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5|回复: 4

[原创]诗评:感动于“手印”的真诚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0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6 编辑

诗评:感动于“手印”的真诚反思 <p>——读蔡宁短诗《手印定格了什么》 <p>孙拥君 <p>手印是一种具有生命意义、法律意义和证据意义的特殊符号,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经济、道德、法治活动中,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认可,对具有司法、伦理权威的承认。最近,黑龙江沙兰镇发生洪灾夺走102个小生命,洪水退去,学校墙壁上,那些小生命留下挣扎时的小手印,让人扼腕叹息:生命无常,转瞬即逝。但是,这些生命痕迹的小手印没有昙花一现,而是成为挥之不去的悲恸之痛,让人尤是悲悯怜惜不已。 <p>南京诗人蔡宁密切关注这场悲剧,他曾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及悲悯人文的情怀,写过多首“南京大屠杀”的悲壮诗篇,引起海内外诗坛的关注。这次,他仍旧以这种使命意识省视这场灾难,激情悲愤的喷出 《手印定格了什么》 。他客现上认识这场肆虐的洪水:“ 一滴水呼啸 / 千万滴水呼啸 / 亿万滴水呼啸 / ” ,三个“ 呼啸”并非简单数字的重复,也非对水量的数学运算,而是将抽象的洪水赋予动感的、有声音的形象,辨证地看待 “ 一滴水 ” 从某种条件下的音乐性,而在另种条件下就可成为令人恐怖的、张牙舞爪的、排山倒海的、拼命嘶吼的“幽灵” ,这种转变注定在时间与空间上有个过程。作为这个镇的 “ 父母官 ” 接到报誓电话 ,为什么置之不理? “ 至柔的水失去理性 / 与失去人性的心一样黑 / ” 诗人将理性的笔直指 “ 黑心” 的人,喻意这场灾难表面看是天灾的原因,然实质亦不能回避人祸的因素 ?洪灾一如寒光闪闪的利刃,“黑心”的麻木不仁, 同时亦为洪魔吞噬生灵打开了方便之门,这种因素亦一如刀子,“ 刀子与刀子锉响稚嫩的骨头” 是何等的残酷 ?“ 水和泥沙溶入黑色的硬度 / 从死亡的高度倾下 ”,在意念与情绪上与第二节对接 ,“ 黑色 ” 作为修饰语成为噩耗的符号,“ 黑色的硬度 ”则强化了 “ 黑心 ” 的“ 实质 ”,麻木不仁,无所作为, 让洪峰“从死亡的高度倾下”,淹没了处于最低洼处的校园,这就是助纣为虐! 我们通常说,生命的高度反映的是人类战胜死亡的心态和热忱 ,而诗人将死亡作为一种高度来,则把生命的意识与希望,摆到了客观的低洼处,摆到了绝对被动的位置,这是诗人尊崇事物客观规律所透析灾难的隐意。死亡的高度是无法抗拒的,表面看是洪水的 “ 高度 ” 没过头顶,本质是“ 黑色的硬度 ” 推波推浪,是天灾之刀与人祸之刀杀了孩子们啊! <p>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在《变化》一书中论及中国天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天灾,十之八九都是人祸。”从1995年克拉玛依大火烧死300多孩子,到今天儿童节后不几天发生悲剧,一脉相承的是人性的泯灭、良知的尽失,是“当官不为民作主”的恶习作祟。的确,人类作为万物的一个种类,即使可以非理性的提出“征服自然”,但不能“征服良知”,更不能象破坏森林一样毁坏“祖国的未来”。诗人在“ 沙兰惨剧 ”中深深感悟这一点,于是在第四节,集中笔墨特写小生命“在黑暗的最低处”遭受洪水摧残,他们本是等待开花的蓓蕾 ,“ 先是被削开嫩绿的蕾苞”,接着“被碾碎怦怦心跳的花蕊”。如果说“削开”仍然是“水刀” 的话,那么“碾碎”之举则是“良心尽失”的人之所为呀!作者对人祸造成的悲剧,表示极大的愤慨 。 <p>诗歌,总要用形象“说话”,这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强化内容的需要。诗人用形象化语言“重现”令人心碎的画面:“ 那些留在雪白墙壁上的花影 / 一片片花瓣向上,向上,再向上呀 ” !在这高度抽象和动态意象交叠的特写镜头前,我的心被拎紧了,孩子的手印在我无言的泪眼中迷离,化为灿烂的“花影“,一片片挣扎着向上攀缘,三个“向上” 尤显孩子求生的欲望…… 我一遍遍诵读,内心愈发受到强烈的震动,每次 “ 向上 ” 的结果是失望,离死亡更近,离人间更远 。如果把死亡比喻进入“天堂”,那么,我认为这里的 “ 向上 ”, 也可以理解是下“地狱” 。难怪 “美华论坛”总版主文刀阅读此诗时,忍不住眼涌泪水,说“痛定思痛,那些血样的手印定格了什么?要反省,要检讨,要严肃追究,要善后补救”。这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诗尾“留下那些 \ 小小的泥手印定格了晃动的钟摆”,钟摆喻指时间,而“定格”一词的运用则嘎然而止地凝固了这一悲剧的时间,喻指那些玩忽职守者再劫难逃其咎 。 <p>《手印定格了什么》像所有的文艺作品一样是一种表达, “手印定格了什么”?我以为是诗人通过那无声的 “ 手印 ”而有声地诘问心灵,它的深层意义 在于反思 ,有 “‘穿肠破肚’的震撼(海啸)”感 !诗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追问,对生命行程的思考与揭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批判现实”的精神。诗尾亦颇有回味之处,钟摆的沉默甚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普鲁塔克说:“适时的沉默是极大的明智,它胜于任何言辞。” 让我们以沉默方式回味这首诗,并向那些遇难的小生命们默哀吧! <p><br>附:蔡宁《手印定格了什么……》 <p>一滴水呼啸 <br>千万滴水呼啸 <br>亿万滴水呼啸 <br>幽灵震耳欲聋地嘶吼 <p>至柔的水失去理性 <br>与失去人性的心一样黑 <br>与锋利的刀一样 <br>光芒着极限的寒 <p>水和泥沙溶入黑色的硬度 <br>从死亡的高度倾下 <br>没过生命的那一刻 <br>刀子与刀子锉响稚嫩的骨头 <p>一百零二朵蓓蕾 <br>在这黑暗的最低处 <br>先是被削开嫩绿的蕾苞 <br>继而被碾碎怦怦心跳的花蕊 <p>那些留在雪白墙壁上的花影 <br>一片片花瓣向上,向上,再向上呀 <br>痉挛地展开求生的欲望,留下那些 <br>小小的泥手印定格了晃动的钟摆 <p><p><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0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6 编辑

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1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6 编辑

孙拥君的评论很是细致,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2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6 编辑

“手印定格了什么”?我以为是诗人通过那无声的 “ 手印 ”而有声地诘问心灵,它的深层意义 在于反思 ,有 “‘穿肠破肚’的震撼(海啸)”感 !诗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追问,对生命行程的思考与揭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批判现实”的精神。。。。。。。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2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57 编辑

关于沙兰的诗歌。我们需要真诚,拒绝游戏。诗不错,评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04:29 , Processed in 0.09210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