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7|回复: 7

[原创] 飘逸泥土醇香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9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3 编辑

[watermark]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飘逸泥土醇香的诗 <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读老刀的诗集《打滑的泥土》<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冷梅<p> &nbsp; &nbsp;敢于站在泥土上说话的诗人,是真诚的,是最可尊敬的,老刀就是这样的诗人。与老刀相识真的有缘,前年荔香飘飘的时节,我去《作品》编辑部拜访远辉诗兄,刚好碰见老刀。经远辉诗兄介绍相识后,老刀即拿其诗集《打滑的泥土》相赠,其时,我不敢贸然侃诗。去年,他在台风季节里,抽空到红海湾畔来看望我们这些未名诗人,我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曾表示要为其《打滑的泥土》写点什么。无奈我的笔锋太拙,怕破坏了老刀精心设造的意境。直至近日,才将《打滑的泥土》全面审视了一遍,仔细拈量拈量,才知老刀是锐利而沉重的,其诗作的品位甚高,被省作协评为新人新作奖实非偶然。<br> &nbsp; &nbsp;有过农村生活的人,一般会清楚,走路时遇到打滑的泥土,便有可能获得亲吻泥土的机会了。老刀的诗集用打滑的泥土命名,是有其深意的,可见老刀的泥土情怀绵绵不绝,这也是其创作的基点,是其塑造泥土人生进而走进诗歌殿堂的最佳通行证。任何人均来源于泥土并最终归于泥土,任何拒绝泥土背叛泥土的人,其人格是不可能完整的。可幸的是,老刀深谙此理并不断而深刻的挖掘有关泥土感人的情节与情愫,这就有了《一个人的诉说》的深情,《流失在城市的泥土》的忧虑,《听不见阳光的日子》的孤寂,《秋风升起的叶子》的沉思。老刀用平实的语言倾诉其所思所感,用质朴的情怀网织其所爱所恨,用理性的眼光打量泥土以及跟泥土相关的每个日子与故事,无论身处山村还是都市,其社会责任感时时凸现。可以说,他的诗是关注社会底层的宣言,是清洁污浊灵魂的洗涤剂,正如其名,是一把解剖社会解剖人性的锋利之刀。韩作荣老师谓其是“平民诗人”,是恰切的,代表了诗界的某些认知倾向。<br> &nbsp; &nbsp;亲情、故土情结是历来诗家(并非全是诗家)生生不息的痛。这种痛往往是切骨入里的,包含爱与恨、思与悔、忧与虑、愁与乐等等情愫。老刀是从一棵枣树的山冲里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同样对亲情、故土有着深刻的怀恋。父亲、母亲走在山冲的田埂上,是再朴实不过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在诗人眼里,就是山冲里一棵永不凋谢的枣树,那是一面生命的旗帜,昭示着一种不败的人生方向。父亲曾有“喝一杯的习惯”,“他说下田前喝一小杯酒/再咬骨头的水都不冷”(《一棵枣树的山冲》),到后来牙龄脱落不喝酒了,但与泥土打交道了一辈子的父亲,依然不解泥土情结,依然挥舞锄头,“把山沟里的孤独/连成一片”,这种孤独铸成了诗人永生难忘的痛。母亲也一样,是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对一边耕作一边做家务的事情已习以为常,“白发上别着一小块金色的泥浆”,这种于细微之处着笔的诗句很有震撼力,充分刻划出了母亲伟大而无私的形象,于田间回到家里即投入家务,来不及拭去身上的泥巴,其勤劳朴实可见一斑,可谓神来之笔。母亲清贫了一辈子,却具有古道热肠,“硬是将积累了59年的私房钱”借与他人盖房子,“家里却连煤也舍不得烧”(《白发上别着一小块金色的泥浆》),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应是直接影响了诗人的,因为这种品质直接孕育于泥土,充满原始而永远不会减弱的力量,即使遭遇打滑的泥土,也不轻易摔倒。诗人对亲情、故土的怀恋不是以歌颂式的语言来抒写的,而是以一种近似讲故事的口吻来展示的,给人一种亲切感,这是老刀的聪明之处,是老刀独特的诗风,他的语言不是甚完美,但很重要,为我们独辟了另一条走向诗歌理想的道路,即如何使诗歌文本保持个性(有待进一步探索),老刀的实践探索自然会引起人们重现。其在《美丽的太阳花》中,同样是赞美亲情和怀恋故土的,但不直接抒写,而是通过女儿日记本里的一棵太阳花,进而想到故乡的太阳花,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城市再好不是我们的家,过不了多久/我们将回到落满野花的乡下。”诗人最感动的是“女儿已经懂了”,看来,泥土情结必然代代相传了。<br> &nbsp; &nbsp;泥土是根本,是万物生长繁茂的根本,自然会引起人们的诸多遐思与奢想,受过泥土滋润的诗人老刀,自然关注泥土的存在与完整状态,虽然发出了“城市再好不是我们的家”的感叹,但他并不拒绝城市,城市的根本性应是泥土,寄居或暂时逃离城市只是对泥土有了更深沉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诗句)。老刀现在生活在城市里,面对城市里的物欲横流,面对生活在城市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困苦,其诗心从没有沉静过,而是在不断地叛逆与抗争中,为道德沦丧、诚信缺席、生态破坏、泥土流失、环境恶化、人性受贬、侍强凌弱、奢侈荒淫、腐败堕落等等有违天性的现象而不断诘问、解剖与鞭挞,并对无私奉献、民主自由洋溢着赞美和向往之情。老刀寄居的城市楼房鳞次栉比,时时处处充盈着现代气息,这似乎与他无关,其灵魂憩泊的只是十几平方至七十多平方的空间,但这不能迫仄其思想恣意流浪的欲望。许多日子里,他面对的是平淡的日子和日子的平淡,这种平淡造就了许多并不平庸的诗篇。老刀是怎样平淡的?从《回归》、《杯子掉在地上碎了》、《小黑螺》、《轮回》、《枝》、《羊》、《家长会》、《中秋》、《我是个哑巴 &nbsp;说了十九年普通话》、《避雨》、《日子》、《星期六上午》等等诗作中可或多或少窥视到其平淡,但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诗作,却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神经,“象泥里走出来的根牢牢抓住了我”(《回归》)。在母亲60岁生日的日子里,诗人回到了故乡,本来应全身心地为母亲祝寿才对,但诗人想得更多的是大多数人的命运,且看:<br> &nbsp; &nbsp;广州的确很大,比我在这里22年要大得多<br> &nbsp; &nbsp;700多万常驻人口,近300万流动人口是<br> &nbsp; &nbsp;一个什么概念?告诉你吧,2002年1月<br> &nbsp; &nbsp;发生1140宗交通事故,伤1242人,179人从我们<br> &nbsp; &nbsp;中间永远地消失了。像衣服的灰尘,被风吹走<br> &nbsp; &nbsp;我们没有丝毫的感觉和松动。你说广州大不大?<br> &nbsp; &nbsp;这些枯燥的东西到了诗人手里就变得诗意浓馥了,通过对一个地方交通事故的概述,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每年每月每日,其它地方于交通事故中伤亡的有多少?还有世界各地死于战争和天灾的有多少?老刀无非想告诉人们:人是渺小的,一个人的命运是与大多数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热爱大多数人才是热爱自己。母亲的命运固然重要,但她只是众多劳动母亲的一员,孰重孰轻,已不言而喻,老刀阔大的胸怀和博爱思想,是其投入关注社会底层生存状况的诗歌创作的又一原动力。<br> &nbsp; &nbsp;老刀有时候很孤寂,在一个遍地方言的城市生活,觉得自己活象一个哑巴,但由于心中充满着爱,他必须诉说甚至呐喊,为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及其命运而摇唇鼓舌。他对民工的悲惨命运予以同情,同时憎恨克扣民工血汗钱的老板;对小贩、清洁工、残疾人(含残疾少年)、捡垃圾的老人等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生存状况表示深深的忧虑,同时深恶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及其言行;对吸毒者的生命走向,受到刑罚(或劳教)者的亲人的无助表示理解,同时痛绝那些草菅人命、腐化堕落的所谓“公仆”。所有这些,诗人都不遗余力地予以揭示呈现。假丑恶和真善美时常会在生活中同时或交替出现,诗人当然不是竭力地去暴光社会的黑暗面,而是笔随心至,自然地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各种真实图景,让人在感受到生命无奈的同时,也激起珍爱生命的热情。老刀是身处城市和农村的边缘思考着的诗人,当城乡差距、贫富悬殊日趋明显的时候,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如何摆脱这些社会的弊病,恐怕不是诗人所能解决的,诗人的主要功能是揭示和批判,在这方面,老刀是做到了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倘若诗人们的努力能引起社会的注意,也就足够了。<br> &nbsp; &nbsp;老刀在关注底层人物命运的同时,对当下的生活生存环境也予以深切关注。许多地方急功近利,以发展经济为幌子,大肆开展“圈地运动”,造致土地荒芜、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沙漠化,有些地方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而空气污染、水污染亦日益严重……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而诗人老刀在这种背景下是冷静的,他以细致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对环境问题予以深刻的揭露。“许多鱼不是渴死在岸上/而是淹死在水里”(《鱼》),水污染是导致许多鱼类灭绝和锐减的重要因素;“能看清稻子的 &nbsp;只有泥土/可泥土流失 &nbsp;人心沙化/稻子能立脚的地方愈来愈小了”(《看不清的稻子》),“泥土流失,人心沙化”已危及粮食的正常生产了,民以食为天,失去泥土,便可能失去生存的条件。诗集中这些诗作虽然不多,但也说明了诗人对环境问题的忧虑。是否可以这样说,流失在城市的泥土,是环境问题的一部分,逐渐背叛泥土的城市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老刀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热情,得益于泥土的滋养,关注人类生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得益于泥土的启示。在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双重挤压下,老刀不愧是把锋利的刀,以诗辟开了一条通向情与义的血路。<br> &nbsp; &nbsp;关于《打滑的泥土》的艺术特色,我很赞同韩作荣老师在序言中所说的一切,不再赘述。但我通阅了诗集之后,感觉最深的是,许多诗作充满了哲理性和辩证思维,最有代表性的是《雪》,该诗勿宁说是咏雪,不如说是老刀心路历程的反映:身处社会底层是卑微的,但关注社会底层是高尚的,唯有如此,才能显示自己的重量和价值。现摘录几句,与诸君共赏或共勉吧:<br> &nbsp; &nbsp;一片雪只有泊在雪上才有重量<br> &nbsp; &nbsp;一片雪只有落在雪上才那么白<br> &nbsp; &nbsp;一片雪只有站在雪上才能被看见<br> &nbsp; &nbsp;……<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6月28日深夜) <br>[/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9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3 编辑

老刀是我喜欢的诗人,你的评论已深入了老刀的灵魂,有见地,有深度,真是用心的解读啦,为你和老刀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9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4 编辑

欢迎冷梅。<br>俺又认识一位好诗人。谢谢冷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19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4 编辑

谢丁速、楠子,请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9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4 编辑

老刀用平实的语言倾诉其所思所感,用质朴的情怀网织其所爱所恨,用理性的眼光打量泥土以及跟泥土相关的每个日子与故事<br>你的语言很有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19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4 编辑

谢谢欧阳白的理解。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0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4 编辑

飘逸泥土醇香的诗 ,这题目恰如其分。冷梅的评论是站在土地上的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20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1:04 编辑

问候!谢谢蒋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 16:51 , Processed in 0.07863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