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7|回复: 3

诗评家罗振亚的诗歌评论《鸣唱于黑土与青空之间:白帆诗歌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5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08 编辑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鸣唱于黑土与青空之间:白帆诗歌印象<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罗 &nbsp;振 &nbsp;亚<p> &nbsp; &nbsp;鉴于龙江诗歌创作的地域文化观念偏狭、哲学思想匮乏和偏于技巧把玩,我曾在《龙江诗坛忧思》(黑龙江日报,1994年11月10日)一文中不客气地进行了批评。十多年过去了,通过和大量诗人的精神交流,我欣然发现龙江诗歌有了可喜的变化。讷河市诗人白帆的作品便是不断透露这种信息的源泉之一。<br> &nbsp; &nbsp;也许是从乡间走出来的缘故,白帆的很多诗萌生于黑土地,我读它们时也感到最为亲切。徜徉在《大平原》《秋天的田野》中,扑面而来的是东北地方泥土气浓郁的农事以及和农事相关的场景事态,蛙声与树影织就的《小村意象》,《父亲》记忆的冥想与追望,《想家》时分的滋味,无不容纳着乡土心灵的渴望和吁求。寄居在城市里从乡土外观照乡土的视角,使白帆有时无意中理想化了乡土的清静闲适、农民的优美品性;甚至宽宥了乡村固有的缺憾,过多渲染乡土之美而对乡土之真有所忽视。但可贵的是白帆没有停浮于匍匐爬行于地面的“兽”之状态,仅仅为北方农村画像;而是力求既属于土地更属于天空的“鹰”,以高度心灵化的视点透视审美对象,从而接通了心与物,达到了地域意识和人类心灵的同步共振,切入了乡土的灵魂和命运旋律,完成了走进乡土又超越乡土的艰难蝉蜕。虽然依旧启用地域性的自然和社会景观;但却更注意内在的体验传达和人性的审美把握。如《老井》是再熟悉不过的东北物象,一般人认为以之入诗就有一定的地域文化色彩;可是读过全诗后方知这种想法钻入了经验的圈套。虽然在那里“村姑揽镜自照/发现自己的爱情/老汉的心事盘根错节/在井壁上长满青苔”,好像是外在风貌的具体形态描摹;但事实上老井已经只是一种背景材料和心灵外化物,诗所要展现的是诗人对故园家乡的依恋和礼赞情绪,老井是“小村的乳线”,是永远牵系游子的“不老的乡魂”。或者说“老井”已成为诗人的心灵化语符,获得了自身以外的情思包孕。 诗人这种以“我”观物的感知方式,恢复了诗歌经过写心灵的方式对人生经验进行领悟的本质,常常使从幽幽苍天到渺渺心河、从宇宙之大到蝼蚁之微的描写无不昭示着心灵的色彩和音响,保证了诗人对地域文化的观照既是地方的又是现代的,既是生态的又是心态的,貌似书写自我实则暗合着人类共同的情思意向。<br> &nbsp; &nbsp;经过多年的参悟,白帆越来越认识到诗是激情流露的迷信必须击破,诗原本是主客契合的情感哲学,于是他注意在诗中寻找一种官感笼罩下的深具暗示力的理意表现,即便是凡俗的生活事象入诗也力争使之自有情感的深度和高度。如《项羽》就一反“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常论,视项羽为“失败的英雄”,堪称生命观和英雄观的新的思想发现。就是那些最应该感性化的爱情咏叹《走进我的梦纯属偶然》、《写信》、《牵手》等,也都在或苦楚或缠绵或温馨的情思流动中,蛰伏着理意理趣的“石子”。“风雨/挡住了青鸟的去路/那轮祈盼千年的夙愿/在天幕之后又一次悄悄/错过//天若有情,大雨滂沱/埋在心底的那颗红豆/早已长出一树火红的相思/单等月圆的夜晚/向你簌簌飘落//错过中秋/也许就错过了一生”(《错过中秋》),这首诗与其说是表现爱的悲质情思,不如说是对爱的本质、滋味的感悟和思考。白帆恢复诗的情感哲学生命、强化诗情深度的一个具体途径,就是把以往只作为修辞手段的象征提升为本体性的内容,以整体性的象征意象支撑诗思,在艺术和自然的全方位对应中传达了深切的人生感悟和思索,达到了智慧和情感的双向延伸。如他那些书写自然景物的静观诗《雾》、《鹰》、《蝶》、《白马》、《秋水》等都闪烁着象征意识的光芒,它们也描摹事物表象的形态、来路和功用;但目的却不在事物本身的描绘,而是以之为触媒,通过表象后的究竟、品行的探寻,传达心灵的感悟和思考,或在事物的观看中融入主体的人生体验,从而使诗有了言外之旨。《秋叶》中观看秋叶的过程就是人与树叶互渗同化的过程,“那清晰如许的脉络”就是人“走过的纵横经纬”,最终人与树叶合二为一,看似写树叶,实则是对秋叶隐喻的人类生命和命运的深层回味。尽管人生如白驹过隙,总难圆满,“收获和失落总是相伴相随”,美好和困惑一同生长;但逝去的总是让人感到美好,让人留恋。这方面尤为令人折服的是组诗《潇洒毛泽东》。歌颂领袖的诗作何止万千,并且这个主题大而棘手,稍一不慎就会滑向空洞和说教。可是诗人却神思独运地采用象征艺术,抓住和毛泽东个人的生命、生活乃至精神密切相关的几个意象山、水、雪、梅、书法,做不可复制的精神解读。读山读出了山的“巍峨”、“挺拔”、“气魄”和“风骨”,读出了“一部英雄史诗”;读水读出了“舵手”的“骁勇”、“熟识水性”和“水与船的辩证哲学”;读雪读出了雪的“潇洒”、“完美”、“高洁”,雪的“苍茫高远”与“博大精深”……诗人读出了山之坚、水之韧、雪之潇洒、梅之浪漫和书法之遒劲与自然,读出了一个完整的伟人形象。原来山、水、雪、梅、书法几个意象都是毛泽东神采、性情、精神、思想与业绩的象征和隐喻。诗人这种以普通事物包蕴不凡情思、处理艺术和现实关系的创造视点,既融宏大叙事和清晰具象于一体,又统一了人间烟火和形而上学,赋予了诗歌一种“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含蓄蕴藉、朦胧闪烁的美感。如此说来就难怪它一发表就引起广泛好评,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文献出版社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1周年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了。<br> &nbsp; &nbsp;形式犹如风筝,挣脱内容之线的牵拉必然会走向毁灭。白帆的诗歌在艺术上和他的为人一样沉稳,既不趋新也不守旧,在把情思视为诗歌命脉之时,并未拒绝新潮艺术的援助;并且总能使技巧和情思谐和为一。如应合着爱情密不示人的情思特质,白帆的情诗从没有成为赤裸的情绪喷射器,而是大都避开了直抒的路线,启用意象化的言说策略,隐约迷离又容易解读。如《雪恋》本意在传递一种爱的信息和过程;但诗人不直吐意绪,却巧妙地通过与主旨有关的意象雪花、花期、童年、透明的笑、粉蝶、白雪公主等的组合、流转、敛聚,使情思获得了合体的感性衣裳,组构成了声色俱佳、婉约热烈的意境,既有音乐的流动又有雕塑的凝定,诗趣盎然,韵味悠长。他在手法技巧和语言上作多样化的探索,新颖贴切。如《临风而坐》、《狂草》引入了小说的意识流写法,《大平原》用絮絮叨叨的句法浓化了情思的饱满度;还有像“为春天捧出一片/红艳艳的笑”(《雪雕》)、“我在一首诗里洗澡,酣畅淋漓”(《放假真好》)、“路旁的荒冢 &nbsp;蹲成一种/暗示”(《雪线》)等,通感和虚实镶嵌的技巧运用就更普遍,这些现代手段的运用无疑强化了诗歌的陌生化效应。<br> &nbsp; &nbsp;如今白帆的诗花已经开遍《诗刊》、《中国作家》、《中流》、《青春诗歌》、《诗神》、《绿风》、《南国诗报》、《草原》、《青年文学家》、《葡萄园》、《秋水》等海内外的报刊。作为家乡人,我希望他能够不断去除芜杂,精益求精,更加深邃和大气,以纯正的“诗内”功夫打造成熟的诗艺世界。<p>作者简介:罗振亚(1963— ),文学博士,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诗歌评论家,著有《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等著作。<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08 编辑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08 编辑

谢谢凯华!<p> &nbsp; &nbsp; 白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09 编辑

再读,!非常喜欢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9:23 , Processed in 0.08340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