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8|回复: 8

诗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5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5 编辑

诗 &nbsp;相<p>李 霞<p><p>诗,到底何为诗?<br>文学史已有定论,诗不仅产生在散文之前是文学之祖,而且诗产生于文字之前,因为歌谣产生在文字之前。诗不仅与音乐同源而且与舞蹈同源。诗的起源当与人类的起源一样久远。<br>“诗”字最早见于《尚书》中的《虞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也是中国最早也是迄今最权威的对诗的解释。<br>《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r>想想大学中文系教授讲的,想想文学史书上写的,仍然是个“?”。1984年我大学毕业不久,在一篇文章里说:诗由言与寺组成,诗就是寺言,即寺庙里的话语或祭祀之言,更得意的是它竟与古希腊哲人柏拉图说的诗人是神的代言人不谋而合,这还为诗的神秘感找到了原始依据,当时真的有点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但文章发表后编辑部转来一封读者来信,说佛教传到中国远在文字产生之后,怎能说诗是寺之言呢?望文生义的我成了井底之蛙,迄今想来仍觉脸红。遗憾的是几次搬家那封信已找不着了,来信者的名子也不敢再凭印象了。<br>但,诗肯定与寺有关系。宋代王安石释寺为“寺人”,那么诗就是寺人之言了。此说由于缺乏充足证据,不为人信。那么,“诗人”是否源于“寺人”也不得而知。近见青年学者叶舒宪在《文艺研究》1994年第2期发的文章《诗言寺辨——中国阉割文化索源》,以充足的论据,证明了上古所谓“寺人”就是主持祭礼的掌坛者,他又是宫廷中被阉割过的内官,并参与重大政治军事行动。“寺人”须“巧言”,其“规谏君王”之言或主持祭礼所吟诵的祷告词就称为“寺人之言”,后又合称为“诗”。因“寺人”地位较低,推而广之,凡是地位较低的人,以富有文采的语言呈述心意于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也均以“诗”称之。来自民间的民歌民谣以“风诗”称之。周代的乐官将“风”、“雅”、“颂”汇编起来,合而称《诗》,汉代始尊称为《诗经》。陈良运著的《中国诗学批评史》(江西人民出版1995年版)也认同了这一看法。 <br>耿占春在1993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的诗学著作《隐喻》第182页也认为诗是和圣地(寺)结合在一起的话语,诗的话语是一种伴随着宗教活动的话语。从“寺”的字根看,它是人足的象形,而与足有关的“止(趾)”包含着“行”与“停”相反之两意。既行又停,当意指舞蹈与节奏。这是一种古老的仪礼之一,舞仪。而“舞”在上古与“巫”同源同义。也可以说,诗是语言之前的语言,也是语言之后的语言,是一种处在无穷的瓦解过程中的语言,诗处在永恒的凝聚与消解中。<br>耿占春还说:诗的另一个通行的含义是“志”。它意味着“停留在心上”,诗是一种停留在心上的话语。它也就是让你的心灵停留在语言的神秘的隐喻中。诗的语言不是一种穿过你的意识就变成了事物的代码,而是理性无法穿透的、停留与展开在你的灵魂之上的世界。它本身是一种烛照式的穿透,而直达形而上的惶惑境界,就像“志”的另一个含义“之”字所暗示的,“之”是“从……到达”。诗的话语是一个到达。用海德格尔的话说,语言是存在本身的又澄明又隐蔽的到来。我们所企望的所想念的,那神圣的,终于在诗的话语中到来。<br>对诗的寻根与朝圣是必要的也是需要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坚信,原来的诗,过去的诗,其宗教性、神秘性是重要的特性。当然这是古代诗的特性。<br>叶舒宪、耿占春对诗的原意、本意、源意的探究仍不尽人意,因为我们还没有弄清楚“寺”的原意,诗中的“寺”与寺庙中的“寺”到底有何区别?我们还没有见到更好的解释,任何无根无据的臆言,只能离诗更远。只好等待了。<br>现代社会,在“上帝死了”、“人死了”之后,诗的宗教性或神秘性以及理性变成了什么性呢?<br>“上帝死了”,诗性应变为人性。在“上帝时代”人性是无法存在的。那么,原来有没有过无上帝时代?有,人性才能说回归;无,人性只能是“变”了。<br>“上帝死了”,又“人死了”,诗性只能变成动物性或自然性。<br>但,诗的本性或原性是什么仍不好说。<br>上帝其实是人造出来的。那么,无上帝时代应该是存在的,可见人的动物性或自然性的时代是存在的,那么诗的动物性或自然性也应该是存在的。也许,这也应该是“下半身”和“垃圾派”存在的根据。难怪《庄子·知北游》说道也存在于屎尿里边。显然,庄子是在说道无处不在。佛教也说禅无处不在。诗也应是无处不在的。<br>然而,现在的现实是:上帝仍活着。人仍活着。可见,“下半身”、“垃圾派”遇到人们的非议也是正常的和必然的。<br>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多元。不强调也没办法,因为世界已走到多元。<br>讲多元,是对现实的尊重,也应该是一种无可奈何。这也许可以说明“第三条道路写作”的必然性。<br>多元,就预示着矛盾、相背、相悖、冲突、斗争、尖锐、激烈、争论、争吵、叫骂、攻击、侮辱、诽谤、造谣。<br>多元,也预示着君子、小人、诗人、流氓、地痞、无懒、天使、真理、谬论、严肃、无聊、高尚、卑鄙、魔鬼、警察、罪犯、大夫、病人、疯子、老人、儿童、男人、女人、太阳、月亮、星星、天空、大地、粮食、屎尿、国王、乞丐、演员、观众、运动员、裁判员、乳房、精液、鲜花、美人、毒草、垃圾、秩序、混乱、建设、破坏、生长、战士、敌人、死亡、希望、失败等共存共生。<br>不能用一个字来说明诗的本质,说明诗的本质也是多元的。情,美,新,是诗公认的本质。<br>说,也是诗的本质之一。诗说,说明:只有不可说的才是值得说的。<br>这不可说之说,有时是没有说之说,只有智说。<br>终于,我们知道什么是诗了——即令人惊奇的语言。这种语言的创造,只能是智慧之光照耀的结果。<br>智,也是诗的本质之一,但在很长时间,竟被那么多人忽略了。其实是没有发现。对存在的遗忘,也恰恰说明了智者的价值。<br>也许,我们这样说更接近了诗的本质:诗是智者之言。<br>智者之言,不管是情言、理言、直言、曲言、美言、丑言,只要有智慧之光闪显,就是诗在言。<br>这样,诗写什么就没有了争论的意义。因为诗什么都可以写。当然,这不是说写什么不重要,除非你什么也没写。要命的是,看你能不能写出智慧之光。<br>智慧不等于智慧之光。就像诗意不等于诗一样。<br>一切非诗都可有诗意,但非诗不是诗。就像有诗意的小说或散文不是诗一样。<br>许多诗之所以不是诗,就是因为有人把诗意当成了诗。<br>许多诗人之所以越来越不像诗人,如郭沫若、艾青、流沙河、舒婷、韩作荣、叶延滨等,原因也在此。当然也有被曲解被冤枉被忽略了的诗人,如纳兰性德、李煜、海子、黄翔等。<br>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能不能说:诗可诗,非常诗。<p>2004-10-2于七望斋<p>通联 450003郑州市纬一路一号河南工人日报<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5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5 编辑

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7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5 编辑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0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5 编辑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2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5 编辑

好,为诗友提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8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5 编辑

同意你结束的说法。南香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9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5 编辑

拜读。<p>有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9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5 编辑

诗是智者之言。诗是一种内心的宗教。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0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0:45 编辑

同意朱先生说法。会意。南香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5 20:15 , Processed in 0.07199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