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2|回复: 2

[原创]浅析杨通诗《车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8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00 编辑

浅析杨通诗《车祸》<br>文/紫玄<p><br>首先,题目《车祸》,本身就鲜明地指出了本诗所要叙述的事件内容,简洁而且概括,一目了然,使读者知道作者的用意和企图;同时,也使我们怀揣着疑问、猜想(——诗人到底会如何来把这场感情表达地含蓄深刻?)去期待(——与题目相对应的,诗人淋漓尽致地感情抒发。)<p><br>1月27日,巴中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载30余人的大客车坠下100余米高的悬崖……<p>精练地具体事件叙述,恰到好处地表达。丝毫没有多余地字眼。而省略号的使用,又起到了必然地作用:一是与全文的韵调和谐,再一个就是一下子,把想象的空间拉长,韵味十足!<p><p>&gt; 死伤者<br>&gt; 像一只只困倦的鸟<br>&gt; 停挂在枯秃的树稍间和崖畔的乱石里<br>&gt; 他们坠落的行程虽然只有一百多米<br>&gt; 但我仍然望不到生命最苦难的深渊<p>这些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诗意地描写当时境况的语句,而这些诗意的语句间,不乏渗透着作者深切挚热地情感。如:“我仍然望不到到生命最苦难的深渊”。这种诗意地描写,实在是一种不经意地反讽。<br>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诗意地描写当时悲惨地境况时,主要抓住了两个鲜明的语词:一个是“30余人”,一个是“100余米”!强烈的数字统计往往给人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强烈震撼力。这点通过“在枯秃的树稍间”、“崖畔的乱石里”和“他们坠落的行程虽然只有一百多米”,或不经意,或鲜明地显现。<p><br>&gt; 我是一个过路者<br>&gt; 不负责寻找他们的灵魂<br>&gt; 因为太痛 &nbsp; &nbsp;心已麻木<p>以一种置身事外的角度来看待此类事件,实在是很高明的手法。<br>因为“我”的路过,因为“我是一个过路者”,所以我只能远远地望着那种悲惨的场景,让内心动容,让内心震颤。就如作者自己所说“因为太痛/心已麻木”。然而,“不负责”一词,却实在是一个很“暧昧”的语词!它是在指责喝醉酒的司机呢?还是在指责那些承包修建公路却偷工减料的老板?还是在指责我们这些无聊看客?一切都无所谓了,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该发生的已经发生。对此,我们无能为力。<p><br>&gt; 路上仍会车来车往<br>&gt; 就像我 &nbsp; &nbsp;仍会永远走在回家的路上<p>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作者看到,路上依然有许多的车,在来来往往,在穿梭交流。作者感慨万千:其实自己一直都走在赴死的路上,时光的流失,是一把垂挂在头顶的刀,随时都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p><br>&gt; 亲人啊<br>&gt; 如果有一天<br>&gt; 我也走上了那条回家的捷径<br>&gt; 一定要在梦中接住我<br>&gt; 不要让我的亡魂散落在荒草间<p>作者的抒情,在此时达到高潮;然而高潮即是另一种终结。所以,这是最末的一段。倾诉方式地直接抒情,联系事件的内在纽带,在假设性的前提下,得到酣畅淋漓地抒发!“一定要在梦中接住我/不要让我的亡魂散落在荒草间”两极对立的立场,非否即是,把这种感情拓展到顶点,汹涌向潮尖!<p><br>纵览全文,为诗者的良知和道义是全文的底色,也是全文的大背景!充盈其间的,不仅仅有浓浓的挚情,也有善意地讽刺。实在是一篇难得的佳作!<p><p><p>附: 杨通诗《车祸》<p> &nbsp; &nbsp; 《车祸》<br> 1月27日,巴中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载30余人的大客车坠下100余米高的悬崖……<br>&gt; 死伤者<br>&gt; 像一只只困倦的鸟<br>&gt; 停挂在枯秃的树稍间和崖畔的乱石里<br>&gt; 他们坠落的行程虽然只有一百多米<br>&gt; 但我仍然望不到生命最苦难的深渊<br>&gt; 我是一个过路者<br>&gt; 不负责寻找他们的灵魂<br>&gt; 因为太痛 &nbsp; &nbsp;心已麻木<br>&gt; 路上仍会车来车往<br>&gt; 就像我 &nbsp; &nbsp;仍会永远走在回家的路上<br>&gt; 亲人啊<br>&gt; 如果有一天<br>&gt; 我也走上了那条回家的捷径<br>&gt; 一定要在梦中接住我<br>&gt; 不要让我的亡魂散落在荒草间<p><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8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00 编辑

也读过杨通不少诗歌。<br>先欢迎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9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00 编辑

很好的赏析。大家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5 23:14 , Processed in 0.08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