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3|回复: 6

离弃或拯救:寻梦者的生存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7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9 编辑

--------------------------------------------------------------------------------<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离弃或拯救:寻梦者的生存方式<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品读何真宗其人其诗<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冷梅<p><br> &nbsp; &nbsp;一位19岁就踏上寻梦旅程的流浪者;<br> &nbsp; &nbsp;一位因无暂住证而两次被揪进拘留所的打工仔;<br> &nbsp; &nbsp;一位用热线电话为失意者排扰解愁的热心人;<br> &nbsp; &nbsp;一位被尊称为“异乡人冬天里失意的裘皮大衣”的诗人;<br> &nbsp; &nbsp;一位以文字拯救自己而远离故土的寻梦者;<br> &nbsp; &nbsp;……<br> &nbsp; &nbsp;这就是“我们的打工诗人”何真宗。何真宗的动人事迹和感人的文字常见诸报刊,在东莞那座工业气息昼夜鼎沸的城市,已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创办的《打工作家》已成为众多打工者的精神家园。我与何真宗相识不久,无意过多的去罗列其动人事迹,但近日阅读了他的诗文集《望一眼就心动》之后,确实有点心动,尤其是其清丽的诗歌,就象绿岛的小夜曲,可以让人们在疲惫的劳作之后,成为其慰藉心灵的音符。据说,他先前已出版了诗集《在南方等你的消息》,我没有拜读过,这本《望一眼就心动》收录了他的部分诗作,如果以这些较少的诗作来发表对其诗的见解,不知同行们是否会怀疑我喝了什么药?以偏概全或少米之炊的感觉还是有的,还需读者们海涵,因为我有些心动了,不得不说啊。<p> &nbsp; &nbsp;当下的诗歌创作已浮于市场经济的层面,虽然诗歌大潮波涌连天,但被拱上浪尖的大多是泡沫、残帆破樯或容易漂浮的废物,而沉于浪谷的往往容易被遮蔽、容易隐退。市场经济的日益扩张,带给诗歌的是表面的繁荣,但因社会公德问题、诚信问题、功利问题等等暂时无法得到更有效的阐析和缓解,诗人的失语状态和诗歌的大声喧嚷,已日渐占居了人们的浮躁心里,真正冷静思考诗人和诗歌的社会价值的,往往是某些写不出诗歌或写不好诗歌的人,这些不是诗人却以诗评家身份指染诗歌的人,已逐渐失去了批判的锋芒和赏析的鉴别力,却多了阿臾逢迎、随意打诨、无理取闹、曲意指责的习性。真正的诗人及其作品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奖掖,而某些以编书为职业或愿意资助诗歌运动和诗歌报刊的所谓诗人,常常能得到恣意的吹捧和隆重推介。在诗坛这些不良风气滋长的背景下,能否保持一颗纯净的诗心?能否坚守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精神家园?能否维护最起码的良心道德底线?是诗人们应该时常深思的问题。何真宗是幸运的,得到了广大打工者及打工诗人的普遍认可,他从生命的磨难出发,以诗歌的名义唤醒一些打工者对生命的关注,对爱情、理想的追求,对喜怒哀乐的理解。何真宗既是打工者又是打工诗人,对打工生活的艰辛有着切肤入里的体验,对打工诗人所应承负的历史使命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和多年来与命运相依偎相抗争的努力,使其生存方式明显呈现了离弃或拯救的双重选择。其实许多寻梦者是徘徊于此两者之间,离弃是暂时的放弃,不是完全的背叛,选择离弃是无奈而痛苦的,是为了更好的拯救自己,进而拯救他人。何真宗自己19岁便远离故土和亲人,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寻梦旅程,这种大胆的离弃应是刻骨铭心的,这为后来进行有效的拯救留下了充满血痕的铺垫。翻开《望一眼就心动》这本薄薄的书,我们不得不为他当初的离弃感动,其第一辑《乡愁如歌》反映了诗人在离弃之后的忧愁,孤寂和悲哀。《流落街头的日子》这首诗揭示了一些人的人生际遇,也反照了自身流浪的心情:“那颗流浪的心呵/始终在寻找一点点温暖/一缕缕炊烟 甚至/人生的归宿……”。诗人流落他乡街头,是他离弃后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南往北往的车流人流的挟裹中,诗人是多么的渺小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有谁还会认真的去关注关怀一位流落街头的流浪者。这位流浪者后来成了诗人,还有更多共同命运的流浪者,他们的人生归宿在何方?<p> &nbsp; &nbsp;当初,何真宗辞去涪陵榨菜厂舒适的职位,随打工潮涌入南粤,这种离弃就有着悲壮的色彩。而当他渐渐融入南粤这块热土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浓烈的乡愁,对故土的思恋和亲人的牵挂是每位流浪者必修的课程,谁都会在这门课程中慢慢读出爱与恨、情与义、名与誉的尊贵,是深是浅,是浓是淡,是真是假,是刚是柔,是黑是白,都可为自己树起灵魂的纪念碑。在此,何真宗以平白的语言展示了乡愁的质感和美感:“任民俗一路扭秧歌而来/任蓝天的诱惑从自己的头顶飘过/任城市的传说变成心中的故事/只要一接近泥土/农夫站立的姿势 始终是一种独立的风景”(《燃烧的乡情》)。这种品味乡愁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化沉重为轻松,化浓郁为平淡,农夫在诗中只是一种象征,农夫的姿势就是故乡的姿势,更是亲人的姿势,这种姿势比城市的高楼大厦还坚强,在诗人心中是“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何真宗就以农夫的姿势站立着,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一站就是十几年,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并没有离弃,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来抵达寻梦的境界。他说:<br> &nbsp; &nbsp;没有人愿意将目光<br> &nbsp; &nbsp;贴在你的脸上<br> &nbsp; &nbsp;没有人愿意将手掌<br> &nbsp; &nbsp;搭在你的肩上<br> &nbsp; &nbsp;没有人愿意将问候<br> &nbsp; &nbsp;放在你的心上<br> &nbsp; &nbsp;这时只有岑寂的荒凉<br> &nbsp; &nbsp;快马加鞭穿破旷古而来<br> &nbsp; &nbsp;闯入一种情绪和心脏<br> &nbsp; &nbsp;——《寂寞的人心不寂寞》<p> &nbsp; &nbsp;何真宗说其心不寂寞,恐怕是假的,也可能是自我安慰吧。一个敢于选择离弃的人注定是要寂寞的,但我不敢怀疑其承受寂寞的能力。但他为什么要说不寂寞?或许是他校准了人生的坐标,或许是理解了离弃的要义,又或许是他已获得了心灵的共鸣。太多的假设于真正的诗人而言恐怕是毫无意义的,真正的诗人是懂得品尝寂寞的,那些在诗坛搞风搞雨的才是耐不住寂寞的人。何真宗多次写到对家的思恋,对亲人的思念,我们不能据此就认为他的多愁善感可以左右其前进的渴求,那只是在离弃之后对灵魂回归本我的一种方式,任何离弃均是身体的漂泊,思想的流浪,他的根永远是民族的土地孕育并繁茂起来的,即使风敲雨打日曝霜冻,其本色并没有改变。在此,我想说的深一层意思是,他摒弃了功名利禄,把一颗赤诚的心交给文学交给众多的打工者,其苦苦支撑着的《打工作家》报,就是一种给予的方式,虽然他由此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社会对他的回报也不会太多,名利、地位再厚重,能抵达一张报纸的厚度和高度吗?此相对于某些获得名利地位之后即离开诗坛的人,何真宗是值得尊敬的。“我真想在流水线上挤出一秒的间隙/站在工业区最高的楼顶呐喊几声:/谁来给我一句问候/不须带有关怀,只要是平安心肠/谁来给我一个微笑/不必含有什么关爱/只要心若止水 不含什么阴险思想”(《底层》),诗人与打工者一样,最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但现实中,相当多的打工者的社会地位很低,虽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摆脱不了被压榨排挤的命运,即使是白领金领阶层的打工者又如何?都是寄人篱下的,其自己的思想能自由左右自己的思想吗?在自己的思想常常受制于他人的思想时,离弃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方式,但受损的合法权益往往又是离弃的代价。有些打工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而又孤立无援时,会采取过激的“离弃”方式,即自杀殉道,我认为不可取,因为天无绝人之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倒欣赏何真宗的自嘲方式:“我突然想到了死/可我从没有想过要自杀/因为我没有自杀的勇气/若有自杀的勇气/我宁愿把这点勇气/鼓励自己不屈不挠的活着”(《我突然想到了死》)。众所周知,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能拯救自己的只有是自己。<p> &nbsp; &nbsp;何真宗就是能拯救自己的人,他不哀怨命运的不公,更不服从命运的安排。从流浪者到打工诗人,从一个人孤独的流浪到有众多的知音一路同行,何真宗经历的磨难是难以言喻的,可以说,他是打工时代的一个缩影,打工时代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前进途程,他只是这途程中的一只蚂蚁,虽然昼夜兼程,但随时会有被人踩扁的危险。面对艰难的时世,他不得不抗争、拼搏和进取,这就是自我拯救。何真宗出世于一个红色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也是一介农夫,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对共产党是赤胆忠诚的,即使生不逢时生活艰难,仍保持着一名党员的本色,“那年青黄不接颗粒不收/父亲把仅有的积蓄/当作党费 缴纳给村党支部/可他还不满周岁的孩子/因饥饿而夭折”(《党费》),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那时候“父亲”的举动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那时的党员“位卑而不敢忘国忧”的思想,这是否直接影响了何真宗的思想品格?从何真宗的作品中也不难发现,父亲对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党员的身影/在风吹雨打中铸情成诗/在寒来暑往中行走如画”(《父亲是个党员(组诗)》),在何真宗看来父亲是党员的化身,是一首深澳而耐读的诗,是一幅深沉而百看不厌的画,能这样理解父亲的人,其就是一株野草,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萌芽吐绿,充满对生命的真诚。故何真宗在《红色歌谣》这一辑中,对“红色”充满着真情的向往,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他日后对社会底层的关注、同情和慰问的精神动力?他常常在工作之余、创作之余帮助弱势人物,无私的为其排忧解难,这样,拯救的意义已冲破了自我、“小我”的拯救意义,理当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当今社会需要拯救的太多,社会公德退化、诚信缺失、信念坍塌、理想崩溃等等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短其内只能是缓和,诗人的拯救方式只是文字,能付诸行动的极少,故沉醉于文字大谈理想信念的不在少数,何真宗是付于行动的打工诗人之一,但有时也陷入困惑幻想之中,其爱情诗应是幻想的结晶,或许对爱情没有较深刻的体验和领悟,一些诗作已落入俗套。或许更多的人把《别对我说爱情》这一辑的诗作都看作爱情诗,事实上,何真宗是打着“爱情”的名义欺骗了浅薄的眼光。且看《爱情与生活》这首诗的其中一节:<br> &nbsp; &nbsp;如果 &nbsp;我们已经相爱<br> &nbsp; &nbsp;或者 &nbsp;我爱你<br> &nbsp; &nbsp;我也会像百灵鸟一样歌唱<br> &nbsp; &nbsp;让我轻快的歌声<br> &nbsp; &nbsp;敲醒生活中逐渐<br> &nbsp; &nbsp;平寂的日子<br> &nbsp; &nbsp;我也会像含苞的花朵<br> &nbsp; &nbsp;静静地开在<br> &nbsp; &nbsp;你视线达不到的地方<br> &nbsp; &nbsp;让那花开的馨香<br> &nbsp; &nbsp;拉回你渐渐消失的眼神<p> &nbsp; &nbsp;若作为爱情诗,何真宗并不高明,这首爱情诗可以说是众多爱情诗的克隆,但我不想把它当作爱情诗来阅读,“含苞的花朵”既然开在“你视线达不到的地方”,为何“花开的馨香”能“拉回你渐渐消失的眼神”?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如果作为爱情诗来阅读恐怕是一笔严重的失误。但联想到何真宗的人生经历和职业使命,这首诗又似乎很绝妙,诗中的“你”只是一种指代或假想,那是令人失意的事物或失魂落魄的人,我愿意敲碎平寂的日子,在没有花香的地方,也即环境恶劣的地方,为“你”掬捧花的馨香,让你渐渐找回生活的感觉,再次唤醒“你”对生命的憧憬,如此理解,可能才符合何真宗一贯来乐于作出自我牺牲并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再如组诗《守望与祝福》,里面虽有涉及爱情的成份,但“爱情”在这组诗中又成了一个借口、一个美丽的托词,先看《望一眼就心动》这首诗,整首诗就洋溢着对“你”的呼唤,我不由想起一首歌《我发觉你越来越美丽》,起初以为是歌唱爱情的,听过之后,才知是歌颂大西部的,何真宗的这首诗是对生命的呼唤对理想的追求,他期待的不全是爱情,还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旗帜在飘扬;再看《真的希望你好》,诗人能对爱情许下何种承诺?如果按照诗的思路,诗人有些自作多情了,“夜来了 &nbsp;我的眼/是你行走江湖不灭的灯塔/困倦了 我的心/是你跋涉中依偎的码头”,在此,别忽视了何真宗开设的热线电话,那是为人排忧解愁的,那热线电话的守护人确是众多迷惘者的“灯塔”和“码头”,是心灵的驿站,为此,“我都一如既往地/守望……”(《守望》)。这些解读,可能有些牵强附会,读者诸君尽可见仁见智,提出商榷。<p> &nbsp; &nbsp;何真宗就是这样,“拯救”他人也拯救自己,把自己的灵魂提高到一个高度,置于打工时代的天空,洒下点点星辉和缕缕阳光,既照亮了自己,又照亮他人。他的诗质朴平和,却充满灵气,意象不繁杂却很鲜活,很符合打工者的阅读习惯,故能引起共鸣是必然的。但何真宗的诗对生活的契入尚有待加强,若能再深入思考,突破固有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相信他能写出更多更精彩的佳作来。我期待着。(2004.仲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7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9 编辑

何真宗就是这样,“拯救”他人也拯救自己,把自己的灵魂提高到一个高度,置于打工时代的天空,洒下点点星辉和缕缕阳光,既照亮了自己,又照亮他人。他的诗质朴平和,却充满灵气,意象不繁杂却很鲜活,很符合打工者的阅读习惯,故能引起共鸣是必然的。但何真宗的诗对生活的契入尚有待加强,若能再深入思考,突破固有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相信他能写出更多更精彩的佳作来。我期待着.<br>客观的评价!<br>理性的评论.<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9 编辑

谢谢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30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9 编辑

一个勇于挑战自我、与命运抗争的诗人。<br>钦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7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9 编辑

问好冷梅,读来了解他一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2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50 编辑

诗人的呐喊,评论者的至善,人生的况味,现实的残酷,让我读到了这样一幅沉重的诗意的图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3 0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50 编辑

谢谢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7 08:26 , Processed in 0.0979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