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84|回复: 4

[转帖]绿风精神今日帖:诗人的风格与境界(评赵福治)作者:田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0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04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赵福治在 2005/06/10 04:25pm 第 1 次编辑]<br><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诗的风格与境界》<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读赵福治的诗 &nbsp;田雨<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一]<br> &nbsp; &nbsp;风格是一个人的灵魂。对于诗人来说,风格甚至是他全部的生命!那些没有形成风格的学诗者可能偶有佳作,但只能是零星的珠玑,不成体系。而大师们却不同,他们的诗歌是根深叶茂的大树,每片叶子每首诗都是活生生的自我呈现。<br> &nbsp; &nbsp;没有风格的诗人甚至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诗人,就我看到的一些诗,我认为赵福治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稳定的风格。<br> &nbsp; &nbsp;生命有千万种活法,所以诗歌也就有无数的风格。有的如同江河般流畅丰富;有的如同山峰般让人仰止;有的有如同夏夜般宁静迷人………<br> &nbsp; &nbsp;我感觉赵的诗是瀑下深潭,是一口古井,深邃、深沉,有时候让人不能轻易摸透。 <br> &nbsp; &nbsp;赵老师的诗歌不好理解,初读其诗就是这种感觉。但不好理解并不是不能理解。说实话,我是比较喜欢清新浅显的诗的,不过深沉的诗有另一番味道,这一点我也不能不承认。<br>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不好理解,一首〈锦瑟〉让千年来的诗评者叹为观止,不过千年来也丛没人怀疑它是首好诗,至今读起来,那繁复的意象、天马行空的想像、沉郁的气氛仍然触动我们心中的敏感情绪。<br> &nbsp; &nbsp;赵福治的诗就是有晚唐温[温庭韫]李的风格。比如这几句:<br> &nbsp; &nbsp;掬一捧月光,轻轻地,在梵音中走动<br> &nbsp; &nbsp;不可替代的典雅,是古镇唯一的仪式<br> &nbsp; &nbsp;沏开碧绿的往事,饱满的渔火<br> &nbsp; &nbsp;把莲种在昨日<br> &nbsp; &nbsp;看这唯美的意象,这如梦的古朴意境,读来仿佛从回晚唐。<br> &nbsp; &nbsp;李商隐的诗意象多指,赵老师的诗与此也有惊人相似。一首诗你可以有无数种解释。<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道轨<br> &nbsp; &nbsp;搬起,就意味着规范的放置<br> &nbsp; &nbsp;铺垫,开山,钻洞,一系列动作<br> &nbsp; &nbsp;从詹天佑手上规划的图稿开始习作<br> &nbsp; &nbsp;铺一根,离现代的路就近一点<br> &nbsp; &nbsp;铺两根,中国人走的路就平稳一些<br> <br> &nbsp; &nbsp;眼前的这一段,是铁路的起点<br> &nbsp; &nbsp;我知道,一根装在先人的心里<br> &nbsp; &nbsp;另一根在我们的脚下<br> &nbsp; &nbsp;初看这首诗觉得他只是写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从詹天佑手上规划的图稿开始习作,又读又觉得他指的是整个中国的从落后到现在的进步,再读又读出了中国文化,读出作者仿佛修筑的是文化传承之轨。你还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现代新诗的一种看法,写好新诗即要继承古诗丰富遗产,又要创新发展,要铺“两条轨”。一首诗能读出这么多意思,可见作者的厉害。<br> &nbsp; &nbsp;赵福治的诗跳跃性很强,跨度巨大,这也给理解上带来难度。<br> &nbsp; &nbsp;把流星装在心里,心似夜空,<br> &nbsp; &nbsp;阴晴圆缺的美,绽放水乡的风韵<br> &nbsp; &nbsp;收视返听的过程,前生的周庄以波光的姿态<br> &nbsp; &nbsp;抵达生命的深处,顺风而行<br> &nbsp; &nbsp;抑或是追寻远去的鸟鸣,异样的感受<br> &nbsp; &nbsp;在距离与神奇之间冥想——《聆听周庄》<br> &nbsp; &nbsp;这首诗是物我合一的典范。“把流星装在心里,心似夜空”,这一句留给我们的空间,就足以装下整个宇宙。<br> &nbsp; &nbsp;另外,赵福治的诗在词句使用上的大胆也令我们侧目。他很多地方将形容词拿来直接当了名词,开始我极不习惯这种做法,细细读了几遍,就觉出它的好来。如:<br> &nbsp; &nbsp;划开依水的指尖,袅袅的翠意扶起村庄<br> &nbsp; &nbsp;传说中的宁静和致远,氤氲<br> &nbsp; &nbsp;江南升起的欲滴——《梦中人家》<br> &nbsp; &nbsp;用一缕灵光与水对话,而茉莉<br> &nbsp; &nbsp;是袖内飘来的超然……同上等。<br> &nbsp; &nbsp;请注意“欲滴”,“超然”两个词,就是形容词活用的典型,它们不仅填补了名词出走带来的空白,而且让更深的意境留在我们心里。<br> &nbsp; &nbsp;赵福治的诗风唯美,细读他的周庄组诗,觉得其中无处不透着一股灵气,仿佛那些诗句不是凡间之物,而是直接才至天堂散花的仙女。赵的诗也有古典风味,上面我说过他的诗有晚唐遗风,他诗中的古老的建筑,江南水乡的晚照斜阳,会把我们带到古典境界里。 <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二) &nbsp;<br> &nbsp; &nbsp;如果短篇抒情诗靠的是灵感,而长诗靠的却是耐力、组织语句的能力。长诗更能体现一个诗人的水平。<br> &nbsp; 《黄河》是长篇抒情诗,作者立意高旷,想像瑰丽,妙语连珠,读来有一泻千里之感。<br> &nbsp; &nbsp;作者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实在的黄河,一条是历史的文化的黄河。诗中作者展示了其不一般的神话,历史,哲学,甚至地理等知识。<br> &nbsp; “无梦的晚上,不能称之为夜。面河而坐<br> &nbsp; &nbsp;有红尾金鳞的鱼群楚楚起歌,这是跳龙门的金鲤吗<br> &nbsp; &nbsp;补天的女娲从前曾在此走过,五彩石的黄色<br> &nbsp; &nbsp;和柳枝的挥洒, 将河水激活。由水到鱼<br> &nbsp; &nbsp;由鱼到龙,云外的天火和龙吟伴随岁月<br> &nbsp; &nbsp;女娲啊 ,泥沙落定的光芒里,我们真是你塑黄土以为身<br> &nbsp; &nbsp;取河水以为血幻化的生灵”<br> &nbsp; &nbsp;女娲补天,鲤鱼跳龙门,这些神话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深厚的黄河文明土壤里。<p> &nbsp; &nbsp;“大象无形,一洼水便潮湿一切,潮湿眼角的纹<br> &nbsp; &nbsp;和翻腾的云层。太阳深处的心跳<br> &nbsp; &nbsp;延续岁月的不老。深入河流内部,我看到<br> &nbsp; &nbsp;一个古老的国度正沿着河道爬起,两岸每一片盎然的树叶上<br> &nbsp; &nbsp;一个个飞翔的精灵展起双翼,挥动仰天长啸的河魂之帆<br> &nbsp; &nbsp;升起字字珠玑的唐诗宋词。老子的道啊”<br> &nbsp; &nbsp;由黄河引深到老子的大道,唐宋的诗歌,我们的黄河是一条真正的哲学之河、诗歌之河!赵福治的这篇长诗可以称的上一首中华民族的史诗。<br> &nbsp; “水流声声,鼓荡生命的音符.岁月的芽发出<br> &nbsp; &nbsp;一些意象开始慢慢重叠,粗壮的柳条抽动<br> &nbsp; &nbsp;如女娲的手,洒出无数生命的点<br> &nbsp; &nbsp;我们用实践编织四大发明的每一个细节<br> &nbsp; &nbsp;我们用一生去聆听一种呼声,泛滥的河水啊<br> &nbsp; &nbsp;也曾祭起成吉思汗凶悍的骑兵。弥漫的狼烟里_.<br> &nbsp; &nbsp;也曾闪现帝国唐朝的强盛。喜洒的东方之泪里<br> &nbsp; &nbsp;有诸子百家在岸边的争鸣,将春秋印证。水啊<br> &nbsp; &nbsp;这无处不在的水啊,漫过乡土,从子午流柱的切换中<br> &nbsp; &nbsp;从二十四节气的更迭中,自西而东,奔腾的热情望日而升”。<br> &nbsp; &nbsp;读这些诗句,感受就像畅游了我们的黄河、我们的古老历史。<br> &nbsp; &nbsp;读这首诗,我们不禁想起了八十年代的著名诗人杨炼,他提出写史诗写大诗歌的主张。我想赵老师一定受了他的影响。 <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三}<br> &nbsp; &nbsp;赵福治先生的诗歌不好进入,不精读细读,断然发现不了它们的美来。而且,他的诗歌意象多指,诗意蒙胧,雾里看花、水中观月等词形容较为恰当。<br> &nbsp; &nbsp;20世纪法国象征派诗人瓦雷里说:“我的诗歌具有人们借给它意义的能力。我所赋予它们的意义,只适合我自身,但不排斥他人”。又说:“诗意世界因此可以被定义为,以梦幻状态----至少是在这种梦幻状态中产生的精神状态----的巨大相似性为支撑的世界”。赵福治的诗歌或多或少体现了这些思想[特别是周庄组诗]。 <br> &nbsp; &nbsp;可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赵老师的诗歌门槛太高,让对诗有些研究的人读尚可,一般人读来就有难度了。赵的诗歌书生气太浓,意向唯美而复杂,是诗中的阳春白雪,是诗人的诗。曲高和寡。<br> &nbsp; &nbsp;这样分析,可能失之偏颇,我接触到他的诗不多,不足以梳理其全部的脉络,更多地是研究了他的周庄组诗,难免以偏概全。但是,我认为,赵的诗,至少是这一类诗歌,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给现在干燥的诗坛,下了场江南唯美的雨。 <br> &nbsp; &nbsp;风格是诗人形成的比较独特和稳定的创作方式。境界一词,不好定义,我姑且把它说成是诗者一首诗或全部诗所达到的高度,能带给读者的感受。<br> &nbsp; &nbsp;境界的形成来源于作者生活的积累和知识积累。作诗是个简单的事,古说:“诗言志,歌咏言”,只要把心中的想法感受说出来既可成诗,现代诗的约束更小,更能提供这种便利。但是,作诗又是个严肃和艰难的工作,上面那中说法,充其量是写给自己一人读的诗,最多两个人[情诗]。要写出有分量的诗,有流传价值的诗,就又是种做法了。 <p> <p> <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04 编辑

这眼点不错,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1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04 编辑

问好兄弟<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04 编辑

欢迎同木三七 兄弟多来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3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4:04 编辑

学习 祝贺赵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5 13:12 , Processed in 0.07579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