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08|回复: 12

诗歌,在孤寂的灵魂里闪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9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4 编辑

&nbsp; <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诗歌,在孤寂的灵魂里闪光<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关于张守刚诗歌的初步印象<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冷梅<p> &nbsp; &nbsp;十几天来,一直被雅典奥运会的消息牵引着,中国体育健儿揽金夺银的捷讯几乎昼夜捶击着我的耳膜,失眠的毛病又抬头了。失眠之余,张守刚的诗集《工卡上的日历》及其近日寄来的一大摞诗稿,就成了我放逐梦呓的翅膀。想想中国体育健儿挥汗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再想想张守刚等一群行吟诗人苦苦追求、无怨无悔的精神,感动的情愫又凝住我的心头了。<br> &nbsp; &nbsp;我一直认为,一名真正的诗人,不在于其是否写出了如何震撼人心的作品,而在于其敢于追求并在追求的过程中付出了真情实意,更在于其敢于面对现实,并对现实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予以真诚揭示和日益深刻的思考。而现实中,有些人钴名钓誉,到处拉扯诗歌藩号,到处宣扬诗歌主义,把某些不是诗歌的东西强行塞进诗歌殿堂,还美其名日:探索。我素来赞成有意义的探索,尤其是现代诗歌,由于在中国萌芽生根才几十年,更需要探索,无论是诗歌的形式、语言,还是诗歌的内容、意象等等,都应获得探索的理由。有许多诗人(或诗歌爱好者)是在探索中前进的。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打工文学(含打工诗歌)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下,经众多诗人作家共同的探索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现象,及至今日,打工文学虽呈衰退的态势,但在诗歌方面却依然保持着青春活力,最重要的是成为当代行吟诗人臻于表现的重要文学形式,行吟诗人的许多作品内容的指向与打工生活有关。不可否认的是,打工诗歌也存在泥沙俱下的不良状态,这与相当部分打工诗人的文化积淀、生活经历、生命体验的局限性有关,但更多的是打工诗人所展现出来的真诚与敢于爱恨的风采。我认识的且有来往的打工诗人不多,张守刚是其一,其创作方式也是倾向于行吟的方式,谓其是行吟诗人不过分。与张守刚的认识缘于一次并不重要的诗会,前年夏天,《诗歌月刊》社在安徽阜阳举行“首届中国青年诗会”,我与守刚都应邀参加了那次诗会,因为都是来自广东的缘故,故对守刚稍微有些关注,但对其作品也没有认真研读,直到今年夏天,得知守刚结束了在广东的打工生涯返回了重庆,才想起应为他写些什么,作为我们相识以来心灵交往的一些印记吧。<br> &nbsp; &nbsp;守刚从打工者到打工诗人再到行吟诗人,是一个痛苦的历程,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不言而喻的。他一直在苦苦的奋斗并孜孜探索着,为生活、为爱情、为父老乡亲的嘱托、为亲朋好友的期望,他必须承负着生命炼狱般的洗礼。可喜的是,他以其并不锐利的笔为我们展现了一批甚有质地的诗作。《工作卡上的日历》这本诗集,较真实地记录了他的生存状态,揭示了其作为打工者又是诗人的思想历程,其中的许多诗作无不闪耀着思想的火花。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打工者,守刚是失败的,他只是生活的承受者,而不是享受者,他没有奋斗到白领甚至金领的阶层,日复一日的在流水线上消耗着青春;但作为诗人,他是成功的,他在工余时间见缝插针,不断以诗的名义,倾诉着喜怒哀乐,为诗歌建设奉献着才智。虽然在物质方面捞不到实惠,但获得了一笔价值不菲的精神财富。虽然至今尚沉寂不名,但也逐渐受到了诗坛的关注。诗集《工卡上的日历》出版几年来,似乎在诗坛上沉寂了,被遮蔽了,但其对打工诗歌的探索是不容忽视的,其积极意义有待诗坛去重新检认。安石榴是这样评价守刚的诗的:“他的诗就象生活的供词,坦白、单一、波澜不惊,有着偶不提防就会闪出的尖锐。他的诗并没有多大的诗性,但却充满品性和血性,呈现出对生活的投入、反省、嘲讽和热爱。”安石榴的评价是恰切的。守刚的诗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诗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张扬,有弱化淡化的倾向,但也没有妨碍其诗作得到读者的认可,尤其是其诗作的品性和血性,往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一首首充满品性和血性的诗,怎会独立于诗坛之外而受到排挤呢?<br> &nbsp; &nbsp;守刚是在一个夜里抵达广东中山的坦洲的,这是其灵魂真正意义上的流浪的开始。其时,没有谁知道一名打工者日后会成为一名诗人,坦洲以其较发达的工业情怀稀里糊涂地就接纳了一名会吟诗的打工者。这名打工者在以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把思维的触觉伸进了坦洲的每一个部位,把坦洲的荣耀、快乐、忧愁、痛苦等统统纳入其诗囊。守刚倘佯于坦洲的土地上,时时关注着坦洲的走向,并关心着跟着机器轰鸣和流水线奔跑的一个个灵魂,对社会底层生活生存状况的忧虑和诘问无不渗透着一名诗人的道德良心和责任感。守刚善于从细微处着笔,挖掘枯燥单调的日子里某些令人感动的元素和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他写坦洲的街道、楼房、市场、小河、矮山……他写打工者的生活、劳动、爱情……较深刻地揭示了许多社会不良现象,也较充分地反映了弱势群体的喜怒哀乐。守刚的诗是精短的,内容大都反映小人物的生活迹象和情感经验,但我并不否认其隐含的社会意义之阔大。他在《从坦洲到中山》这首看似平庸的诗中,通过对两个四川民工的语言和行为的捕捉,揭示了某些为生活而四处奔波者的窘迫状况,对某些为富不仁的老板予以无声的鞭挞。诗人也感到很无奈,在长期跋涉中不得不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坦洲到中山/要经过好几个村镇/我改掉了从前上车睡觉的习惯”。清醒的守刚眷恋着坦洲,并不是坦洲有多么秀美,也不是为了吟诗作对,而是为了生活。他写诗的时候,思索较多的也是生活问题,因为受生活问题困扰,他需要借助诗歌来排遣心中的烦忧、苦恼。“坦洲对我爱理不理/我抓不住坦洲的手/经常浪足机声隆隆的林立厂房”,“坦洲是一个边陲小镇/它隔祖国的心脏很远/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它将我/吃掉”(《坦洲镇》)。我们相信,诗人在那块土地上拼搏了十年,对那块土地是相当熟悉的,可惜他永远融入不了那块土地,只能在林立厂房的夹缝中提回自己的灵魂,这是时代的悲哀还是那块土地的悲哀?诗人希望坦洲镇吃掉自己,是希望能在那块土地上寻到自己可以站立的位置。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可以消耗掉一群人的血汗和青春,却难以真正地融纳那些人的灵魂,受挤压排斥的灵魂在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时候,往往内敛的是孤寂、痛苦和悲忿。<br> &nbsp; &nbsp;可以想像,守刚在坦洲生活的日子里,除了诗歌可以抚慰心灵外,基本上是处于孤寂的。“在又有巷行走/只有影子伴着我/从没有人与我打招呼/我知道这叫做/孤独或流浪”(《南洲路又有巷》);“走在金斗大街/常常遇见和我一样流浪的人/走向与我相反的方向/他们搜寻的目光/在寻找金钱和爱情/那么多同命运的人/一个也不是我的同行”(《走在金斗大街》)。守刚的孤寂不是表现在对命运不公、生活艰辛的艾怨上,而是直指自己心灵的脆弱部分,茫茫人海中,何寻志同道合者?芸芸众生虽处同一块土地,却都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这种孤寂令人刻骨铭心,守刚不愿在孤寂中淹没自己,他会穿越大街小巷,躲过不熟悉的面孔和眼光,去寻找乡音。他不无自信地说:“在方言混杂的地方/寻找乡音/是亲近故土的一种方式”(《在工业区看老乡》)。但乡音并没有完全给诗人带来快乐,只会增加诗人的乡愁,“在工业区看老乡/我们和土地的心情/一样沉重”(同上)。当诗歌无法排遣乡愁和孤寂的时候,诗人有时也会想到了啤酒,想到了通宵录象,想到了时常迎面走来的漂亮的妞,等等,但这些都如浮云,瞬间飘然而逝,只能在诗行中留下一点点印痕,留下一丝丝隐痛。尽管如此,守刚从没有停止过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他同情失恋的工友、失眠的女工、失贞的少女、失业的民工,他讨厌那种恣意挥霍金钱与爱情的生活方式,反感那些藏污纳垢的公共场所,更痛恨那些克扣拖欠民工“血汗钱”的为富不仁者。但一个诗人的声音是微弱的,怎抵得住昼夜隆隆的机器声?诗人守刚是注定要孤寂的,这为其日后的叛逆和离弃埋下了伏笔。<br> &nbsp; &nbsp;守刚的叛逆情绪在《工卡上的日历》这首长诗中得到了较充分的诠释和验证。他用这首长诗的标题作为诗集的书名恐怕不是偶然的选择,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首长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名女工艰难的打工和心路历程,事实上,一张小小的工卡浓缩了诗人对整个打工群体生活生存状况的冷静观察和思考。一张工卡不仅仅是一名务工者走进厂房的通行证,更是一种身份的标记(或符号),同时意味着一种不平等交换的开始和履行,如果以微薄的工资报酬相对于紧张繁重的劳动而言,一张工卡就是一张买身契。此话是否言重了,回答是:绝对不会。不论处于何种社会形态,只要资本家与工人有共存的机会,就必然存在剥削与被剥削,任何华丽的语言均掩盖不了这铁的事实。现在,竟然有所谓的学者大发宏论,认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已消灭了剥削阶级,不存在剥削了,以后就不要再提“消灭剥削”一词。倘若那学者的这种言论得到社会认可的话,我们这些写诗的人便没有存在的必要,那些“哀民生之多艰”的诗作只能成为富豪们任意脱落的毫毛。可以肯定的是,发明工卡的人是聪明的,工卡的普及推广应用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工卡上打印的不但有日期,还有时分秒,其应是日历和时钟的集成者,故能促使打工者真正理解到“时间就是金钱”的确切含义。诗人的思想围绕这工卡,以平静的语调叙述着,以深邃的眼光观察着,最终解密了工卡所隐含的社会问题。“我不能没完没了地/再往下写/工卡上的日子/一天重复着一天/白天 黑夜/她将时间紧紧捏在手里/又浓缩在工卡上”(《工卡上的日历。尾诗》)。至此,诗人的叛逆情绪已明显呈露,不能没完没了地写下去,是事实,但是否意味着打工生活将从此成为诗人难忘的回忆,我认为,在此下决论似乎显得有些草率,尚有待对诗人的思想脉络再进行深入的触摸和梳理。<br> &nbsp; &nbsp;守刚在诗集的第二辑《风穿过肋骨的声音》和第三辑《并非虚构的下午》以及离开广东后写下的诗作,又呈现出了另一种不同于第一辑《我在夜里抵达坦洲》的思想状态。他反映打工生活的诗充满了孤寂感,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生活经历发酵出来的,时时显示着血性和人性。而在工余时间对一些事物和景物的思索,虽然也有孤寂的烟雾缠绕,但已趋于平静沉静了。“风穿过肋骨/铿锵有声/质地坚韧的肋骨/精神饱满/支撑着我坚定的呼吸/我均匀的呼吸/不会与风相抵触”(《风穿过肋骨的声音》)。诗人似乎与某些景物取得了默契,心情也沉静些,仿佛隐身黑夜,独留贼亮贼亮的眼睛,视察着这熙熙攘攘的世界。或许,在守刚看来,存在于这世界的一切均值得关注,老鼠、蚂蚁、蚊子、椅子、西瓜、列车、灯、麦克风、刀子、玻璃、萝卜、红苕、羊、猫、肥皂......等等具体的东西都聚拢到诗人的笔下,成为诗人品味人生观察世界的工具,这些微小的东西因为充满诗情而令诗人的日子渐渐饱满起来。而诗人用得的较多的具象是羊、玻璃、萝卜,这几个在诗里反复出现的词语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诗人多次涉及这些是否有特别的象征意义?一般而言,羊的品性是温顺、驯良、软弱,玻璃的品性是晶莹透亮、易碎,萝卜是普通的蔬菜,有时候充当杂粮。“昨天我去市场/路过一家酒店/酒店门前拴着一只羊/羊一本正经的望着我/那目光充满了怨恨/因为我当时/正在紧盯着我前面的女孩”(《人性的羊》),羊的可悲之处就是不知道自己经常处于危险的境地,这首诗是写羊的神来之作(其他的就不点评了)。同时,守刚对玻璃的理解也是独到的,他笔下的玻璃杯、玻璃瓶、玻璃窗等,虽形状不同,其品性也是不同的,面对玻璃(完整的或破碎的),他有着被透视或折射的感觉,灵魂也因受到玻璃的侵扰,其洁度和完整性受到了质疑,而最令人担心的是那些镶于建筑物上的玻璃,阻隔了城市的空气和人们交流的气息,“你听见了玻璃破碎的声音吗/一幢建筑物的玻璃/被时光穿透/轻易从你心中脱落/你说象一块石头落地(《玻璃城市》)。玻璃有时候是尖锐的,比沉重的石头还沉重。再说说萝卜,守刚视萝卜为蔬菜和杂粮,它能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支撑独走天涯的脚步,但萝卜违反季节生长的时候,却成了乡愁的导具。诗人认为自己是长在故乡田园的萝卜,时时希望母亲的手“把它从土里拉出来”(《萝卜》),这是回到母亲怀里和故乡的方式。他深切理解萝卜的苦处,萝卜是埋在土里的,常有霜雪覆盖,经受着寒冷黑暗,这是否预示着一些外出打工者或流浪者的命运走向?恐怕诗人是物有所指的。选择什么样的具象,则或多或少的预示着诗人的心灵走向,有着相对恒定的象征意义,例如老刀喜欢反映羊和捡垃圾者的情态,黄金明喜欢寄诗思于喷泉等等,都不是无意识的选择,不知守刚也是否意识到这些?<br> &nbsp; &nbsp;守刚曾在网上发贴说其放不下家庭和孩子而离开广东的,这对于那块曾洒过诗人血汗的土地而言,委实是一种损失,但我们又不得不祝贺守刚,因为结束了一种生命寄存的状态而开始了新生活,同时,也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另一种状态。从其近日寄给我的诗作来看,守刚的诗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反映的物象也发生了较大的转换,那种漂泊的情怀也减弱了,但淡淡的哀愁和孤寂感仍然构成其诗作的格调。他的诗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城市的尘嚣已日渐沉淀,乡村气息已上升为灵魂的旗帜。在故乡的土地上行走,守刚的步伐更坚定坚实了,有了多年流浪的诗情作铺垫,他的诗路逐渐走向成熟和开阔是必然的。现在,他的诗依然充满着品性和血性,但诗性也得到了加强,其诗语的口语化成份有所减弱,诗意也逐渐丰满起来。由此可见,守刚是勤于探索的,敢于在短短的时间里对自己的诗风予以大胆扬弃,敢于否定中迈开脚步前进。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诗路,不随便跟风随流,继续品味着孤寂,这种精神是可贵的。面对他的一大摞诗稿,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想象不出他在生活的重压下,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么多作品的。或许,读了《水竹林系列(组诗)》这组诗,是隐约可以触摸到诗人的心思的。水竹林是大西南的一个小山村,民风古朴,但贫穷闭塞,村民生活堪忧,诗人却在这里生活了许多时间。整首诗虽洋溢着乡村气息,但诗人的孤寂感丝毫没有减弱。类似水竹林的山村是很多的,诗人需要借诗歌的名义,来唤醒更多的村民走出山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同时唤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关怀这些山村。倘若我的猜测不错的话,守刚就是因这份责任感的驱使而充满了创作激情,才有可能诗作迭出。但愿守刚永远保持这份激情,不懈的探索走下去,并让诗歌逐渐于孤寂中闪耀出更眩目的光。相信孤寂会逃离,充满自信的守刚会捧出更多的佳作。 &nbsp;2004.8.30.— &nbsp;9.1(初稿) <br>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9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4 编辑

你的评论让我认识了张守刚,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0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4 编辑

真诚的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0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4 编辑

有一种理想的执著,支撑血性的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0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4 编辑

这样的诗歌,是现实的沉重的,也是真实的,但有多少有话语权的诗人去关注他呢?感谢冷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20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4 编辑

是啊,象张守刚那样的诗值得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0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5 编辑

加精,以示鼓励。欢迎常来,愿今后网刊中能尽早见到你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20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5 编辑

谢谢各位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3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5 编辑

本论坛怎么这么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1 0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35 编辑

还算可以啊<br>评论稍差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4 16:56 , Processed in 0.08150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