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39|回复: 9

现实感动:俯瞰夕阳与期待朝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7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21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蔡宁在 2005/10/08 07:27pm 第 3 次编辑]<br><br>现实感动:俯瞰夕阳与期待朝阳 <p>-----读蔡宁近作《送女去黔读书的笔记》(组诗) <p>严家威 <p>与蔡宁兄没见过面,网上在新诗代诗歌论坛与其交往一年多,觉得蔡宁兄是一个真诚、认真的人,无论是对工作、对亲人、对朋友、对诗歌,总有一颗火热而挚诚的心。 <p>蔡宁兄的诗作总直面现实,真情涌动,诗心毕现,让人感叹。这组《送女去黔读书的笔记》,诗人基本上是有“始”有“终”地一路相送、呵护女儿而一路喷泻诗情,可谓用极现代的意象写最古老、最凡俗、最寻常的亲情内容,饶富巧思地展开情感与审美意蕴,诗中悲欢离合的情思与生存忧患意识让人唏嘘、感动。开篇第一首《俯瞰夕阳》,流泻的是送女儿上大学时在飞机上和下飞机的心情,本人认为是这组诗中最能表现出诗人心情与胸臆的一首。诗中意象的选择与使用非常大胆、新鲜;语言也非常锋利,有直接划伤的效果。女儿是父亲心中的太阳,现在女儿从生她养她的六朝古都南京起飞,前往空间直线距离1360公里外的陌生地-----贵阳,如同太阳转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而太阳在那地球的另一面又将会怎样呢? <p>诗人与爱人送女儿去黔读书,“始”于晚上5:30时从南京登机,秋风夕阳西下,天边残阳如血,这样的“冷风景”多少让人在现实的喜悦中有些“伤感”,女儿往人生地不熟的贵阳,尤其是此后几年,又将会怎样?直面现实,而现实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忐忑不安,诗人的心情犹如“一粒急速旋转的子弹”关切地“射出”;“天边,弹孔迅息万变的喷血/浸染一层层白云//白云擦抹着热血,冷静再冷静/冷凝的血渐渐变紫变黑”变成父亲心中一块病!接下来,“当我从天上下落/群峰摇曳烛光”因为天黑,诗人从机仓舷窗俯瞰山城,飞机急速掠过,灯光摇曳不定!也意蕴其心情翻江倒海。下了飞机.父母双双相送,作为女儿感到多么地幸福啊!“女儿开心地笑”,而这“开心地笑”,在诗人看来是“呯,谁在灯里射出温柔的子弹/射进我的胸口.....而我却感到远在千里的疼/连着爱人的心一起痛”;或许,这首诗的意象、语言、画面有些“鲜血淋漓”之感,好象是超出常规,可诗无定法,而正是这种超常规的写法,写出了一个父亲又想让女儿成才,又放心不下的复杂心境,现在孩子少,女儿是父亲用肩膀扛大的,是心头肉!割心啊! <p>蔡宁的诗观是:“诗是应该有难度的,没有难度的诗是“口水”。其一,诗是情绪化的产物,而情绪总是因为细节而波动,因此诗要有细节性,忽视这一要素构成,是很进行典型意象化的艺术处理的,所作也必然空泛、乏味;其二,自古诗画同源,心之所想应该有声音、有色彩、有节律、有时空、有情韵、有细节,从而构成诗的“画面”感;其三,中国新诗要扎根在唐诗宋词的土壤中,汲精粹之营养,步节奏之快感,出意境之美妙,达雅俗之共赏。”其致力于此实践,诗作擅长于将灵魂与外部世界互动,智性的情感融入客观的物象,意念上将内心的风景与身心外的物象结合,体现出中国传统“人与物化”、“天人合一”的造境之美。这组诗歌仍旧体现出这种审美倾向,传统意义上的“诗学”意味在其现代汉语的组合下呈现很强的先锋性, 语言凝炼而有张力,语意富有质感而有力度,让人嚼之,感情被诗作所营造的意境与心情所感染,跟着诗人一路走来,一颗爱女的心被扯得肢离破碎,体会出作者在送女上大学的欣喜中又有诸多感慨与些许感伤。第二首《夜入贵阳》的意象语言依然新鲜锋利,“出租车,闪烁两束亮刃/唰唰唰冲开黑魆魆的夜//一弯,剪出山峰与山谷/黑影飞出追逐明亮的萤火虫//宝山下,女儿颈上的护命符//熠熠映亮一颗硕大的夜明珠”。护命符的出现,刀子扎心般的句子,再次映射出诗人被扯紧的心。此前,诗人曾带女儿出游山西,雨游五台山写下“雨停了/袈裟披出了彩虹/木鱼敲响了偈语/梵香点亮佛的眼睛/一眨眼,一块食指上的红玉佛/成为女儿颈上的护命符(《是佛显灵吗》)”,这里,“红玉佛”随着女儿到了贵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面对现实,面对生活,诗人以心灵感动着世界,折映出一个父亲内心的祈望与祈祷! <p>“诗人有两种自然要求或冲动,一个是‘感性冲动’,另一个是‘形式冲动’,又叫做‘理性冲动’(席勒)。”蔡宁在这组诗里,感性冲动高涨,理性冲动饱满,感性与理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晨登宝山》、《走入白云校区》、《与鲁迅铜像合影》三首,主要表现了诗人陪女儿浏览贵州师范大学的喜悦心情。“前辈凿出一条陡峭的路,攀上去/红殷殷的朝霞裹着心儿跳动”,“她无言的幸福/映入永恒的青铜”,从陪女儿攀登校园后的宝山,到为女儿在鲁迅铜像前留影,都留下了诗人内心的感触与祝愿。 <p>现实总是让人感动的。世界是那样广阔精彩,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诗人情感是那样浓厚异彩。《感受黄果树瀑布》、《回首拜观音》等几首是诗人与爱人带女儿游览当地风景胜地所写的,极富的想象力造成了这几首的现代艺术魅力,风景处处美妙, 处处又带着诗人主体的独特体验,诗的建构及语言简练而又有膨胀力。“小舟穿过出世与入世的缝隙/漩涡,摇摆一圈圈欢迎辞/我对女儿说:也许这热情洋溢的下面 /或许正潜伏着十二双利爪 《摆渡龙宫》”,“龙宫”的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艺术处理,变成了带有普遍性的理性诗意的内涵。又如“北斗七星摆阵,度我苦难 /出奇地折叠三把刀,弯出一条出路 /刹间,一手牵着女儿 /一手牵着爱人,凌空走过深渊《越过天星桥》”,诗人将自然景观的三块奇石在深渊上叠联的一座石桥,与内心的独特感受、主观情感交融,呈现出人格与自然的统一、现实与理想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诗情画意,不仅显示了诗学水平与审美倾向,而且在字里行间透析出对女儿的关爱和希冀。 <p>俄国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诗是生活的表现,或则说得更好一点,诗就是生活本身。还不仅此,在诗里生活比现实本身里还显得更是生活。” 这组诗的最后一首《夜听风雨声》,内容与形式统一在浓郁亲情的生活里,诗人于夜晚风雨中彻夜未眠,因为第二天就要离开贵阳回宁,女儿在异地将开始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诗人心绪万千,浮想联翩,“今夜,风将情感的沙砾/吹进月亮,云裹着泪……闪电,踹了我一下/淅淅沥沥地吹一股秋风/吹进我幽蓝的梦里……再有八个小时,我将从黔起程/一棵江南的苗苗就留在了这里/大西南的高原她能否适应/夜空却安静得只有沙沙的雨声//苗苗贴着妈妈的耳根/风雨吹不着,均匀地呼吸/明天,我和爱人回宁/爱人的泪浸入她的绿叶//沉夜,灯的光刃/剖开一滴滴雨珠/爱人的手伸向窗外/掌心握紧一枚晶莹的花//……今夜,女儿在梦里/双唇,在高原上弯出一轮新月//”这里面揉进了多少深情的爱怜!有这样的父亲,女儿是幸福的。而父亲的心情呢?是怎样的复杂,又是怎样的操心、担心?当然这些,如果没有体会过,恐怕理解不了.包括对前面几首诗的理解.这首诗里的用词,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情感的沙砾,云裹着泪,闪电,踹,淅淅沥沥,幽蓝,苗苗,沙沙的雨声,泪浸入,灯的光刃,剖开,握紧,弯出一轮新月……等等,这些词语的交集与碰撞,可谓是在传统的“老窖”酿出新的美酒,极大程度地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可以看出这一夜,诗人何不是在焦虑地等着天明的朝阳,充满真情地期待着女儿前程一如朝阳般地冉冉上升! <p> &nbsp; &nbsp;怎样写才能成就好的诗歌?本人去年的这个时候曾有一个“三心二意”的提法:1、心鲜--用心鲜和对汉字的新鲜排列;2、心意--心中的意思表达到位,意气的所指聚散适度, 意境的到达曲直适度(二意) ;3、心动--诗者和读者的心动程度,兵法虽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这个提法与今年“新诗代”诗歌论坛提出的“感动写作”的提法也是契合的。蔡宁兄的这组诗,本人认为做到了上述的这些,充满人文关怀和现实感动的意义。 <p>特别应提出的是蔡宁兄的这组诗,画面感特别强,诗人对颜色的调配得心应手;这也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功力。我们有时看有些人的诗,看的时候觉得很象诗,但看了后却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本人认为就是没有达到“心鲜,心意,心动”(三心),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没触及,又怎能打动别人?以上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p><br>附:蔡宁《送女去黔读书的笔记》(组诗) <p>《俯瞰夕阳》 <p>心情,贴近舷窗 <br>射出一粒急速旋转的子弹 <br>天边,弹孔迅息万变的喷血 <br>浸染一层层白云 <p>白云擦抹着热血,冷静再冷静 <br>冷凝的血渐渐变紫变黑 <br>当我从天上下落 <br>群峰摇曳烛光 <p>呯,谁在灯里射出温柔的子弹 <br>射进我的胸口,女儿开心地笑 <br>而我却感到远在千里的疼 <br>连着爱人的心一起痛 <p>《夜入贵阳》 <p>出租车,闪烁两束亮刃 <br>唰唰唰冲开黑魆魆的夜 <p>一弯,剪出山峰与山谷 <br>黑影飞出追逐明亮的萤火虫 <p>宝山下,女儿颈上的护命符 <br>熠熠映亮一颗硕大的夜明珠 <p>《晨登宝山》 <p>九月的台阶面向宝山 <br>一步步抬高碧翠的祈愿 <p>露珠滚动甜丝丝的晨风 <br>滴溚溚地叩响脚步 <p>画眉对着女儿唱一曲山歌 <br>歌声挪动石径腾升袅袅银雾 <p>前辈凿出一条陡峭的路,攀上去 <br>红殷殷的朝霞裹着心儿跳动 <p>《走入白云校区》 <p>蓝,蔚蓝,蓝出 <br>一湾平静的大海 <br>白,洁白,白妍 <br>一簇柔媚的纯棉 <br>天空,如此明快透明 <br>我只在大师油画上见过 <p>逶迤起伏的青山 <br>在白云的下面 <br>在白云教学楼的后面 <br>在窗子的取景框里 <br>构成一幅泼彩写意的画 <p>在白云的草坪上 <br>在青石的圆几前 <br>老师,话语起伏着手势 <br>生动的撩动白云 <br>白云牵动女儿的眼睛 <p>女儿笑着走入白云 <br>脚步轻轻地荡漾清风 <p>《与鲁迅铜像合影》 <p>硬如磐石的骨头 <br>在贵州师大的草坪上 <br>背倚青山,凝结 <br>一尊栩栩如生的青铜 <p>先生坐在藤椅上 <br>目光犀利盯着前方 <br>青铜的气息弥漫校园 <br>一拨拨莘莘学子 <br>翻开书,深深的呼吸 <p>先生不止一次用匕首 <br>剖开旧中国画坛的沉闷天空 <br>从黑白版画的刀痕中 <br>牵引一缕缕阳光 <br>亦用朝花夕拾的笔,选择 <br>珂勒惠支的版画《牺牲》 <br>纪念追求光明而殉难的学生 <p>先生的左前方是美术教学楼 <br>那是女儿求学的地方 <br>看到先生,我就知道 <br>先生与此一定有不解之缘 <br>女儿双手抚着先生的手 <br>一再留影,她无言的幸福 <br>映入永恒的青铜 <p>《摆渡龙宫》 <p>龙宫当在大海,而朝拜的路 <br>却蜿蜒了海拔千米的山洞 <br>出口,急流滚滚一道瀑布 <br>而去路却风平浪静 <p>水的一厅,二厅 <br>三厅…… 上半穹隆 <br>下半水深 ,静静的 <br>只剩下默默无语的石头 <p>亿万年前的水母 <br>钙化一串咒语, 贴着穹顶 <br>伸出长长的左手 <br>一不经意,握了一下我的右手 <p>时紧时慢的船浆 <br>漂泊雪亮的灯影 <br>心跳,时不时撞击石帷 <br>跳荡幽深幽远的梦 <p>小舟穿过出世与入世的缝隙 <br>漩涡,摇摆一圈圈欢迎辞 <br>我对女儿说:也许这热情洋溢的下面 <br>或许正潜伏着十二双利爪 <p>《越过天星桥》 <p>石笋石柱,顶着湍急的流水 <br>哗哗哗地磨出刀光剑影 <br>一把流苏顷刻间拽紧我的手 <p>刀横过峭壁,逼仄一条山路 <br>刀刃,在脚下一闪一闪地说话 <br>偶尔接过它的话茬,巫语弥漫异香 <p>长剑躺在刀下,猛地立起 <br>随着瀑布舞蹈,剑上的青铜锈 <br>摇曳斑斑驳驳的翠绿 <p>北斗七星摆阵,度我苦难 <br>出奇地折叠三把刀,弯出一条出路 <br>刹间,一手牵着女儿 <br>一手牵着爱人,凌空走过深渊 <p>《回首拜观音》 <p>银链,哗哗哗地坠下深潭 <br>响声牵拽我的脚步 <br>俯首,银雾茫茫 <p>石笋的箭,射穿喀斯特石岩 <br>清净的路顺着箭孔延伸脚步 <br>耐得寂静,探寻的瞳仁点亮明灯 <p>一线天,自己聆听自己的心跳 <br>梦幻,自穹顶吧嗒吧嗒的滴下 <br>铅洗心尖上的滚滚红尘 <p>回首一尊观音微笑 <br>啊!置身一尊翠绿的净瓶 <br>女儿双手合十,指尖浸出一滴滴露珠 <p>《感受黄果树瀑布》 <p>天生丽质的喉咙,音域 <br>浩瀚了一条大河 <br>豪放一曲大西南的歌 <br>高音,蛇一样 <br>猛地引颈向上 <br>从压抑的深处高八度 <br>嗖一声,耸立翠谷 <p>沉积于心中的祈求 <br>以晶莹剔透的弧度 <br>喷涌,上接绿色山峰 <br>下联波澜壮阔的深潭 <br>瞬间,溅起亿万枚花蕾 <br>哗哗地妍放晶亮的花朵 <p>只有鬼斧神工,才能 <br>高亢翻江倒海的歌 <br>只有高原岩溶的低音箱 <br>才能将神奇的音乐飘满天空 <br>伸手撩动那些迷人的音色 <br>缈缈仙境,透明一股股柔情 <p>女儿的胸腔是一只小小的音箱 <br>随着峰峦环列的山谷回鸣 <br>那些音乐的分子 <br>在女儿的笑声里,汽化 <br>一阵阵姹紫嫣红的细雨 <br>漫过我和爱人的头顶 <p>《夜听风雨声》 <p>今夜,风将情感的沙砾 <br>吹进月亮,云裹着泪 <br>漂进黔南宝山下的校园 <br>漂进一个匆匆落脚的驿站 <p>闪电,踹了我一下 <br>淅淅沥沥地吹一股秋风 <br>吹进我幽蓝的梦里,一粒沙 <br>裹着雨揉进爱人的眼睛 <p>再有八个小时,我将从黔起程 <br>一棵江南的苗苗就留在了这里 <br>大西南的高原她能否适应 <br>夜空却安静得只有沙沙的雨声 <p>苗苗贴着妈妈的耳根 <br>风雨吹不着,均匀地呼吸 <br>明天,我和爱人回宁 <br>爱人的泪浸入她的绿叶 <p>沉夜,灯的光刃 <br>剖开一滴滴雨珠 <br>爱人的手伸向窗外 <br>掌心握紧一枚晶莹的花 <p>黔南的雨渐浙稀疏了 <br>窗外的长青藤晃着湿润的风 <br>今夜,女儿在梦里 <br>双唇,在高原上弯出一轮新月 <p><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7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21 编辑

学习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21 编辑
下面引用由拂晓2005/10/07 01:19pm 发表的内容:<br>学习了 !<br>
<p><br>家威此文写得冷静、客观、包容。问好拂晓<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4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21 编辑

啊,<br>诗还挺长哟.<br>情漫金山,<br>景植蓝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6 0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22 编辑

蔡兄的诗好,家威兄的评也好,相得益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4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22 编辑

诗好!评更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4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22 编辑
下面引用由梅梅子2005/10/14 06:17pm 发表的内容:<br>啊,<br>诗还挺长哟.<br>情漫金山,<br>景植蓝天.<br>
<p>亲情无限呀!<p><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4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22 编辑

感动的亲情感动的诗歌,加上感动的评论,让我们读懂了蔡兄的丰富内涵其实来自他的本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9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22 编辑

诗情真,评感人,理当精华,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22 编辑
下面引用由蒋书余2005/11/04 08:43pm 发表的内容:<br>感动的亲情感动的诗歌,加上感动的评论,让我们读懂了蔡兄的丰富内涵其实来自他的本真!<br>
<p><br>书余老弟,久不见矣!<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3 22:47 , Processed in 0.13496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