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2|回复: 5

[原创]草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8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21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雾里看桥在 2005/07/21 07:15pm 第 2 次编辑]<br><br> &nbsp; &nbsp; &nbsp; &nbsp;散文:《草命》;<br> &nbsp; &nbsp; 字数,5107(不计空格);<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草  命<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江耶<p> &nbsp; &nbsp;秋天,中午,阳光很好,空气中流动着微微的热。这些流动应该是秋风了,它把整个天气吹凉了,把厚实的衣服吹上了人们的身体,在午后的时光中又稍稍回落。我走在立交桥游园中间的水泥路上,路两边是已经枯黄了的草坪。南边的草坪边上是铁路,一列火车正好经过,带着巨大的震动使这一带的大地都摇晃了起来。火车过后,一阵窒息一般的安静,紧接着,几个孩子背着覆盖着在半个身子的书包雀跃着从铁路另一边跑过来。他们中有一个手里拿着打火机,伏到草坪上面,打着火,凑到草上。火走到枯黄的尖子上,成为一种尖锐,迅速地在微弱的风声中传递着。<br> &nbsp; &nbsp;<br> &nbsp; &nbsp;我仿佛听到了哭泣声、呼号声、哀告声,它们也借助着微弱的风在尽量传递、相互转告。然而,这些草摆脱不了被焚烧的命运,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根抱住,深深地扎入地下,保持最后的生命能力。由于风,由于几个孩子仍然跑动着点燃,火还在扩大、蔓延。<br> &nbsp; &nbsp;<br> &nbsp; &nbsp;在我少年时代的农村,这是一种罪孽。那时物质匮乏,哪怕是生长在田埂、大坝、河滩上的野草,如果不遭遇野火,不遭遇作恶多端的调皮孩子,它们将会被收割,或成为最朴实能吃枯草的耕牛一顿美餐,或被碾碎加入糠皮麦麸为从不挑剔的猪提供出丰盛的佳肴,最不济的,也是被填入灶腔用熊熊的火团帮助一顿饭的成熟。<br> &nbsp; &nbsp;<br> &nbsp; &nbsp; 这些草不同于农村的草,它们是高贵的,出身名门,娇生惯养,一路顺风地成长。在更多的时候,它们在城市的公园里、广场上、公路边、花坛旁被专门人员养护着,待遇优厚,被来来往往的市民和游人瞻仰着,赞美着。它们的命运被人很好地安排着,经常被人修剪得漂漂亮亮的,然后是天天梳理得整整齐齐的。早晨和傍晚,柔和的阳光撤下金色的光芒,设置好的自动旋转喷泉把金色的光芒搅拌成碎片,用水的形式开始为它们浇灌,细致入微地给它们的一个日子以良好的开始和结束,以非常好的心情来保持着亮丽的容颜。<br> &nbsp; &nbsp;<br> &nbsp; &nbsp; 然而,草仍然只是草。比如现在,它们就很难逃脱被焚烧的命运。更多的时候,它们匍匐 在人的脚下,遭受各式各样的脚的蹂躏。草不言不语,逆来顺受着。风吹来,草全都低下了头,虽然并没有躲避掉一场打击,但它们已经形成习惯,在灾难前张惶失措,痛心疾首。它们不想有多大的作为,没有骨头,没有骨气,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出草丛里的所有东西,不替别人作任何的承担。如果有幸或者是不幸,被安置在一个高处,成了墙头上的草,它们仍然登高不会望远,高瞻不能远瞩,不会高屋建瓴,而是一再屈服、顺从,随风两边倒伏。是的,它们没有主心骨,没有自己的实质精神。没有实质也许就是实质吧。这也是优势,最起码不会骨殖增生,不会像很多人一样得上颈椎、脊椎的毛病,整天有事没事地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摇头晃脑。即使被焚烧,它们也不计前嫌,一个季节过后,在可能的情况下,它们仍然会再次破土而出,现出生机勃勃的长势来。<br> &nbsp; &nbsp;<br> &nbsp; &nbsp;这就是草命,卑微而倔强。只要有很少的一点土就行了。有很少的一点土就能活命,就能保命,就能很旺盛地生存下去,在一片土地上增添绿色,保持水土,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在墙头,高处不胜寒吧,也只是有点小危险。如果不是墙倒众人推,如果那些土不会全部丧失,它们也不会完全失去生命能力,而是在另一个角落毅然重生。<br> &nbsp; &nbsp;<br> &nbsp; &nbsp;再向前走,就是这个城市交通中的标志性建筑,立交桥。在草坪围绕的大桥阴影下,有几个卖盒饭的摊子。我单身的时候,经常从那里买上一盒,把肚子里的饥饿给对付过去。有时心情好的时候也会炒上一个菜,要上一瓶啤酒,端到一个低矮的桌子上,坐在一个更矮小的塑料凳子上,慢吃慢喝。对于我来说,这就算是享受生活了。一般情况下,他们会用那种很小的一次性塑料杯子,为就餐者免费提供一杯汤。说是汤,其实和水差不多,多也就是多点油花,再加上一两片菜叶,使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从清明变向了浑浊而已。就是这样没滋没味的汤水,对那些像我一样无家可归者的生活给予了一定的滋润,让再简单不过一顿的午餐有模有样起来,让这个城市里最贫寒的胃有了丰盛大餐一样的小小排场。<br> &nbsp; &nbsp;<br> &nbsp; &nbsp;我经常光顾的是看上去像夫妻俩经营的一个炒菜摊子。在一个巨大的伞棚下,女人择菜、配菜、打饭、端菜、拿啤酒、收钱,男人主勺炒菜。他们一律烟熏火燎地满脸灰黄,上上下下都是油渍麻花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总是半睁着眼,躲避着油烟,也不看面前的人。来这里吃饭的大都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民、附近学校的学生,还有的就是像我这样已有家室但孤身在外工作实质上是单身的一族。这些人都没有什么讲究,或坐或站,有时时间紧张了还能端着饭菜边走边吃。大家很少说话,包括简单地打一声招呼,像一棵棵相互独立的草,在风中各自摇曳。这样的场景为我熟悉。在我经过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马路边上,一棵大树下,小区门口,等等。摊子是一样的摊子,吃饭的人大都装束一样,吃饭时的场面也大体一致。由于自身的生活状态和特别心情,每每走过这样的摊子时,我都会前瞻后顾地看上几眼,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br> &nbsp; &nbsp;<br> &nbsp; &nbsp;这些是散落在城市里的草。我也是其中的一株,“在大地上,我不停地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肤浅地深入和看着/红尘飞扬//多么简单的一个事件/只要一点点/大地上的尘土/就可以养下我这一条小命//我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一颗尘埃。我反复说/可以死于一滴雨,一阵风/一次闪电,一场很小的地壳运动”。这是我的诗,也是我的生命的真实写照,简单,简约,简洁,容易满足,容易成活。但也经不起风雨,只要有一个很小的打击,都可能立刻让我毁灭。我们就是这样走在草一般的命数里,在不被人注意之中自给自足,自生自灭。<br> &nbsp; <br> &nbsp; &nbsp;如果能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倒也不失为一种完整甚至完美的命运。很多时候,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向往。像草一样,我们宁愿被踩在脚下,也不愿进入一个人的视线。这些被忽视中的蹂躏痛苦应该轻于被关注下的灭顶之灾吧。比如,这些枯黄的草被一群孩子发现了,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它们就要遭遇到被焚烧的苦难。在现代这样政治高度成熟的社会中,所有的人都要被纳入到管理的视野里的。我曾经问小老板,你们这样的简单经营有人管吗?炒菜的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怎么没有?收税的,收卫生费的,城市管理的,等等。他们异常激动地说了一大串,我也记不住。他们中午在桥下面炒饭,傍晚挪到另一条街上去,他们看哪里流动的人多就奔向那个地方。他们不怕累,他们希望一直忙碌着,他们希望能挣更多的微薄利润。他们来自农村,现在他们不种田了。他们知道稼穑艰难,现在他们又知道了不事稼穑更加艰难。他们是来自农村的草,在城市的水泥地里是扎不下根的。他们只是在城市道路的宽阔路面上,呆在一点浮灰里将就着存在。他们肯定还是要最终回到农村的。这样脆弱的方式还时不时地经受城市上层建筑的关心,比如环保,比如城管,比如治安,比如工商税务,等等,使他们的存在动荡、狭窄、短暂、难堪。这个炒菜的摊子,就曾经经历了从桥下水泥路移到南边的铁路边上,又从铁路边上移到桥下涵洞里。每次被驱赶都能得到一个正规而合理的理由,然而却解决不了他们心里的愤愤不平。<br> &nbsp; <br> &nbsp; &nbsp;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一直是历朝历代关注的大问题。小时候在农村,吃饭时捧着饭碗还能串门,串到谁家往往还要就地取菜(也只是咸菜,最多不过是自家田里的蔬菜)。也有不少时候,特别是农闲季节,一个村子的人,都能端着巨大的饭碗,蹲到一棵大树下面,或者坐到谁家的门口,边吃边说,东家长西家短、今天雨明天晴的,干的稠的稀的食物,不知不觉地下到肚子里了。这样随意的吃饭形式颇有点田园风味,让人想象起来似乎还弥漫有许多诗意。这也许就是乡土吧,它显示出邻里之间的和谐和亲密,显示出乡土里的养分不分彼此,无界线地相互供给可能的生命。<br> &nbsp; <br> &nbsp; &nbsp;现在这样的情况不多见了。村子里的房子不像以前那样盖成一条直线,盖得集中。村子不像村子,七零八落的,而且相隔很远,客观上说走动起来也不大方便。在村子里转上半天,遇到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而且他们还忙个不停。村庄空了,像那些被抛荒的土地,像土地上的农作物,从过去根本的位置上下滑到边缘,成为另外一种草。特别是过去集中居住的地方,大都剩下一块空地,最多也不过是开裂了的房子和半截的墙头。青涩的庄稼或刺丛里,它们在十分强烈的阳光下独自颓废着,像是人迹罕至的没落文明,沧桑而荒凉。<br> &nbsp; &nbsp;<br> &nbsp; &nbsp;村子里的青壮年都走了,在各种各样城市或者通向城市的工地、车间,低下地劳作着。他们不出来也不行,农业收入早已经不可能维持有一两个孩子上学的日常生活。虽然现在国家调整了农村政策,给农民以各种好处,大大缓解了村民们的窘迫。但受大的经济走势的带动,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涨幅惊人,几乎把这些政策空间给挤占完了。我的很多亲戚都在城市,但我很少能遇见他们。他们从不停歇地忙活着,挣点钱拿回家,交各种上缴,办公共事情,给孩子上学。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们仍然是低贱的草。他们必须交纳所有的税费,但他们病了没有医保,找不到活干吃不上低保,老了残了干不动了也退不掉休。他们没有城市草坪中的草幸福。他们不仅要为水泥森林衬托出一定的高度,为城市风景作必要的补充,他们还要用草一样柔弱的身子,承揽下繁重的体力活计,为城市建设垫下没有思想却无比坚实的根基。<br> &nbsp; &nbsp;<br> &nbsp; &nbsp;我认识的人都老了,他们是我心里的镜子,我从老人那里能看到很多东西。我以前走的小路都躲在草丛里,路面上的土质柔软而单纯。偶而有一条新路,在田地里宽阔起来,可以行走农耕机械。到了冬天、年节,这些路上,还可以开进从城市里来探亲访友的小轿车。我听到的也是某某在什么地方挣钱了,某某的家又搬走了,在某个城市驻扎下来。变化太大了,我曾经熟悉的村子也不复存在了,虽然我还能从众草繁盛中寻找一点蛛丝马迹,看到曾经辉煌过的影子,给我的怀旧情结留下一条可以捉摸的线索。<br> &nbsp; &nbsp;<br> &nbsp; &nbsp;在村子里走,我自己也是一条小路,或者就是一棵有所变化的草,在家乡越来越茂盛的荒草里出没。当年,我考上一个师范学校,是村子里第一通过上学吃上商品粮的。亲友们纷纷来祝贺,家里摆了很多次酒席,热闹了很长时间,让父母的脸上很是风光了一阵子。在村里人看来,我大概算是从草丛中长出来的大树,将来会给家乡、家庭支撑起一片天宇,多多少少地遮风避雨,荫及亲故。我从学校毕业后,没有回到家乡工作,后来又几经变迁,来到一个城市。我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安下了户口,娶妻生子,结识了很多城市里的朋友,在他们的生活中来往穿梭。我没有给老家里的人以多少支持和帮助,在大街上行走,我看上去更像一个城市人了。然而,我自己却一直这样定位,我骨子里还是一个农村人。我总是觉得那个没落的村庄才是我的家,那个土墙草顶的老房子才是我灵魂的归宿。经常在夜梦里,我的手里捏着一个考试成绩单,奔跑在乡间的小径上,奔向那个低矮、光线稀少的房子。现在,这一切都没有了。我家的房子早几年因为修建高速公路就拆掉了,父母在大哥的瓦房后面搭建了几间小屋子。再后来,父亲生病去世,母亲跟了我们在城市生活,那个小屋子也破败下去,曾经用作厨房的屋子已经倒塌了,里面光线斑驳、晦暗,像是记忆中理不出头绪的一件旧事。我还是要回去的,每隔一段时间就找个理由回去看看,到父亲的坟边上走走,烧点纸,磕几个头,然后定定地看上半天。有一个清晨,我还专门跑到老屋的遗址处,坐在一条田埂上,看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呼呼”地飞来奔去。那个时候,一种宿命的东西控制了我,我的思想几乎凝固了的,我想不出什么,任时间无声无息地溜走。<br> &nbsp; &nbsp;<br> &nbsp; &nbsp;是的,是时间在悄悄地改变着一切。不光是改变着我们的容颜,改变着我们的心境,也改变了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山河。很多次,我们一转身就发现,所有的事情就物是人非了。草命坚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在我们的视线里只是暂时消失了,要不了多长时间,它们还会出来,朝气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也许这些草已经不是原来的草了,也许这些草本身已经秘密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异。我们发现不了,认识不到。人呢?人是不能和草较劲的,人在时间里一个一个明显地变化着,暗淡着,消失了,不留下一丝痕迹。<br> &nbsp; &nbsp;<br> &nbsp; &nbsp;夏日,夜色渐浓,高架灯下亮如白昼。立交桥上汽车飞速奔驰,桥下草坪上的草异常柔软,草的上面已是熙熙攘攘。开阔的广场上凉风习习,从人们严实的缝隙里穿过,给更多的人送去凉爽。人们悠闲而自在,有的三三两两在说着话,有的三五围坐着在打牌,有的干脆什么都不做,躺在自带或租来的草席上,看着天看着星星,发呆发愣发懵,做着清醒的梦。孩子们几乎是到达了天堂,跑来奔去,或追逐一只球,或撕打着游戏。还有精明的商人推来了冷饮柜,摆起吃食摊点,怀抱荧光玩具招摇着孩子。不同的脚不同的身体在无形而确定的路线上行动着,他们在践踏着越来越多的草,当然而无意。草不再尖锐,而是用身体默默地承受着,尽量让人们觉得自然、舒服,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存活。<br>这是草的用处,是草的命。<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005、6、30<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8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21 编辑

收得拢,放得开,不失为一篇好的散文.先加重.请江耶兄再编辑一下,把文中的乱码修改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2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22 编辑

好了,现在没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6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22 编辑

草的根,坚韧而柔软&#59;草的命,卑下而顽强&#59;在作者的笔下,草就是人民大众,文章写的实在而深沉,笔意曲折,意含深远.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0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22 编辑

好象是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22 编辑

[em02] 朴实 [em02] 敦厚 [em02]倔强 [em02] 顽强 [em02] &nbsp;有力 [em02] <p> &nbsp; &nbsp; 帮编了一下 [em02] 欢迎多来 [e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3 20:49 , Processed in 0.09321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