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56|回复: 22

【中国诗人档案72号】姚顺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2 11: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顺忠 于 2021-1-8 15:33 编辑


                                           【中国诗人档案72号】姚顺忠

    诗人简介:姚顺忠,笔名中子,男,19656月出生。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大学期间主办学生诗歌刊物《布谷》、《青鸟》,后一度离开诗坛,2010年重拾诗笔,诗歌、散文、文艺评论散见国内报刊,有诗歌入选多种选集。现任江苏省政协刊物编辑室主任,负责编辑《江苏政协》《钟山风雨》杂志,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地址:江苏南京市北京西路68-1江苏省政协刊物编辑室 姚顺忠收。

通联:
邮编:210024.
电话13770388657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unzhong

                                                    我的诗歌创作观

    一首诗能否给读者美感的冲击力,除了诗人深邃的洞察力外,关键还要看意象的选择和安排。
    对意象的安排,好多人认为这是个技术活。但意象决不是砖头,任凭诗人像泥瓦匠一样到处搬动。我一向认为,一首好诗,它一定有一条内在的意象链,这种意象链不能割断,环环相扣,又要不断跳跃,让读者的想象有飘荡的空间。
    作为一个诗人,我非常重视诗歌文本的锤炼。我不赞成诗人灵感就是诗,灵感必须再经过语言的锻打,才能成为朗朗上口的诗歌。我不赞成把诗句一味拉长,像白开水一样的所谓诗,这样的诗,不管贴上什么创新、什么流派的标签,在艺海长流中,一定会被“雨打风吹去”。
    但创新,一定是诗歌生命的源泉!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适之者生,逆之者亡,诗歌必须适应时代潮流,必须不断创新。在当下的诗歌语境里,创新应该是多元的,多元指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绝不是百狗厮咬。那些一边摸着自己赤裸身体,一边写着自虐性诗句的诗人,绝不是创新诗人。
    诗人,应该具备仰观宇宙浩瀚、俯察山川形胜之胸怀,真正的大诗歌,是从这样的胸怀中流淌出来的,关怀人类、关怀美、关怀未来是这些大诗歌的天然属性。      由此可见,诗歌之大,大在意境,大在内容,而不是大在形式。那些蝇营狗苟、靠小技巧小把戏摆弄分行文字的人,也许会赢得诗人的头衔,但永远得不到诗人的桂冠。
    但诗歌天生就是内容、形式都美的精灵。忽视诗歌的形式美,那就像稻草包着金玉,再美的金玉,也让人感觉是砖块。形式美不仅仅是追求视角冲击力,更重要的是诗歌的韵味。现代诗可以没有韵脚,但必须要有韵味,这个韵味就是抑扬顿挫的节奏。为什么读诗和读散文的感觉不一样,奥妙就在这里。
    关于诗言志、诗言情的问题,我一向认为言志和言情是不可分的,志可化人,情能动人。言志而少情,则枯燥无味;言情而缺志,则无魂无骨。纵观历代大师诗作,无不在动人的情感中,飘扬着高尚的志趣。

代表作:

淮上艺韵(组诗)

金湖秧歌

把情溶在水里  把意插在地里
爱就可以随着春风传播  只要
秧苗青青  对生活的总结
可以在水面和雁阵 随时随地发表
以弯腰为主  这是歌唱的主要身段
绿波滚滚  那是波动的舞台
这一季的风流  正需要一波一波演绎
我用歌声端详你飞翔的情丝
我用舞姿瞭望你宽阔的魅力
只要你一声呼唤  我的春潮
一定涨向你  停靠在你的领土
等待这一季的缠绵  颗粒归仓

洪泽渔鼓

洪泽湖很大  也大不过
你的心脏  只要轻轻一敲
风声  雨声  涛声  就形成方言
调儿  决定帆的高度
腔儿  记录桨的疲惫
思绪儿一抖  满地落日余晖的粼光
只需一缕炊烟  牵引归雁
徐徐拉来灰色的夜幕  然后
铿锵一声  把整个大湖
紧紧  合上

十番锣鼓

生活的铁 需要鼓点敲打
加上铜锣拍铃的怂恿 生活就被碾成日子
芦笙 短笛 及时把日子高高晾起
酸甜苦辣 风风雨雨
一把清泪 一捧欢笑
便敷衍成目光和听觉的章节
长箫亢奋 那是男人吆喝季节的声音
琵琶窃窃 那是麦子玉米在抽穗
只有二胡 倚着村里的那棵老槐树
悄悄记录女人呼儿捣衣的急迫
这一番的捶胸 这一番的顿足
这一番的诉说 这一番的跋涉……
在茶余饭后 能撑起几家烟火 几家笑声

博里农民画

画笔和锄头一样写真
画纸和田野一样适合耕耘
博里 苏北一个平凡的村庄
艺术的高度远远高过海拔
这里 犁铧可以耕入灵感
鸡鸣可以定格 牛羊的祥和
以及丰收的笑脸 可以
用色彩尽情的渲染
庄稼人的梦 总离不开粮食
麦穗的金光 总能
射穿生活的厚度 尽管
有暴风雨敲打夜的窗棂
五彩浪潮依然会漫过黑暗
让那青青禾苗 面向阳光
紧紧拉着篱笆 圈着幸福不放

                                                                                                 赵春华赏析
   
    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容这组诗呢?我想:诗情画韵,地域特色,乡土气息,是这组诗给我的印象。他的这组诗有泥土的芳香,有水乡的味道,也是这组诗的艺术特色吧。
    看得出来诗人的故乡是在淮河岸边的洪泽湖,早在大学期间就发表作品,虽然他读过很多年的书,但他的作品没有丝毫的学生腔,是很接地气的。他没有忘记故乡的土地,故乡的湖泊,故乡的一切在他的诗中都显得那样真实美丽,风光如画。而最重要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情感,对故乡的热爱,使得他与故乡的人民心心相通;他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地方风俗文化都很了解,这就成就了他的这组诗。
    诗人选取了这样几个独具淮上文化特征场景和事物:插秧——洪泽湖渔鼓——乡村锣鼓——博里农民画,使我们通过诗人的诗感受到地方文化的艺术风韵和迷人魅力。诗人的描写恰到好处,如诗如画,生动感人。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语言形象准确,韵味十足,并且概括力很强。如:“把情溶在水里  把意插在地里  爱就可以随着春风传播”、“ 洪泽湖很大  也大不过  你的心脏  只要轻轻一敲  风声  雨声  涛声  就形成方言”、“ 生活的铁需要鼓点敲打 加上铜锣拍铃的怂恿 生活就被碾成日子 芦笙 短笛 及时把日子高高晾起 酸甜苦辣 风风雨雨 一把清泪 一捧欢笑”和“画笔和锄头一样写真  画纸和田野一样适合耕耘 博里 苏北一个平凡的村庄  艺术的高度远远高过海拔”。
    通过这组诗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在诗歌创作上日渐成熟的诗人,因为他的作品是成熟的,就像金秋成熟的果实,诗人的创作也是处在人生的金秋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1: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了一张照片!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4 09: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些代表作更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4 2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赏!问好本家!{:soso_e18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08: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阳辉 发表于 2013-8-14 21:15
来赏!问好本家!

本家好!{:soso_e181:}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7 22: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亮  问候淮安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0: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朱崇明 发表于 2013-8-17 22:08
点亮  问候淮安诗人

谢谢老朱!想贴一首诗《淮上艺韵》(组诗),想想在唯美诗歌里已经贴了,就没有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0: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老朱!补个诗歌创作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4 17: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了一首诗,算是代表作吧!来自淮安,所以这首写淮安的组诗必须是我的代表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4 18: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顺忠 发表于 2013-8-24 17:23
补了一首诗,算是代表作吧!来自淮安,所以这首写淮安的组诗必须是我的代表作! ...

把情溶在水里  把意插
把情溶在水里  把意插在地里{:soso_e181:}起笔不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7 08:28 , Processed in 0.1114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