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3|回复: 4

[转帖]灵魂的晤对——读小曲的诗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6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32 编辑

灵魂的晤对<br>——读小曲的诗集<p>文/笔尖<p> &nbsp; &nbsp;伟大的诗人太多了。在我钟情的极少数几位诗人中,就有一位孤独的写作者,他的诗心让我感动,他的多少有点悟透《我的修理铺》里让人看到,整个人生生命的思索,让人哀惋而静默,他的多情叙事或哲理沉沉,让人忘情。当我轻轻翻开打印一叠的诗稿,当我阅读到他的《挖一口井》时,一下子被他那澄澈细腻的笔触、达观正直和疾恶如仇的人生追索,吸引了。我从此记住了他的名字:余小曲。<br> &nbsp; &nbsp;说真的,在拿到这部诗稿已经个把月了,我一直放在包里,总感觉自己人变得也沉重起来了。因为,我深刻知道,在这个社会写诗不容易。如果写,那一定是用灵魂和整个生命来写着。不像其时尚的垃圾,不像流行的“生命广告”到处张贴,也不像整个思想赤裸裸地被“包装”起来。我想这诗,应该带着社会的责任感,甚至带着整个世界的责任感。或许我把诗的本意扩大化了。但从整个历史来看,从整个人生的延伸来看,诗发出的声音最为的震惊和有力。历史有很多明证,像李白、杜莆、屈原等等,其声音直至今日还依然是那么的让人警醒,让我们时常能听到人生的低语与生命感喟。<br> &nbsp; &nbsp;“挖一口井/照照自己的灵魂/水面是一面镜子/可知生命扭曲或端正”(《挖一口井》)。小曲的诗常有着这种让我们警醒的语言。我想,做为一个诗人,一个文学的爱好者,我能与他,一个宁静的灵魂晤对,这莫不是一种精神需求者的享受。神圣的思想,敏感诗人的他,也常会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来思考、作诗。做为读者的我们,往往能在他的语言当中,找到生命的自信。“一棵小树承受不起太多重量/是生命的种子给它理想/是阳光和大地给它生长的力量/当绿叶和鲜花挂满枝头/小树就有了热切的希望”(《小树的思想》)。<br> &nbsp; &nbsp;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艺术都是“灵魂的家园”(高全喜《精神就是艺术家》载(文化与艺术论坛)NO.2),就如并不是所有的诗歌作品都是艺术一样。在如今这个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上,诗人不是健康充实的,在他的世界里,骚乱烦琐与萎靡苍白俯拾皆是。他直接揭露和批判,他直接用双手对准世界的羞处。“有人口头高喊革命/脚在说 不/有人默默不语/每一步都很实在”,“有人总以为坚强/当风暴来临却倒在自己脚下/有人不动声色/面对困难迈出坚定的步伐”(《脚步》)。<br> &nbsp; &nbsp;没有思想的诗人,往往在语言上让费着思想,失落的灵魂在灵魂交叉的刹那,仿佛一种生命的暗色,直直挺立。而他接住了,而他紧紧握着。他让生命的世界,从骨子里先学会挣扎、矛盾的处理,然后把肮脏化为语言的澄澈,让诗句化为跳跃,呐喊的声音。“守着自己不朽的灵魂/思想才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说水》)。这种泛化的诗歌与诗歌的泛化,在大众化与通俗化的喧闹中沉淀为诗者的声音。这,相对一个作者来说,要有很多人生的经验。也不可否认,现在的社会里,我们已经愈来愈少能在诗歌中寻找到生命诗意灿烂有如阳光的和煦普照了,也难以觅得思想的深沉回声使堕落游荡的灵魂受到一阵儿颤抖与惶恐。诗歌,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什么时候渐渐成了宣泄人性的“垃圾桶”,也什么时候开始悄悄了成了一些所谓成就功名的“扬声器”。生命的很多思想之光,在他们手中暗淡了,人性的温情与可爱之处,也在他们手中渐渐被淡忘了。<br> &nbsp; &nbsp;而小曲的诗,语言虽显着有点笨拙。在他的诗句里边,你很难找到那些因为外在语言的巧化而呈现出所谓语言的猎奇,甚至诗的形式也很难看到有多少的创新和变化。实就实。然,我在小曲诗的世界里看到了一种“抢救”的希望。那些快要把人性与精神吞噬了的东西,在他诗的世界里重新发出声音,那种精神裹狭下垃圾灵魂,堆放如山,也重新开始在小曲诗笔下重新修整,重新在春天里开放。“我是忠实于/这片土地的/我不想借助风的魔力/招摇撞骗/我不知道‘沙尘暴’是什么/我也不想与风暴为伍/去侵袭和吞噬生命”,“为了拯救生命/我要大声疾呼/让溪流回来吧/他们是给养我的血库/让翠绿回来吧/他们是我的肌肤/让森林回来吧/他们是我的筋骨/让小鸟回来吧/他们的声音/是我为大地母亲弹唱的歌曲/让他们都回来吧/那是祖先留给我们/强身财富”(《沙漠的倾诉》)。这样诗句,读来无不让我们的生命震撼,也不禁让我们不在怀疑起诗的存在意义来。读小曲的诗,给人心目一亮,给人以鼓舞。<br> &nbsp; &nbsp;“每一束灯光都是我的纤缆/我攀爬着心中最高的山/谁又能告诉我/登顶的时间”(《这迷能否被揭穿?》)在炎热的夏季,读着这样诗句,仿佛走笔在秋天的季节,整个人一直透着清爽和振奋。<br> &nbsp; &nbsp;我对小曲人了解还并不多,我跟他的交往也仅仅限于网络。但我阅读到他的作品却不少,以前还在学校的时候,上网的时候,经常有看到其诗作。他吸引我眼球,正是这种拥存着“善恶分明”,“昂扬的生命态度”。我知道这颗孤独的灵魂一定付出了许许多多人生的代价。因为远在万里,他又忙碌于企业管理,而我也忙着我的生活,有上网的时间也少了。即使有,或者偶尔的通话,也是非常简短式的问候,彼此都没有更多时间来交流。这无不是一种人生的遗憾。因为我想知道这么多个春秋来,他是如何成为实质上的心灵孤行者,又是如何使他的人生有如此高扬的生命态度。   <br> &nbsp; &nbsp;其实有时候“创作家是个谜。”(荣格语)对谜之解释,由于立场不同,结论也回迥异。比如我们对“现代主义”和“实验主义”诗歌探讨的看法等等,均会因文化立场不同而有所区别。不过,我想对于一个重视心灵生活和重视思想生活的诗人,通过诗人的眼光去感受一种审美创造的激情、去倾听一种关于生命的深层心灵独白,应该是最紧迫而重要的。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曾被马蒂斯绘的“一张安乐椅”所吸引住。当初我想现在的社会里,这张椅子是多少人渴望的。有多少会发出感叹,我们应该坐到“椅”上休息了。如今,虽然历史并非轮回的轮回又到了这样一个节骨眼上。至少现在中国人有多少人在拼命喊“累”声中,整个身心都期盼着一种尽可能的轻松的生存方式。<br> &nbsp; &nbsp;当然,对于诗歌,并不是每一个都能由着自己的喜好就能写的。即使能写也并未必能有如此的心境。现在这个纠缠多变的社会里,人们翘盼着一种回归人性、尊重人本的艺术的出现,人们在不断的人性冲突与个自生命矛盾的旋涡中从心之深处呼唤一种人性的尊严与永恒的温情。“把脏写进诗歌/把下流写进小说”(《这年头流行什么》)。这种尴尬的时代,使诗人在低谷中沉埋着。“把自己的脸交出/让别人为你洗/难道是为了脸皮美丽”(《洗脸》)。<br> &nbsp; &nbsp;深沉的余小曲,让我看到其孤独地默默走在人生道路上,在吟哼着关于生命、自然、人性的诗句。我仿佛在《我的修理铺》中看到你如同杜莆一样苍凉悲壮的诗怀。我仿佛也从《雷》中看到你心灵的疲惫和不安。于是你在《这一夜》里,“钟,说出憋了很久的一句话:现在是北京时间五点整”。<br> &nbsp; &nbsp;有时候我在想,这个世界,深存着幽深。小曲正是以他智慧洞达与成熟静和宁静的光辉,来抒写他的人生。他既不功利,又不虚无。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他一个亮丽的心灵世界。在他的书即将出版之即,写下此文,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与他一起晤对心灵的世界,让这澄明的世界鼓舞和照耀着正在走往人生大道的朋友,也祝愿小曲的诗集能够早日出版。<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6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32 编辑

评得好,晓曲的诗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7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32 编辑

深沉的余小曲,让我看到其孤独地默默走在人生道路上,在吟哼着关于生命、自然、人性的诗句<p>评论很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8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32 编辑

又见笔尖美文,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32 编辑

谢谢白沙、书余、李文阅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03:27 , Processed in 0.09483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