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同舍》)那种男儿志在四方,不恋家园敢谋天下的信念和追求。在十六岁时就投奔太平军节度府(今山东郓城县),拜刺史令狐楚为师,随其学习“今体四六奏章”,义山博闻强记下笔成书,深受令狐楚的赏爱,他对令狐楚也是感恩戴德。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第三次应举,在令狐楚大公子令狐綯的大力举荐下而灯进士第.不久,令狐楚卒,李商隐与一见钟情的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三女儿定下终身大事。令狐一门在政治上属于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王茂元被视为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因此牛党之人就嫉恨李商隐“叛党犯规”,骂其“背恩负德”没有人格。在唐开成三年(838年)李商隐入泾源节度使幕,并娶王茂元的女儿为妻。他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党派观念却无意被卷进党争之祸,从此深受牛李党争之祸的倾轧,在夹缝中沉浮蹉跎。在后接连而来的岳父命丧母亲病死给他一连串的打击,在三十九岁的盛年之时失意潦倒的他又失去了与他同甘共苦情投意合的爱妻,致使他身陷无尽的悲痛之中。李义山终生遭人诽谤和误解,沉沦奔走与幕僚之间,“名宦不进,坎懍终身终身”。
 以诗闻名的李商隐,曾是少年得意。在入仕后,也无意去攀附权贵倚重他人,但他生不逢时命运多蹇,一生困陷于党争之中,直到历尽坎坷,仕途渺茫,可谓穷困潦倒郁郁悲愤惘然失志,在壮心难酬的痛苦的挣扎中结束了生命,成为党争的牺牲品,年仅四十六岁!

 中唐以来,统治者崇道成风。在李商隐时期的六朝皇帝中就有四人因崇道追求长生不老而服用助其荒淫无度的所谓“金丹”致死,可见当时道风之盛。李商隐曾怀着两次落榜夙愿难酬的抑郁愁闷到河南玉阳山玉阳宫中学经修道,并在那里结识了灵都观的一位姓宋的女道士(是陪公主学道的宫女),产生了一场为道教所不容生死恋情,这在《碧城。三首》《圣女祠》《赠华阳宋真人兼清都刘先生》《重过圣女祠》《赠华阳宋真人》等诗中都能找到确证。李商隐在这些诗中天才地记录了他们苦恋的欢乐和难言的酸楚,描绘出约会重逢时的喜悦,也在诗中表达了这场为封建礼教和道教清规所不容的初恋,在被发现时所受惩罚(李商隐被逐下山,宋真人被遣返宫中)的悲戚心情和相思的痛苦,这无疑是李商隐一生中重要的情感经历,在他的诗中留下很深的印痕。
 李商隐深爱他的妻子,在《赠荷花》中写到“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那种夫妻之间恩爱融洽的幸福之情。他的《夜雨寄北》(又名《夜雨寄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成了历代传诵不衰的爱情名篇。盛年失去爱妻后李商隐写出了许多真挚感人的悼亡诗。如《宿晋昌亭闻惊禽》《悼伤后赴蜀辟至散关遇雪》《房中曲》等。李商隐与王氏结婚,被卷进无穷的党争之祸,集团斗争的漩涡给他的前途和命运笼罩上了万劫不复的阴影。在科举会试后按照唐律他参加授官前的博学宏词科考试中,先被考官录取,后又被“中书长者”抹去,其后仕途不进,无不是因为这次婚姻而卷进党争之祸所带来的不幸。诚如清人冯浩所言“义山以娶王氏见薄于令狐,坐致坎懍终身是为事迹之要者。”(《玉豀生诗集笺注》)天生情种的李义山并无怨言一生钟爱着王氏,直到王氏去世后,东川幕府主柳仲郢知道他思妻心切,欲把他府上才艺双绝的官妓张艳仙许配给他,李商隐作《上河东公启》以表示无意再娶。义山的玉阳苦恋和他中年丧妻的悲哀是其一生中重要的情感经历,解读义山诗不得不知此。
  
  《新唐书。李商隐传》中说李商隐“具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途者所薄”,其实都是宦党小人的诽谤嫉恨之词。刘蕡是李商隐的朋友,也是名震一时文武兼备的才子,因在应试对策中论批宦官专权的危害,考官不敢录取,后被宦人陷害被贬为柳州,死在放还的途中。李商隐不畏强宦,不顾自己的安危,先后写下了《赠刘司户》《哭刘蕡》《哭刘司户蕡》五首,为刘蕡鸣冤叫屈伸张正义,可见李商隐的人格。他还借咏史的方法,讽刺谏责纸醉金迷奢侈浮华的当朝统治者,并写出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等垂训千古的名句。
  总之,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衰亡的前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少年无父,中年丧妻的悲痛;内心怀着玉阳山刻骨铭心的苦恋,身负叛党负恩的骂名,备受党争之祸的残酷倾轧,蹉跎潦倒,在理想破灭抱负成空中含着无限隐恨和难言之情死于病中,正如他的好友崔珏《哭李商隐》中写到“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让人思叹同悲。也正是诗人多劫多难的命运,影响着他诗的风格。王蒙先生《双飞翼》中所论:“李商隐的《无题》诗,可能碰到道德文化政治环境方面的表述困难,而不是文字的困难”“内心的世界,长期的情意之结,迷迷茫茫,混混沌沌,如花似雾,似喜似悲,若有若无,亦远亦近,且空切实,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才有了《锦瑟》一类风格的诗。


                  措辞微婉,寄情绵邈,语言秾丽,意境深邃的商隐诗

   晚唐前期,唐朝渐渐衰败。唐诗中以李白为代表的豪迈自信自由奔放横空飞扬的精神,那种波澜壮铿锵恢宏的盛唐之音,经过杜甫时期沉郁顿挫的“乱离时世的悲歌”之后,曾冷寂一时。到杜牧,李商隐等诗人的崛起,重新开创了唐诗的新局面。由于宦官当权,藩镇割据,朝廷中党争不断,整个晚唐时期的诗歌也随着社会激流直转,不仅不再有盛唐时期的浪漫奔放充满青春朝气和豪迈的气象,也不再具有元和时代的壮怀激烈忧患昂愤的勇气。诗歌的题材从名山大川和广阔的社会生活,转向依靠敏锐的感觉,细腻的情感,吟咏爱情历史与自然。诗人关心政治又伴随着无奈和失望的情绪。整个时代笼罩着哀婉哀飒的气氛之中。在诗艺上,诗人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更重于追求诗的技巧,追求凝炼精致秾丽的语言,发掘内心的感受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和更为深刻准确的思想。手法上,常常用比兴,隐喻,象征,意象,构建婉丽朦胧幽微的意境,来寄托情感和抚慰颓唐怅惘诗失意的心灵。
   “ 晚唐诗以李商隐为代表,在盛唐中唐之后,开创了唐诗的第三种境界。”通过诗人的创作时间可以看出唐诗发展变化的轨迹。“一是随着时代的盛衰变化,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沉潜细锐,诗歌的情感由清晰直率转为隐微曲折,气势由张扬奔放转为内敛凝聚;其次随着诗歌技巧的发展,语言由通脱平易变得雕琢邃密,结构由自然舒展变得精巧工细;第三,随着文人士大夫生活面缩小和对现实的失望,诗的内容由向外部世界摄取为主转为更多向内心体验搜寻。”(《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 主编)精细绵密的语言和意象,纡徐含蓄的情感方式,敛约回环的结构布局和意境深邃朦胧的晚唐诗,以“以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美学三书》李泽厚 著)走进唐诗的新时代。
   高棅《唐诗品汇。总序》里说:“降而开成以后,则有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用“隐僻”来概括李商隐的诗略显粗糙,但也说明时代对诗歌的影响,胡应麟在《诗薮》中说“该文章关运气,非人力。”从一个方面说明问题。
   政治上失意困顿的李商隐,生活中经过“爱而不得,得而复失”的爱情悲剧,抑郁的感情纠结了他的一生,这种情感基调势必影响到诗抒情风格。李商隐少年勤学自然精通《诗经》《楚辞》。深得“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比兴象征手法,深谙高唐隐喻之妙。他刚过弱冠到玉阳山学道,“定然在《道藏》里习得《黄庭经》,自然能掌握经中的隐文秘诀”(钟来茵 语)。李商隐写言不能言之诗,抒不能抒之悲情。一方面吸取六朝骈体文用典精丽语言锦华绵密的特点,另一方面他远追诗,骚,近学杜甫,李贺,汲取传统和道学的比兴,隐比,象征手法以及盛唐以降音律整饬讲求练字的特点,完善地融进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形成了精美雅丽的语言,诗意含蓄微婉的诗艺诗情;在回环反复的结构中,构建朦胧幽邃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形成卓立不群的风格,达到唐诗的新高度。
     清代叶夑说:“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无其匹也。”(《原诗》)
     范亢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知其巧丽......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魏庆之《诗人玉屑》引《诗眼》)
 清人冯浩说:“李商隐诗含思微转,笔力藏锋不露。”(《玉豀生年谱会笺》)

 王夫之《姜斋诗话》论诗:兴在有意无意之间。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李商隐深得盛唐吟咏唯在性趣的深妙,他的诗写得“隐辞诡寄”(张采田语)“深情绵邈”(刘熙载语)“寄托深而措辞婉”(叶夑语),极具“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自立一格无人能比。

   (后续,跟帖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4 16: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19: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塬 于 2013-7-26 14:47 编辑

                                                                            一篇《锦瑟》解何难

     熟悉了李商隐生活时代的背景,把握住李商隐的人生和情感的经历,明确政治和学道对他的影响,再进一步把握唐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参考历代诗家对商隐诗的评述,再来解读李商隐的《锦瑟》一类的诗还有什么困难呢?
     1,以“锦瑟”为题实为《无题》类诗。取诗中前两字为题目,在诗经中就有先例,如《鄘风。载驰》;再如杜甫诗《客从》。正如纪昀所说“李义山诗有摘二字为题者,亦《无题》之类。”
     分辨《锦瑟》是咏物诗还是《无题》之类诗,要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解全诗的内容,联系李商隐类似作品来分析判定。“宋人认作咏物,以适,怨,清,和来附会,解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处就更说不通。”(胡震亨);《中山诗话》云:“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说锦瑟是令狐家一青衣,是李商隐认识相恋的善于弹奏“锦瑟”的乐妓,此诗伪怀其女子所作。据许彦周《诗话》谓《古今乐志》:“锦瑟之为器也,其柱如其弦数,其声有适,怨,清,和。昔令狐楚诗人弹其四曲,诗中四句状其四声也。”这足以说明状物说和怀人说实为一家之言为后人附会而成。又一论认为是悼亡诗,说因诗人亡妻王氏生前善音乐,喜弹锦瑟,诗人睹物思人故有了《锦瑟》之作。据记载马王堆出土的汉瑟只有二十五弦,五十弦瑟只是传说中有,那么唐代李商隐之妻的瑟为五十弦也就无从查起,怀人说自然不够准确。所以明朝著名唐诗研究家胡震亨说“以锦瑟为真瑟者痴。”李商隐的《锦瑟》是有感而发,所写绝非一端,近人认为是诗人在生命晚年编辑自己诗集时作的序诗,与自伤平生之说并不矛盾。诗人以锦瑟起兴,是传统手法,选用诗中前两字为题目古今都有范例,从诗的语言意境到诗所表达的情感方式可知《锦瑟》绝非咏物,怀人,悼亡之作,序诗之说也不准确。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诗的首联以锦瑟这一传说中的乐器起兴,与诗的题目相互照应,这是《诗经》流传下来的“兴”的手法。“无端”犹言无缘无故,没有来由的或者不知为什么?五十弦瑟为传说中瑟,典出《史记。封禅》“太帝(伏羲,一说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结合出土汉瑟可知唐代瑟不应再是五十弦。有人据“五十弦”判定写此诗时,“诗人行年五十”“年近五十”等,甚至提前诗人出生时间来附会五十弦之说,实为注家一己之愿。锦瑟就是刻有锦纹的华丽宝瑟。一弦一柱就是说一音一节或每弦每柱,古瑟每根弦系一柱。“思(si 去声)年华”就是思念和追忆逝去的美好年华,这里年华指美好的青春时代和年轻时代的往事。此联是解读《锦瑟》的关键,解者一旦在此联进入误区,就会像下围棋,一子不慎满盘皆输。诗人以锦瑟开篇,是诗人心中之瑟,不是眼前之瑟,以瑟起兴让思情顿荡,并非咏物怀人。许多论者在这里走偏,置“思华年”于不顾,终将难以自圆其说。“思华年”就是解读《锦瑟》的诗眼,追忆青春年华和往事,就是全诗的主旨和抒情基础。宋词人贺铸有“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有“佳人锦瑟怨年华”。无论诗人眼前是五十弦瑟还是二十五弦瑟;无论是眼前之乐器还是想象之锦瑟;无论是听到锦瑟的音乐而勾起无限感思还是瑟本沉寂,诗人凭空情思横起,取像起兴,神来之笔。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绪乱,怅惘无以言,这正如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语:“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盖诗言情志,解诗也无需拘于本事。清人冯浩:“读此种诗,着一毫粗糙不得”就是不可妄断虚言,确是解读《锦瑟》类诗的纲领之见。
    整联可解作:华丽的宝瑟啊,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有五十弦呢?你的每一条弦索都引起我追忆逝去的青春年华和不堪回首的往事。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颈联的首句是引用一个古老的典故。庄生即庄周,战国初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内篇。齐物论》中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蝶与?蝴蝶之梦庄周与?”“晓梦”:清晨短暂的梦。“迷蝴蝶”是不知梦中自己化为了蝴蝶,还是蝴蝶化作了自己之迷。庄周思想认为万物是循天地变化的,人也是随万物变化而来,既要变化则如何变化,变化成什么?变化中又有变化,什么是变化的止境呢?之所以庄周晓梦蝴蝶而自迷,就是因为他终日寻求这一人生终极归宿而不得时,在心灵下意识作用下,不期然梦中幻化成境。诗人借此意表达理想破灭,人生如梦似幻难以把握的一种怅然若失的惘惘之情。
    颈联的对句,是引用《蜀记》里的一个传说作典。据传说望帝是周末蜀国的一个国君,名杜宇,号望帝。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魄化为鸟,在暮春时节哀鸣啼苦,常至口中流血。其鸣哀怨凄切动人心腑,是鸟名叫杜鹃。“春心”是伤春之心,理想破灭,抱负成空的失望之心。《楚辞》中有“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托”:托给,寄托。一个“托”字已暗指诗人心有所寄情有所托。望帝亡国身死,其情也悲。魂魄化鸟,啼苦流血,其情也哀。把亡国身死之哀怨和忧愤苦志寄托给悲鸣啼血的杜鹃,这不正是诗人理想化为泡影一生追求终成虚空之后,把无限忧怨内心悲愤和无可奈何的愁惘之情,像望帝一样寄托给悲鸣的杜鹃吗?
      整联承首联写追忆年华往事,用“晓梦蝴蝶”“望帝春心”的典故,隐比诗人理想抱负成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那种人生如梦,而寄托迷惑怅惘无奈悲切的思情。一个“托”字写出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凄凉惨淡的心境。可见“玉豀生《锦瑟》,非同一般的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其情深恨在。”(《唐诗鉴赏辞典》周汝昌 语)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律诗起承之后也到转笔之时,“大抵前面文情已到小顿之处,似结非结......其笔意或奇峰突起或藕断丝连;或推笔宕开,或明缓暗紧,是转折又始终如贯”(周汝昌),李商隐《锦瑟》中于此处的颔联,自有挽澜深功。“沧海”呈青绿色的大海。“月明珠有泪”:《大戴记》说,蚌,蛤,龟所含珠会随月的圆缺而圆缺;《博物志》中载“南海内有鲛人,水居如鱼,眼能泣珠。”在《南唐书。狄仁杰传》记:“狄仁杰为汴州参军,被诬告随意升降官吏,阎立本召讯之,奇异其才,说他可谓沧海遗珠”。月本天上明珠,明珠又是海蚌所育,泪有珠型又有明珠气质,自古文人以珠喻泪。天上月,海中珠,鲛人泪,在同一句诗出现,美丽撼人,在灏明旷邃的意境中流泻出凄婉哀怨的郁愤之情,仿佛诗人自说:我本是天上月海中珠,有着奇异的才华,却遭遇怀才见弃像明珠被抛进沧茫的大海,我的泪水像鲛人一样会化作美丽高洁的明珠。诗中连缀几个意象和典故,呈现出高旷浩远而滢澈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清寂悲苦而矢志不渝的悲壮情怀。
    蓝田,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以产玉闻名。“日暖”:春日暖阳。“玉生烟”,古人认为宝物自有奇异的宝气,不为常人所见到。是说玉山蓝田,在春日暖阳下迷蒙着祥玉的烟霭。这似乎与诗人心情没有联系吧?似乎与诗情相离。晚唐诗人司空图《与极浦书》:“戴容川(戴叔伦)云:诗家之境,如蓝田日暖,美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可见此典尚有出处。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有“石韫玉而山辉,木怀珠而川媚”可做参考。蓝田山上漂浮的玉烟,缥缈不定,无法靠近,都是可望而不可及了,这正是诗人无限怅惘的心情,难以言状的愁伤。
    整个颔联可解为:即使我像夜明珠一样地被抛进大海遭受怀才见弃的不幸,依然保持着自身的高洁;回忆过去美好的年华和梦想,现在都像这蓝田山上飘曳的玉烟而渴望不可及了。表达出诗人理想幻灭,哀婉怅惘的心情。

   5,“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是诗人“思年华”所引起的诸多感慨和哀叹之情,即颈颔联所抒发的各情感。“可待”:岂待。“惘然”,失志不得意的样子。诗人以锦瑟起兴,咏叹华年往事诸多的情感,仿佛从遥远的回忆中一路走来,历历在目的往事,倏忽遥接庄周又与望帝同悲;深处苍茫海间,瞬间又到玉烟袅袅的玉田山巅,一生的颠沛流离生离死别来如猛潮巨浪去如晓梦云烟。从久远的回忆和伤感中回到现实,仿佛是感叹,仿佛是自嘲,似乎也有与读者去辩解。用“此情”与“追忆”与首联的“思年华”遥相呼应;用“惘然”收束全篇所抒发的情感,这也与“无端”相照接。此联是说:“到现在回忆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只是在当时这一切的过往多么让人难以清醒和把握!”一转一折里诗人自道怅惘溢于言表,给读者留下扼腕之思。

     玉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他把一生的奇情深恨和内心无限的隐忧郁磊,用高度的艺术手法浓缩进《锦瑟》诗的五十六字之内,八句诗一路解读下来显得淡薄至极。但知义山苦情者,自会感受到诗中字字浸血句句忍泪,正是啼血杜鹃鲛人含泪,声声悲彻人心。

     玉豀生《锦瑟》一诗,在艺术上达到中国古诗的一个高峰,达到了诗艺炉火纯青的境界,读者从诗中流畅婉转的音韵和雅丽丰富而具有生机的意象中,以及有声有色锦词秀句里感受到的却是无限蕴藉的凄美苦情和绵绵如缕的哀怨幽思,确是众如烟海的诗人所没有达到的。他用动人心魄的传说典故,曲喻诗人丰富难言的情思,从短短的八句诗中次第勾画出令人神往的意境,空人心随诗心,极尽象外象景外景言外情味外旨的韵味,使《锦瑟》到达了“涵茹到人所不能的涵茹”“曲折到人所不能的曲折”(l刘熙载《艺概》)的境界,卓立于唐代诗林,千百年来魅力不减,实为诗学的一大奇迹。《锦瑟》诗完全继承了律诗起承转合的手法和布局,诗意开合自如承转流畅,寄情绵邈而又转移贯通,增加了诗意的层次美,提高了诗中的情感张力,可谓神来之笔天衣无缝。诗的结构也是李商隐常用的“二,四,二”的形式,首联二句起兴点题,尾联二句收束诗情,颈颔二联,铺缀意象,连用四个典故作抒情的象征符号和情感的载体,随诗情铺排张扬,层层拓深而错落有致,既情曲幽隐又珠圆玉润;首尾二联遥相呼应,一起一合收拢全篇,使情涌而不靡,意繁而不滥,字字句句又分明有个“情”在,构思之巧,用意之微,概莫能外。《锦瑟》诗,还可以用王国维大师论诗词的境界来解析。诗人用传说中的锦瑟开篇,诗中之瑟也是诗人心中之瑟,已著诗人的情感色彩,到“思年华”处,可谓直抒胸臆;诗的尾联里,诗人已分明站到诗的前面,似作满怀忧戚和无限茫然的诉说。此二联与颈颔二联相比,内心情怀分明“皆著我之色彩”当是“有我之境”;中间四句,意象纷呈天马行空,沧海明月,蓝田玉烟,庄生梦蝶,望帝杜鹃,意象虽然是诗人静心选裁,却把思情隐藏的飘渺无际不动声色,到达了化我之境,不细加玩味单看此四句恐怕谁也难以知晓诗人所云何事抒发何情,当是王国维先生所谓“物我两忘,皆不著我之色彩”的“无我之境”,如此解析《锦瑟》也不为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5 22: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你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6 09: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14: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欣赏!{: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11: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世明 发表于 2013-7-25 22:03
支持你哈...................................

感谢支持,祝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7 15: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再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3: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00: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0:}感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2 07:20 , Processed in 0.08732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