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13|回复: 11

[原创]晓曲网络诗话(1-4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6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57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晓曲在 2005/04/06 11:44pm 第 1 次编辑]<br><br>[watermark]<br>《晓曲网络诗话》<br>——晓曲<p>1、<br>诗歌所能表达的,散文等其他文体也能表达,只是其表达的方式和带给人们的美感不同,诗歌更具艺术性。<p>2、<br>情感的自然流露是诗歌的根本,但最终还应加工升华。从个人情感方面进入的深层发掘,又脱离了个人的宣泄,这是诗贵所在。<p>3、<br>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差异,写出来的作品就有所不同,但使读者产生共鸣,应成为我们的诗写目标。不管是写自己的,或是表现别人的、社会的、历史的,都应如此。<p>4、<br>对于大多数网络写手而言,诗歌只是生活中喜爱的一片绿叶或花朵,这些因为网络才更爱诗歌的群体,写作大都不是为了建立生存的条件和寻求生存方式,更多的是在自我陶醉和消遣。<p>5、<br>任何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之作,最多不过是博得别人一时之欢愉。<p>6、<br>我们应用简明的语言去表现深刻的主题,才是诗歌的生存和发展所在。<p>7、<br>我们不应抛弃直白激情式的诗歌方式,那种方式仍然是值得欣赏的。每种流派都有其精华之作,为大家所认同。<p>8、<br>一直以来,有人标榜诗歌是个人的事,我不是很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们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灵感,我们也通过学习取得进步。不管你以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至少是为了别人的理解或认识,或需要别人的理解或认识。那些口口声声为自己而写,又拿出来宣扬的行为,本身就失去说服力。<p>9、<br>在作品加工过程中是有艺术性的,但这又与每位作者的风格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加强一些诗化语言的处理能给人以更好的享受。<p>10、<br>仅就形式而言(这里请不要把形式和内容混为一谈),我很同意诗歌外在的韵律应该与内在的节奏相结合。这既是诗歌从形式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具体表现,也是诗歌的外在美。至于句式长短如何,间隔多少行押韵等等,大可不必去限定。<p>11、<br>由于个人感受不同(这是个人潜在能力决定了的),所选择的角度自然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就不同。在我们没有理解别人的感悟之前,我们不能仅用自己的感悟去权衡别人的思想。<p>12<br>作品不宜过分强调唯美,但应注重语言鲜活而有特色和意蕴的灵动。现代诗歌越来越强调诗韵和节奏,过多采用散文化或口语的表达方式,就会损伤诗歌特有的美感。 <p>13<br>人们说诗时,常加上歌字,所以诗歌一家了。但歌词和诗还是有区别的 。诗可以当歌唱(不是所有),有些歌词确也有诗的味道(可能也是好诗);但却不能说最好的歌词必定是诗。一些好歌词同时也是一首好诗。<p>14<br>我很同意诗歌应有她的独特的形式。且不说古体诗歌已形成的公论(甚至是公式),新诗也不应该毫无章法。<p>15<br>就其诗歌的创作瞬间而言,存在情感的冲动与宣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灵感之源。但,仅有这些还不足以为诗。诗歌产生的前提,是源于对生活的感悟。这里“悟”很重要,它是对客观事物的升华。离开升华,宣泄出来的情感,最多只算一件复制品。<p>16<br>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光辉闪现,没有闪光的思想,就写不出闪光的篇章。这也正所谓作诗必先做人的道理。古往今来,无论你以什么样的姿态再现诗歌,都应是健康的和进步的。这既是诗人的灵魂,也是诗歌的灵魂。<p>17<br>含蓄与朦胧应属于两种理念。诗歌的含蓄,更多地偏重于诗歌语言的内在美;朦胧的诗歌,更多的是把诗歌意象隐藏得更深一些。<p>18<br>我们应致力于中国语言特色的诗歌,一味返古,一味求西化,皆不可取。致力于有生命力的诗歌探索!<p>19<br>诗歌的题目当不特别在意,至少要与内容有内在联系。<p>20<br>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往往是有差异的,但对一个成熟的作品的内核的理解应基本相同。<p>21<br>短诗贵精,贵意,切忌随意;否则,无意,失雅。<p>22<br>自古以来,音韵美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之一。近代新诗较好地继承了这一点,部分近现代和当代新诗,已脱离远了一些。我想现代诗歌的韵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诗歌的外在音韵,二是诗歌的内在节奏。若两方面都能把握较好,无疑是好的诗歌。<p>23<br>一切艺术都不能脱离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离开社会生活,艺术就会干枯。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也不例外。<p>24<br>诗歌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是可以通过学习来丰富和完善的,对不同诗歌体裁的掌握,本身也就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内容。在此基础上才有创新和发展。但诗歌反应的内容所折射出来的情感却是个性化的,无法从直接的学习中得来。但通过对别人情感的感知、感悟,却可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情感得以释放出来。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p>25<br>关于新诗的结构和形式,应有其自身的美学意义,没有定法不等于没有限制。是诗歌,就不是其他文体的语言。自己的风格是诗歌共性中的个性。<p>26<br>一首成功的诗歌应是一段生命历程的载体,结构是诗歌的筋骨,语言是诗歌的肌肤,意蕴是诗歌的灵魂,情感则是将他们连接起来的血脉。<p>27<br>很同意逐明关于诗歌音乐美的总结,即“诗歌音乐美的三大要素是节奏、旋律和韵式”。我以为现代新诗的音乐美更明显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了,即音韵和节奏。尤其在网络诗歌中,这两者的分离也越来越明显。我仍关注着这两者发展的美学意义。<p>28<br>诗歌为谁而写?诗出心声,诗心所指,人心所向。直接地说,诗是写给读者的。如果是为自己,就应该放在抽屉或箱底。所以就引出了你到底要把什么呈现给读者?当然是批判假、恶、丑,弘扬真、善、美。这也是诗人的责任。<p>29、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关于口语的节奏。口语当然有节奏,但不是诗歌的节奏。而且不同的语系,或方言,节奏也不尽相同;<p>30、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口水就是口水,是人们唾弃了的,和口语有着本质的区别。语言也有真、善、美和假、恶、丑,那些假、恶、丑的东西就是人们唾弃的,如垃圾、下半身等中含有的不自洁的东西。而用于诗歌的口语,还应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语言,而不是呆板的复印机。<br>浅见。<p>31、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我以为白话诗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规律,我更认为白话诗也应有自己的基本法度。如何界定,则是摆在广大诗歌爱好者面前的课题。个人以为,应保持古体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不是格律),摒弃那些口水语言。应以简明的语言,表述深刻的主题。<p>32、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关于方言入诗。偶不是楚人,不知屈子时代真方言否?方言也并非都能入诗,谁说屈子用尽了楚国方言?口语可以用入诗词中,但不能强加定义为口语诗。口水就是口水,口水不能入诗。<p>33、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现在不少写手陷入了诗歌文本的泥潭,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堆砌华丽的词藻上,远离现实生活,追求唯美,不自觉地在制造隔阂、远离读者。<p>34、<br>至80年代以来,谈及政治抒情诗就有人反感,这是极端的个性化倾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人把民族性、爱国性、现实性写作也误认为是政治题材,这势必导致诗人失去责任感。如果这样的思潮成为主体思想,对国家、民族和现实都是十分危险的。我们有必要对政治抒情诗进行基本划分,减少一些误区。个人认为,政治抒情诗应局限于与当代政权行为规范相关的内容。即便是政治抒情诗,也有积极的一面,是非曲直,需要从多角度判断。政治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我们不能从个别现象进行推断。相反,对个别现象的客观反映,有其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个人认为政治抒情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永远都会留下重重的一笔。<p>35、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现代诗歌20世纪初从西方的引入,一开始就没有统一的尺度。现代诗歌至80年代以后,流派纷呈。尤其是进入网络诗歌时代以来,自立山头之风愈演愈烈。孰优孰劣,似乎只留给历史作答。精于炒作的拙劣诗人,也会赢得一席之地,这是诗歌的悲哀。<p>36、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r>不能说诗歌远离读者,应该说诗歌是越来越远离大众。说到远离大众,一部分自鸣得意、自视清高的文人很不服,认为诗歌本高雅之物,本就不是给大众的。还举什么凡高的画,当时就少有人懂,现不价值连城?给自己构筑了高墙,还说自己自由。这就是现实的悲哀。<p>37、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r>从中国传统诗词的角度看,诗与歌本是一家,一首好的歌词,也是一首好诗。现在诗与歌词的分离越来越突出了,自由体新诗大多重诗轻歌,轻节奏,轻音韵;有很大一部分新诗已不能当歌词来普曲,这部分的节奏也往往杂乱无章。歌词不自觉地也离诗越来越远,很多歌词只是直接地抒发情感,或是哗众取宠,博人一笑,失去了诗意。所以需要有人来建立诗歌的新秩序,格律体新诗便是这方面的重要探索。格律体新诗不是唐宋诗词的格律,是在新诗中植入相对稳定的节奏和韵律,在强调意蕴、语言的同时,追求诗歌的音乐美,这当是新诗传承和发展母语诗歌的方向。<p>38<br>非音律化写作在当前成为了诗歌写作的主体。自新诗产生以来,一直有相当部分诗歌没有完全摆脱音韵,因为音韵乃中国母语诗歌的重要标志,我们仍然有一大批诗人为继承和发扬母语诗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而且这样的努力也是积极和必要的,当是一支悠关新诗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是格律体新诗和非格律体新诗并行发展。孙逐明先生架构的新的格律体新诗理论(见孙逐明《格律体新诗简明手册》),丰富和发展了以前的格律体新诗写作内容,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我以为,新诗的格律应该是多变的,新的理论正在完善这一理念。当然,从格律体新诗的表达方式看,变与不变不能简单而论,正如新诗不是古诗,格律体新诗就必然需要对其自身的规范,是规范内的灵活性和多样性。<p>39、<br>关于“格律体新诗”的出现,不是现阶段才产生的。广义看,几乎和现代新诗是同时期的产物,只是由于其先前理论的足限性,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架构。直到目前,孙逐明先生等的理论较之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和完善。事实上,目前格律体新诗在自由体诗人看来,仍显得呆板。这主要是大多自由体诗人还没有这方面的探究,而且一说到格律体新诗,就误以为在返古,与现在自由的时尚不合拍。事实上,他们还没有充分理解(或者根本不愿涉猎)格律体新诗的实质。格律体新诗的根本仍是新诗,而不是唐诗、宋词或元曲式的翻版,是在自由体新诗的意蕴基础上,自然地植入格律体的韵律或节奏,以充分展示诗歌的音乐美。这便是通常讲的新诗对母语诗歌的继承。格律体新诗是针对抛弃母语诗歌写作而提出来的,提倡格律体新诗,并不反对自由体新诗。相反,自由体新诗的出现对丰富和发展格律化写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自由体新诗仍是主导地位,经过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并行发展,两种新诗体将充分融合,使新诗更具生命力。<p>40、<br>格律体新诗要摆脱呆板形式,应重视参差对称节奏,或基本对称等形式。另外,行与行之间,或节与节之间同韵、近韵,但音步不同或非对称表达的,我把它称之为“非对称步韵式格律体”。个人认为“非对称步韵式格律体”新诗应纳入格律体新诗范畴,这有利于增强格律体新诗的灵活性。也许有认为把它归为“古典新诗”更合适,但个人认为这一提法缺乏科学性。仅从字面理解“古典”和“新”就是矛盾的,其合称是无法成为统一概念的,也难以从理论上作科学的全释。按“步韵式格律体”划分,目前大量的新诗都有这样的特点。这不是为了特意去扩大格律体范畴,而是“非对称步韵式格律体”本身就存在于广大自由体诗人的写作中,有着明显的对母语诗歌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不是孤立的。<p> <br>[/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7 0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57 编辑

很中肯的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8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57 编辑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8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57 编辑

欣赏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8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57 编辑

鉴赏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9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57 编辑

欣赏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9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58 编辑

谢谢大家阅读!多批评指正,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6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58 编辑

受益及深,打包带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58 编辑
下面引用由雪柔2005/04/16 01:40pm 发表的内容:<br>受益及深,打包带走了~~~~<br>
<p>也多批评指正。顺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7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58 编辑

喜读晓曲兄的好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5 23:19 , Processed in 0.08150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