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5|回复: 2

[原创]<<潭溪山游记>>请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4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41 编辑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lt;&lt;潭溪山游记&gt;&gt;<br> &nbsp; <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文/鲁齐<p> &nbsp; 圣人云:仁者近山,智者近水。<br> &nbsp; 潭溪山,朝阳洞雄踞山巅而闻名。<br> &nbsp; 像鲁中的脊梁,鸟瞰青州.淄川.博山三县风情。当地人自古就说:站在山顶,听鸡鸣三县。<br> &nbsp; 也是故乡最高的山。巍峨挺拔,奇峰林立,泉清洞奇,周边人们节日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br> &nbsp; 深秋的潭溪山,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登山伊始,人们便置身风景如画的山道了。<br> &nbsp; 有着原始形态的潭溪山道,曲折蜿蜒并不好走,有些地方比羊肠小道还要狭窄。崖畔沟边火红的红栌山榆,翠绿的青松杉柏,山桃平柳和野山楂,摇摇曳曳,每走几步就会遇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尤其是那些落完叶子,高悬枝头的柿子卵枣,橙黄抑或暗褐,使人口中不由生津。潭溪山就一座天然的鲁中植物园。<br> &nbsp; 给我们带路的是山下北沟村的老书记,姓杨。他虽然六十岁开外,但身体瘦削,精神癯烁,步履矫健,动作十分敏捷。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熟悉。指着路边一块硕大的,紫褐色的石头告诉我们:这是一块天外来石,就人们说的陨石,如果搬进博物馆肯定是一件宝贝。我们拨开草丛看那石头,两米见方,一米多高,起码要重达五吨,甚至更多。没人说出它来到这里的时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我望了望窄窄的天空,想象着一道红光划破太空,天外来客摔向沟底,该是怎样的惊心动魄!老杨说,我记得这块石头已经向上翻了几次身了。由于没人搬得动,山洪冲刷,石头下边出现空隙,自然就会向上翻动,行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神奇,鬼使神差的本事令人赞叹不已。<br> &nbsp; 从山下到山顶需爬十多里的山路。我们不敢在沟底过多滞留,沿着北沟农民上山种地的路一直往上走去。太阳这时已经升起。大山里的太阳路程很短,在城里这时太阳已很高了,可在这里还不到一杆子。在大山,初升的太阳立刻散溢出浓浓的温热,她摈弃了出升时的娇贵,适应大地的过程。我们很快就出了汗。老杨把脚步放慢,等我们跟上来。他指着山坡说,潭溪山的梯田都是良田。我们望过去,果然,半山的梯田就像悬在山腰,层层叠叠。许多梯田已种上了麦子,油绿娇嫩,一片片,就像挂在大山的梁仓。老杨说,这些梯田是在六十至七十年代修的,每一亩都是高产田。现在人们觉得到这里种地较远,就把一些山田放弃了,任其荒芜。但仍然有许多村民前来种植。他们赶着驴儿往田里送粪,用原始的方式耕作耩地。大山气候温润,雨水也比较及时,因而不用过多侍弄也会有很好的收成。他告诉我们,路边哪块石头是人们歇脚的地方;哪条小路到达地里快捷好走。并告诉我们每一块山田都有不同的名字和称谓。看得出,老杨对这里每一寸土地的感情是那样的深。<br> &nbsp; 太阳已很高了。我们登上了一块十分平坦的大石头。旁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将军小庙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景区。旁边是壁立陡峭的悬崖,呼呼的山风吹拂着。下边是远近闻名的大峡谷。长约七华里,两面山崖斧削般直插沟底。外宽内窄,一线天就在山沟的幽深处。崖畔山顶的斜坡上,红栌山榆组成的红叶林,一片片镶嵌于山体,与那些绿色的松柏槐林交相辉映,勾兑成一幅幅天然的油画。太阳斜斜的吻过红叶绿树,树影婆娑,意韵盎然。这儿也叫红叶谷。对面山体是一个美人峰,婀娜多姿,就像在云中漫舞,又仿佛在为我们讲述大山一个又一个神秘的故事。正面两山之间的仙人桥,被松柏紧紧缠绕,从那里可抵达朝阳南洞。<br> &nbsp; 大家抓紧时间在这里拍照留影。几位摄影专家不时调换着位置,利用斜斜的光线记录大山肩胛部位的倩形丽影。我却与老杨一直唠嗑,听他讲述潭溪山的故事。他告诉我,西边的山顶平台,唐赛儿就曾在那里屯兵布阵,演练过部队。她本是滨州人,起义后就来到深山,与官军对峙。把这里作为根据地,一呆就是十几年。十几年风云战事。望着西山残破的兵营城墙,那位身披战袍,戎马持枪的美丽女侠,仿佛仍在山巅走动。每一座山头策马就能跃过。大山因他们的进驻更加神秘诱人。东面大山主峰的峭壁,硕大的壁仞就像一幅国画:唐赛儿率领起义军正在上面行走;又仿佛一面硕大的银幕,上演着千百年来人们耕种生存的一个个故事。<br> &nbsp; 没走多远就到达了潭溪山的主景区朝阳洞。这儿是北洞。两层楼窗似的洞口一直延伸到大山内里。当地人在洞的下口处供奉了菩萨彩像。老杨说,朝阳洞深不可测,过去人们传言,挎上一篮子蜡烛走不到底!可见朝阳洞的深邃。洞口就在潭溪山的上半部,这儿像大山的肩膀,三面峭壁到顶,兀鹰盘旋天空,松柏从山壁的岩缝中生长出来,有的弘根沿着石缝一直长到很远更深的石缝里,像一条条蟒蛇蛰伏在大山的石壁。洞口的前方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冰凉清澈的空山泉水流进池里,溢满后一直朝山下流去。俨然大山的乳汁,滋润着山坡,山下的麦田,供人们饮用。这可是上等的优质泉水!<br> &nbsp; 我们钻进了洞中。由于没带照明用具,进入洞口不远就停止了前进。山洞高约数丈,宽十几米,再往里越来越狭窄,但也能容几人并肩前行。洞内干燥凉爽,但觉得憋闷,是空气不对流的原因。这是北方山洞共有的特点。我们在洞口小憩一会,就沿着山路继续前行,来到了仙人桥。<br> &nbsp; 仙人桥有两座。我们走的是下天桥。桥面是通往朝阳南洞的唯一通道。由两块巨大的岩石横亘山涧,桥面平整宽绰,十几米长,两米多宽。桥下是万丈深渊,扔一块石头半天听不到回声。老杨介绍:仙人桥也叫天桥和升仙桥。如果有人从桥上掉下去,是不会死的,因为他已经升仙了。所以从未听说过有人从桥上摔死的事。据说是菩萨在保佑。<br> &nbsp; 仙人桥十分陡险。桥的两侧长满了年事已久的松柏,还有一棵名贵的塔柏就长在桥的阴面。弯曲着长过桥面,弘根毕露,看似摇摇欲坠险象环生,其实几百年如一日安然无恙。桥下的山风往上吹着,头发就要竖起。我们在桥上呆了一会,就直奔南洞而去。<br> &nbsp; 道路在山的肩胛处。我们沿着这条悬在半空的山路继续前行。在招呼大家小心跟上的时候,忽然发现刚才走过的水池上方另一个洞穴赫然醒目!上天桥就是洞穴的顶。上天桥上边还有一个洞。也就说上天桥是上下两个山洞的分界。而且下洞狭长洞深,汩汩流出泉水。大家被这一景象惊呆了,毛茸茸的松柏围绕着两个洞口。它与母性的性器是那样相似。整个山体就是生命之门。刚才在下边相隔太近没能注意,来到下天桥南侧的山路上,高处鸟瞰是那样逼真。大家的相机不住的闪烁。这个画面连老杨这个山里通也懵了。“想不到,太像了。真想不到”。老杨吃惊地赞叹着。我们在这里伫立良久。这个画面给大家视觉的撞击过于突然。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全部呈现出来了。我记得在桂林,在神农架都有这样相似的生殖器山体,人们还为这样的性器分别取名力和量,没想到在自己的故乡也有这样逼真的山体。应该说,有女性山体就一定有男性,但我们往西看了半天也没发现。可能就在我们目力不及的地方,一柱擎天的力器正展示阳刚之美。<br> &nbsp; 我们离开了这个令人敬畏神秘的地方,不一会儿就到了朝阳南洞。这个洞并不深,洞口开阔。甘露泉往外流着水。旁边一块残垣碑碣记录了朝阳洞的全部故事:是说明朝昭阳太子曾在这里隐居过。避过兵乱之后重新登基做了嘉靖皇帝。碑的名字就叫昭阳洞记碑碣。洞旁一座一人高的庙宇早已坍塌,从厚厚的墙壁看,这座庙有年岁了。当初昭阳太子蜗居在此,就是饮用着饮虎泉水,也叫甘露泉,吃着野果,度过了一生中刻骨铭心的难忘岁月。所谓大难不死,才有后福。这时老杨说,过去就流传着,打开潭溪山,家家抱金砖的民谣。潭溪山是一座宝山,山坡翠石的纹路,关于大山的种种传说,都昭示了这座鲁中高山的神秘,富庶与山藏。他说,大山里面溶洞肯定是有的,只是还没发现洞口,至于有没有宝藏,就看缘分了。从他诚挚的目光里,我读懂了山里人期盼富裕,开发大山造福一方的殷殷深情,也是希望我们回到城里引来开发商,共同采掘旅游产业的大山宝藏。<br> &nbsp; 过了南洞不远,我们来到一片较为平缓的山脊上。在这里观看正面山顶的美人峰是最好的位置。但摄影师们抱怨光线太强了,担心出不了好片子,“这光线只能拍电视”。但我说,拍点吧,把图构好,前景,主景,白云,苍鹰,搭配好了,照样好作品。恰好天空还有一轮清晰的月亮。大自然的布置决定了底片的力度。他们只好勉为其难。试想,天底下哪有轻易而举的好事?如果不是披星戴月早早来到山顶,用晨曦的辉晕渲染曝光的色彩,使之成为光与影的天人合一,很难摄出精良的摄影作品。况且他们又是一批懒虫,酒虫,昨夜喝酒直到很晚才歇手,哪有精力和体力早起赶山景!<br> &nbsp; 老杨领我们直奔山顶而去。山顶又是另一番景象。青州市的山村就在山顶旁边,村名叫上侧,在山的阳面。这样说来,我们大家已经用脚步丈量着从淄博走到了潍坊,潍坊最西边的村庄。这里土地肥沃,树木高大,梧桐,白杨,古槐,每一棵都耸入兰天,与潭溪山一比高低。最让我们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山楂树。深秋的山楂树再没有一片树叶,紫红的山楂挂满枝头,火红一片,每一棵树都像是一把巨大的火炬。我们伸手摘几个一尝,酸甜适中,也还可口。但不能多吃,多吃就倒牙。山楂是制造果酱,干片的上等原料。我们信步走进一个姓孙的农家。老孙为我们端出烧开的山泉水,为我们解渴,止乏。他们这个村子,每天都有游客光顾。我同老孙聊起来,他说他也是淄博人,祖籍淄川罗村,搬到山上已近百年了。他们这里除了盛产山果,山货,像柿子,卵枣,红枣,苹果,李子,板栗,最著名的就是盛产蔬菜种子。现在是水萝卜的育种期,人们开始从山田将种子萝卜移植到地窨子,大棚里。别看这里山顶,可是经年无大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人们的收入也比较高,每家都有机动车。从这里往东五百米就是柏油路,进出大山非常方便。问了一下,一斤山楂仅三角钱,,一元钱四斤需要商量。看着老孙慈善的面庞,想象着这里淳朴的民风,鸡鸣三县,我不由暗自感叹:他们才是大山真正的主人。是北沟,上侧的农人们把大山美化得摇曳多姿。应该说地区分界以山顶为准,可是,上侧的人们翻过山去到淄博种地,采收,已是十分平常的事。大山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他们共同呵护着自己的家园。没了地区之分,村庄联姻嫁娶也很正常。人类的爱情就是从大山开始的。老孙的父亲就是翻山过来当了上门女婿。老杨却一直沉默不语。我知道他在想什么。看看山这边风景如画,山那边尚未开发,能不心急如焚?当了二十年村支书,没给村民置下象样的家产,心中有愧呀。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刚上任不久的傅书记身上,那小伙子有思想。把近几年挣得的钱全部用在了村庄基础建设上了。铺路,引水,有线电视,电话等等。基础虽不太牢固,但已有了雏形,有了像上侧村一样的人心凝聚。<br> &nbsp; 我们出上侧村北行,有一条路直达下天桥,大家沿原路返回了。<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005.11.8——10<br>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4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42 编辑

神往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42 编辑
下面引用由拂晓2005/11/14 09:34pm 发表的内容:<br>神往之~!<br>
<br>问好.<br>是鲁中家乡的山,不太出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2:28 , Processed in 0.08772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