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9|回复: 12

[评论]《白鸦手记》第1-14期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30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白鸦手记]第1-14期目录:<br>--------------------------------------------------------------------------------------- <br> <br>◇[白鸦手记]第001期:把时间写的死去活来——读S城写作《秋》<br>◇[白鸦手记]第002期:循环的悲伤——读S城写作《秋思》<br>◇[白鸦手记]第003期:揭开存在的真相——读如是作品《灰色》<br>◇[白鸦手记]第004期:素青三首作品研究<br>◇[白鸦手记]第005期:意象凶狠 良知蜷缩——读梦隅作品《幕后的故事》<br>◇[白鸦手记]第006期:表象侵略真实 内心反光生活——读竹露滴清响作品《内心的花园》<br>◇[白鸦手记]第007期:哀美绝伦 渴望“回家”——读暮颜作品《内心的花园》<br>◇[白鸦手记]第008期:真实的内心在一切细节中闪光——读梦隅作品《内心的花园》<br>◇[白鸦手记]第009期:在“纯粹的后”与“禅”之间——读张军作品《取水》<br>◇[白鸦手记]第010期:为什么我们不能丢下翅膀?——读张军作品《黑色的夜》<br>◇[白鸦手记]第011期:让你的悲伤真正勃起!——幽云作品印象<br>◇[白鸦手记]第012期:“非典型”情节的震撼力——李陶作品《表哥王磊》<br>◇[白鸦手记]第013期:自然孕育了我们 我们抗争着自然——孤鹰作品《猎人》<br>◇[白鸦手记]第014期:生存之困与飞翔的渴望——读frankyang作品《蚕》<br> <br> <br> <br> <br>■[白鸦手记]第1期:把时间写的死去活来——解读S城写作《秋》<br>---------------------------------------------------------------------------------------<br>■ 请大家先看原作:<br>---------------------------------------------------------------------------------------<br>《秋》作者:S城写作<p>极浦一别后<br>江湖伥望多<br>相忘谁先忘<br>倾国是故国<p><br>——题记<br> <br>秋 你一下子吹断了江湖路 我的心是凉的<br>我不曾追问你 有无爱过我 都是虚幻<br>正如这夜色 轻悄悄来 你也不曾解释过黑暗给我听<br>我没有了方向 跟你对视<br>目光暗暗沉了下去 就像冰来了<br>一场梦接着一场梦 你总是将它演完<br>然后你也不说你的伤 只是把手握拢<br>仿佛悲伤跟血液一起流失了 那是我们和世界的最后联系<br>现在我们分离 跟世界一起丢失了最宝贵的东西<br>从前天 到今天 我还能计算着时间<br>一天一天没有意义的时间 终将把一切摧毁<br>就像我们埋葬了的故事 必将缝合虚无的伤口<br>秋 我还是愿意牵着你的手走过这黑夜啊<br>走过曾经有过的恐慌 走过去 不敢回头<br>好像我们还会有很多年很多年 把身体里的冷暖过来<br>我觉得死亡不是那么可怕 这些忧郁的年头<br>你是怎样坚强 怎样对生活表示着你的毫无畏惧啊<br>你勇敢地跟一切搏斗 跟最沉重的空搏斗<br>你说你会坚持 直到失去了所有力气 直到剩下叹息<br>来说你最后的感怀 可是你却不说<br>什么都不说 你只是暗暗地咬紧牙关<br>秋 我的衣服上都是冰冷的雪花了 走的太快了<br>你不肯停留那么片刻 但是你怎么把冬天里的东西<br>那么早的带给我 好像这草<br>枯黄的草 根本没有经历过翠绿 秋 &nbsp;<br>我从来都不敢表示我的怀念 一切怀念 跟随水流而去<br>这一起都将凝聚 好像我们从那么漫长的路上走过来<br>都是为了凝聚这最后的一刻 跟随着水泛起微弱的光亮<br>---------------------------------------------------------------------------------------<br>■ 以下解读S城写作的《秋》,抛砖引玉:<br>---------------------------------------------------------------------------------------<br>标题:《秋》<br> <br>秋?很难写的主题啊!<br>在S城写作的笔下,是时间或作为敌人的时间的象征。<br> <br>而谁能斗得过时间呢?<br>---------------------------------------------------------------------------------------<br>——“极浦一别后/江湖伥望多/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br> <br>这个题记的出处我不知道,但已经“悲”气十足!<br>---------------------------------------------------------------------------------------<br>“秋 你一下子吹断了江湖路 我的心是凉的”<p><br>判断陈述的口气。<br>仅一句,就把整诗所需的环境彻底搞掂!<br>只看见“秋”、“吹”、“凉”三个字,隐匿着“风”。<br> <br>那个“一下子”的用法是S城写作的强项。<br>---------------------------------------------------------------------------------------<br>“我不曾追问你 有无爱过我 都是虚幻<br>正如这夜色 轻悄悄来 你也不曾解释过黑暗给我听<br>我没有了方向 跟你对视<br>目光暗暗沉了下去 就像冰来了<br>一场梦接着一场梦 你总是将它演完<br>然后你也不说你的伤 只是把手握拢”<p><br>在高大的秋天,在隐匿着“悲”的秋天。<br>作者开始将“人与人”的叙述展开。<br> <br>秋顽强地进入我们的体内,就像时间进入我们的苍老,不容抗拒。<br> <br>我们和秋天之间,互相困守。<br>我们等待着时间习惯性地死亡。<br>---------------------------------------------------------------------------------------<br>“仿佛悲伤跟血液一起流失了 那是我们和世界的最后联系<br>现在我们分离 跟世界一起丢失了最宝贵的东西<br>从前天 到今天 我还能计算着时间<br>一天一天没有意义的时间 终将把一切摧毁<br>就像我们埋葬了的故事 必将缝合虚无的伤口”<br> <br>这是对以上的再延伸。<br>将“人与人”的叙述继续向“人与世界”的叙述展开。<br> <br>悲伤即路口。时间即伤口。<br>---------------------------------------------------------------------------------------<br>“秋 我还是愿意牵着你的手走过这黑夜啊<br>走过曾经有过的恐慌 走过去 不敢回头<br>好像我们还会有很多年很多年 把身体里的冷暖过来<br>我觉得死亡不是那么可怕 这些忧郁的年头<br>你是怎样坚强 怎样对生活表示着你的毫无畏惧啊<br>你勇敢地跟一切搏斗 跟最沉重的空搏斗<br>你说你会坚持 直到失去了所有力气 直到剩下叹息<br>来说你最后的感怀 可是你却不说<br>什么都不说 你只是暗暗地咬紧牙关”<p><br>这一节,是对整个秋天的印象进行最准确的心理表达:坚持!<br>这一节,是要在黑下来的时间中复苏光明的人性。<br> <br>这些不好处理的词:“坚强”、“毫无畏惧”、“搏斗”、“空”。处理的好!<br> <br>因为S城写作的叙述特征:<br>柔软。遥远。博大。戏剧独白式的。神父口吻式的。<br>那叙述的声音只见去向,不见来处。<br>是受史诗或民歌的影响?还是有“宏大叙事”情结?<br> <br>不论如何,口语入诗都需要这样的化解。<br>---------------------------------------------------------------------------------------<br>“秋 我的衣服上都是冰冷的雪花了 走的太快了<br>你不肯停留那么片刻 但是你怎么把冬天里的东西<br>那么早的带给我 好像这草<br>枯黄的草 根本没有经历过翠绿 秋 &nbsp;<br>我从来都不敢表示我的怀念 一切怀念 跟随水流而去<br>这一起都将凝聚 好像我们从那么漫长的路上走过来<br>都是为了凝聚这最后的一刻 跟随着水泛起微弱的光亮”<p><br>再写回来。在时间面前命运如“草”。<br> <br>乍一看,“怀念”是唯一的遗产。<br>再一看,“怀念”不仅仅是唯一的遗产。<br>---------------------------------------------------------------------------------------<br>剁完了!悲秋之作!<br>但我仍看见希望“暗暗地咬紧牙关”<br> <br>悲秋。<br>人之悲秋。<br>人心之悲秋。<br> <br> <br> <br> <br>■[白鸦手记]第2期:循环的悲伤——解读S城写作《秋思》<br>---------------------------------------------------------------------------------------<br>■ 请大家先看看原作:<br>---------------------------------------------------------------------------------------<br>《秋思》 作者:S城写作<br> <br>秋 昨天已是霜降了 陌生的前路已经展开<br>在你高贵的额头上 我看不到浸透鲜血的过往<br>天突然冷了 我们无需再害怕时间<br>它们会在自己的岁月里锤炼生死<br>在我们的世界里 我们必须学会大声歌唱<br>并突然停止 在寂静突然降临的一刻<br>抱紧我们的信念 坚持挣扎下去的信心<br>前一天已经走远了 我们的忍冬花还没有开放<br>很多个日子里 我想起我们说过的流水知秋<br>你终究会离开过去的路 跟这个世界毫不妥协地斗争<br>我也从不曾说出自己内心的担忧<br>就像 你从不曾理会那些误解 来自我的<br>还有来自他们的 遥远的前路不会有一个终点<br>在你充满忧伤的那些夜晚 我多想说两句安慰的话啊<br>可是 秋 苦难的声音梗塞在我的喉间<br>有时我真的想问你 你从未想过未来的虚无吗<br>这两天 忧伤快把我压垮了<br>一个没有依托的灵魂是多么可怕<br>那些隐藏着的火焰 却凝成了冰的刀子<br>割着我的心 你没有说过你对人间的爱<br>也没有表示出一丁点的仇恨 可我还是想问你<br>你总不能永远都像流水一样 不知驻足<br>不在我悲哀的胸怀里 放置一点安慰<br>你知道我们从不会互相奢求 只是默默凝视着对方<br>从来没有争吵 没有喧闹 秋<br>你总是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又离开<br>好像我也从未说过我对你的爱恋<br>抓住的手 又松开 无数个绝望的轮回<br>一场爱只给一个死亡的深吻<br>---------------------------------------------------------------------------------------<br>标题:《秋思》<br> <br>《秋思》和《秋》相比,写作主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br>这个《秋思》相对于《秋》,一样的悲伤,但更多了关于“循环”的思考。<br> <br>这个《秋思》相对于《秋》,显得更加衰老。<br>因为《秋》,我们看见秋天的脸。<br>因为《秋思》,我们看见秋天的背。<br> <br>秋,依然是时间或作为敌人的时间的象征。<br>秋,作为敌人的时间始终在我们的血液里,我们依然斗不过他。<br>---------------------------------------------------------------------------------------<br>“秋 昨天已是霜降了 陌生的前路已经展开<br>在你高贵的额头上 我看不到浸透鲜血的过往“<br> <br>这个秋是衰老的秋。<br>时间有高贵的额头吗?但它一定有冷漠的公正。<br> <br>时间就这样木然地过去了,它因为这“冷漠的公正”。<br>所以不带走“浸透鲜血”的生活。<br>所以:“在你高贵的额头上 我看不到浸透鲜血的过往”。<br>---------------------------------------------------------------------------------------<br>“天突然冷了 我们无需再害怕时间<br>它们会在自己的岁月里锤炼生死<br>在我们的世界里 我们必须学会大声歌唱<br>并突然停止 在寂静突然降临的一刻<br>抱紧我们的信念 坚持挣扎下去的信心“<br> <br>开始展开叙述。<br>总体上叙述“我们挣扎地留”和“时间木然地去”。<br> <br>没办法了,时间正在(总是)回到是它自己。<br>时间可以随意丢弃我们,但我们却是离不开时间的寄生虫。<br>我们在时间中困守,时间不在我们身体中留下芳香的痕迹。<br> <br>只见:时间木然地去,我们挣扎地留。<br>---------------------------------------------------------------------------------------<br>“前一天已经走远了 我们的忍冬花还没有开放<br>很多个日子里 我想起我们说过的流水知秋<br>你终究会离开过去的路 跟这个世界毫不妥协地斗争<br>我也从不曾说出自己内心的担忧<br>就像 你从不曾理会那些误解 来自我的<br>还有来自他们的 遥远的前路不会有一个终点<br>在你充满忧伤的那些夜晚 我多想说两句安慰的话啊<br>可是 秋 苦难的声音梗塞在我的喉间<br>有时我真的想问你 你从未想过未来的虚无吗<br>这两天 忧伤快把我压垮了<br>一个没有依托的灵魂是多么可怕“<br> <br>进一步展开叙述。<br>这一节写的是:具体地“挣扎”。“我们挣扎地留”。<br>这一节写的是:人,渴望牵住时间的手。<br> <br>但这一节的语言似乎有点不太稳了。<br>好在S兄的叙述力深厚,再将这一节放置在整篇诗中去看,口语经过化解。<br>看不出大的破绽。<br>---------------------------------------------------------------------------------------<br>“那些隐藏着的火焰 却凝成了冰的刀子<br>割着我的心 你没有说过你对人间的爱<br>也没有表示出一丁点的仇恨 可我还是想问你<br>你总不能永远都像流水一样 不知驻足<br>不在我悲哀的胸怀里 放置一点安慰<br>你知道我们从不会互相奢求 只是默默凝视着对方<br>从来没有争吵 没有喧闹 秋<br>你总是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又离开<br>好像我也从未说过我对你的爱恋“<br> <br>进一步展开。<br>这一节写的是:具体地“木然的时间”。“时间木然地去”。<br>这一节写的是:人,被时间的手甩开。<br> <br>这一节的语言控制力明显好于上面那一节。稳定。<br>---------------------------------------------------------------------------------------<br>“抓住的手 又松开 无数个绝望的轮回<br>一场爱只给一个死亡的深吻“<br> <br>最后点题。<br>点出了什么?“循环”之痛!<br> <br>“无数个绝望的轮回”:<br>这一句若不是放置在整篇诗中化解的好,有见俗的危险。<br> <br>那么,什么叫“化解的好”?这样说吧:<br>读了S城写作的每一首诗之后,我都想在末尾加上一句:阿门!<br> <br>“一场爱只给一个死亡的深吻”:容易误读。<br>我想:又一场爱,又给一个死亡的深吻。<br>---------------------------------------------------------------------------------------<br>补充说明:<br> <br>如果你非要说“秋”隐喻着爱人<br>有理!但我死都不愿意这样解读。<br> <br>如果你非要说S城写作在写爱情。<br>有理!但你永远也走不出S城,S城就是一座迷城了。<br> <br>如果你非要到爱情,我想说:我看到爱情躺在时间的血光里。<br>循着这血光,或许还能看见:爱情正像婴儿一样啼哭。<br>---------------------------------------------------------------------------------------<br>剁完了!喘气。在北京,秋天正转过身去,背对着我。<br> <br> <br> <br>■[白鸦手记]第3期:揭开存在的真相——解读如是作品《灰色》<br>---------------------------------------------------------------------------------------<br>■ 请大家先看原作: <br>---------------------------------------------------------------------------------------<br>《灰色》作者:如是<br> <br>一时<br>你陷入一个柔软的陷阱之中<br>不能自拔<br>黑色的翻卷着的泥土<br>萎缩的树的肢体<br>你的目光穿行于其中<br>漂移不定<br> <br>鸟的湿湿的叫声<br>在冰冷的雾中弥漫开来<br>你说 一切都有了<br>还要什么<br>十点五十九分<br>我在床上醒来<br>在灰色中轻拥着你<br>垂垂老去<br>---------------------------------------------------------------------------------------<br>■ 以下尝试解读如是作品:《灰色》。抛砖引玉:<br>---------------------------------------------------------------------------------------<br>标题:《灰色》<br> <br>这首作品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br>通过人的物化、物的人化,逼迫出意义:我们存在的真相。<br> <br>只要你曾经触摸过真相,就知道它其实不可触摸,它只是个开放的系统。<br>真相只有颜色:灰色。<br>梦里梦外,那一望无际的灰色。<br>---------------------------------------------------------------------------------------<br> “一时<br>你陷入一个柔软的陷阱之中<br>不能自拔”<br> <br> “一时”是什么时啊?<br>所有大乘般若经典的首句都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br>这个“一时”就是时间的中心、空间的壳、存在的囚室。<br> <br>我们与生倶来就在“一时”中。<br>这是我们存在的原形。<br> <br>你陷入了什么?<br>其实是陷入了“一时”之中。<br>在“柔软的陷阱”里,我们被陌生的温暖包围,看不清“真实的传统”。<br>既是与生倶来,既是存在的原形,那当然“不能自拔”。<br> <br>如何是“真实的传统”?我们都没找准。<br> <br>为何要看清“真实的传统”?因为:<br> <br>“传统把承袭下来的东西当作是不言自明的,并阻塞了通往原始源头的道路,而流传下来的许多范畴和概念一部分本来曾是以真切的方式从这些源头汲取出来的,传统甚至根本连这样的渊源被遗忘了。传统使人以为甚至无须去了解一下是否有必要回溯到渊源中去。传统把此在的历史性连根拔掉,竟至于此在还只对哲学活动的五花八门的类型、方向、观点感兴趣,它靠这种兴趣活动于最疏远最陌生的诸种文化中并试图用这种兴趣来掩藏自己的无根基状态。其结果是:此在无论具有多少历史学的兴趣以及在文字上进行“实事求是”的阐释的热衷,它仍然领会不了那些唯一能使我们积极地回溯过去(这里指的是有创造地占有过去)的最基本的条件”。——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br>---------------------------------------------------------------------------------------<br>“黑色的翻卷着的泥土<br>萎缩的树的肢体<br>你的目光穿行于其中<br>漂移不定”<br> <br>黑色的翻卷着的泥土/萎缩的树的肢体<br>这是物的人化。<br>超现实主义的那一套拳脚。<br> <br>你的目光穿行于其中/漂移不定<br>意义:我们存在的真相。在这里渐渐被逼出壳。<br>---------------------------------------------------------------------------------------<br>“鸟的湿湿的叫声<br>在冰冷的雾中弥漫开来“<br> <br>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腰”。<br>作者写到此,适当地拉回来,控制一下节奏,为结尾作铺垫。<br>我个人认为:如果作者在这里继续“超现实”到底,那就快成死尸(死诗)了。<br> <br>意义:我们存在的真相。在这里渐渐被逼出壳。<br>---------------------------------------------------------------------------------------<br>“你说 一切都有了<br>还要什么<br>十点五十九分<br>我在床上醒来<br>在灰色中轻拥着你<br>垂垂老去”<br> <br>这个“你”是谁?<br>“你”是存在之源!是不可抗拒的、与生倶来的“一时”。<br> <br>“一切都有了/还要什么”<br>这一句是这首诗的核心。这作者是对存在的直接揭示。<br>很像一句禅语。<br> <br>那么,“我”又是谁?<br>存在之囚!<br> <br>“十点五十九分/我在床上醒来”。魔幻手法。<br>想起谁的诗:火车在××××驶过,我在这里醒来……(抱歉,记不清了)<br>“五十九分”隐喻无法跨越的坎。<br> <br>“在灰色中轻拥着你/垂垂老去”<br>最后的延伸和点题。一切都在存在的灰色的真相中。<br> <br>另外,我在如是的贴子里提过关于第一段的修改意见,看到你已经改过了。<br>我是瞎说的。我个人认为改过的好一些。<br>原稿的第一段结尾延伸的过了。<br> <br>一首精品短诗。我稀里糊涂就剁完了。<br>---------------------------------------------------------------------------------------<br>■ 以下整理一下兄弟们的对《灰色》评论:供参考。<br>---------------------------------------------------------------------------------------<br>[刘书声发言]:喜欢后面一段,渐入高潮……<br>[幽云发言]:整体不错,但是兄弟:有的时候过多的形容词是累赘哦。<br>[菊之灵发言]:反省和觉悟。我们需要这样的诗歌。<br> <br>[张军发言]: <br> <br>很不错的诗!假若没猜错,应该是如是先生的一首即兴之作吧,但却足见功力。<br>第一节:呈现了一个梦靥中的世界(抑或另一个世界),具有很强的暗示性。梦的世界是美好的,“你”(另一个我)迷失其间,但梦“又是柔软的陷阱”,梦中景物是“黑色的”、“萎缩的”。其实这不是梦,这是我们生活中又一面的真实。诗人以梦的方式来呈现生活,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增添了生活的迷茫性、飘忽性。<br>第二节:呈现了一个醒来时的景象。“鸟的湿湿的叫声/在冰冷的雾中弥漫开”,多么美的意象啊!在这里,鸟的叫声不是听到的,而是感觉到的。鸟的叫声迫使“你”醒来,诗中的追问“一切都有了/还要什么”不仅是生活中另一面的追问,也是一种反省。“你”回到“我”中,虚幻的世界回到真实的世界。然而,“我”却无法拥有美好,“我”“在灰色中轻拥着你/垂垂老去”。原来,真实世界并不比梦中的世界美好。<p><br>[白鸦发言]:一流作品。<br>[白鸦发言]:菊之灵兄弟厉害啊。<br>[如是发言]:谢谢各位!《灰色》本是一首即兴之作,正如张军兄弟所说。菊之灵兄弟深知我心。<br>[雪梨之秋发言]:如此的意境,妙。<br>[未离子发言]:拥着,拥着,祢就象拥着一个梦者,灰色,也许才是更适合的颜色。<br>[叶渡发言]:哼哈,莫名其妙。你写的天书吧,你想说什么,告诉我,否则我就丢垃圾桶了。<br>[潇湘妃子发言]:好诗。<br>[如是发言]:当真理涉入作品时 作品将敞开 敞开它自己。<br>[白鸦发言]:面对阳光,我看见了灰色的真相。<br>[寒鸦发言]:哈哈。<br>[如是发言]:不笑不足以为诗。谢谢!<p><br> <br> <br>■[白鸦手记]第4期:素青三首作品研究<br>---------------------------------------------------------------------------------------<br>■ 第一首:《独白》。请大家先看原作:<br>---------------------------------------------------------------------------------------<br>《独白》作者:素青<p>几幅旧帕子消瘦着<br>痕渍背后的纱骨张开着她的虚弱<br>白玉生香的日子,我就是满树的桃花<br>花开了,花落了<br>我也绿了<p>我有着凄美的癖好。坠落的一刻<br>三月也孤单地坠落着<br>一如被春寒践踏的阳光<br>当你弯腰拾起它时,春天已经远去<br>---------------------------------------------------------------------------------------<br>■ 关于《独白》的解读:<br>---------------------------------------------------------------------------------------<br>几幅旧帕子消瘦着<br>(一个虚词“着”让消瘦变得像一种寂寞的声音。听见了吗?)<br> <br>痕渍背后的纱骨张开着她的虚弱<br>(“张开”着她的虚弱,与下一节的“坠落”呼应,营造了这首诗的整体的意境)<br> <br>白玉生香的日子,我就是满树的桃花<br>(绝美的句子,判断的指令的句式带来张力)<br> <br>花开了,花落了<br>我也绿了<br>(寂寞的延伸,处理的很淡,有阅读的美感)<br> <br>我有着凄美的癖好。坠落的一刻<br>(由外而内,安静地不露痕迹地转身,很见功力)<br> <br>三月也孤单地坠落着<br>(“坠落”与“张开着她的虚弱”呼应,整体意境全部显现,张力已足)<br> <br>一如被春寒践踏的阳光<br>(继续且恰当的延伸)<br> <br>当你弯腰拾起它时,春天已经远去<br>(结尾干净,寂寞,留下很多空间,处理的内敛)<br>-------------------------------------------------------------------------------------<br>独白:用寂寞的眼睛,用简单的心。<br> <br>“白玉生香的日子,我就是满树的桃花”。我看到了寂寞之美,有一丝凉意。<br>开始是听到了寂寞,然后是看到了寂寞,最后是感到了寂寞。由外而内。<br>张开一句,坠落一句,指令式的一句,张力突现。<br>“花开了,花落了/我也绿了”和“我有着凄美的癖好。”之间,内在衔接完美。<br>拾起一句,远去一句,延伸到位。<br> <br>语言安静、纯熟、清凉,内化诗韵。短诗精品,老手之作!<br>---------------------------------------------------------------------------------------<br>■ 第二首:《距离》。请大家先看原作:<br>---------------------------------------------------------------------------------------<br>《距离》作者:素青<br> <br>来吧,来吧。多么诱人<br>纸那边的声音起伏<br>我张开的手指竟然也垂头丧气<br>撕不开一粒灰尘<p>蝴蝶飞过的同时潮水看到了我<br>我也看到了水里失去呼吸的鱼<br>以及你流动着醺味的空气<br>泥土下,石头已经腐烂<br>铁锈开始孳生 <br>---------------------------------------------------------------------------------------<br>■ 关于《距离》的解读:<br>---------------------------------------------------------------------------------------<br>来吧,来吧。多么诱人<br>纸那边的声音起伏<br>我张开的手指竟然也垂头丧气<br>撕不开一粒灰尘<br> <br>蝴蝶飞过的同时潮水看到了我<br>(看见我,但牵不到我的手指)<br> <br>我也看到了水里失去呼吸的鱼<br>(看见你,但听不见你的心跳)<br> <br>以及你流动着醺味的空气<br>泥土下,石头已经腐烂<br>(时间已经腐烂,誓言已经腐烂)<br> <br>铁锈开始孳生<br>(新的距离。循环的、不可抗拒的、与生俱来的距离)<br>--------------------------------------------------------------------------------------<br>这是一气呵成的精品。<br> <br>其实《距离》不大,一层撕不开的纸。<br>隔着它,我们生活在各自的、简单的、与生俱来的不幸中。<br> <br>“我张开的手指竟然也垂头丧气/撕不开一粒灰尘”:这个延伸或隐喻处理的一般。<br>“泥土下,石头已经腐烂/铁锈开始孳生”:如果没有这两句,这首诗就没啥了。<br> <br>《距离》让我想到自己的一首尚未写完的诗:《隔壁的生活》。<br>---------------------------------------------------------------------------------------<br>■ 第三首:《门》。请大家先看原作:<br>---------------------------------------------------------------------------------------<br>《门》作者:素青<p>夜。横在你我之间<br>忽远忽近<br>找不到把手<p>手在空气中流动<br>点不燃你的蜡烛。眼睛<br>将在干涸里窒息<p>耳边的水声越来越大<br>纹丝不动的镜头中<br>我一点点虚弱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r>---------------------------------------------------------------------------------------<br>■ 关于《门》的解读:<br>---------------------------------------------------------------------------------------<br>夜。横在你我之间<br>(强大的阻隔啊,没有边界)<br> <br>忽远忽近<br>(永远把握不住)<br> <br>找不到把手<br>(我们已经失重的生活)<br> <br>手在空气中流动<br>(渴望啊)<br> <br>点不燃你的蜡烛。眼睛<br>(渴望光!)<br> <br>将在干涸里窒息<br>(如果没有光,眼睛还有没有意义?)<br> <br>耳边的水声越来越大<br>(这一刻,你是个深刻的盲人)<br> <br>纹丝不动的镜头中<br>(我看见你站在生活的碎片中)<br> <br>我一点点虚弱<br>(与你融为一体的世界正在一点点虚弱)<br>--------------------------------------------------------------------------------------<br>夜——横着——找不到把手<br>手——流动——点不燃蜡烛<br>耳——水声——汹涌的生活<br> <br>你想打开一扇怎样的门?<br>命运的大门洞开,你会听见大雪重临。<br> <p><br> <br>■[白鸦手记]第5期:意象凶狠 良知蜷缩——解读梦隅作品《幕后的故事》<br>--------------------------------------------------------------------------------------<br>■请大家先看原作:<br>--------------------------------------------------------------------------------------<br>《幕后的故事》作者:梦隅<br> <br>时间重重地敲打着光线<br>暗下来,渐渐暗下来<br>山坡上,潮水迅速退却<br>一些弱小的帆被无情地抛弃<br> <br>赶山的人流把刀藏在掖下<br>提着小桔灯寻找回家的路<br>在天还未完全愈合之前<br>四周充满了危险<br> <br>黑暗说来就来了<br>他们加快脚步<br>轰隆隆的声音从山上滑落<br>一直坠入河底<br>没有留下任何迹象<br> <br>黑色的钟摆在天上荡来荡去<br>故事没有尾声<br>一天中最紧张的情节<br>在幕后悄悄地扩散<br>--------------------------------------------------------------------------------------<br>■以下我试解读梦隅的《幕后的故事》:<br>--------------------------------------------------------------------------------------<br>标题:《幕后的故事》<br> <br>“幕后的故事”写的是什么?<br>写的是:伤害的故事。<br>写的是:脆弱的良知(存在之核心)抗争时间(存在之镣铐)的故事。<br> <br>谁伤害谁?<br>时间伤害良知。<br> <br>这首诗里有奢侈的意象。那些意象是凶狠的皮,裹着蜷缩的良知。<br>--------------------------------------------------------------------------------------<br>“时间重重地敲打着光线<br>暗下来,渐渐暗下来<br>山坡上,潮水迅速退却<br>一些弱小的帆被无情地抛弃”<br> <br>“时间重重地敲打着光线/暗下来,渐渐暗下来”:<br>缓缓的、不可避免的、时间的伤害。<br> <br>“山坡上,潮水迅速退却/一些弱小的帆被无情地抛弃”:<br>意象之美,并融入情节。<br> <br>“潮水”隐喻什么?<br>—— 夜的潮水。时间的潮水。<br> <br>这是“伤害的故事”的前兆。<br>--------------------------------------------------------------------------------------<br>“赶山的人流把刀藏在掖下<br>提着小桔灯寻找回家的路<br>在天还未完全愈合之前<br>四周充满了危险”<br> <br>“夜的潮水”:是前一节暗示的时间。<br>“赶山的人”:是存在。<br> <br>“提着小桔灯寻找回家的路”:<br>是存在的不得以的方式。不具有选择性的存在。<br> <br>“在天还未完全愈合之前/四周充满了危险”:<br>是因时间而来的“伤害的故事”的背景环境。<br> <br>“赶山的人流把刀藏在掖下/提着小桔灯寻找回家的路”:意象真美!<br>表达了:呼啸的时间掀起人(存在)的体内脆弱的良知。<br>表达了:抗争永无休止。没有胜利,只有信心。<br> <br>夜的潮水来临之前。伤害的故事拉开帷幕。<br>--------------------------------------------------------------------------------------<br>“黑暗说来就来了<br>他们加快脚步<br>轰隆隆的声音从山上滑落<br>一直坠入河底<br>没有留下任何迹象”<br> <br>“黑暗说来就来了”:<br>不具有选择性的存在。<br> <br>“轰隆隆的声音从山上滑落/一直坠入河底/没有留下任何迹象”:<br>意象之美!<br> <br>伤害的故事“没有留下任何迹象”。<br>--------------------------------------------------------------------------------------<br>“黑色的钟摆在天上荡来荡去<br>故事没有尾声<br>一天中最紧张的情节<br>在幕后悄悄地扩散”<br> <br>“黑色的钟摆在天上荡来荡去”:<br>活着,就没有办法停下来。<br> <br>“故事没有尾声”、“在幕后悄悄地扩散”:<br>持续的存在的伤害。<br> <br>这是每天都上演的伤害的故事。<br>却很少有人去体验这时间的匕首。<br>--------------------------------------------------------------------------------------<br>对这首诗的整体印象:<br> <br>写作主体在哪里?从头至尾没看见,处理的好。<br>隐蔽的写作。<br>在梦隅的诗歌作品中,潜伏着一股暗流,我姑且称之为“隐蔽的写作”。<br> <br>在意象派手法的基础上,融入了隐蔽的叙事情节。<br>我首先看到了一系列奢侈的意象。<br>然后我看到:这些意象在“伤害的故事情节”的化解下,获得了合理的关联。<br> <br>这是一首善良的诗歌。<br>--------------------------------------------------------------------------------------<br>剁完了 心里很累<br>把梦隅凶狠意象的外衣扒光了<br>我看见良知的骨头堆在那儿<br>正在时间里坏死<br> <br> <br> <br>■[白鸦手记] 第6期:表象侵略真实 内心反光生活——解读竹露滴清响作品《内心的花园》<br>--------------------------------------------------------------------------------------<br>■请大家先看原作:<br>--------------------------------------------------------------------------------------<br>《内心的花园》 作者:竹露滴清响<p><br>有声音,但暂时传不过来。月光唤醒那些<br>在指尖上一直奔跑的,秘密的悉窣 <br>野蒿清甜的气息,熟睡的小虫有小块香窠<br>在我的花园,为歌唱留着窗户<p>这里是深渊,有生活的软<br>有一级的睡眠;末流的思想。黑白分明<br>你进来前靠过一堵墙,冰凉的河里洗过手<br>唇上的草从还青着。 <p>风吹过帘幔,吹透身体。黝黝的影子<br>角落里蜷缩着厄运,亮的是一两颗幸福的龋齿<br>曾经痛的,忧伤的。你闭上嘴巴无权告密<br>别处也有善有恶,你提着篮子一直捡<p>我望着你一步步逼近,尤如两面镜子相遇<br>秋天就在雁翅的尖上,听<br>一粒尘土对另一粒尘土说:<br>“世事一场大梦……”临行前系了下那根绳子<br>--------------------------------------------------------------------------------------<br>■ 以下解读竹露滴清响作品《内心的花园》:<br>--------------------------------------------------------------------------------------<br>■ 诗中的“我”是谁?<p>我,是内心的我,是一直守住灵魂真实的“自我”。<br>用佛家的话说:真我。是“法身”,与表象的“识身”相对。<br>用佛家的话说:声声敲醒主人梦。本来面目。<p>找到了这个“我”,才是真正的主人翁。才是“内心的花园”的全部。<br>真我,就是“内心的花园”。<p>因为是真我:“有声音,但暂时传不过来”。<br>因为是真我:“曾经痛的,忧伤的。你闭上嘴巴无权告密”。<p>这里隐藏着矛盾和对抗。我和真我的矛盾和对抗。<br>---------------------------------------------------------------------------------------<br>■ 诗中的“我”,或者“内心的花园”,是怎样的?<p>——“月光唤醒……”——安静。<br>——“野蒿清甜的气息”——清新<br>——“为歌唱留着窗户”——希望。<br>——“……是深渊”——隐蔽。<br>——“有生活的软”——真实。<br>——“有一级的睡眠”——休息。<br>——“……末流的思想”——自由。<br>——“角落里蜷缩着厄运”——幸福。<br>——“一两颗幸福的龋齿”——小小的、温暖的幸福。<p>——“黑白分明”——与后面的“有善有恶”呼应。<p>——“……奔跑的,秘密的悉窣”。<br>——“熟睡的小虫有小块香窠”。<br>哈哈!竹露滴清响!我又想起了“山里,小红狐狸快乐的打赤脚”。<br>这回可逮着你的路子了!(玩笑)<p>体验之极细。意象之奇美。表达之精准。乌鸦佩服!<p>如此隐蔽的体验,真不知道作者是怎样抵达的?<br>作者抵达了极少有人能抵达的地方。其实那些地方每个人都有。<p>我,抵达了“真我”。<br>我,在生活的表象中支离破碎。<br>真我,在内心的花园里守住灵魂的真实。<br>---------------------------------------------------------------------------------------<br>■ 诗中的“你”是谁?<p>请看这一句:“别处也有善有恶,你提着篮子一直捡”。<p>诗中的“你”是我们无法摆脱的、“别处”的、“有善有恶”世界。<br>诗中的“你”是生活的表象。<br>诗中的“你”是“内心的花园”无休止的侵略者。<br>---------------------------------------------------------------------------------------<br>■ 诗中的“你”,或者“生活的表象”,是怎样的?<p>——是“别处”——最核心的表达——不是“内心的”<br>——是“有善有恶”——最核心的表达——不是“花园”<p>——“……靠过一堵墙”。<br>——“冰凉的河里洗过手”。<br>——“唇上的草从还青着”。<br>——“风吹过帘幔,吹透身体”。<br>——“黝黝的影子”。<p>“……提着篮子一直捡”<br>——表象的生活及其循环之悲哀<p>“……一步步逼近”<br>——矛盾和对抗。我和真我的矛盾和对抗。永无休止。<br>——侵略永无休止。<br>——“生活的表象”对“内心的花园”的侵略永无休止。<p>“……两面镜子相遇”<br>——“生活的表象”与“内心的花园”相遇。<p>——诗中的“两面镜子”隐喻什么?<br>——生活的表象是“内心的花园”的反光。<br>——我们与生俱来就在这反光里游来游去。<p>“秋天就在雁翅的尖上”<br>——这是透过“内心的花园”看到的“生活的表象”。<br>——这是透过“为歌唱留着窗户” 看到的“生活的表象”。<br>——写绝了!<br>---------------------------------------------------------------------------------------<br>■ 诗中的“矛盾和对抗”是怎样的?<p>上文说过:诗中隐藏着矛盾和对抗。<br>隐藏着我和真我的矛盾和对抗。<br>隐藏着“内心的花园”和“生活的表象”的矛盾和对抗。<p>“一步步逼近,尤如两面镜子相遇”<br>——上文已经解读过了。<p>“一粒尘土对另一粒尘土说:”<br>——意思是:原形对原形说。<br>——植物回到种子,雨回到天空,“生活的表象”回到尘土。<br>——原形才能说出真相。<p>“世事一场大梦……”<br>——意思是:真相。<p>“临行前系了下那根绳子”<br>——诗中的“那根绳子”隐喻什么?<br>——“我”和“自我”之间的绳子。<br>——“内心的花园”和“生活的表象” 之间的绳子。<br>——与生俱来的、无休止的分与合!<br>——原形的绳子。<br>——真相与虚幻之间的锁链。<br>——侵略之路。侵略之路。侵略之路。<br>---------------------------------------------------------------------------------------<br>■ 总结<p><br>思考——揭露“真我”。内心深深的、温暖的永恒,对抗零碎的生活表象。<br>语言——超现实及其他。<br>结构——转换恰当好处,诗脉清晰。<br>意象——精美绝伦。意象之间内在的关联紧密。<p>体验的太透了!那看不见的真实,常常把生活刺穿一个洞,又一个洞。<br>隐蔽的痛。隐蔽的温暖。<p>最后复习一下,多么绝美的语言,并且不仅仅是绝美的语言:<p>——在指尖上一直奔跑的,秘密的悉窣 <br>——熟睡的小虫有小块香窠<br>——你进来前靠过一堵墙,冰凉的河里洗过手<br>——唇上的草从还青着。 <br>——别处也有善有恶,你提着篮子一直捡<br>——秋天就在雁翅的尖上<br>---------------------------------------------------------------------------------------<br>剁完了!清凉,温暖。<br>我现在该走出作者“内心的花园”,回到我的“生活的表象”中。<p><br> <br> <br>■[白鸦手记]第7期:哀美绝伦 渴望“回家”——解读暮颜作品《内心的花园》<br>--------------------------------------------------------------------------------------<br>■ 请大家先看原作:<br>--------------------------------------------------------------------------------------<br>《内心的花园》作者:暮颜<p><br>这时,花园中的黄昏已经降临了。<br>——玛格瓦特&#8226;杜拉《情人》<p>啊 我内心的神砥<br>我描述过湮没于词语中的信仰或时代吗<br>或歌唱在时间里堕落里那些软弱且美的失落和狂欢<br>我的梦 当享受词语在指尖流浪的飞翔<br>进入自我内心一无所剩的花园<br>白色的郁金香 &nbsp;红色的玫瑰开放的不知羞耻<br>沉没的夕阳下回忆带来了丰盛的神馔和梦中惊叫的繁体献辞<br>而它的黎明在我的梦魇里抵毁了在期待之中的绝望期待<br>哦 你看 我的情人在远处不甘寂寞的悄悄疯长<p>花儿可能比我的芬芳更唯美 比我的奢艳之词<br>更虚荣 比我的信仰更热爱春天的放荡冬日的含蓄<br>一朵生长在哀寂的芭蕾舞曲里抒情的花<br>艳丽是它对恐惧作出的自白 当体验着灭亡的<br>钟声 在虚构的浪漫之旅接受花儿死后妖艳的骨骸的<br>审判 哦 内心无可救药的惊艳<br>我已经梦见到渐尔消逝的黄昏的反光里<br>我的情人健步如飞<br>向着幻美的钟的哀鸣奔去 假如我的狂妄的宿愿<br>我肯定末日的太阳会在花蕊里的心脏里怒放<p>以开始为结束 以独自叩门的方式完成皈依<br>以内心的花园作为祭坛 以守望回答迷惑与倾听<br>而谁是内心疯狂的舞者 以一个拒绝的哑语手势<br>哦 我的神砥 我的情人<br>那不可救渎激情稍逊既逝 请带着欢喜<br>跟随我完成这最后一次内心虔诚昄依<br>--------------------------------------------------------------------------------------<br>■ 以下试解读暮颜的《内心的花园》:<br>--------------------------------------------------------------------------------------<br>语言:这首诗属于我所欣赏的“叙述策略”的创新探索<br>这首诗给人的独白印象其实是一种深度叙述。<br> <br>仅从语言层面上看,这首诗的成功在于:<br>意象使用彻底。意象内部关联自然、紧密。<br>流畅。哀美之歌的流淌。让明亮的悲伤在灰色的天空下自由的弥漫。<br> <br>而更重要的是:<br>功底不错的复式叙述,形成多重的意义指向,而且对叙述语言的控制力很强。<br> <br>独白,深度叙述,并创造出了诗意。<br>着就是我认为这首诗“叙述的很彻底”的理由。<br>作者站在新的叙述之路上,使内心世界得以直接进入诗歌,并创造诗意。<br> <br>这种叙述策略与我的《隔壁的生活》、S城的《秋》和《至爱如何》相似。<br>这种叙述策略与作者自己的《十月的沉沦》相似:<br> <br>“……<br>告诉我 另一个季节意味着什么<br>十月隐喻着什么 一个季节结束之后 什么花<br>在悄悄开放 咯血而死的青鸟将把残骸<br>埋葬何处 说吧<br>我让你们回味幻想的所有汁液 或者<br>让我迟于你们抵达秋天的葬礼 在十月<br>让我以沉沦的意象为一个季节送行”<p><br>——选自暮颜《十月的沉沦》<br> <br>应该看到,中国现代诗歌叙述策略正在转变。<br>这是重要的探索。<br>--------------------------------------------------------------------------------------<br>在巨大的悲伤笼罩下,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br> <br>这是一曲虔诚的“回家之歌”。我看到纯粹之哀美。我看到分裂之隐痛。<br>作者以“神砥”为体,以“情人”为用,以“内心的花园”为祭坛。<br>渴望“回家”,渴望昄依干净、真实的内心。<br> <br>远离我们肮脏的囚室——伪善的世界。<br>渴望我们内心的花园——世爱的原形。<br> <br>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哀美的暗色,更要看到隐蔽的亮色。<br> <br>——看到:“白色的郁金香 红色的玫瑰开放的不知羞耻”。<br>——看到:“我的情人在远处不甘寂寞的悄悄疯长”。<br>——看到:“我肯定末日的太阳会在花蕊里的心脏里怒放”。<p><br>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内心人伦之爱的忧伤,更要看到社会真实之爱的渴望。<br> <br>——看到:“我的情人健步如飞”。<br>——看到:“我的狂妄的宿愿”。<br>——看到:“内心疯狂的舞者”及其“一个拒绝的哑语手势”。<br> <br>这是一首哀美绝伦、感人肺腑的作品。再读这一节:<br> <br>……<br>一朵生长在哀寂的芭蕾舞曲里抒情的花<br>艳丽是它对恐惧作出的自白 当体验着灭亡的<br>钟声 在虚构的浪漫之旅接受花儿死后妖艳的骨骸的<br>审判 哦 内心无可救药的惊艳<br>……<br>--------------------------------------------------------------------------------------<br>我说完了!这是一次多余的批评。<br>因为穿过暮颜内心的花园,我们只能剩下沉默。<br> <br> <br> <br>■[白鸦手记]第8期:真实的内心在一切细节中闪光——解读梦隅作品《内心的花园》<br>---------------------------------------------------------------------------------------<br>■请大家先看看原作:<br>---------------------------------------------------------------------------------------<br>《内心的花园》 作者:梦隅<p><br>我向一扇门走近,它开着<br>进去的人很多,我不清楚<br>他们去那儿的目的。我继续走<br>听到鸟叫。听到男人贴着墙<br>密谈。听到女人在小野花上<br>开放。这些不断发生的事情<br>和我无关,而我必须去那里<br>我继续走,一群山羊匆匆跑过<br>无数只鞭子落在地上,抽打着<br>健壮的蹄子。起风了。天空<br>卷起一棵棵铁树,飞进门里<br>坚硬的骨头倏地开出柔软的<br>花瓣。真幸运,我不小心走进了<br>花期,走在两个花瓣之间<br>我的步子开始细碎,象小脚的<br>蜜蜂。那扇门变得模糊起来<br>森林,雪山,河,巨大的瀑布<br>依次出场,重现惊人的一幕<br>羊群在岔道口消失,我迷路了<br>这些似曾相识的景观离我很远<br>是现在不能抵达的地方。是岸<br>那里有花,有草,有旧日的情人<br>我是看园的老花匠,老情夫<br>有一年我走了,伤心地走了<br>去找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br>每个夜晚,我都要出去寻找<br>那个神秘的地方和旧日的园子<br>常常在梦中出现,它们惊人地相似<br>我终于明白,这都是无法抵达的岸<br>那扇开启的门是一个诡秘的阴谋<br>---------------------------------------------------------------------------------------<br>■ 以下解读梦隅作品《内心的花园》。纯属个人浅见:<br>---------------------------------------------------------------------------------------<br>写作主体的体验位置很独特。作者站在“内心的花园”之外。视角独特。<br> <br>那岁月的风尘太厚,我们看不清自己的脸。<br>“我迷路了”—— 找不到自己。<br>那是不可企及的真实。<br>---------------------------------------------------------------------------------------<br>第一部分从这一句开始:<br>“这些不断发生的事情/和我无关,而我必须去那里”。<br>前面是一个完整的部分。<br>是梦。<br> <br>“……<br>进去的人很多,我不清楚<br>他们去那儿的目的。我继续走<br>听到鸟叫。听到男人贴着墙<br>密谈。听到女人在小野花上<br>开放”。<br> <br>但这些“和我无关”。<br>是现实的回光反照。<br>---------------------------------------------------------------------------------------<br>第二部分从这一句开始:<br>“这些似曾相识的景观离我很远/是现在不能抵达的地方”。<br>前面又是一个部分。<br>还是梦。<br> <br>作者在梦里再次见到“神秘的地方和旧日的园子”:<br>这是真实的花园,但找不到。<br>作者真实的花园支离破碎,没有确切的位置,而是在一切细节中闪光。<br>真实的内心在一切细节中闪光。<br> <br>接下来的延伸和描写极具功力:<br> <br>“……<br>我继续走,一群山羊匆匆跑过<br>无数只鞭子落在地上,抽打着<br>健壮的蹄子。起风了。天空<br>卷起一棵棵铁树,飞进门里<br>坚硬的骨头倏地开出柔软的<br>花瓣。真幸运,我不小心走进了<br>花期,走在两个花瓣之间<br>我的步子开始细碎,象小脚的<br>蜜蜂。那扇门变得模糊起来<br>森林,雪山,河,巨大的瀑布<br>依次出场,重现惊人的一幕<br>羊群在岔道口消失,我迷路了<br>……”<br> <br>这个片断性的语言太熟练了!<br> <br>我心中的指向:“山羊”,在存在的“岔道口”上“消失”。<br>---------------------------------------------------------------------------------------<br>第三部分<br> <br>“……<br>这些似曾相识的景观离我很远<br>是现在不能抵达的地方。是岸<br>那里有花,有草,有旧日的情人<br>我是看园的老花匠,老情夫<br>有一年我走了,伤心地走了<br>去找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br>每个夜晚,我都要出去寻找<br>那个神秘的地方和旧日的园子<br>常常在梦中出现,它们惊人地相似<br>我终于明白,这都是无法抵达的岸<br>那扇开启的门是一个诡秘的阴谋”<p><br>梦醒了。延伸点题。<br> <br>我们相似地存在及其悲哀,即“阴谋”。<br>我们寻找的“岸”,不可抵达。<br> <br>真实的、内心的花园,在一切现实的细节中,闪闪发亮。<br>---------------------------------------------------------------------------------------<br>理清梦隅《内心的花园》的诗脉:<br> <br>(一)我向一扇门走近——这些不断发生的事情——和我无关<br>(二)而我必须去那里——羊群在岔道口消失——我迷路了<br>(三)我终于明白——这都是无法抵达的岸——那扇开启的门是一个诡秘的阴谋<p><br> <br> <br>■[白鸦手记]第9期:在“纯粹的后”与“禅”之间——解读张军作品《取水》<br>---------------------------------------------------------------------------------------<br>■ 请大家先看原作:<br>---------------------------------------------------------------------------------------<br>《取水》作者:张军<br> <br>黄昏,我穿过街道<br>提桶去取水<br>我放下水桶<br>没有接触水面桶就满了<br>我提起来把它倒掉<br>又重新开始<br>---------------------------------------------------------------------------------------<br>■ 以下解读张军作品《取水》。浅见:<br>---------------------------------------------------------------------------------------<br>这首《取水》写的很“后”!<br> <br>让人想起S·默温的《又一个梦》:<br>“我踏上了山中落叶缤纷的小路/我渐渐看不清了,然后我完全消失/群峰之上正是夏天”。<br> <br>黑格尔说,置身于纯粹的光明即置身于纯粹的黑暗,什么都看不见。<br>在我看来,纯粹的“后”对一个诗人来说即意味着纯粹的死。<br> <br>当然,《取水》还没有“后”到那个地步。<br>《取水》没有纯粹到死是因为它的结尾:“我提起来把它倒掉/又重新开始”。<br>这是一种彻悟后的大转身。<br> <br>想到憨山德清禅师的诗:荆棘丛中下足易,明月帘下转身难。<br>透出一股突如其来的禅意。<br>正是这个“禅”的结尾化解了“后”的纯粹。<br> <br>全诗只有短短六句,以“后”开篇,以“禅”收尾。<br>够了!三千大千世界藏于一粒沙中!<br>--------------------------------------------------------------------------------------<br>“黄昏,我穿过街道<br>提桶去取水”<p><br>前两句是诗的第一节。<br>其中第一句“黄昏,我穿过街道”托出全诗的背景。<br>为接下来“取水”的全部情节奠定了基调。<br> <br>我们始终在习惯性的生活中来来去去。<br>“黄昏”让时间慢下来,“街道”让空间伸出去。<br>显然这是一种习惯性的时间和空间,很容易被习惯性的人们习惯性地忘记。<br> <br>注意体验第二句:“提桶去取水”。<br>这并非对“黄昏,我穿过街道”的简单的情节延伸,更有控制诗的节奏的作用。<br>在这里,我们更容易把握阅读的节奏,我们习惯性的时间和空间得以继续延伸。<br>有助于强化下文“取水”的诗歌情节。<br> <br>就像那个所有认真的诗人都思考过的问题:诗歌韵律如何真正解决?<br> <br>俄国形式主义者罗曼·雅各布森等人认为:<br>应以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替代日常语言的“自动化”。<br>其实无论怎么做,都是为了语言的强化。<br> <br>我认为:<br>通过语言强化可以推动诗歌内在的节奏。<br>通过内在的节奏可以强化了诗歌的情节。<br>“诗歌情节”和“语言强化”是解决诗歌韵律问题的真实出路。<br> <br>其实这种观点弗罗斯特和帕斯捷尔纳克都曾讨论过。<br> <br>诗中的“我”是否真实?这并不重要但值得玩味。<br>“我穿过街道”隐喻着穿过人群。<br>人群在这里已经被诗人物化了,人群被掩藏在诗的背面,代表着“隔壁的生活”。<br>诗句中的“我”也就随之被物化。<br> <br>诗人一开始就把我们拉入一个习惯性的、木然的黄昏。<br>--------------------------------------------------------------------------------------<br>“我放下水桶<br>没有接触水面桶就满了”<p><br>接下来的四句:<br>诗人以“提桶”、“放下”、“满了”、“倒掉”等习惯性的词汇表现“取水”的全部情节。<br> <br>其实在这里,我们体验到的已经不是习惯性的日常语言。<br>诸位再仔细品读一下,看看日常语言的“自动化”还灵不灵了?<br>取而代之的是诗歌语言的“陌生化”。<br> <br>这一刻,我们的习惯反应开始被诗歌语言更新。<br>这一刻,我们对事物的新鲜感知开始被唤起。<br> <br>正如什克罗夫斯基在《艺术即手法》中所指出:<br>“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强度,<br>因为感觉过程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br>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br> <br>中间两句是诗的第二节:“我放下水桶/没有接触水面桶就满了”。<br>这是重要的隐喻。<br>水桶是我的、主体的、先天的。<br>水是他的、客体的、后天的。<br> <br>这里隐藏着一对矛盾:先天的智慧与后天的智力。<br>因为存在,必须“取水”,而且是“没有接触水面桶就满了”。<br>对于先天的主体而言,“取水”不是一种渴望,而是后天的一种重负。<br> <br>这首诗的题目叫《取水》,内容的实质是《被取水》。<br>--------------------------------------------------------------------------------------<br>“我提起来把它倒掉<br>又重新开始”<br> <br>结尾的两句是第三节:“我提起来把它倒掉/又重新开始”。<br>禅意盎然,堪称妙句!<br> <br>有故事说:<br>某学者曾拜访一禅师,抛出许多问题向禅师讨教。<br>禅师不语,只顾给学者倒茶,茶杯已满,禅师仍然不停地倒,茶水溢到桌上……。<br>学者问:“杯子已满,如何还倒茶?”<br>禅师答:“杯子不空,如何倒得进去茶?”<br> <br>个中禅意,见仁见智吧!<br>--------------------------------------------------------------------------------------<br>如果撇开禅意不谈,懂诗的人只要细读结尾,自然知道是对“循环生活”的隐喻。<br>但这里的隐喻是以诗歌语言完成的,而非日常语言。<br> <br>这种阅读取向可能更适合大多数人理解。<br>因为与上文所说的“后天的一种重负”相应。<br> <br>总之,诗是一个路口,路标隐藏在树草之间,你爱往哪走就往哪走,走错了别后悔。<br>其实,你只要找到诗的路口,往哪儿走都没错。<br> <br> <br> <br>■[白鸦手记]第10期:为什么我们不能丢下翅膀?——解读张军作品《黑色的夜》<br>--------------------------------------------------------------------------------------<br>■ 先请大家欣赏原作:<br>--------------------------------------------------------------------------------------<br>《黑色的夜》作者:张军<br> <br>当黑夜再一次被灯光夺走<br>最后一个黄昏显得宽松<br>像野兽腋窝下的毛发<br> <br>沿着河岸<br>我的影子淹没在水中<br>蝙蝠留下翅膀飞走了<br>我的六年前的心事咀嚼着我<br> <br>我制止住哭声<br>对着水面<br>他和我没有两样<br>--------------------------------------------------------------------------------------<br>■ 以下试解读张军作品《黑色的夜》。浅见:<br>-------------------------------------------------------------------------------<br>标题:《黑色的夜》<br> <br>关于“夜”的主题,是张军作品常见的主题。<br>--------------------------------------------------------------------------------------<br>“当黑夜再一次被灯光夺走<br>最后一个黄昏显得宽松<br>像野兽腋窝下的毛发”<br> <br>诗的第一节:将“黑夜”这一时间意象置于外部空间。<br>“宽松”和“野兽腋窝下”:是对外部空间的不同的、纵向的隐喻。<br> <br>作者用“宽松”来表达:“黑夜”与“灯光”这组对抗性意象的习惯性。<br>作者用“野兽腋窝下”来表达:“黑夜”与“灯光”这组对抗性意象的原罪性。<br> <br>在作者看来,我们置身于夜不仅仅是置身于一种时间,更是置身于一种空间。<br>夜并非从来就是黑色的,黑色对于夜而言是一种理解,甚至渴望。<br>但在作者心中夜的本来面目并不等于黑夜。<br> <br>夜,有着它光明的骨头。<br>--------------------------------------------------------------------------------------<br>“沿着河岸<br>我的影子淹没在水中<br>蝙蝠留下翅膀飞走了<br>我的六年前的心事咀嚼着我”<br> <br>诗的第二节:将“黑夜”这一时间意象从外部空间拉入作者自己的内心空间。<br>“河岸”、“影子”、“水”、“蝙蝠”、“心事”等意象:<br>由远到近、由静到动、由外到内形成空间组合。<br> <br>一系列的动词如“夺走”、“淹没”、“咀嚼”、“制止”:<br>营造了下沉凝重的感觉。<br>与“黑色的夜”相呼应。<br> <br>唯一明亮轻松一点的动词“飞走”,还是在“蝙蝠留下翅膀”之后。<br> <br>“蝙蝠”因为目盲而心灵明亮,“留下翅膀飞走”显然是卸下重负。<br> <br>在这里,作者用象征希望的意象“翅膀”作为一种重负。<br>表现出希望与原罪一样的与生俱来。<br>表现出作者“对渴望的真诚”和“理想的脆弱”之间的深层矛盾。<br> <br>正是这一矛盾突显出诗的内在张力。<br>--------------------------------------------------------------------------------------<br>“我制止住哭声<br>对着水面<br>他和我没有两样”<br> <br>诗的第三节:“哭声”似乎是唯一的响动,不过诗人宣称最终被“我制止住”。<br>但在我看来,其实“哭声”终究没有能完全被“制止住”。<br>我似乎已经听到那刺耳的响动。<br> <br>“哭声”在这里是一个阅读的障碍。<br>就像表现主义的绘画,“哭声”引走了我们的阅读。<br>把我们引入到一个很不重要的地方去。<br> <br>虽然这可能是一个行文上的过渡,或是诗人想在节奏上求变。<br>但“哭声”与前面隐匿的表达方式不够统一。<br>诗的节奏有一定程度的破坏。<br> <br>幸好结尾“对着水面/他和我没有两样”很棒。<br>这让我们联想到一个温暖而永恒的主题:归来。有些后现代的味道。<br>这近乎完美的结尾节奏基本上弥补了“哭声”对节奏的破坏,好险!<br> <br>在这里,诗人将原先的矛盾上升为新的矛盾:<br>今天的如释重负与昨天的原罪。<br>新的矛盾更深层地带来诗的内在张力的体验。<br>--------------------------------------------------------------------------------------<br>剁完了!<br> <br>我看到诗人正穿过时间与空间。<br>穿过黑色的夜 隐匿着正直的悲伤<br>像单翅的鸟飞走<br> <br> <br> <br>■[白鸦手记]第11期:让你的悲伤真正勃起!——幽云作品印象<br>--------------------------------------------------------------------------------------<br>■ 前言<br>--------------------------------------------------------------------------------------<br>听说幽云兄弟很年轻,但已经是很有实力的写手了,这一点已经有目共睹。<br> <br>但我要说的是:<br>这并非意味着他已经具有了某种定型的实力,而是说他的巨大潜力和创新的希望。<br> <br>我搜索了一下,幽云兄弟的帖子很多,实在没有时间一一细读。<br>我在此选出他自10月份以来在诗歌大厅发布的全部诗歌,试作系统的分析。<br>以期找出幽云兄弟的“实力所在”和“问题所在”,为兄弟的创新进步谏言。<br> <br>从《初秋的雨偶感风寒》到《日子走近凌乱的秋天》。<br>幽云兄弟10月份以来在诗歌大厅共发布了11次(组)作品,共30首。<br>--------------------------------------------------------------------------------------<br>■ 幽云10月份诗歌大厅作品目录<br>--------------------------------------------------------------------------------------<br>◇ 初秋的雨偶感风寒<br>——《迷乱》<br>——《初秋的雨偶感风寒》<br>——《秋语》<p><br>◇ 对峙<p><br>◇ 天黑在第二个路口<br>——《殇》<br>——《渡》<br>——《空》<br> <br>◇ 用干净的呼吸打湿生活<br>——《落满枫叶的路》<br>——《波折》<br>——《爱情在飞》<br> <br>◇ 形式主义爱情<p><br>◇ 苦行者之秋殇<br> <br>◇ 秋天散落在民间<br>——《与你无关》<br>——《傍晚时分》<br>——《写在黑暗的路上》<br> <br>◇ 风步入尘埃底部<br>——《路口与入口》<br>——《迷失的脚步》<br>——《夜之殇》<br>——《幽云》<br> <br>◇ 穿过黑夜的一滴水 &nbsp; &nbsp; &nbsp;<br>——《生命之重》<br>——《约定》<br>——《秋末之殇》<br>——《死亡的信笺》<p><br>◇ 黑暗的时候,我在修补伤口<br>——《山海关的冥想》<br>——《黑色之诗》<br>——《走失的冬天》<p><br>◇ 日子走近凌乱的秋天<br>——《苏木桥头的说唱艺人》<br>——《凌乱的日子》<br>——《在秋天的缝隙里——写给病入膏肓的罗叔叔》<br>——《我的墓志铭》<br>--------------------------------------------------------------------------------------<br>■ 先搜集一些诗友们对幽云作品的看法:<br>--------------------------------------------------------------------------------------<br>——感觉描述过细了些<br>——第一首后半部痕迹重了点<br>——感觉有些繁琐了<br>——……表面挺随意的<br>——再磨磨<br>——语感和节奏都不错,就是稍满了一些<br>——语言密了些<br> <br>我想说:以上这些看法具有典型性。但我不赞同。<br>--------------------------------------------------------------------------------------<br>——你也开始这样写了……<br>(这句批语意味深长)<br> <br>——……所以用这种句式的人也少<br>(其实不少,美国人已经用了约70年)<br> <br>我想说:以上这些看法至少是认真思考的结果。<br>--------------------------------------------------------------------------------------<br>——喜欢这种手法,像文艺片的一些好片断<br>(这是老五兄弟的评论,精辟。)<br> <br>——呵呵,高产啊!<br>(这是没脚的小鸟的评论,幽云兄弟不能忽视这句玩笑话。)<br> <br>——兄弟,老这么玩累不累啊?<br>(这是没脚的小鸟的评论,幽云兄弟不能忽视这句玩笑话。)<br> <br>我想说:以上这些看法已经触及到了关键。<br>--------------------------------------------------------------------------------------<br>■ 再看看幽云10月份以来30首作品的变化:<br>--------------------------------------------------------------------------------------<br>《迷乱》《初秋的雨偶感风寒》《秋语》:<br>深入的“我”的体验。对存在的、力度一般的、语言纯熟的反思。<br> <br>《对峙》:<br>这一首非常深刻。表达了不同的、但又都是与生俱来的命运的存在状态。<br> <br>《殇》《渡》《空》:<br>零碎性的把握。思考之美。其中《渡》写的最好!<br> <br>《落满枫叶的路》《波折》《爱情在飞》:<br>这一组是幽云10月份作品中比较出色的。<br>其中《落满枫叶的路》是最优秀的作品。<br>其中《爱情在飞》的语言有微小的、重要的变化。有意义的变化。<br> <br>《形式主义爱情》:<br>还是那句话:深入的“我”的体验。对存在的、力度一般的、语言纯熟的反思。<br> <br>《苦行者之秋殇》:<br>还是那句话:深入的“我”的体验。对存在的、力度一般的、语言纯熟的反思。<br> <br>《与你无关》《傍晚时分》《写在黑暗的路上》:<br>还是那句话:深入的“我”的体验。对存在的、力度一般的、语言纯熟的反思。<br> <br>《路口与入口》《迷失的脚步》《夜之殇》《幽云》<br>还是那句话:深入的“我”的体验。对存在的、力度一般的、语言纯熟的反思。<br>但,其中《幽云》的语言有重要的、有意义的变化。<br> <br>《生命之重》《约定》《秋末之殇》《死亡的信笺》<br>还是那句话:深入的“我”的体验。对存在的、力度一般的、语言纯熟的反思。<br> <br>《山海关的冥想》《黑色之诗》《走失的冬天》<br>还是那句话:深入的“我”的体验。对存在的、力度一般的、语言纯熟的反思。<br> <br>《苏木桥头的说唱艺人》《凌乱的日子》《在秋天的缝隙里——写给病入膏肓的罗叔叔》《我的墓志铭》:<br>这一组是幽云10月份作品中比较出色的。变化比较明显。<br>其中《苏木桥头的说唱艺人》,写作中的思考方向有重要的变化。<br>而《在秋天的缝隙里——写给病入膏肓的罗叔叔》也是优秀作品。<br>--------------------------------------------------------------------------------------<br>■ 好,我以个人的体会,选出幽云10月份作品中我最喜欢的7首:<br>--------------------------------------------------------------------------------------<br>《对峙》<br>《渡》<br>《落满枫叶的路》<br>《爱情在飞》<br>《幽云》<br>《苏木桥头的说唱艺人》<br>《在秋天的缝隙里——写给病入膏肓的罗叔叔》<br>--------------------------------------------------------------------------------------<br>所谓我最喜欢的7首,是指有变化的7首。<br>其实如果单纯从语言、结构等技巧上看,幽云的每一首诗都写的很好。<br> <br>我在前面谈到幽云的巨大潜力和创新的希望。<br>如果我们写诗只是为了自娱,我这个评论就毫无意义了。<br>--------------------------------------------------------------------------------------<br>■ 总结幽云作品的“实力所在”:体验深入,语言纯熟,手法老道。<br>--------------------------------------------------------------------------------------<br>——其实从语言、结构等技巧上看,幽云的每一首诗都写的很好。<br>——以后现代为主、兼有魔幻和超现实的写作手法。<br> <br>——几乎每一首诗结尾都极见功力和才气。(请大家注意)<br> <br>——语言已经耍的非常纯熟。<br>——零碎而陌生化。<br>——意象内在关联紧密。<br>——内化的诗歌情节处理不错。<br>——内化的韵也流畅。<br>--------------------------------------------------------------------------------------<br>■ “零碎性写作”与“干预性写作”<br>--------------------------------------------------------------------------------------<br>◇ 我针对幽云作品谈到“零碎”。<br> <br>后现代主义创作的最大特征之一是:零碎性(片断性)。<br>伊哈布·哈桑说:“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裂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br>例如罗伯特·克里利、奥尔森、特德·贝里根、大卫·特里尼达德、马琳·欧文的诗。<br> <br>上面诗友们说的都可以理解:<br>—— 过细了些 痕迹重了点 有些繁琐 挺随意 稍满了一些 密了些<br>因为幽云的这组作品有一定的零碎性。<br> <br>后现代主义创作,往往将写作时的心理活动、激起写作的环境等直接写入诗中。<br>例如奥哈拉,如果写作时有人打扰,他可能会把这种打扰放入诗中。<br>例如约翰·阿什贝利,也曾把在书店里听到的人们的对话放入诗中。<br>例如幽云《落满枫叶的路》中的那个“负责打扫的老大爷”。<br>--------------------------------------------------------------------------------------<br>■ “零碎”的陌生化处理<br>--------------------------------------------------------------------------------------<br>◇ 零碎性的语言需要“陌生化”处理。才能表现出诗意。<br> <br>俄国形式主义者罗曼·雅各布森等人认为:应以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替代日常语言的“自动化”。<br>其实无论怎么做,都是为了语言的强化。<br>我认为:通过语言强化可以推动诗歌内在的节奏。通过内在的节奏可以强化了诗歌的情节。<br>“诗歌情节”和“语言强化”是解决诗歌韵律问题的真实出路。<br> <br>上面有兄弟说:用这种句式的人也少。<br>我说其实不少,40年代以来,美国人已经用了约70年。<br>中国人怎么用?不能全靠进口,要以汉语的姿态进口。<br>--------------------------------------------------------------------------------------<br>■“再干预”的危险性<br>--------------------------------------------------------------------------------------<br>◇ 既然谈到后现代,既然谈到“零碎”,那么就需要注意“干预”:<br> <br>写作主体必然面对来自外部的干预。<br>假如你确认你的写作需要这种来自外部的干预,一般不要对它进行再干预。<br>否则,你会感觉总是有擦不掉的痕迹。<br> <br>◇ 比如《落满枫叶的路》中的那个“负责打扫的老大爷”:<br> <br>你先这样干预:<br>“中等个头,本地口音,蓝布衫<br>总是哼着一首六十年代走红的民歌,紧紧抱住扫帚”<br> <br>然后,你在下一节的第一句继续干预:<br>“一把很大的扫帚,走在落叶上吱吱做响”<br> <br>其实前面的这种干预并不坏,甚至效果还很好。但是:<br>后面的“大爷说”是不必要的干预。再后面的“大爷还说”也是不必要的干预。<br>你只要把“负责打扫的老大爷”处理好了,后面的干预就不必要了。<br> <br>对干预的主体,你不能重复干预。<br>比如:只需表现“响动”就够了,无需表现“哪里来的响动”。<br> <br>◇ 在《爱情在飞》中倒没有什么太多的“干预主体”。<br> <br>但写作主体的位置也有必要处理的更好一些。<br>比如那些“我说”、“她说”、“我答应过她”、“我们还想过”、“我告诉她”等等。<br> <br>所以说:零碎就零碎到底。<br>但或许这是汉语的特质决定了效果。相信你的探索!<br> <br>◇ 附幽云原作:《落满枫叶的路》<br> <br>路很直,没有一些弯曲的细节,一个合适的点<br>就可以把季节从这头吹到那头,不留痕迹<br> <br>枫叶落下的时候,我在走动,有的时候三步并两步<br>有的时候两步踱成三步走,叶子从头顶飘向秋天深处<br> <br>负责打扫的老大爷,中等个头,本地口音,蓝布衫<br>总是哼着一首六十年代走红的民歌,紧紧抱住扫帚<br> <br>一把很大的扫帚,走在落叶上吱吱做响,大爷说<br>落下来一些,我们从上面踩过,很厚实的感觉<br> <br>大爷还说,当年,毛主席就喜欢踩在厚厚的落叶上<br>可是,现在不能不扫了,大家都爱干净了,爱干净了<br>--------------------------------------------------------------------------------------<br>■ 总结幽云作品的“问题所在”:社会性。汉语特质。传统。<br>--------------------------------------------------------------------------------------<br>◇ 主题:社会性。让你的悲伤在自己和世界之间同时勃起!<br> <br>这是成为优秀诗人的必须。我们都在努力。<br>抬起你深邃的眼睛,你的诗正走出青春期,该让你的悲伤真正勃起!<br> <br>看看我们的村庄(地球)正满目疮痍。<br>看看我们的村民正惊惶地站在路口。<br> <br>◇ 语言:与“汉语特质”融会贯通。<br> <br>你的语言已经耍的纯熟。<br>零碎而陌生化,意象内在关联紧密,内化的诗歌情节处理不错,内化的韵也流畅。<br> <br>但那更多的是别人的传统,汉语的语境却未见多少。<br>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永远存在着不同的命运。<br>汉语和其他语言之间也永远存在着不同的命运。<br> <br>你的语言功底已经具备了与“汉语特质”融会贯通的条件。<br> <br>汉语正在我们的诗歌中迷失。<br>作为最重要的原点之一,我们诗歌语言中的文化底牌正在扭曲变形。<br>在我们的诗歌中,传统的、民族的语境正在丢失。<br> <br>◇ 传统:认清真正的传统。<br> <br>我还要说到“被殖民诗歌”。<br> <br>我们传统文化中隐藏着诸多真理的源头,闪闪发光,但是太不容易挖掘了。<br>真理在历史的创造渊源之中,但长期的演化使之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即深厚的沉淀。<br>我们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br> <br>其实北岛们出走以来(没脚的小鸟语)我们的诗歌是一种被殖民诗歌。<br>我们的汉语的诗歌发展出现了人格分裂。<br>我们的诗歌始终面临“反复要求被殖民化”又“反复觉醒”的难处。<p>被殖民诗歌:作为“工具”的觉醒:<br>诗歌不具有工具理性,但诗歌是理性的工具。<br>叙事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种认识工具,或对认识工具的革新。<p><br>被殖民诗歌:作为“价值”的觉醒:<br>对自身传统的深度反思和考察,并对民族文化进行新的整合。<br>--------------------------------------------------------------------------------------<br>■ 结语<br>--------------------------------------------------------------------------------------<br>对幽云兄弟作品的其他思考内容,待有机会见面再叙!<br> <br>低头思考!放眼写作!<br> <br>在你的作品中,我羞愧自己的衰老。你是希望!赶快行动!大家正拭目以待!<br> <br> <br> <br>■[白鸦手记]第12期:“非典型”情节的震撼力——读李陶作品《表哥王磊》<br>--------------------------------------------------------------------------------------<br>■ 请大家先看原作:<br>--------------------------------------------------------------------------------------<br>《表哥王磊》作者:李陶<p><br>表哥王磊二十一岁<br>还没有相亲<br>他说不急<br>还有一套家具没打完<br>表哥王磊十六岁时是学徒王磊<br>师傅是我不认识的人<br>而非木匠舅舅<br>(因为木匠舅舅<br>喝了一整瓶农药)<br>不知道表哥王磊的刨子<br>是不是家传<br>或许不是 他和我说<br>他还没来得及<br>给舅舅装一桶散装白酒<br> <br>我给表哥王磊打过电话<br>他说他从不打长途<br>太贵!<br>一分钟9毛<br>他说祝我生日快乐<br> <br>我突然想到 不应该<br>打电话给表哥王磊<br>据说(这个据说有真实性)<br>他生日时没有<br>得到任何祝福<br>连个鸡蛋也没有吃<br>(我意识到表哥王磊的生日<br>也是木匠舅舅的祭日)<br> <br>和表哥王磊聊了很长时间<br>我问他<br>找了对象没有<br>他说不急,等再打完一套家具<br>得要红木的 我想<br>一定要比<br>木匠舅舅的骨灰盒质地高级<br>--------------------------------------------------------------------------------------<br>■ 以下试解读李陶作品《表哥王磊》。纯属个人浅见:<br>--------------------------------------------------------------------------------------<br>◇ 并非创新的语言及其控制力<br> <br>李陶的语言很熟练,没明显的破绽,是个老手。<br>虽然《表哥王磊》的口语化比较浓,但这已不是什么创新的语言风格。<br>我认为属于汉语口语化中比较成型的写作模式。<br>相信很多熟练的写手都能较好地把握这种语言风格。<br> <br>显然,李陶将《表哥王磊》的口语节奏控制得很好。<br>感情深沉而不宣泄。<br>写作主体的位置也很客观。<br> <br>不足之处是:<br>整篇读过之后,一处跳跃的感觉都没抓住。<br>其实,或许在一个词或某一段结尾的一句稍加处理,即可产生难忘的效果。<br>就像一幅表现主义的画,一直冷灰到底,未见一点暖红。<br>仅从语言运用的体验上说,把龙画得飞上了天,眼睛点得不传神。<br> <br>◇ 情节的明暗突显结构的苦心<br> <br>明线:<br>表哥王磊——二十一岁没相亲——十六岁学徒——从不打长途——生日没有祝福。<br> <br>暗线:<br>木匠舅舅——喝了一整瓶农药。<br> <br>关联:<br>表哥——舅舅。<br>木匠师傅——木匠舅舅。<br>喝农药——装白酒。<br>生日——祭日。<br>红木家具——骨灰盒。<br> <br>◇ 结构的苦心:<br> <br>李陶选择一些“非典型”的情节<br>(如:装一桶散装白酒、从不打长途、不急找对象等)。<br>表现出了“非典型”的人和生活,我想这是刻意的,其实更具有震撼力。<br>并非没有高潮,高潮隐匿在内化的诗歌情节之中。<br> <br>通过“给表哥王磊打电话”的情节穿插<br>使或许沉重的主题有了轻松的叙述<br>活跃了阅读感受。<br> <br>这一节:“还没有相亲/他说不急/还有一套家具没打完”。<br>首尾有个呼应,强化了结构,冷静地突出了诗歌的主体意象,而非重复。<br>这一节在开头是为了叙述的张开,在结尾是为了进一步延伸,都处理的恰到好处。<br> <br>看看这个延伸:“得要红木的 我想/一定要比/木匠舅舅的骨灰盒质地高级”。<br>很到位。<br> <br>结构苦心的另一体现是写作主体的拒绝干预。<br>冷静而有力。<br> <br>◇ 思考的方向与阅读的方向(略述)<br> <br>思考的方向:<br>传承与对抗: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br>传承与对抗:一种与生俱来的原罪。<br> <br>作者苦心的意义:<br>在创作中:诗给出一个路口,路标隐藏在树草之间,你爱往哪走就往哪走。<br>在阅读中:其实你只要找到这个路口,往哪走都不会错。<br> <br> <br> <br> <br>■[白鸦手记]第13期:自然孕育了我们 我们抗争着自然——读孤鹰作品《猎人》<br>--------------------------------------------------------------------------------------<br>■ 请大家先看原作:<br>--------------------------------------------------------------------------------------<br>《猎人》作者:孤鹰 <br> <br>狗和人都是雪的孩子<br>——彝族传说<p>就在这高高的山头<br>就在这森林的腹中<br>你嗅着发情豹子<br>流下的精液<br>孕育了满山神话<p>岩石上<br>被你抓出的一道道裂痕<br>和你脱落的毛发<br>述说着你的故事<p>而此刻<br>此刻的寒风<br>携带千千万万刀片<br>透过披毡<br>森林般茂密的老皮<br>裹不住<br>骨头里仅有的温暖<p>在一棵枯死的老树前<br>你停下脚步<br>眼神比山还沉重<p>下雪了<p>(第二天<br>人们在老树前<br>发现老猎人冻僵的尸体<br>手里紧紧握着一颗狗牙<br>向阳的树枝上<br>高高挂着一支乌黑的猎枪)<p>葬礼上<br>听老人说<br>树下葬有他最好的猎狗<br>--------------------------------------------------------------------------------------<br>■ 以下试解读孤鹰作品《猎人》。纯属个人浅见:<br>--------------------------------------------------------------------------------------<br>标题:《猎人》<br> <br>“狗和人都是雪的孩子<br>——彝族传说”<br> <br>标题:没啥好说的。<br> <br>题记:“狗和人都是雪的孩子”。<br>隐喻一切生灵源于自然。<br> <br>作品中出现了“豹子”、“猎人”、“猎狗”。<br>作品中出现了隐蔽的抗争情节。<br> <br>并非“豹子”、“猎人”、“猎狗”之间的抗争。<br>而是他们与自然的抗争。<br>-------------------------------------------------------------------------------------<br>“就在这高高的山头<br>就在这森林的腹中<br>你嗅着发情豹子<br>流下的精液<br>孕育了满山神话”<br> <br>山头——高<br>森林的腹——深<br>发情豹子——野<br> <br>因为以上,“孕育了满山神话”——产生了深刻厚重的美<br> <br>诗歌情节的环境烘托的很好!<br>-------------------------------------------------------------------------------------<br>“岩石上<br>被你抓出的一道道裂痕<br>和你脱落的毛发<br>述说着你的故事”<p><br>对隐蔽的、抗争的、诗歌情节的叙述。<br>-------------------------------------------------------------------------------------<br>“而此刻<br>此刻的寒风<br>携带千千万万刀片<br>透过披毡<br>森林般茂密的老皮<br>裹不住<br>骨头里仅有的温暖”<p><br>叙述的推进。<br>抗争的推进。由外(自然)而内(人心)的延伸。<br>人与自然的抗争。必然的失败。<br> <br>“骨头里仅有的温暖”:写的透。<br>-------------------------------------------------------------------------------------<br>“在一棵枯死的老树前<br>你停下脚步<br>眼神比山还沉重”<br> <br>叙述的继续推进。抗争的继续推进。<br>抵达绝望。<br>-------------------------------------------------------------------------------------<br>“下雪了”<br> <br>时间、空间、气氛的延伸。诗歌情节<br>-------------------------------------------------------------------------------------<br>“(第二天<br>人们在老树前<br>发现老猎人冻僵的尸体<br>手里紧紧握着一颗狗牙<br>向阳的树枝上<br>高高挂着一支乌黑的猎枪)”<br> <br>戏剧化的继续推进。<br>-------------------------------------------------------------------------------------<br>“葬礼上<br>听老人说<br>树下葬有他最好的猎狗”<p><br>“他最好的猎狗”。还应看到开篇:发情豹子。<br>那也是最好的豹子。<br> <br>作品通过隐蔽的抗争情节的叙述暗示了:<br>并非“豹子”、“猎人”、“猎狗”之间的抗争。<br>而是他们与自然的抗争。<br>-------------------------------------------------------------------------------------<br>这是一首很成功的诗歌作品。<br>诗歌情节的叙述很有功力,每一层展开都控制的好,张力明显。<br>思考的方向很好。<br> <br> <br> <br>■[白鸦手记]第14期:生存之困与飞翔的渴望——读frankyang作品《蚕》<br>--------------------------------------------------------------------------------------<br>■ 请大家先看原作:<br>--------------------------------------------------------------------------------------<br>《蚕》作者:frankyang <br> <br>已是第 N 次蜕皮了<br>我的身体越来越象一<br>节散步的列车<br> <br>许多地方萎缩了除了牙齿<br>我的牙齿伏在心脏上<br>不停开采绿色的煤<br> <br>远方的炮声吓我一惊<br>呵呵没事,露天矿<br>不会有瓦斯<br> <br>每天重复着一个动作<br>XXXX的脊椎炎<br>肩膀扛不起头颅的重<br> <br>呵呵也没事,我照吃<br>爬着吃躺着吃我吃吃吃<br>终于啃完那个枯竭的煤矿<br> <br>我裹紧一团雪睡了<br>梦里,我看见<br>一对天使的翅膀<br>--------------------------------------------------------------------------------------<br>■ 以下试解读frankyang作品《蚕》。纯属个人浅见:<br>--------------------------------------------------------------------------------------<br>标题:《蚕》<br> <br>全诗的隐喻。若在周易中,此卦为困。<br>这个隐喻作为标题,不算开篇破题。若在第一二句点出来,就俗了。<br>--------------------------------------------------------------------------------------<br>“已是第N次蜕皮了<br>我的身体越来越象一<br>节散步的列车”<br> <br>一组对抗的意象,延伸了“困”的隐喻,语言却轻松。很熟练!<br>--------------------------------------------------------------------------------------<br>“许多地方萎缩了除了牙齿<br>我的牙齿伏在心脏上<br>不停开采绿色的煤”<br> <br>对抗的意象进一步延伸,由外而内,由抽象而具象。<br>写到这里,依然紧扣主体意象,紧扣“蚕”的隐喻,紧扣“困”的隐喻。<br>基本没有重的感觉。<br>--------------------------------------------------------------------------------------<br>“远方的炮声吓我一惊<br>呵呵没事,露天矿<br>不会有瓦斯”<br> <br>这里该转身了。转的很有技巧,很成功,很漂亮。<br>这个诗歌情节淡化了可能出现的重的感觉。<br>此外,这里也是将写作时自己的心理活动、激起自己写作的环境等因素直接写入诗中。<br>有“后”的感觉。<br>--------------------------------------------------------------------------------------<br>“每天重复着一个动作<br>XXXX的脊椎炎<br>肩膀扛不起头颅的重”<br> <br>以另一组对抗的意象延伸,回到“蚕”的隐喻,回到“困”的隐喻。<br>回到主体意象。主体意象更加饱满,立体感增强。<br>由于前面一段诗歌情节的淡化作用。依然没有重的感觉。<br>--------------------------------------------------------------------------------------<br>“呵呵也没事,我照吃<br>爬着吃躺着吃我吃吃吃<br>终于啃完那个枯竭的煤矿”<br> <br>到此,作者要对“蚕”的隐喻、“困”的隐喻求变。<br>是一种消解。是对主体意象的另一种解读。<br>但“终于啃完那个枯竭的煤矿”不论从比喻上,还是从延伸或衔接上,都是失败的。<br>--------------------------------------------------------------------------------------<br>“我裹紧一团雪睡了<br>梦里,我看见<br>一对天使的翅膀”<br> <br>最后的点题虽有浅俗的危险,但语言单纯,挽救了庸俗。<br>综观全篇,是一首不错的汉语诗,或者是它的一个不错的变种。<br>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0 0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22 编辑

这么多,慢慢品。问好白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0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22 编辑

好评提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0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22 编辑

好诗好评 到位 红而精华 荐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0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22 编辑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写诗是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0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22 编辑

感动诗人的品质,用心的点评!问候白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0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22 编辑

的确是写诗歌的行家,佩服,佩服!!拜会!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23 编辑
下面引用由淡笔书郎2005/12/30 12:43pm 发表的内容:<br>的确是写诗歌的行家,佩服,佩服!!拜会!学习!!<br>
<br>握手淡笔书郎!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23 编辑

握手爱松、如是、谷风兄弟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0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23 编辑
下面引用由舒放2005/12/30 11:50am 发表的内容:<br>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写诗是天才……<br>
<br>舒放兄弟,你才是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6:56 , Processed in 0.13166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