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6|回复: 1

阅读张爱玲“还没离开家就已经想家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0 0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0 编辑

阅读张爱玲“还没离开家就已经想家了”<p> <p>在很朦胧的年纪时,便耳熟能详张恨水、张爱玲这些名字了。张恨水的书还模糊模糊读过些,而张爱玲的小说却总是不曾静心浏览过。<p>直到很多年以后,自己有了几重家庭身份,不知不觉也啃起文字,在电脑上敲些又酸又甜的小诗,从文字到人,从形象到字迹,相遇的人也便多起来了,相比之下你的优点就象黑夜里的星星更容易被人发现。<p>S就是觉得我在文字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于是他相继介绍了自己喜欢的也觉得很适合我的书籍给我。他说,你应该去读读张爱玲。我说为什么。他说在某种角度看你们有相似之处。<p>正巧那时我经营着一个文化气息沉重的书吧,书架上不乏有价值的东西,自然也不能少了张氏书籍。后来因我重返上海而结束书吧生涯,临别时我带走了张爱玲的两部书《流言》和《传奇》,我是有好奇心的,想真正了解一下人们心目中的张爱玲到底是不是如是传说,另外我对这两本书的装帧也很感兴趣,大气而不失雅致,有种由内而外的美。喜欢,有时候就是以貌取之,这样想时,我们又会大度地原谅以貌取人的现象了。<p>有位博客曾在我的诗帖里写道,如果我生在张爱玲的年代,准也是一根文学苗子(大意是这样)。这话多半成份是抬举我,但仔细嚼嚼也另有别味。这让我想起一句俗话:时事造英雄。可是生在什么时代,谁都无法选择。一个人走什么样的路,也都是天定的。不管你是先天后天,不管你是努力腐败,不管你是富有落后,这些都是冥冥之间安排好的。人生不可能假设,假设不过是一帖拿不出来的后悔药。所以,之所有名扬四海的张爱玲,是因为张爱玲就这么存在着,而别人也始终是她自己却不可能是张爱玲。<p>老师说:她是一个鲜活的女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想我可以理解一半,就凭我用女人独有的嗅觉,至于另一半只有完全了解了张以后才能有答复。从话中透露出一丝丝老师对张爱玲的某种非常诚恳的赞赏,而这种赞赏里存在着的一丁欣喜又在很多人眼里心里涣散出来,或许这才是激起我要阅读张爱玲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吧。<p>“1995年的9月8日,张爱玲一个人在纽约的公寓孤独地离去。”此话读来颇为心酸。“她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然而几十年后,在美国却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那么到底是出于什么让张爱玲选择这种孤寂的生活呢?我想只有读尽她,答案才会水落石出。<p>暂且来看看这一段张爱玲的原文:<br>“所以活在中国就有这样可爱: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听说德国的马路光可鉴人,宽敞,笔直,齐齐整整,一路种着参天大树,然而我疑心那种路走多了要发疯的。还有加拿大,那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总是个毫无兴趣的,模糊荒漠的国土,但是我姑姑说那里比什么地方都好,气候偏于凉,天是蓝的,草碧绿,到处是红顶的黄白洋房,干净得像水洗过的,个个都附有花园。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愿意一辈子住在那里。要是我就舍不得中国——还没离开家就已经想家了。”(摘自2003年自绘插图经念版张爱玲的《流言》139页《诗与胡说》末段。)<p>从文中来看,那时的张爱玲应该还未曾移民国外。“要是我就舍不得中国——还没离开家就已经想家了。”仅仅此句,就足以说明那时候的她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是一个以国为家的人,是喜欢中国月亮的女人。然而,1952年张爱玲还是移居香港,1955年旅居美国,甚至丈夫赖雅去世后的六年都在美“隐居”。原来那么想家的人,却魂落异国。这中间的转变,哪知要经多少波波折折、折折波波。<p>莫非老师说得对:你不懂她,才说她寂寞。真要有人围着她,她才寂寞呢!<p>大概美丽过的都是寂寞的吧!就象烟花,爆炸时的五光十色亮丽一天,随后是满地黑灰般的纸末。也许张爱玲是不愿意让人看到她最后落幕时与曾经的鲜艳成强烈的反差。也许一个人的寂寞不算什么寂寞,而别人眼中的寂寞才是最寒冷的色彩。<p> <p>20060210 凌晨<p><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0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0 编辑

独自忍受寂寞,也许能对美好事物有更深更长的回忆.欢迎肖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8:22 , Processed in 0.09205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