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7|回复: 3

《六楼读书偶得》之一(共12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3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1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林海在 2006/01/18 08:59am 第 2 次编辑]<br><br><br>《六楼读书偶得》之一(共12则)<p>●题记<p> &nbsp; 近日,写诗无感觉,也许到了“见山不是山”的时候了。某日,饮酒归来,却并无酒歌。酒兴之余,想起了整理过去读书时写下的只言片语。为什么要整理呢?我记起了两位大家的三句话:<br> &nbsp;“精神的功能是陶铸意愿,同化的意愿等等”(尼采语)<br> &nbsp;“我岂不是凭着眷恋的痴情,带给人生那惟一的艳影。” (尼采语)<br> &nbsp;“能‘看见许多块白东西’的前提不就是具有了‘白’的共相了吗?哪里还有事后‘把它们共同具有的那个白抽象出来’呢?”(张祥光语)<br> &nbsp; 回答人生,思为本源。于是,我想起了时间,再往前走,月球上有水。尼采说让天才活在边缘,如“鹰之朋,雪之友,日之邻。”我衷心的祝愿思的天才,与万物同构,与日月同辉。<br> &nbsp; 佛家偈语曰:“一切月印一月,一月印一切月。”而我却在这喧哗与骚动的时间里,咬住一轮孤月,记下只言片语的流水,也许会流水不腐,但愿。<br> &nbsp; 还但愿这些只言片语像一堆堆旺盛的狗火,真诚的祝愿我的朋友狗年狗火旺!<br> &nbsp; 还有因我住在六楼便取之曰:《六楼读书偶得》。2006年1月13日<p>●澄明<p> &nbsp; 李密在《陈情表》中说:“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思就是使遮蔽得以澄明。东方之孝,永恒的光明朗照。“源始统一”——生命的硕大体验。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 &nbsp; 思可能还是语言的蜡烛,另一种澄明。<p>●生死<p> &nbsp; 英国诗人威廉·布拉克写道:“残酷是一颗人的心,而嫉妒装成人的形象;……人的心则是它的贪得无厌的喉咙。”这种把人生看成“恶”、“死亡”、“残酷”的混合因素,是对人生的一种反叛,其实质是体验了后现代的某种荒诞性。其实,人类的发生机制都有某种相似性,那种镜像都表现在潜意识之中。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死生也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之,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悲?荒诞?谁视之?<p>●一粒种子<br> <br> &nbsp; 严肃的对待人生,是源自生命底渊的呐喊。种:发芽,开发、结果——一种过程,尤如黑格尔的哲学。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少时在收购门市部读此文章,至今爱不释手。每每读至“已亦乎!寓形宇内复儿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耶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自然乐天,才是“道可道,非常道”,虽是一粒旧种,但芬芳在善待人生的唇齿间,回音在心中。<p>●心<p> &nbsp; “这里面有什么呢?”“此中最是难测也。”——机智而韵味无尽。德国沃尔夫冈·伊瑟尔在《阅读活动:审美反映理论》中说:“这些空白不是作为一种不足,而是作为一种本文图式得以结合为一的暗示而被解读的。因为它是形成语境、赋予连贯性的意义的唯一途径。”心如脱缰的野马,天下人谁能读尽。“朝晖之中,无论幽谷,山岩,嶂峦……”,我希夷写出整个强大的心,让她静静的躺着!心,如珍稀动物的标本,精美的陶器,书法家的飞白……<p>●汉语言之妙<p> &nbsp; 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的寿联曰:<p> &nbsp; 太老夫人不是人,(一怒)<br> &nbsp; 九天仙女下凡来。(一笑)<br> &nbsp; 养儿偏惯去为贼,(再怒)<br> &nbsp; 偷来幡桃敬母亲。(大笑)<p> &nbsp; 还有一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时写了一首打油诗。诗曰:<p> &nbsp; 奈何奈何又奈何,<br> &nbsp; 奈何今日雨滂沱。<br> &nbsp; 滂沱雨夜祝陶寿,<br> &nbsp; 寿比滂沱雨更多。<p> &nbsp; 真神来之笔,有无穷之妙!<p><p>●悲剧<p> &nbsp; &nbsp;一位朋友问我:悲剧?我回答说:“悲剧是移情的交荡,如杜甫的“天地一沙鸥”、“乾坤一腐儒”、“寸草亦何有” ……<p>●设想<p> &nbsp; &nbsp;詹姆士说:“设想三个人先后对我们说‘等!’‘听!’‘看!’。虽然在听见三者之中任何一个的时候,我们心上并没有一定对象,我们的意识却发生三种完全不同的期望态度。”哑它的吧。再看看李白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三人,月,我,影。然而这三者其实是合一的。但确没有发生三种完全不同的期望态度。直线型的一种愁,这愁写得潇洒自如,完全是骨子里的愁,却偏说乐观;明知孤独,却偏要说的热闹非凡。向上对比,回顾与前瞻,在无限的历程中终成一种感受或现象。“所有现象,所有的存在者,都是存在的呈现和表达。”(梅洛·庞蒂语)设想或许就如我杯中之影。<p>●耳朵<br> &nbsp; &nbsp;<br> &nbsp; 梵高的耳朵,“卷起千堆雪”(苏轼语)。<p>●劲草<p> &nbsp; 尼采说:“人之伟大,在于其为桥梁,而不是目的;人之可爱,在于其为过渡与下落。/ ……我爱,如大雨点降自那停于人类之上的黑云,他们预告雷电将来,亦如预告者而毁灭。/看哪,我便是雷电的预告者,浓云中的一大雨滴,这闪电便叫超人。”<br>我面对寒冷的巢穴,静谧而无语。于是,我在空的立意中捉到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疾风知劲草”。<br> &nbsp; 捉住的是运动,如万川之月凛然,骚情楚意,跌荡千里。<p>●听雨<p> &nbsp; “隔窗听夜雨,芭蕉先有声。”(白居易)<br> &nbsp;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br> &nbsp;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王昌龄)<br> &nbsp;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p> &nbsp; 雨的精灵,最好最妙,当你无法抵御无常时,那雨声的次第飘逸,将护着你从一切死中得活。<p>●老子的两句话与后现代“去正当化”的某种关系<p> &nbsp; 老子曰:“善言可以市尊, 美言可以加人。”是说漂亮的话可以受人赞誉,漂亮的举止可以增加人们的尊敬。但现在漂亮的话却有某些后现代特征,让人们更加可怕。<br> &nbsp; 我望着冬夜的天空想“去正当化”像不像池塘的枯荷?<p><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0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1 编辑

很不错的一个!<br>重了!大家接着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1 编辑

●耳朵<br> &nbsp; <br> &nbsp;梵高的耳朵,“卷起千堆雪”。(苏轼语)<p>------精彩!<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1 编辑

谢拂晓、凯华评阅! &nbsp; &nbs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8:40 , Processed in 0.08935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